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若通过“三读法”教学模式,逐层落实“音读一情读一醉读”,可以让全体学生在看似简单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逐层深入的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唤醒自己的真情,特别是通过“醉读”,联系诗人的情意和学生自身的现实情感需要,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建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职 诗歌音读 情读 醉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62(2012)12(a)-0135-01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是职教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诗歌是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是,一个时期以来,中学的诗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或说文解字,或标准化考试,应试性极强而诗性不足,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本身需求,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诗教规律的途径。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仍停留于单纯的知晓主题、手法,而对于美的熏陶、本真的情感体会较少,感觉诗歌是遥不可及的。职校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差异非常大,所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全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逐层“音读一情读一醉读”诵读,把学生带入诗境,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陶醉在诗歌的意境中,并联系实际,唤醒他们自己的真情和共鸣。
1 诵读法在诗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现状
诗歌泛指各种形式的诗。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用很少的文字概括诸多的内容,是文学的精华。诗歌形式多样,可以是古体律诗,可以是现代新诗。诗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阅读实践活动。
诵读法自诞生以来,一直与语文教育相伴相随,交织缠绕,沉浮变迁语文教育的历史表明,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关于诵读法,我们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诵读,而是诵读什么、诵读多少和怎样诵读。诵读是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名家录音多,教师范读少;纵声朗读多,低声微吟少;诵读次数多,诵读层次少。目前,研究主要焦点落实在:(1)配乐读;(2)图文读;(3)比赛读;(4)音读、意读和情读、美读。
2 “三读法”在中职诗歌教学践行中的理论依据
2.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2.2诗歌诵读法
诵读方法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3 “三读法”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实践解析
下面我以《沁园春‘长沙》几段教学环节为例,对“三读法”诗歌教学模式进行解读。
3.1诵读品味之音读:注重学生在做到音准与停顿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以下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这首词:学生大声地自读这首词,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或停顿疑惑可以举手提问,教师把字或句子写到电子白板上,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规范。(2)正音:多媒体展示这首词的容易读错字词,学生齐读。(3)断句停顿:因为词原是用于配乐歌唱的,词牌决定了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所以对词的有关常识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词的断句停顿,因此,我设置了“了解词的相关常识”环节。(4)学生齐读这首词。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词的常识,并在诵读诗歌时,注意诗歌音准和断句停顿,初步进行自我情感体验,为下面进一步品味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3.2诵读品味之情读:注重学生在做到理解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此环节,我设置了这样几个由表及里的层次性问题:(1)这首词的景象描写集中在什么地方?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作者描绘的景象又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色彩呢?(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你觉得这首词哪个字或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通过欣赏诗歌中的景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情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开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较好地提取情感的储备,借以进行情读。
3.3诵读品味之醉读:注重学生在做到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这一环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积极展开讨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看今朝,我们要奋发向上,建设伟大的祖国。在这样一个感性升华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形式诵读:(1)请同学们在体会诗歌的基础上读这首词。(2)播放《沁园春.长沙》配乐朗诵,请同学们对比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3)请两个学生范读《沁园春‘长沙》,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认真评价。
“三读法”重点落实在“醉读”上,让职校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后,再次回归文本进行品读,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造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通过“三读法”诗歌教学的课堂实践,确实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美的真谛,在比较讨论和合作交流中,提高朗读水平,提升审美情趣,同学们感受到诗人一样的气魄与情致,阅读美妙的音符波动着他们的心弦,陶醉着他们的情操,启迪着他们的人生。
【关键词】中职 诗歌音读 情读 醉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62(2012)12(a)-0135-01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是职教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诗歌是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是,一个时期以来,中学的诗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或说文解字,或标准化考试,应试性极强而诗性不足,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本身需求,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诗教规律的途径。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仍停留于单纯的知晓主题、手法,而对于美的熏陶、本真的情感体会较少,感觉诗歌是遥不可及的。职校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差异非常大,所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全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逐层“音读一情读一醉读”诵读,把学生带入诗境,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陶醉在诗歌的意境中,并联系实际,唤醒他们自己的真情和共鸣。
1 诵读法在诗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现状
诗歌泛指各种形式的诗。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用很少的文字概括诸多的内容,是文学的精华。诗歌形式多样,可以是古体律诗,可以是现代新诗。诗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阅读实践活动。
诵读法自诞生以来,一直与语文教育相伴相随,交织缠绕,沉浮变迁语文教育的历史表明,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关于诵读法,我们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诵读,而是诵读什么、诵读多少和怎样诵读。诵读是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名家录音多,教师范读少;纵声朗读多,低声微吟少;诵读次数多,诵读层次少。目前,研究主要焦点落实在:(1)配乐读;(2)图文读;(3)比赛读;(4)音读、意读和情读、美读。
2 “三读法”在中职诗歌教学践行中的理论依据
2.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2.2诗歌诵读法
诵读方法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3 “三读法”在中职诗歌教学中的实践解析
下面我以《沁园春‘长沙》几段教学环节为例,对“三读法”诗歌教学模式进行解读。
3.1诵读品味之音读:注重学生在做到音准与停顿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以下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这首词:学生大声地自读这首词,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或停顿疑惑可以举手提问,教师把字或句子写到电子白板上,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规范。(2)正音:多媒体展示这首词的容易读错字词,学生齐读。(3)断句停顿:因为词原是用于配乐歌唱的,词牌决定了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所以对词的有关常识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词的断句停顿,因此,我设置了“了解词的相关常识”环节。(4)学生齐读这首词。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词的常识,并在诵读诗歌时,注意诗歌音准和断句停顿,初步进行自我情感体验,为下面进一步品味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3.2诵读品味之情读:注重学生在做到理解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此环节,我设置了这样几个由表及里的层次性问题:(1)这首词的景象描写集中在什么地方?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作者描绘的景象又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色彩呢?(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你觉得这首词哪个字或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通过欣赏诗歌中的景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情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开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较好地提取情感的储备,借以进行情读。
3.3诵读品味之醉读:注重学生在做到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实践的教学
在这一环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积极展开讨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看今朝,我们要奋发向上,建设伟大的祖国。在这样一个感性升华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形式诵读:(1)请同学们在体会诗歌的基础上读这首词。(2)播放《沁园春.长沙》配乐朗诵,请同学们对比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3)请两个学生范读《沁园春‘长沙》,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认真评价。
“三读法”重点落实在“醉读”上,让职校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后,再次回归文本进行品读,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造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通过“三读法”诗歌教学的课堂实践,确实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美的真谛,在比较讨论和合作交流中,提高朗读水平,提升审美情趣,同学们感受到诗人一样的气魄与情致,阅读美妙的音符波动着他们的心弦,陶醉着他们的情操,启迪着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