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47
犹如信徒对圣地的向往,我们几乎是带着膜拜的心情踏上市外访学之旅的。同为教育管理行业的同仁,不为别的,就为了他们那位居行业前沿的神乎传说和遥遥领先的高考神话!
三、四天的访学过程,我们进教室、钻办公室、蹲会议室,听报告、访师生、求资料。不停闪烁的手机相机闪光灯、翘首看向紧闭的教室门内的目光、渴望而充满焦急的眼神……诠释着对胜利者的崇拜和在当前教育的功利思潮中突围不成的迷茫。
访学的日程很满,通常中午就是在考察学校的食堂就餐。饭菜也很简单,基本就是学生的生活标准上增加了一些份量。可我们没有听到访学们者的怨言——和尚一生吃斋不也一样念佛,成为得道高僧吗?追求使然!
几天下来,我们也对江西师大附中(滨江校区)和南昌第十九中学(初中部和新校区)的情况也有了些许并不系统的了解。并加以回忆、整理和思考,形成文字以完成访学任务。虽不免“管中窥豹”之嫌,但我们力求展示真实的认识与反思,也为后续的考察者提供参考,以作“引玉”之用。
一、淡定的校园文化,凸显对全面育人的追求
几天的访学,我们除了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校园环境的羡慕,也逐渐理解了他们对简洁而精致的校园文化布置的追求。坦白讲,他们的校园内没有像搞运动一样铺天盖地的横幅标语,却彰显出淡定的育人氛围。那感觉如一抹幽香,沁人心脾,挥之不去。我们认为,那是文化对人的浸润!
只有学校是淡定的,我们的学生才是优雅的。正如“爱在十九中”(十九中校训)和“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师在附中校训)一样,两所学校对全面育人理念的追求,足以让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文化成为信念而不是“快餐”,足以让学校成为“百年老店”。
办学实践证明,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才能形成特色和品牌。我们的教育也应做好办学的“加减法”,让校园多一点书香,少一点铜臭;多一点脚踏实地,少一点好高骛远;多一点长远规划,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全面育人,少一点机械应试。
二、淡定的教学管理,凸显对核心素养的探索
有学者研究指出,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也就是说,态度是用乘方来连接知识与能力的。如果态度是正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如果态度是负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负面效果。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南昌的三天访学,我们每个人都至少听了四节课,从高一到高三,两个学校对我们全面开放,毫无保留。从听课的过程来看,他们并不是所有课堂都展现出我们期待中的高潮迭起和精彩纷呈,但我们仍然发现了他们于些许平淡中的神奇。那就是他们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态度,而并不是单纯的应试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从随后所听的报告中,我们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学校通过组织手段,整合人、财、物各方面資源,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从教师层面上,要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使教师有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从学生层面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学校制定备课组教学进度和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活动等,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备程序、备板书,并写出教学后记。在教师备课的同时强调同学科、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大统一。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给学生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做到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提问、讨论、标新立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南昌十六中陈卫良校长还以案例的形式给我们讲解了他们如何破解教育当前面临的三个难题。一是以课外作业有效性研究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二是以三维目标研究(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破解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人格培养的问题,三是以课程、课堂模式的研究来厘清当前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问题,他提出以学生的体验、实践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为突破口,要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他强调课改和管理从小处着手、注重实践,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着眼于学情、校情,但又放眼于全球。
同时,他们还制定和细化了《学生德育素养五十条》、《学生学习习惯二十条》,还设置了《学生成长十堂课》,通过学生和学校共同管理,长期督促每一个学生逐条做到,入脑入心,内化成习惯。
三、淡定的拓展活动,强化对生命价值的提炼
他们还特别坚持开展课外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一年八节,拓展了文化辐射;主题特色,培养了文化认同。其中,每年3月“社团节”,开展社团开放日、优秀社团评比活动;每年4月“读书节”,开展推荐100本好书、读书格言、征文、诗歌赛等活动;每年“红五月”,开展歌咏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解题大赛等活动;每年6月“社会实践节”,开展走进农村、企业、军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每年9月“科技节”,开展科技讲座、头脑风暴、航模比赛等活动,每年10月“体育节”,开展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拔河、篮球赛等活动;每年11月,开展“感恩节”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活动;每年12月“艺术节”,开展元旦汇演、校园歌手大赛、课本剧、合唱团等活动。
通过系列化的主题活动,提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素养,奠定了学生的人生基础,打好了学生的人生底色,让学生享受着快乐,快乐地成长。
平凡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于他们而言,贵在淡定地坚持。但我们认为,他们坚持的是教育的初心。所以陈卫良校长感慨地认为,教育,如同一项旅程,每一位教育人都知道方向所指、目标所在,但旅程中却往往表现为脚步无力——大家都在忙着赶路,却忘记了欣赏途中的风景,忘却了出发时的初心……
迎着初春的寒意,在浅浅晨曦中离开南昌,几天的访学让我们的思绪久久难以平静。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确,对于他们的成功我们没有办法复制,尤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复制。但我们仍坚信,在“望其项背”的过程中前行——回归教育的初心,我们会进步得更快一些!
结束语: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和研究生活,更加了解我们现阶段高中教育现状,教育是一条漫长持久的路,我们应该吸取他们好的教育模式,结合我校综合情况可进一步改革,我们每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我校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
犹如信徒对圣地的向往,我们几乎是带着膜拜的心情踏上市外访学之旅的。同为教育管理行业的同仁,不为别的,就为了他们那位居行业前沿的神乎传说和遥遥领先的高考神话!
三、四天的访学过程,我们进教室、钻办公室、蹲会议室,听报告、访师生、求资料。不停闪烁的手机相机闪光灯、翘首看向紧闭的教室门内的目光、渴望而充满焦急的眼神……诠释着对胜利者的崇拜和在当前教育的功利思潮中突围不成的迷茫。
访学的日程很满,通常中午就是在考察学校的食堂就餐。饭菜也很简单,基本就是学生的生活标准上增加了一些份量。可我们没有听到访学们者的怨言——和尚一生吃斋不也一样念佛,成为得道高僧吗?追求使然!
几天下来,我们也对江西师大附中(滨江校区)和南昌第十九中学(初中部和新校区)的情况也有了些许并不系统的了解。并加以回忆、整理和思考,形成文字以完成访学任务。虽不免“管中窥豹”之嫌,但我们力求展示真实的认识与反思,也为后续的考察者提供参考,以作“引玉”之用。
一、淡定的校园文化,凸显对全面育人的追求
几天的访学,我们除了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校园环境的羡慕,也逐渐理解了他们对简洁而精致的校园文化布置的追求。坦白讲,他们的校园内没有像搞运动一样铺天盖地的横幅标语,却彰显出淡定的育人氛围。那感觉如一抹幽香,沁人心脾,挥之不去。我们认为,那是文化对人的浸润!
只有学校是淡定的,我们的学生才是优雅的。正如“爱在十九中”(十九中校训)和“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师在附中校训)一样,两所学校对全面育人理念的追求,足以让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文化成为信念而不是“快餐”,足以让学校成为“百年老店”。
办学实践证明,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才能形成特色和品牌。我们的教育也应做好办学的“加减法”,让校园多一点书香,少一点铜臭;多一点脚踏实地,少一点好高骛远;多一点长远规划,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全面育人,少一点机械应试。
二、淡定的教学管理,凸显对核心素养的探索
有学者研究指出,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也就是说,态度是用乘方来连接知识与能力的。如果态度是正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如果态度是负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负面效果。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南昌的三天访学,我们每个人都至少听了四节课,从高一到高三,两个学校对我们全面开放,毫无保留。从听课的过程来看,他们并不是所有课堂都展现出我们期待中的高潮迭起和精彩纷呈,但我们仍然发现了他们于些许平淡中的神奇。那就是他们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态度,而并不是单纯的应试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从随后所听的报告中,我们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学校通过组织手段,整合人、财、物各方面資源,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特色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从教师层面上,要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使教师有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从学生层面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学校制定备课组教学进度和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活动等,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备程序、备板书,并写出教学后记。在教师备课的同时强调同学科、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大统一。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给学生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做到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提问、讨论、标新立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南昌十六中陈卫良校长还以案例的形式给我们讲解了他们如何破解教育当前面临的三个难题。一是以课外作业有效性研究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二是以三维目标研究(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破解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人格培养的问题,三是以课程、课堂模式的研究来厘清当前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问题,他提出以学生的体验、实践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为突破口,要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他强调课改和管理从小处着手、注重实践,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着眼于学情、校情,但又放眼于全球。
同时,他们还制定和细化了《学生德育素养五十条》、《学生学习习惯二十条》,还设置了《学生成长十堂课》,通过学生和学校共同管理,长期督促每一个学生逐条做到,入脑入心,内化成习惯。
三、淡定的拓展活动,强化对生命价值的提炼
他们还特别坚持开展课外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一年八节,拓展了文化辐射;主题特色,培养了文化认同。其中,每年3月“社团节”,开展社团开放日、优秀社团评比活动;每年4月“读书节”,开展推荐100本好书、读书格言、征文、诗歌赛等活动;每年“红五月”,开展歌咏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解题大赛等活动;每年6月“社会实践节”,开展走进农村、企业、军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每年9月“科技节”,开展科技讲座、头脑风暴、航模比赛等活动,每年10月“体育节”,开展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拔河、篮球赛等活动;每年11月,开展“感恩节”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活动;每年12月“艺术节”,开展元旦汇演、校园歌手大赛、课本剧、合唱团等活动。
通过系列化的主题活动,提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素养,奠定了学生的人生基础,打好了学生的人生底色,让学生享受着快乐,快乐地成长。
平凡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于他们而言,贵在淡定地坚持。但我们认为,他们坚持的是教育的初心。所以陈卫良校长感慨地认为,教育,如同一项旅程,每一位教育人都知道方向所指、目标所在,但旅程中却往往表现为脚步无力——大家都在忙着赶路,却忘记了欣赏途中的风景,忘却了出发时的初心……
迎着初春的寒意,在浅浅晨曦中离开南昌,几天的访学让我们的思绪久久难以平静。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确,对于他们的成功我们没有办法复制,尤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复制。但我们仍坚信,在“望其项背”的过程中前行——回归教育的初心,我们会进步得更快一些!
结束语: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和研究生活,更加了解我们现阶段高中教育现状,教育是一条漫长持久的路,我们应该吸取他们好的教育模式,结合我校综合情况可进一步改革,我们每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我校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