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章魁华教授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101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男81例,女20例.术前均行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86例,主动脉严重穿透性溃疡10例,外伤性降主动脉疾病5例.TEVAR术后1周、3个月、半年及以后每年复查1次胸腹主动脉CTA,观察术后并发症、疗效、支架形态和自身血管情况.结果
患者 女,60岁.反复出现吞咽梗阻感4年,进硬食明显.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黏膜光滑,距门齿30~ 35 cm见约2.5 cm黏膜隆起,表面覆白苔,基底宽,质韧,易出血(图1a).CT平扫:食管中下段见40 mm×28 mm×15 mm大小块影;CT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CT值约39~ 59HU,周围食管壁界面清楚(图1b).钡餐造影见食管下段(第10~11胸椎水平)长44 mm充盈缺损,偏心性改变
期刊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低强度抗凝的中长期效果,讨论本院现行抗凝标准(主动脉瓣置换1.5~2.0,二尖瓣置换2.0~2.5,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2.0~2.5,三尖瓣置换2.5~3.0)是否符合本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抗凝要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就诊本院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治疗的68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07例,女374例;年龄21~81岁,平均(52.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n=30)和生理盐水组(NS组,n=30).DEX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DEX 0.5μg/kg,10 min内泵注完毕;后以0.5 μg·kg-1·h-1维持量继续泵注至手术结束.相同时间内,NS组予等量等速生理盐水,操作同DE
期刊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外科治疗的历史中充满了矛盾、争议与反复.从1933年外科成功治疗肺癌开始,历经1962年对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区别的认识,1973年外科治疗淡出SCLC的治疗,21世纪对外科在SCLC的治疗地位再评估的呼吁,最终确定了目前理性的认识,即外科在SCLC的治疗中有一
期刊
患者 男,47岁.进食梗噎感伴反流、烧心1月余.胸部增强CT示食管中下段(T8~T11水平)管壁增厚,左心耳水平(约T7椎体水平)食管后壁局部稍隆起,边缘光整,增强后较均匀强化(图1).胃镜超声示进镜20 cm以下可见食管四壁黏膜粗糙,进镜30 cm处食管可见一隆起,呈偏半球状,表面光滑(图2).病灶处呈低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肌层,横切面大小约1.0 cm ×0.6 cm(图3)。
期刊
目的 探讨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和APACHE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是否能够作为心脏手术后死亡风险评估体系及其使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我们对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每日收治的18岁以上心脏手术后1 180例患者采用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各评分系统的手术当日评分、最大评分、3日内最大评分、第3日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根治术是在直视下消除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或肝静脉(hepatic veins,HV)的梗阻因素,恢复与重建正常的血流通道和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术中极易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以及技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故至今难以普及[1-5].我们创用的“非体外循环下肝素化自体血回收回输BCS根治术”简化了体外
期刊
人工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技术的改进,手术成功率在逐年提高,但术后脑部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脑卒中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998年1月至2013年5月,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脑卒中共50例,发生比例0.37%(50/13548).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4~77岁,平均(53.46±12.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