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在推行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的薄弱、时间的限制、教材的局限等困难。结合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作者认为在解决新课程学习困难的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多媒体,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困难
高中历史新课程似乎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但这种“预设的前提”与现实的差距很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历史学科基础薄弱。由于中考历史科一直实行开卷考试,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历史科极不重视,思想上、态度上存在极大的问题,初中三年根本就没有认真学过历史,受见识水平的局限,也认识不到学习政治、历史这些科目的作用,这对高中文科教育的冲击相当大,学生进校读高一时,历史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学科思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还没有形成,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入门”。
第二,时间的限制。我們农村学校都很重理轻文,学校在课时分配上都是向理科倾斜的,一周只有两节正课,没有自习,在这种情况下要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很困难。学生进校读高一,一开始就面临九大学科的学习,而且新课程的每门学科都面临课时紧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课余时间大都忙于应付那些“主科”的作业。
第三,教材的局限。新课程学习改变了以往很多传统的观念,教材不再是权威和根本了,而课标才是根本。人教版教材从结构体系、标题子目、内容详略、逻辑思路、语言句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学生和老师都难以适应,这也给新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解决办法
在历史新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大多是来自客观方面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克服困难。关于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结合我们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从感受向兴趣型状态转换。
做到这点需要教师以情感因素为动因,强化环境的感受性并引导学习者投入情景,充分地适身处地地从农村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出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从思维发展中折射出情感升华的效果。
如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运用多媒体对战争形势扼要地在演示图当中再现战争过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八国联军也来势汹汹,在此之前有没有过这样这种局面,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中国和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有什么区别吗?这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更能对大局观的培养有帮助,这样由学生先自主讨论,在学生讲完后老师要做15分钟内的评讲,评讲的组成部分是纠正错误、补充完善、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处理教材的语言句式,特别是让学生们体会老师是如何对教材的语言句式进行处理的。
第二,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引导学生向自主型状态转换。
随着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虽然外界环境无法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成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见解,这一点和同龄人是共同的。他们对成人的意见不会轻易相信,不盲目肯定,会维护自己的观点,甚至据理力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这种“自我中心”,让其有选择权,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就容易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热情,就可以将过去教师的“控制型”,学生“接受型”的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型”的兴趣课堂,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事先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虽然可能会受现代信息资源条件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向上辈人或者是祖父母辈了解并形成文字,还有可能有些家庭中有可利用资源拿来做直观教具等,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够创造条件。然后在课堂上一方面由准备好了的学生向同学介绍或讲述,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有层次地直观展示在衣、食、住、行,以及习俗的发展演变,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从而提出问题:这种变化是全中国大范围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何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引发了深层次的问题上,单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就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终力求准确全面地解决问题。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自觉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运用想象力,培养学生从“思考”向“探究型”状态转换。
历史有独有的概念、本质、特征,以及结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本身的基础上,结合想象,“再现”史情与史实,使历史解释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原貌,让学习者将已有的认知与新产生的体验相结合,在历史的空间中探索。
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是通过人来操纵、控制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运用多媒体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总之,教师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及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适度性,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人教网,2006.8.
[2]方圣.试论高中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策略.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
关键词: 新课程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困难
高中历史新课程似乎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但这种“预设的前提”与现实的差距很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历史学科基础薄弱。由于中考历史科一直实行开卷考试,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历史科极不重视,思想上、态度上存在极大的问题,初中三年根本就没有认真学过历史,受见识水平的局限,也认识不到学习政治、历史这些科目的作用,这对高中文科教育的冲击相当大,学生进校读高一时,历史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学科思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还没有形成,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入门”。
第二,时间的限制。我們农村学校都很重理轻文,学校在课时分配上都是向理科倾斜的,一周只有两节正课,没有自习,在这种情况下要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很困难。学生进校读高一,一开始就面临九大学科的学习,而且新课程的每门学科都面临课时紧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课余时间大都忙于应付那些“主科”的作业。
第三,教材的局限。新课程学习改变了以往很多传统的观念,教材不再是权威和根本了,而课标才是根本。人教版教材从结构体系、标题子目、内容详略、逻辑思路、语言句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学生和老师都难以适应,这也给新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解决办法
在历史新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大多是来自客观方面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克服困难。关于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结合我们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从感受向兴趣型状态转换。
做到这点需要教师以情感因素为动因,强化环境的感受性并引导学习者投入情景,充分地适身处地地从农村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出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从思维发展中折射出情感升华的效果。
如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运用多媒体对战争形势扼要地在演示图当中再现战争过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八国联军也来势汹汹,在此之前有没有过这样这种局面,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中国和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有什么区别吗?这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更能对大局观的培养有帮助,这样由学生先自主讨论,在学生讲完后老师要做15分钟内的评讲,评讲的组成部分是纠正错误、补充完善、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处理教材的语言句式,特别是让学生们体会老师是如何对教材的语言句式进行处理的。
第二,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引导学生向自主型状态转换。
随着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虽然外界环境无法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成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见解,这一点和同龄人是共同的。他们对成人的意见不会轻易相信,不盲目肯定,会维护自己的观点,甚至据理力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这种“自我中心”,让其有选择权,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就容易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热情,就可以将过去教师的“控制型”,学生“接受型”的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型”的兴趣课堂,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事先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虽然可能会受现代信息资源条件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向上辈人或者是祖父母辈了解并形成文字,还有可能有些家庭中有可利用资源拿来做直观教具等,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够创造条件。然后在课堂上一方面由准备好了的学生向同学介绍或讲述,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有层次地直观展示在衣、食、住、行,以及习俗的发展演变,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从而提出问题:这种变化是全中国大范围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何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引发了深层次的问题上,单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就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终力求准确全面地解决问题。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自觉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运用想象力,培养学生从“思考”向“探究型”状态转换。
历史有独有的概念、本质、特征,以及结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本身的基础上,结合想象,“再现”史情与史实,使历史解释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原貌,让学习者将已有的认知与新产生的体验相结合,在历史的空间中探索。
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是通过人来操纵、控制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运用多媒体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总之,教师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及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适度性,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人教网,2006.8.
[2]方圣.试论高中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策略.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