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也想不到,十年后在千里之外的福建,我又能重新捧起这本杂志,而且是和女儿一起分享阅读她的快乐。除了“缘分”,我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解释了。
这还要从去年年底订报刊时的灵光一闪说起。家里每年都订好几份报刊,像《读者》《意林》之类的,都是全家共读的杂志。前年女儿读初一时,想订一份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期刊,翻看了几本都不中意,所以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年订报刊时,脑中突然蹦出一个名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真的是“缘分”吧,在异乡我还能想起她。欣喜过后是一阵紧张——十年了,她现在还好吗?还叫这个名字吗?焦急地在报刊目录上寻找,当《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跳入我眼中时,我指着这个名字激动地告诉女儿:“妈妈认识这本杂志可比认识你还早好几年呢!”
1994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豫北一所乡中,那时,每个班里订10来本《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电脑室,师生们面对着校园围墙上方湛蓝的天空,单调又快乐地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盼望《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日子,幸福而漫长。
每期杂志送来时,邮递员还没走出校门,我已经拿去班里给那些迫不及待的孩子分发了。那时我们班有60多个人,10本杂志怎么够分呢?学生们三五个凑在一起,七嘴八舌——“你挡住我了!”“赶快翻,我看完了……”“我还没看完呢!等一等再翻。”后来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领略她的风采,我干脆直接拿着最新一期的杂志读给孩子们听。排在第一的肯定是《趣味阅读迷宫》栏目,孩子们纷纷摩拳擦掌,争先抢答,那叫一个斗志昂扬!《美文经典》也是他们喜爱的栏目,在我声情并茂朗读的时候,孩子们或感慨,或沉思,有时又是一阵欷欺……
那时我课余还在本校30里之外的一所私立中学担任两个班的作文课,我上课的教材就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记得有一年中考,作文题目正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曾经刊登过的一篇材料作文,从此,《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在我们当地名声大振,在我们学校成了与语文课本具有同等地位的配套教材。
2003年,我因病休假。从此,《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淡出了我的生活。
2006年,我来到福建,不久调入当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语文。语文在职业学校被称为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师生都不够重视。学生上课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偶尔有个别学生发言也是为了博大家一笑。我每天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往日的激情早已不再,上课成了痛苦的事,教研变得可笑又愚蠢。虽说学校图书馆、多媒体电脑室一应俱全,但学生们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负担……
总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不想又遇见了《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捧着2012年第1期,那久违却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她,依然是十年前的容颜:《趣味阅读迷宫》《美文经典》……往事随着书页,一页页重新翻开,历历显现——每个月深情的等待,讲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孩子们纯洁的笑脸,奔波在两所学校之间的忙碌充实。同事在一起教研时的争论……
我明白,这些往日的记忆唤醒的,不仅仅是我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还有对明日教学生活的胸有成竹。我告诉女儿:“明天妈妈要给班上的学生朗读《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上的一篇美文——《给您换一碗》。”
(作者系福建漳州市财贸学校教师)
这还要从去年年底订报刊时的灵光一闪说起。家里每年都订好几份报刊,像《读者》《意林》之类的,都是全家共读的杂志。前年女儿读初一时,想订一份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期刊,翻看了几本都不中意,所以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年订报刊时,脑中突然蹦出一个名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真的是“缘分”吧,在异乡我还能想起她。欣喜过后是一阵紧张——十年了,她现在还好吗?还叫这个名字吗?焦急地在报刊目录上寻找,当《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跳入我眼中时,我指着这个名字激动地告诉女儿:“妈妈认识这本杂志可比认识你还早好几年呢!”
1994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豫北一所乡中,那时,每个班里订10来本《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电脑室,师生们面对着校园围墙上方湛蓝的天空,单调又快乐地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盼望《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日子,幸福而漫长。
每期杂志送来时,邮递员还没走出校门,我已经拿去班里给那些迫不及待的孩子分发了。那时我们班有60多个人,10本杂志怎么够分呢?学生们三五个凑在一起,七嘴八舌——“你挡住我了!”“赶快翻,我看完了……”“我还没看完呢!等一等再翻。”后来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领略她的风采,我干脆直接拿着最新一期的杂志读给孩子们听。排在第一的肯定是《趣味阅读迷宫》栏目,孩子们纷纷摩拳擦掌,争先抢答,那叫一个斗志昂扬!《美文经典》也是他们喜爱的栏目,在我声情并茂朗读的时候,孩子们或感慨,或沉思,有时又是一阵欷欺……
那时我课余还在本校30里之外的一所私立中学担任两个班的作文课,我上课的教材就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记得有一年中考,作文题目正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曾经刊登过的一篇材料作文,从此,《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在我们当地名声大振,在我们学校成了与语文课本具有同等地位的配套教材。
2003年,我因病休假。从此,《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淡出了我的生活。
2006年,我来到福建,不久调入当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语文。语文在职业学校被称为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师生都不够重视。学生上课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偶尔有个别学生发言也是为了博大家一笑。我每天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往日的激情早已不再,上课成了痛苦的事,教研变得可笑又愚蠢。虽说学校图书馆、多媒体电脑室一应俱全,但学生们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负担……
总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不想又遇见了《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捧着2012年第1期,那久违却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她,依然是十年前的容颜:《趣味阅读迷宫》《美文经典》……往事随着书页,一页页重新翻开,历历显现——每个月深情的等待,讲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孩子们纯洁的笑脸,奔波在两所学校之间的忙碌充实。同事在一起教研时的争论……
我明白,这些往日的记忆唤醒的,不仅仅是我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还有对明日教学生活的胸有成竹。我告诉女儿:“明天妈妈要给班上的学生朗读《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上的一篇美文——《给您换一碗》。”
(作者系福建漳州市财贸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