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理应问责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关当局只善于文过饰非,一听到尖锐的批评和追问就反唇相讥、甚至暴跳如雷,那么结局只能像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描述的那样:“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2008年春节前的南方冰雪灾害突如其来、深留重创,导致人们的灾害观正在向如下两个方向发生剧变:
  首先,各种损失的责任、尤其是防备体制和应急举措不当的责任开始被追问,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换个表述,就是有从天灾视角转向人祸视角的明显倾向。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存在“天谴”观念,把灾异视为当政者自警和反思的契机,但以“灾变应人、要在责己”(语出东汉郎)为特征,没有外部问责、法律制裁的涵意。
  另一方面,正如评论家秋风所指出的那样,“此次雪灾中另一个刺眼的事实,是民间的救助活动也近乎空白”。因此,社会的自组织机制以及自愿的民间救助活动开始受到关注,现存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也开始被质疑。这意味着超越天灾与人祸的某种共生视角正在形成,并影响这个国度的灾害观。共生论的基本逻辑是,现代城市的结构增强了灾难的复合性以及连锁反应,因此,群众的日常生活显得很脆弱,总是与风险同在,需要重新认识和借重“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民间团体的力量。
  从人祸与共生这两种视角来考虑灾害的社会对策,最重要的切入点当然是问责与改制。
  春节刚过,在重灾区之一的广州市,“问责”的主张就被及时提出来了。具体表现为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先生“炮轰”铁道部。他主张要向铁道部问责,要有人被撤职。
  两天后,铁道部发言人作出回应,逐一批驳郭锡龄的发言内容。据报道,这位发言人还引用广州市委主要领导人的意见,指责郭的说法是“极不严肃、极不负责任的公开言论”,“决不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也不代表市人大和市政协”。最后他反问:“当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和广州地区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奋起抗灾、共渡难关的时候,郭副主席身在何方?他的这些信息又是来自何处?”
  本来,政协委员发挥监督作用、主管机关及时作出回应,是当今中国的一个令人欣慰的进步。可惜在这里,铁道部仍然没有充分表现出欢迎和诚恳接受外部问责的见识和器量。双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对话内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京剧《三岔口》——问者想查明事实、追究责任;媒体关心监督权行使的效应;答者却强调政协委员和媒体应该维护大局、有利团结的立场问题。此类的你来我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并没有真正的意见交锋。
  最让我们“感到惊讶,难以理解”的倒是,一个行政官员竟反过来责问政协委员“身在何方”、“信息来自何处”,试图把一个职能分工、权力制衡的制度问题转换成一个同甘共苦、通力协作的人品问题。在发生灾害、事故以及失误之后,守土有责的人立刻抢占道德高地、封压外部监督、推诿法律责任,这属于中国官场的积弊。德性至此,夫复何言?人们的关注点一旦从合法监督转移到歌功颂德的感人故事上,通过问责来发现系统缺陷、堵塞法律漏洞的机会也就失之交臂了。结果是学费白交不少,必要的“改制”却始终无从着力。
  早在30年前,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专家WA安德森博士就已经指出:“在高度复合化的城市社会,凡灾害终将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而出现”。早在1300年前,我国唐代宰相杜佑在鸿篇巨制《通典》中就提出了“随时立制,遇弊变通,不必因循,重难改作”的命题。于大灾害或大事故之后进行问责,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和预防相关社会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制度的完备、改良以及社会系统的合理化、精密化。
  在这个意义上,铁道系统干部冒雪到车站疏散旅客,政协委员坐在会议厅里抨击行政举措失误,两种职能行为都是必要的,都能对公共事务作出贡献,并没有什么伦理上的高下之分。如果硬要抬杠,在某种意义上也不妨说:郭锡龄先生对现行防灾体制和救灾措施提出尖锐的批评,比他到广州火车站去端茶送饭,或者帮助武警抬出挤伤昏厥的女士,贡献当然更大。理由很简单,行使法定监督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改进社会系统,可以使更多的、甚至全体民众受惠,可以防患于未然。
  如果有关当局只善于文过饰非,一听到尖锐的批评和追问就反唇相讥、甚至暴跳如雷,那么结局只能像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描述的那样:“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民主法治国家都非常重视问责和提高系统的效率。一般而言,发生任何事故或灾难,都会有主管部门、许多专家或研究者以及新闻报道机关反复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彻底的分析,并把细节信息和研讨结论加以公布,随后根据有关新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清查隐患、弥补制度或组织或技术上的漏洞,防止悲剧重演。
  例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我身临其境,印象最深的是灾害发生后24小时之内,日本兵库县各主要职能部门的行为和举措均有非常详细而精确的记录资料(有些是工作日志记载的,有些是事后研究查明的),成为分析组织缺陷、明确个人责任、设计新型系统的重要依据。在一年之内,各领域的调查报告相继出笼,并有专著出版。在随后的十年里,有关资料的汇集、整理、分析、出版一直在进行,并把有关的发现和结论反映到完善制度和组织的作业里。
  关于应付大规模的城市灾害,美国曾经提出过一句很响亮的口号:“像备战那样防灾”。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的建制,的确带有准军事化的特征——组织紧凑、纪律严明。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灾难,在机构、计划、预防、应急、复兴、财政金融措施、问责、制裁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手册、行动规则以及协调指南。其中特别注重的是内部的信息反馈和沟通,行政部门的效率和领导力,职责分工,组织之间的协调、动员与管理。只要取出任何一本防灾救灾技术手册,就可以看到权限与责任所在是非常确定的,很方便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去横七竖八挑毛病。
  由此可见,以中国之大,现在终于有位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站出来对铁道部等行政部门当头棒喝一声,完全不必表示惊诧。相反,我们还应该欢迎更多的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积极地为民请命、依法问责,并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提供更充分的制度化保障。可以断言:新一轮思想解放和行政改革,不得不从代议机构问责和外部监督起步,否则只能是虎头蛇尾而已。
  
  作者为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本刊法学顾问
其他文献
辽宁葫芦岛一家企业缘何在半年内在农行贷款剧增,又全部转为不良    随着最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股改提速,想要搭股改“便车”以将历史债务一笔勾销的企业也蜂拥而至。  在有“山海关外第一市”之称、距离北京仅三小时车程的辽宁省葫芦岛市,有一家成立之初就在为当地政府承建“市政形象工程”世纪大厦、可以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设加油站、即将建成当地首家五星级酒店、在葫芦岛“说话很好使”
期刊
7000亿美元援救计划只能短期提振市场信心;排斥来自非西方国家的投资,是美国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障碍    美国政府紧急推出一套援救金融体系的措施。这些措施被称做B计划,其内容包括:(1)成立一个政府机构,接管金融机构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援救AIG、房地美和房利美(下称“两房”)支出的近3000亿美元;(2)给金额高达3.4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3)暂时禁止对近8
期刊
仅从“两会”前十七届二中全会公报观察,可知此项改革牵动面大,其核心价值当与公众期盼已久的民主政治建设相关联     北京的3月春意渐浓。继半年前的中共十七大之后,将于此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连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下称“两会”),再度令人翘首又充满悬念。新一届“两会”的人事悬念事前已多少有所释放,最终不会带来太多震动;更值得关注的是民间简称为“大部门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
期刊
中国领导人通过选举、司法独立和监督这三根支柱定义了民主    现在,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频频谈及民主。胡锦涛主席将民主称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对全国人大会议的报告中说:“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2006年,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个代表团受到了温家宝总理接见。他被问及,对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而言,“民主”意味着什么,中国可能在什么时间,采取何种民主形式。他
期刊
面对几个月以来的跌势,关于监管者“救市”的种种言论再次弥漫市场    中国A股市场始于去年10月的跌势,至今并没有刹车的迹象,监管机构已经开始了不断的手动刹车——从所谓严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公开言论,到新基金的再次开闸放水,再到有关融资融券的种种动向性说法。   “市场化调控是可以的,但是要把眼光放长远。只看眼前的指数,就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一位业内人士说。指数的波动总是暂时的。监管者何时能真正放
期刊
奉人民之命,辅佐、宣传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涵义    1990年底,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召集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提出“要善于把握时机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强调“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接着,在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邓小平同志到上海过春节。他频频外出视察工厂,参观企业,听取有关浦东
期刊
虽然银根继续抽紧对H股是短期利空,但对中国经济有长期的好处    2008年1月,H股市场损失惨重,H股指数当月下跌23%,红筹股指数也下跌了17%,这样的跌幅属于十年罕见。虽然2月有所反弹,但我们判断,这次的反弹最有可能是典型的熊市反弹,在没有基本面进一步转好的支持下,市场可能再次下探1月低位,甚至更低位。  这次反弹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于某些人对中国冰雪灾害后政府政策的新判断。他们认为,由于国
期刊
“大运输部”应快行   □ 荣朝和/文      目前综合性运输部的主要障碍,是铁道部仍旧维持着政企不分的体制    自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以来,有关大部制的各种猜想屡见报端,最接近实质操作阶段的当属大运输部之议。但作为中国惟一政企合一的行业主管部门,铁道部是否将纳入综合运输管理体系并开启改革之门,已成为此次大运输部能否成行的主要疑问。我的意见是
期刊
《财经》:中铝入股力拓,是出于什么考虑?   肖亚庆: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中铝过去几年一直在探索,怎样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的多金属矿业公司?答案是,要保持可持续的盈利,中铝必须要走向国际,与顶级的大公司一起做矿业资源的开发。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品、资源、服务实际都是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参与资源全球化的过程,到资源富集和能源富集的地区去发展。不过,我们不是去夺这
期刊
2008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两大悬念:一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二是部门人事安排。  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随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的说明,第一大悬念揭开。  不出所料,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最鲜明的特点,正是此前各界热议的“大部制”。所谓“大部制”,是指把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