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以及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治疗可联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来改善患者心肌代谢能力,缓解心衰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血管收缩;供血
  
  
  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在运作时无法有效搏出组织代谢以及机体静脉回流所需血液供应量,老年人是该病的常见患病群体,其是各类心脏疾病终末期由于心肌硬化、冬眠、纤维化以及梗死等所导致的一种严重症状[1]。受到老年人身体机能以及抵御力的下降,一旦出现该病,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例进行研究,总结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共70例。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在63岁到78岁,平均(71.3±6.5)岁。原发病情况如下:13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为高血压,5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62岁到80岁,平均(72.4±7.3)岁。原发病情况如下:12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为高血压,4例为肺部感染,3例为扩张性心肌病,2例为肾衰尿毒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以及原发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强心剂以及利尿剂进行治疗,同时通过静脉注射方法注射微量硝普钠。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以及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用量为每天1片,其中包含6.25毫克氢氯噻嗪以及75毫克厄贝沙坦。美托洛尔的用量从12.5毫克每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天服用2次,单次的最大服用剂量为50毫克。
  1.3 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利用超声检查判定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功能分级恢复到Ⅰ级或者改善2级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且未达Ⅰ级为良;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分级均无变化,为差。比较两组患者的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并汇总后所得数据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与处理,优良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 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 良 差 优良率
  观察组 35 7(20.00) 27(77.14)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3(8.57) 16(48.49) 8(24.24) 27(77.14)
   - - - - 14.868
  P - - - - <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病死率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情况可以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的内部结构,增强心肌稳定性,改善心肌书舒张与收缩功能,进而缓解心衰[2]。因此该病的临床治疗除了需要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还需要改善心肌代谢功能。
  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优良率达到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原因在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属于血管緊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可以拮抗AT1 受体,促进醛固酮的释放并抑制血管的收缩,进而发挥降压作用[3]。美托洛尔主要通过阻断β1-受体来减慢机体心脏的心率并对心脏的收缩进行抑制,同时也可以延缓房室的传导时间,降低心脏收缩的自律性[4]。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以及美托洛尔可以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心肌代谢能力,缓解心衰。
  综上所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治疗可联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来改善患者心肌代谢能力,缓解心衰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牡妮娜•依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05):2520-2521.
  [2]黄运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探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1(10):1975-1976.
  [3]廖幼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9(02):87-88.
  [4]任翠莲,张海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03(04):14+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治和观察,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方法。  方法:选择2011年到2013年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85例,通过对病人的病因分析进行相关治疗。结果:85例患者中成功治愈有52例,病情好转28例,治疗无效有5例,总有效率94.1%。  结论:通过了解分析每一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因情况进行有效诊治,可以获得高效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体
期刊
摘要:分子对接技术是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方法,它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具有准确、高效的特性。本文分别在其基本原理、对接方法分类及软件使用情况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加深人们对分子对接技术在现代应用中的了解,并展望分子对接方法未来的发展。  Abstract: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drug rese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综合治疗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显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且能缩短病程和预防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康复路径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康复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评分、治疗费用、治疗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治疗天数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
期刊
摘要: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表现;护理       一、临床表现  1.贫血  常见面色苍白、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脑震荡后遗症患者采取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震荡后遗症患者10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将脑震荡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取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震荡后遗症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造成阑尾炎切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寻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这一时期我院收治的200例阑尾炎手术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25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75例病患者列入对照组,对其发生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名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25例,感染率为12.5%,造成切口感染的是多种因素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arecocle,VC)的效果。方法:选择 VC患者19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精索静脉主干内径、精液质量的变化,分析其效果。结果:术后5~30d阴囊坠胀不适等症状消失6例(31.6%),术后3个月曲张的静脉内径小于1.8mm者15例(78.9%),大于1.8mm者3例(15.8%),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到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疾病治疗,其中,26例患者治愈,18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结论: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在治疗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92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溶血标本占比48.37%,乳糜血占比27.71%,标本量少占比5.43%,样本污染占比11.74%,凝血占比5.10%,其他原因占1.63%。其中,血常规标本占65.43%;凝血常规标本占16.30%;尿常规标本占10.54%;大便常规标本占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