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是从传统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演变而来的,是根据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而开设的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改革的核心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从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训练为辅,转变为以学习掌握过程性知识为主,事实、概念和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这种转变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育的重点在哪些方面,适合采用什么形式?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整合?教学有哪些具体的实施形式,应当如何组织?教师和学生应当如何协作与配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面向职业、面向岗位、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应用类的专业课程内容要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高职教育既要承担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任务,也要介入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与养成。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想,教学内容通过需要探究有意义的问题来呈现,突出从提出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整的情境学习过程中,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取资源,如何利用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学习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还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使他们清楚地了解专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价值。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为基础、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将提高专业拓展能力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实行三阶段、能力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侧重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焊接、装配、设计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将其分为实用型和生产型两大类,让学生全程参与产品的设计、装配、调试和维修,并且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工作过程相结合,从而完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通过选取的产品载体,逐级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培养。
1.岗位实操教学模式
岗位实操教学模式是在模拟特定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分岗位模拟操作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履行特定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对一般电子产品的焊接和装配,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此,《电子产品装调》课程中既采取了前期集中实训,训练学生对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与焊接技术,又根据课程的学习进程,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训练学生对各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连接技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合格电子产品的工艺要求,完成对学习主题产品的装配,并且做到元器件损坏率1%以下,电器性能合格率和整机合格率在90%以上。
2.流程再现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在营造特定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下,选择典型、完整、规范的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由学生单独或者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模拟处理技术问题,以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在学习《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时,学生除了要学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能较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按操作规范和职业标准把握整个生产(服务)流程,提升其处理实际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能力。为此,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业科学的操作规范与职业标准,还要强化学生使用各种分析仪器、设备或其他工具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处理电子电路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实际技能,引导学生把握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整个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结合。
3.综合应用教学模式
该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仿真有效的训练环境,又不破坏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现状,同时还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行业运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产品功能的扩展项目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做各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通过大胆创新,探索更高的任务目标,实现超难的产品功能。
4.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口头讲授、书本阅读和各种实际仪器设备操作,而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工作平台,将抽象的和微观的知识转换为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手段,方便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收集、认识、讨论和交流,也强化了学生多方面应用技能的训练。
四、教学设计的要点
从以上教学模式的选择,笔者体会到,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为了有效保证师生积极参与进来,课程的教学设计,还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1.问题设计
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做恰当选择,并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教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必须创设有教育价值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同样需要问题作为刺激源,但必须是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必须是大小适中的问题。问题过大,涉及方面过多,难以突出重点,会弱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反之,问题过小,又会失去主题探究的意义。教学中,每个学习单元的问题设计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在整体知识体系中是相互联系的。
2.职业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它的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特色。通过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覆盖了职业资格考核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中的技能培训落到了实处。课程还注重对专业的引领和延伸,聘请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教学,以更好地促进教学与职业岗位培训的融合。
3.主体意识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要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发展自我,相互提高。
4.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及其影响结果的监控。《电子产品装调》课程的教学评价,直接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过程与有效结果。因此,教学评价监控直接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的行为过程。同时,教学评价还应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倡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强调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教学信息交流系统,以建构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一、课程改革的核心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从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训练为辅,转变为以学习掌握过程性知识为主,事实、概念和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这种转变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育的重点在哪些方面,适合采用什么形式?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整合?教学有哪些具体的实施形式,应当如何组织?教师和学生应当如何协作与配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面向职业、面向岗位、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应用类的专业课程内容要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高职教育既要承担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任务,也要介入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与养成。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想,教学内容通过需要探究有意义的问题来呈现,突出从提出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整的情境学习过程中,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取资源,如何利用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以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对新学习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还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使他们清楚地了解专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价值。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为基础、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将提高专业拓展能力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实行三阶段、能力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侧重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焊接、装配、设计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将其分为实用型和生产型两大类,让学生全程参与产品的设计、装配、调试和维修,并且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工作过程相结合,从而完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通过选取的产品载体,逐级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培养。
1.岗位实操教学模式
岗位实操教学模式是在模拟特定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分岗位模拟操作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履行特定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对一般电子产品的焊接和装配,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此,《电子产品装调》课程中既采取了前期集中实训,训练学生对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与焊接技术,又根据课程的学习进程,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训练学生对各类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连接技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合格电子产品的工艺要求,完成对学习主题产品的装配,并且做到元器件损坏率1%以下,电器性能合格率和整机合格率在90%以上。
2.流程再现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在营造特定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下,选择典型、完整、规范的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由学生单独或者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模拟处理技术问题,以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在学习《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时,学生除了要学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能较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按操作规范和职业标准把握整个生产(服务)流程,提升其处理实际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能力。为此,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业科学的操作规范与职业标准,还要强化学生使用各种分析仪器、设备或其他工具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处理电子电路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实际技能,引导学生把握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整个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结合。
3.综合应用教学模式
该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仿真有效的训练环境,又不破坏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现状,同时还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行业运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产品功能的扩展项目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做各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通过大胆创新,探索更高的任务目标,实现超难的产品功能。
4.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装调》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口头讲授、书本阅读和各种实际仪器设备操作,而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工作平台,将抽象的和微观的知识转换为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手段,方便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收集、认识、讨论和交流,也强化了学生多方面应用技能的训练。
四、教学设计的要点
从以上教学模式的选择,笔者体会到,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为了有效保证师生积极参与进来,课程的教学设计,还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1.问题设计
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做恰当选择,并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教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必须创设有教育价值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同样需要问题作为刺激源,但必须是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必须是大小适中的问题。问题过大,涉及方面过多,难以突出重点,会弱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反之,问题过小,又会失去主题探究的意义。教学中,每个学习单元的问题设计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在整体知识体系中是相互联系的。
2.职业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它的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特色。通过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覆盖了职业资格考核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中的技能培训落到了实处。课程还注重对专业的引领和延伸,聘请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教学,以更好地促进教学与职业岗位培训的融合。
3.主体意识
《电子产品装调》课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要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发展自我,相互提高。
4.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及其影响结果的监控。《电子产品装调》课程的教学评价,直接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过程与有效结果。因此,教学评价监控直接指向学生问题解决的行为过程。同时,教学评价还应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倡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强调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教学信息交流系统,以建构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