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精选阐释了基本的、重要的史实,多维度展现了人类文明,其本身蕴含着大量美的元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美的元素,将美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领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念。本文分析了美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途径,旨在通过美育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美育教育;审美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质上就是要求广大授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性,通过实施美育帮助学生以美的规律和理想完善自我,改造世界。
一、美育教育的概念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美育教育一般指的是社会、学校或家庭利用审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感染和影响人,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的各种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美育净化和完善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人们逐步获得自身人格以及发展的自由与完整。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准确把握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科学进行施教,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和升华对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教育原则
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尚美热情,并转化成实现自身崇高理想的内在动力。
(二)情感激励原则
通过对事物情感态度的准确表达树立美的榜样,使学生逐步辨明事物的善恶美丑,从心理上唤醒并引发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抑丑扬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创造积极的审美氛围。
(三)多元渗透原则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审美意境,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文字去直观、立体地了解历史,感染内心,强化对历史美感的认识。
(四)科学适度原则
要遵循美育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统筹规划科学实施美育教育。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本末倒置,影响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审美意识的培养
审美意识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感觉、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等。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深入发掘历史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生活美等美学内容,向学生充分展示人类历史的壮阔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审美感受力指的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客体的外在感性形式的直观感觉和感受,也包括对审美客体感性形式中所蕴含的意义的判断与情感的把握或是精神实质的领悟。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美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对审美客体进行感受和体会,在审美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三)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审美想象力是在既有审美形象的基础上,人脑经过加工创造出新的审美形象的能力。审美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回溯过去,展望未来,丰富精神世界,也可以将联想与发散性、汇聚性思维训练相结合,通过审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四)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力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甄别、判断、认识、评价和再创造的能力,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历史教学中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及欣赏能力,可以通过情感体验获得,随着审美经验的丰富而提升。
(五)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审美理解力就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把握审美客体的意义、精神或内容的能力。通过对审美客体的理性思考、认识和评价,正确发掘出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发掘美育素材是前提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曾明确指出, 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从美育内容上讲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美的演进历程,而高中历史更具代表性。高中历史教材从多彩绚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最能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物和事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展现了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精神,是一座丰富的美育资源宝库。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中蕴藏的美育因素。例如“商周青铜、汉魏文苑的艺术美,又如商鞅变法、改革开放的社会美”,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内容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可以为实施美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是核心
高中历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其美育教育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而课堂教学最具感染和熏陶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美育资源,科学进行美育渗透性教学。首先要借助智育进行美育,强化学生对审美、立美精神的学习。其次是通过德育进行美育,以“善”导“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最后是结合实践进行美育,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审美过程,不断地去实践美。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教学载体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发現、感受、领悟历史之美,以形象生动的历史课堂提升史学教育和美育教育成效。
(三)丰富课外教学活动是支撑
课堂教学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美,这时我们可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强化美育教育。课外活动既可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强化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遗址遗迹、进行社会调查和走访老红军等,还可以举办兴趣小组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加强其美感体验。
五、结语
美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审美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之美、欣赏和享受历史之美当中,从而发挥历史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OL].https://www.xzbu.com,2019.
[2]刘亚梅.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关键词:高中历史;美育教育;审美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质上就是要求广大授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性,通过实施美育帮助学生以美的规律和理想完善自我,改造世界。
一、美育教育的概念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美育教育一般指的是社会、学校或家庭利用审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感染和影响人,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的各种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美育净化和完善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人们逐步获得自身人格以及发展的自由与完整。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准确把握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科学进行施教,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和升华对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教育原则
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尚美热情,并转化成实现自身崇高理想的内在动力。
(二)情感激励原则
通过对事物情感态度的准确表达树立美的榜样,使学生逐步辨明事物的善恶美丑,从心理上唤醒并引发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抑丑扬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创造积极的审美氛围。
(三)多元渗透原则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审美意境,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文字去直观、立体地了解历史,感染内心,强化对历史美感的认识。
(四)科学适度原则
要遵循美育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统筹规划科学实施美育教育。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本末倒置,影响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审美意识的培养
审美意识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感觉、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等。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深入发掘历史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生活美等美学内容,向学生充分展示人类历史的壮阔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审美感受力指的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客体的外在感性形式的直观感觉和感受,也包括对审美客体感性形式中所蕴含的意义的判断与情感的把握或是精神实质的领悟。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美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对审美客体进行感受和体会,在审美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三)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审美想象力是在既有审美形象的基础上,人脑经过加工创造出新的审美形象的能力。审美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回溯过去,展望未来,丰富精神世界,也可以将联想与发散性、汇聚性思维训练相结合,通过审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四)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力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甄别、判断、认识、评价和再创造的能力,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历史教学中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及欣赏能力,可以通过情感体验获得,随着审美经验的丰富而提升。
(五)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审美理解力就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把握审美客体的意义、精神或内容的能力。通过对审美客体的理性思考、认识和评价,正确发掘出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发掘美育素材是前提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曾明确指出, 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从美育内容上讲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美的演进历程,而高中历史更具代表性。高中历史教材从多彩绚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最能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物和事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展现了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精神,是一座丰富的美育资源宝库。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中蕴藏的美育因素。例如“商周青铜、汉魏文苑的艺术美,又如商鞅变法、改革开放的社会美”,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内容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可以为实施美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是核心
高中历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其美育教育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而课堂教学最具感染和熏陶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美育资源,科学进行美育渗透性教学。首先要借助智育进行美育,强化学生对审美、立美精神的学习。其次是通过德育进行美育,以“善”导“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最后是结合实践进行美育,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审美过程,不断地去实践美。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教学载体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发現、感受、领悟历史之美,以形象生动的历史课堂提升史学教育和美育教育成效。
(三)丰富课外教学活动是支撑
课堂教学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美,这时我们可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强化美育教育。课外活动既可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强化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遗址遗迹、进行社会调查和走访老红军等,还可以举办兴趣小组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加强其美感体验。
五、结语
美育教育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美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审美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之美、欣赏和享受历史之美当中,从而发挥历史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OL].https://www.xzbu.com,2019.
[2]刘亚梅.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