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教学改革和新课改的推进,不仅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小学生的体能、健康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改善。笔者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经验,从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着眼,探讨如何开展体育教学,提出了个人的实践见解,以期能为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参加体育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师生互动
引言
“阳光体育”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仍喜忧参半[J]。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较为关键的时期。该阶段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注重的是加强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互助能力、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J]。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体育教育,让课堂氛围更融洽?笔者将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以做好师生课堂互动为探析关键,做如下总结阐述:
一、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深化“学生為本”理念,在教学开展中,老师发挥组织、导向、指引作用,学生作为主体能相应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来。这要求体育教师需具备:
(1)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将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能够实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专业素养,对学生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还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可将大家的兴趣点转化为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们可以拟定自己是森林中的某种动物,然后要根据自己的动作示范让大家猜出所模仿的动物是哪一种,学生们在练习中争相模仿小兔子、小猴子等动物,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动了起来,更多了运动的乐趣。
(2)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体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精力集中性较差。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标准示范,还应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迅速能够领悟运动技巧与要点。但因学生理解、身体协调水平不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掌握不当的同学给予纠正。例如在小学《跑步》教学中,可以先从站站跑圆开始,大家从排头依次报数。当老师喊道两个数字时,前数要奋力去追赶后数,如及时追赶并触碰后数可记分并享有下一次的口号权。这样不仅易于教师观察学生对技巧的掌握和使用,还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3)加强“兴趣教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对孩子兴趣、个性的了解。可以施行分层教学,体能、性别、性格等差异会造成学生运动水平不同,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兴趣,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为能够获得最佳体育效果夯实基础。
二、设置有效情景,促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促进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必修及选修教材内容相应做了调整[J]。尤其是在教学实践阶段,建议老师讲每节课抽出一部分事件作为“促进学生兴趣教学”内容的展开。比如:在球类体育教学中,虽然小学阶段孩子的身高相较成人有较大差距。但老师可以模拟比赛场景、调整篮板高度,组织喜欢运动的男孩子们模拟NBA赛制;为提升耐力和灵敏性,对女生推荐有氧运动,如跳绳及呼啦圈等;设置趣味铁人五项(如跨栏、旋转踢毽、吊环、射门、短跑),将学生分到不同的组别,最终成绩决定组别之间的名次,为了取胜,大家都会练习自己更擅长的运动来参加比拼...这样不仅让体育课内容更丰富,也使体育课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更变成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是裁判、替补队员,也可以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与学生时常交流,在体育课中设置一些运动情景,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更将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
三、巧用互动技巧,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除了体能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对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精神的培养;除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体育课更将密切同学们之间的协作。例如:改变期末跑步、仰卧起坐成绩相加而成的总成绩测评模式,对学生体育评价采取更开放、全面的客观评估。在《健美操》学习课程中,随机进行小组分配,以小组成绩计入同学们期末的考试。除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为了小组取的好成绩,也会在课余时间积极练习、互相指导、鼓励、评价、建议、学习。在成绩计算体系中,老师给出的分数只占30%,其余的70%综合自其他比评比小组对对手的打分,最终将结合老师和同学梦的评价,综合得出该小组成员的成绩。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将无形中增加同学间的密切合作、相互理解。用更开放、多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体育运动,找到一项可以作为自我体能素质提升的项目进行长期的锻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达到课堂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做以储备,更需要师生间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摒弃“灌溉式说教教学”和“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授课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无论是教学内容、方式、方法,都要考虑是否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能否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亦需掌握一些创新的授课技巧。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方法,善于运用游戏、活动等辅助教学,增加和发挥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度及参与感,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经验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5(11)
[2]董世喜.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结合的经验[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5)
[3]邓凤莲.从5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看体育课堂教育新走向[J],体育学刊,2013(5)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师生互动
引言
“阳光体育”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仍喜忧参半[J]。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较为关键的时期。该阶段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注重的是加强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互助能力、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J]。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体育教育,让课堂氛围更融洽?笔者将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以做好师生课堂互动为探析关键,做如下总结阐述:
一、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深化“学生為本”理念,在教学开展中,老师发挥组织、导向、指引作用,学生作为主体能相应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来。这要求体育教师需具备:
(1)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将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能够实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专业素养,对学生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还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可将大家的兴趣点转化为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们可以拟定自己是森林中的某种动物,然后要根据自己的动作示范让大家猜出所模仿的动物是哪一种,学生们在练习中争相模仿小兔子、小猴子等动物,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动了起来,更多了运动的乐趣。
(2)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体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精力集中性较差。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标准示范,还应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迅速能够领悟运动技巧与要点。但因学生理解、身体协调水平不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掌握不当的同学给予纠正。例如在小学《跑步》教学中,可以先从站站跑圆开始,大家从排头依次报数。当老师喊道两个数字时,前数要奋力去追赶后数,如及时追赶并触碰后数可记分并享有下一次的口号权。这样不仅易于教师观察学生对技巧的掌握和使用,还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3)加强“兴趣教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对孩子兴趣、个性的了解。可以施行分层教学,体能、性别、性格等差异会造成学生运动水平不同,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兴趣,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为能够获得最佳体育效果夯实基础。
二、设置有效情景,促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促进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必修及选修教材内容相应做了调整[J]。尤其是在教学实践阶段,建议老师讲每节课抽出一部分事件作为“促进学生兴趣教学”内容的展开。比如:在球类体育教学中,虽然小学阶段孩子的身高相较成人有较大差距。但老师可以模拟比赛场景、调整篮板高度,组织喜欢运动的男孩子们模拟NBA赛制;为提升耐力和灵敏性,对女生推荐有氧运动,如跳绳及呼啦圈等;设置趣味铁人五项(如跨栏、旋转踢毽、吊环、射门、短跑),将学生分到不同的组别,最终成绩决定组别之间的名次,为了取胜,大家都会练习自己更擅长的运动来参加比拼...这样不仅让体育课内容更丰富,也使体育课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更变成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是裁判、替补队员,也可以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与学生时常交流,在体育课中设置一些运动情景,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更将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
三、巧用互动技巧,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除了体能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对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精神的培养;除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体育课更将密切同学们之间的协作。例如:改变期末跑步、仰卧起坐成绩相加而成的总成绩测评模式,对学生体育评价采取更开放、全面的客观评估。在《健美操》学习课程中,随机进行小组分配,以小组成绩计入同学们期末的考试。除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为了小组取的好成绩,也会在课余时间积极练习、互相指导、鼓励、评价、建议、学习。在成绩计算体系中,老师给出的分数只占30%,其余的70%综合自其他比评比小组对对手的打分,最终将结合老师和同学梦的评价,综合得出该小组成员的成绩。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将无形中增加同学间的密切合作、相互理解。用更开放、多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体育运动,找到一项可以作为自我体能素质提升的项目进行长期的锻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达到课堂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做以储备,更需要师生间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摒弃“灌溉式说教教学”和“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授课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无论是教学内容、方式、方法,都要考虑是否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能否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亦需掌握一些创新的授课技巧。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方法,善于运用游戏、活动等辅助教学,增加和发挥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度及参与感,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经验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5(11)
[2]董世喜.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结合的经验[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5)
[3]邓凤莲.从5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看体育课堂教育新走向[J],体育学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