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军国招魂:收集二战士兵遗骨海外拜鬼
刚被“开垦”过的黄土地上摆放了三个罩着白布的小盆,盆里装有一小堆碎骨,一群人跪在这些白骨前,顶着凌厉的海风,双手合十,低头祭拜。
4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人访问了1945年2月旧日本军与美军的激战地、距离东京1200公里的太平洋小岛硫磺岛,视察当地的二战士兵遗骨收集工作。在68年前的硫磺岛战役中,2.2万名旧日本士兵被美军击毙,直到现在,仍有1.2万名士兵遗骨未被找到。
近年来,以“日本遗族会”为首的右翼政治团体不断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从政策上加大对海外遗骨收集的支持力度。
日本遗族会成立于 1947年,当时的名称是“日本遗族厚生联盟”,1953年后改为现用名,成为财团法人。其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表彰“英灵”事业,促使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二是要求日本政府提高遗属补助金。
日本遗族会目前拥有800多万会员,1万多个支部遍布全日本。其会员中约有17万人是自民党党员,因此被认为是自民党的重要票源。为了争得这部分选票,日本政要常以参拜靖国神社等形式取悦遗族会。在遗族会的推动下,自民党在1980年选举中打出“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口号;1981年,311名国会议员组成“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另外,日本遗族会还是推动日本政府修改和平宪法的主要力量。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等都曾担任过日本遗族会会长,现任会长尾辻秀久和前任会长古贺诚,父亲都曾是在二战中阵亡的旧日本军官,目前在自民党内都拥有很大势力。
其实,安倍并非是以首相身份到硫磺岛祭拜二战士兵遗骨第一人。此前小泉纯一郎和菅直人分别在2005年和2010年前往硫磺岛祭拜。菅直人还直接指示成立了收集硫磺岛二战遗骨的“特命小组”,并主导将厚生劳动省“战殁者遗骨收集事业”的表述,修改为“战殁者遗骨归还事业”。一词之差,就将收集遗骨变成了正大光明的国家事业,掩盖了遗骨背后反映出的旧日本军的“侵略性质”。
事实上,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竭力为旧日本士兵“正名”。1982年,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每年8月15日作为“追悼战殁者祈祷和平日”,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天皇和皇后也会参加该仪式。
不仅在国内,日本还不顾二战受害国感受,在海外被日本侵略过的部分国家大设“战殁者慰灵碑”。自1971年以后,在硫磺岛以及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蒙古等海外14个旧日军主要战区设立了“慰灵碑”。
近年来,日本政府领导人开始公开前往设立在海外的“慰灵碑”祭鬼。今年1月4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访问缅甸时,高调祭拜设在那里的“慰灵碑”。3月底安倍访问蒙古时,向设在当地的“慰灵碑”献花。
回想2005年6月,日本天皇前往美属塞班岛哀悼二战战殁者时,日方还遮遮掩掩,辩解说是去哀悼所有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到了今天,日本的海外“拜鬼”已经由“躲躲闪闪”到“毫无顾忌”,由“幕后”走向了“台前”,丝毫不顾及二战受害国民众的感情,其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苗头应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

2昭示天下:安倍登战车喊万岁说“侵略未定”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4月27日出席一家视频网站在千叶市幕张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活动。其间,安倍穿上迷彩作战服并登上一辆战车。这是二战后第一个日本首相穿上作战服在公开场合露面。
有年轻的日本网民尖锐地指出,安倍这是被高支持率冲昏了头脑,用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指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实证”,简直是“日本之耻”。
身穿迷彩作战服登战车的第二天,日本安倍内阁主办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结束后,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参加者齐呼“天皇陛下万岁”。
我们都知道,连喊三声天皇万岁是日本战败之前帝国议会的传统,带有一定的旧日本帝国色彩的,在日本战后,政府人员公开的在这种场合大喊“天皇万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行为。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日本在政府网站上是公布的一段录像,记载了纪念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这段录像的末尾,全场大喊天皇万岁的时刻,这段录像却把天皇陛下这四个字的声音给抹去了,外界能听到是只有万岁的声音。也就是说,虽然日本政府虽然表示这只是话筒的故障,并非是有意为之。但是他们的这个解释似乎是显得非常的苍白,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日本政府其实自己也是清楚的,在这种场合高喊天皇万岁是一个不太妥当的行为。事后日本国内的政治界,媒体还有学界,多数批判的声音都是指向安倍晋三本人。比如说,社民党和日本共产党都指出,天皇本身是不参与政治的,而且是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做出这种行为明显就是想利用天皇的权威为自己的改宪制造舆论。而冲绳时报指出,安倍在最后做出这种举动让人感觉是回到了当年战前的日本。
冲绳国际大学的教授石原昌加(音)就说,安倍的行为是让日本离走上军事大国的道路又更近了一步。
4月23日,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发言时质疑“侵略”一词的定义。他说,对国家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看法,具体取决于你看的角度。日本华文媒体《日本新华侨报》评论说,安倍晋三多次在“侵略”的词义上纠缠,表明其有为“侵略”一词重新定义的意向。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批评日本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穿迷彩服登上坦克的做法以及侵略定义未明的说法,“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什么信号?”
崔天凯说:“日本还有人穿着迷彩服登上作战坦克,这是作的什么秀?所有这些动向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相信美方也不会不知道。”
3正告美日:二战翻案致严重对立 自去年底上台以来,安倍政府通过不断夸大外部(尤其是中国)威胁全力推动修宪进程。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撰文分析,日本修宪对美国而言利大于弊,奥巴马政府对日修宪实际采取乐观其成的立场。
首先,日美同盟的巩固来自于美日各自国内坚定的政治承诺。美国会根据日本国内形成的政治潮流而做决定,不会置日本国内政治主流派的修宪主张于不顾,而冒削弱日美同盟的危险。由于日本已深嵌入美国在欧亚大陆构建的联盟体系之内,美国并不担心日本军力增强对美国全球战略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次,修宪的最终成功会导致日本军事力量从自卫队向国家军队的转变,并拥有交战权,从而实质性增强日本在亚太区域安全中的地位,达到在亚太区域有效抑制中国或俄罗斯的作用。
第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支柱是美日联盟。日本修宪成功与否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否最终得以实现之间相互关联。
安倍推动修宪的意图已经公开化,其主要目标被广泛认为是要修改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条款,即宣布日本“放弃战争”的宪法第9条,为日本将自卫队最终升级为军队、重获战争权力扫清道路。
日本“和平宪法”是战后在美军占领当局主导下制定的。它是东亚持久和平的基石之一。安倍政府修改和平宪法,动摇这个基石,就不是日本自己的事。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亚洲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在日本政坛右倾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一旦失去“和平宪法”的束缚日本会走向何方,会对东亚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中韩等国的担心都是现实、严肃的,而且合情、合理。
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悔过敷衍潦草已是全球舆论共识。如果日本不顾外部感受朝强行修改“和平宪法”迈进,势必招来反弹,有可能成为引燃东亚新一轮危机的导火索。
反对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有道义上的正当性。中国应当联合国际社会的力量向日本施压,使其不敢在修宪问题上走太远。美国虽有暗中纵容日本的一面,但也有警惕日本右倾化的另一面。中国尤其要争取俄罗斯的支持,联合韩国,共同压缩日本的修宪空间。防止日本对二战结果做变本加厉的翻案,并挑战东亚战后秩序,这决非仅仅是中国一方的利益。
这些事中国要尽力去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有与日本长期对峙的准备。对抗中国崛起的思潮在日本快速蔓延,由于有美国的背后推动,中国劝说日本冷静不会发生效果,中国也不可能对日本否定历史以及各种挑衅采取绥靖政策,中日对立在所难免。
(摘自《新闻信息报》2013.1481期)B⑨
刚被“开垦”过的黄土地上摆放了三个罩着白布的小盆,盆里装有一小堆碎骨,一群人跪在这些白骨前,顶着凌厉的海风,双手合十,低头祭拜。
4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人访问了1945年2月旧日本军与美军的激战地、距离东京1200公里的太平洋小岛硫磺岛,视察当地的二战士兵遗骨收集工作。在68年前的硫磺岛战役中,2.2万名旧日本士兵被美军击毙,直到现在,仍有1.2万名士兵遗骨未被找到。
近年来,以“日本遗族会”为首的右翼政治团体不断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从政策上加大对海外遗骨收集的支持力度。
日本遗族会成立于 1947年,当时的名称是“日本遗族厚生联盟”,1953年后改为现用名,成为财团法人。其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表彰“英灵”事业,促使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二是要求日本政府提高遗属补助金。
日本遗族会目前拥有800多万会员,1万多个支部遍布全日本。其会员中约有17万人是自民党党员,因此被认为是自民党的重要票源。为了争得这部分选票,日本政要常以参拜靖国神社等形式取悦遗族会。在遗族会的推动下,自民党在1980年选举中打出“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口号;1981年,311名国会议员组成“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另外,日本遗族会还是推动日本政府修改和平宪法的主要力量。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等都曾担任过日本遗族会会长,现任会长尾辻秀久和前任会长古贺诚,父亲都曾是在二战中阵亡的旧日本军官,目前在自民党内都拥有很大势力。
其实,安倍并非是以首相身份到硫磺岛祭拜二战士兵遗骨第一人。此前小泉纯一郎和菅直人分别在2005年和2010年前往硫磺岛祭拜。菅直人还直接指示成立了收集硫磺岛二战遗骨的“特命小组”,并主导将厚生劳动省“战殁者遗骨收集事业”的表述,修改为“战殁者遗骨归还事业”。一词之差,就将收集遗骨变成了正大光明的国家事业,掩盖了遗骨背后反映出的旧日本军的“侵略性质”。
事实上,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竭力为旧日本士兵“正名”。1982年,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每年8月15日作为“追悼战殁者祈祷和平日”,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天皇和皇后也会参加该仪式。
不仅在国内,日本还不顾二战受害国感受,在海外被日本侵略过的部分国家大设“战殁者慰灵碑”。自1971年以后,在硫磺岛以及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蒙古等海外14个旧日军主要战区设立了“慰灵碑”。
近年来,日本政府领导人开始公开前往设立在海外的“慰灵碑”祭鬼。今年1月4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访问缅甸时,高调祭拜设在那里的“慰灵碑”。3月底安倍访问蒙古时,向设在当地的“慰灵碑”献花。
回想2005年6月,日本天皇前往美属塞班岛哀悼二战战殁者时,日方还遮遮掩掩,辩解说是去哀悼所有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到了今天,日本的海外“拜鬼”已经由“躲躲闪闪”到“毫无顾忌”,由“幕后”走向了“台前”,丝毫不顾及二战受害国民众的感情,其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苗头应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

2昭示天下:安倍登战车喊万岁说“侵略未定”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4月27日出席一家视频网站在千叶市幕张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活动。其间,安倍穿上迷彩作战服并登上一辆战车。这是二战后第一个日本首相穿上作战服在公开场合露面。
有年轻的日本网民尖锐地指出,安倍这是被高支持率冲昏了头脑,用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指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实证”,简直是“日本之耻”。
身穿迷彩作战服登战车的第二天,日本安倍内阁主办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结束后,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参加者齐呼“天皇陛下万岁”。
我们都知道,连喊三声天皇万岁是日本战败之前帝国议会的传统,带有一定的旧日本帝国色彩的,在日本战后,政府人员公开的在这种场合大喊“天皇万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行为。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日本在政府网站上是公布的一段录像,记载了纪念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这段录像的末尾,全场大喊天皇万岁的时刻,这段录像却把天皇陛下这四个字的声音给抹去了,外界能听到是只有万岁的声音。也就是说,虽然日本政府虽然表示这只是话筒的故障,并非是有意为之。但是他们的这个解释似乎是显得非常的苍白,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日本政府其实自己也是清楚的,在这种场合高喊天皇万岁是一个不太妥当的行为。事后日本国内的政治界,媒体还有学界,多数批判的声音都是指向安倍晋三本人。比如说,社民党和日本共产党都指出,天皇本身是不参与政治的,而且是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做出这种行为明显就是想利用天皇的权威为自己的改宪制造舆论。而冲绳时报指出,安倍在最后做出这种举动让人感觉是回到了当年战前的日本。
冲绳国际大学的教授石原昌加(音)就说,安倍的行为是让日本离走上军事大国的道路又更近了一步。
4月23日,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发言时质疑“侵略”一词的定义。他说,对国家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看法,具体取决于你看的角度。日本华文媒体《日本新华侨报》评论说,安倍晋三多次在“侵略”的词义上纠缠,表明其有为“侵略”一词重新定义的意向。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批评日本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穿迷彩服登上坦克的做法以及侵略定义未明的说法,“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什么信号?”
崔天凯说:“日本还有人穿着迷彩服登上作战坦克,这是作的什么秀?所有这些动向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相信美方也不会不知道。”
3正告美日:二战翻案致严重对立 自去年底上台以来,安倍政府通过不断夸大外部(尤其是中国)威胁全力推动修宪进程。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撰文分析,日本修宪对美国而言利大于弊,奥巴马政府对日修宪实际采取乐观其成的立场。
首先,日美同盟的巩固来自于美日各自国内坚定的政治承诺。美国会根据日本国内形成的政治潮流而做决定,不会置日本国内政治主流派的修宪主张于不顾,而冒削弱日美同盟的危险。由于日本已深嵌入美国在欧亚大陆构建的联盟体系之内,美国并不担心日本军力增强对美国全球战略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次,修宪的最终成功会导致日本军事力量从自卫队向国家军队的转变,并拥有交战权,从而实质性增强日本在亚太区域安全中的地位,达到在亚太区域有效抑制中国或俄罗斯的作用。
第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支柱是美日联盟。日本修宪成功与否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否最终得以实现之间相互关联。
安倍推动修宪的意图已经公开化,其主要目标被广泛认为是要修改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条款,即宣布日本“放弃战争”的宪法第9条,为日本将自卫队最终升级为军队、重获战争权力扫清道路。
日本“和平宪法”是战后在美军占领当局主导下制定的。它是东亚持久和平的基石之一。安倍政府修改和平宪法,动摇这个基石,就不是日本自己的事。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亚洲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在日本政坛右倾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一旦失去“和平宪法”的束缚日本会走向何方,会对东亚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中韩等国的担心都是现实、严肃的,而且合情、合理。
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悔过敷衍潦草已是全球舆论共识。如果日本不顾外部感受朝强行修改“和平宪法”迈进,势必招来反弹,有可能成为引燃东亚新一轮危机的导火索。
反对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有道义上的正当性。中国应当联合国际社会的力量向日本施压,使其不敢在修宪问题上走太远。美国虽有暗中纵容日本的一面,但也有警惕日本右倾化的另一面。中国尤其要争取俄罗斯的支持,联合韩国,共同压缩日本的修宪空间。防止日本对二战结果做变本加厉的翻案,并挑战东亚战后秩序,这决非仅仅是中国一方的利益。
这些事中国要尽力去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有与日本长期对峙的准备。对抗中国崛起的思潮在日本快速蔓延,由于有美国的背后推动,中国劝说日本冷静不会发生效果,中国也不可能对日本否定历史以及各种挑衅采取绥靖政策,中日对立在所难免。
(摘自《新闻信息报》2013.1481期)B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