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为主来开展语文教学。语文是学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学科,除了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外,还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也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意识;传统文化;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39-02
引 言
我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果想要将这些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也会涵盖很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初中学生,更要多多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概述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关于道德、文化观念的总和。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还有道家和佛家等文化的表现形态。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诗词歌赋,民族曲艺、戏剧、书法、灯谜、对联,等等。传统的文化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中也会有很多的节日和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
二、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将渗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起来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和家长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了转变,教学方式有了调整,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知识重视起来的话,是很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很好渗透的。即使渗透了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也不会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這样一来,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见,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2.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本无法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因为一旦学生成了教学课堂的主体,才能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很好的学习,但很显然,现在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会阻碍学生爱国情感的提高,还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准备工作,要将传统文化知识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传统文化知识的印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在课程方面,相关部门也没有设置更多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这就影响到了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展开,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将传统文化很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创新的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挖掘出课文中包含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最终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文的阅读,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负责总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会通过其他同学的解说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深入了解以后,就会深刻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前的艰辛和困难,从而懂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们也会加倍努力学习,提高他们的民族使命感。
2.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传统文化知识,引起他们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也很难真正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将语文课堂设置得更有趣味,要让语文课堂变得轻松而有趣味,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才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学生也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了解语文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学生在学习《女娲造人》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女娲传说的有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来真正了解女娲是如何造人的。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对整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去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女娲的行为所感动,也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伟大。除此之外, 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看法,让他们重新回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3.可以借助我国的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会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会涉及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传统节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渗透,这样不但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并正确认识和重视这些节日。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教学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情感意识,并通过情感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精神。
例如,学生在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多讲解一下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然后让学生通过对重阳节的认识和理解去阅读古诗,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体会一下作者当时是何种心情,在何种意境下写了这首古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最终能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要加大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对教师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理解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学识渊博和道德品行高的人才能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而教师也只有做到这种地步,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想把传统文化知识很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只有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他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更好地展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才能将传统文化知识表达得更深刻,更有渗透力。除此之外,校领导也要将传统文化重视起来,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歌唱比赛,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践,如植树,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学到更多良好的品质,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结 语
要想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就一定要将初中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因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是最好的方法。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让他们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并将它们发扬出去。
[参考文献]
[1]李花芝.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7).
[2]王 勇.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
[3]刘晓梅.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3).
[4]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5]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6).
[6]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
作者简介:张桂香(1983— ),女,甘肃榆中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意识;传统文化;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39-02
引 言
我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果想要将这些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也会涵盖很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初中学生,更要多多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概述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关于道德、文化观念的总和。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还有道家和佛家等文化的表现形态。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诗词歌赋,民族曲艺、戏剧、书法、灯谜、对联,等等。传统的文化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中也会有很多的节日和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
二、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将渗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起来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和家长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了转变,教学方式有了调整,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知识重视起来的话,是很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很好渗透的。即使渗透了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也不会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這样一来,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见,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2.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本无法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因为一旦学生成了教学课堂的主体,才能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很好的学习,但很显然,现在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会阻碍学生爱国情感的提高,还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准备工作,要将传统文化知识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传统文化知识的印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在课程方面,相关部门也没有设置更多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这就影响到了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展开,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将传统文化很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创新的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挖掘出课文中包含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最终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文的阅读,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负责总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会通过其他同学的解说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深入了解以后,就会深刻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前的艰辛和困难,从而懂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们也会加倍努力学习,提高他们的民族使命感。
2.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传统文化知识,引起他们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也很难真正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将语文课堂设置得更有趣味,要让语文课堂变得轻松而有趣味,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才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学生也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了解语文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学生在学习《女娲造人》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女娲传说的有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来真正了解女娲是如何造人的。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对整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去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女娲的行为所感动,也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伟大。除此之外, 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看法,让他们重新回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3.可以借助我国的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会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会涉及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传统节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渗透,这样不但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并正确认识和重视这些节日。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教学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情感意识,并通过情感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精神。
例如,学生在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多讲解一下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然后让学生通过对重阳节的认识和理解去阅读古诗,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体会一下作者当时是何种心情,在何种意境下写了这首古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最终能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要加大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对教师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理解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学识渊博和道德品行高的人才能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而教师也只有做到这种地步,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想把传统文化知识很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只有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他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更好地展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才能将传统文化知识表达得更深刻,更有渗透力。除此之外,校领导也要将传统文化重视起来,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歌唱比赛,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践,如植树,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学到更多良好的品质,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结 语
要想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就一定要将初中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因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是最好的方法。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同时,让他们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并将它们发扬出去。
[参考文献]
[1]李花芝.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7).
[2]王 勇.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
[3]刘晓梅.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3).
[4]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5]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6).
[6]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
作者简介:张桂香(1983— ),女,甘肃榆中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