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逐层特色诵读构建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若通过“三读法”教学模式,逐层落实“音读一情读一醉读”,可以让全体学生在看似简单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逐层深入的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唤醒自己的真情,特别是通过“醉读”,联系诗人的情意和学生自身的现实情感需要,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建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职 诗歌音读 情读 醉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62(2012)12(a)-0135-01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是职教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诗歌是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是,一个时期以来,中学的诗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或说文解字,或标准化考试,应试性极强而诗性不足,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本身需求,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诗教规律的途径。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仍停留于单纯的知晓主题、手法,而对于美的熏陶、本真的情感体会较少,感觉诗歌是遥不可及的。职校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差异非常大,所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全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逐层“音读一情读一醉读”诵读,把学生带入诗境,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陶醉在诗歌的意境中,并联系实际,唤醒他们自己的真情和共鸣。
  1 诵读法在诗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现状
  诗歌泛指各种形式的诗。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用很少的文字概括诸多的内容,是文学的精华。诗歌形式多样,可以是古体律诗,可以是现代新诗。诗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阅读实践活动。
  诵读法自诞生以来,一直与语文教育相伴相随,交织缠绕,沉浮变迁语文教育的历史表明,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关于诵读法,我们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诵读,而是诵读什么、诵读多少和怎样诵读。诵读是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名家录音多,教师范读少;纵声朗读多,低声微吟少;诵读次数多,诵读层次少。目前,研究主要焦点落实在:(1)配乐读;(2)图文读;(3)比赛读;(4)音读、意读和情读、美读。
  2 “三读法”在中职诗歌教学践行中的理论依据
  2.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2.2诗歌诵读法
  诵读方法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3 “三读法”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实践解析
  下面我以《沁园春‘长沙》几段教学环节为例,对“三读法”诗歌教学模式进行解读。
  3.1诵读品味之音读:注重学生在做到音准与停顿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以下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这首词:学生大声地自读这首词,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或停顿疑惑可以举手提问,教师把字或句子写到电子白板上,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规范。(2)正音:多媒体展示这首词的容易读错字词,学生齐读。(3)断句停顿:因为词原是用于配乐歌唱的,词牌决定了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所以对词的有关常识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词的断句停顿,因此,我设置了“了解词的相关常识”环节。(4)学生齐读这首词。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词的常识,并在诵读诗歌时,注意诗歌音准和断句停顿,初步进行自我情感体验,为下面进一步品味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3.2诵读品味之情读:注重学生在做到理解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此环节,我设置了这样几个由表及里的层次性问题:(1)这首词的景象描写集中在什么地方?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作者描绘的景象又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色彩呢?(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你觉得这首词哪个字或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通过欣赏诗歌中的景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情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开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较好地提取情感的储备,借以进行情读。
  3.3诵读品味之醉读:注重学生在做到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这一环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积极展开讨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看今朝,我们要奋发向上,建设伟大的祖国。在这样一个感性升华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形式诵读:(1)请同学们在体会诗歌的基础上读这首词。(2)播放《沁园春.长沙》配乐朗诵,请同学们对比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3)请两个学生范读《沁园春‘长沙》,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认真评价。
  “三读法”重点落实在“醉读”上,让职校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后,再次回归文本进行品读,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造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通过“三读法”诗歌教学的课堂实践,确实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美的真谛,在比较讨论和合作交流中,提高朗读水平,提升审美情趣,同学们感受到诗人一样的气魄与情致,阅读美妙的音符波动着他们的心弦,陶醉着他们的情操,启迪着他们的人生。
其他文献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是数学教学工作中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情感、学法、用法三个方面对差生的转化进行阐述。数学知识的掌握是直线式上升的,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很紧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尊重“差生”,接纳“差生”。注意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中关注后进生的细微变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差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学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等现状,结合本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从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生操作、放手探究和展示交流五个方面谈了如何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究,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多媒体只是起到课堂的辅助作用,是老师教学的帮手,呈现老师上课的流程;课堂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共有的;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独有的魅力,让语文真正成为“语文”。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 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1-01  改革开放30年来
期刊
【摘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培养和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能力,不但有利于切实提高学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在在语文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 朗读能力 探究与讨论  【中图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时下,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阅读 习惯 成功之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
期刊
【摘要】作文是一项考验学生创造性、实践性的活动,尤其是可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运用的体现。但是我们发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的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独立写好作文,在上作文课之前就大力度的备课,从审题立意,写作素材到文章的主题内容段落结构,已经替学生完全构思了出来,似乎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吸收接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藏得真知。  【关键词】阅读方法 翱翔蓝天 学习方法 朗读 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69-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第一步,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心之一,要让每个弦子都走好人生第一步,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关键。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仍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不能完全发挥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引领作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实现应该到实践中去,让家长认同并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来,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好的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一个全面.扎实的育人基础。  【关键词】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 教学
期刊
【摘要】闲暇之余,我常与学生谈心,当被问及对课文内容是否发生过质疑时,回答是肯定的很少。这使我很是困惑:书海茫茫,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早在宋代时,陆九渊就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如此不能质疑,又谈何发挥其主动性,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质疑能力 途径  【中
期刊
【摘要】养成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这么说,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本文就低年级思品教育探讨有关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 习惯养成 非智力培养 实践生活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