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王天仁 原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巡视员,现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会长、山东省创新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提出并主持推行的家庭建设、政务承诺、科学消费、行政法治、执法改革、企业责任等六项重要创新经验,在全国得以推广应用。
所谓“写作”,就是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可以写作,特别是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人人都是写手、随时都可写作”的条件,社会进入了“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新时代。
关于写作的重要,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曾赋诗一首,赞扬红色诗人丁玲:“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可见,笔杆子和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写作,不仅对社会、对夺取政权、对治国理政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人生也十分重要。有句话叫作“书写人生”,其本意并非是用笔去“写”人生,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也是可以用“笔”去“书写”的,至少用笔去辅助的人生,会更加充实,更加容易“出彩”。
写作是人生成长的良师
人生,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小我”到“大我”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良师益友的帮助,而在你的诸多良师益友中,“写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
“写作”决非“抄写”,写作是一种与学习、调研、思考、借鉴、创新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创造性脑力劳动。要写好作品,就要看很多的资料,做深入的调研,进行周全的思考,这就会迫使你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谈访问,学到很多东西。这个过程,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眼界拓宽、知识增长、思想成熟、能力提升的过程。
在写作当中,重大课题的研究和重要文稿的起草,对人生的成长裨益更大,甚至会使你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我们的老县委书记谢玉堂同志,是一位在百忙中勤于写作、笔耕不止的人。从干公社领导开始一直到现在70多岁了,很多会议的讲话,都是自己亲自动笔撰写。他还不时地选取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撰写了许多具有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的作品。退休之后,他一方面主持省慈善总会的全面工作,一方面埋头研究学问,在查阅大量史料和实地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写作出了大部头的学术专著《论大舜》,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而后,又组织创作、拍摄了《大舜》长篇电视连续剧。现在,他已是大舜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
山东省地矿厅的老厅长刘战,受命于全省地矿系统的困难之际。他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改革创新,很快扭转了地矿系统的落后局面,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退休后,他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阅读了几十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专著,撰写出自己的一本专著,叫《企业长寿学》,成为这个领域的一名专家。苏联解体后,他查阅了当时能够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用独特的眼光,写出一篇具有重要价值的论文,总结了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被中央党校作为案例,使用至今。
写作是放大人生价值的工具
写作是很辛苦的,是呕心沥血的,但苦中有乐,“累并快乐着”。当你写的文稿被大家认可时,或是被有关报刊刊发时,或是获得表彰奖励时,你会把所有的苦和累都忘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的写作成果得到认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写作是人生出彩的一支“彩笔”。
正因为这样,有些人白天上班很累,晚上依然挑灯夜战;有的人退休了,還仍然坚持笔耕不止,自得其乐。山东省人大原主任韩喜凯同志,今年76岁,退休后一直在从事写作,而且是文学创作,写长诗和长篇小说。济南三株集团的吴炳新董事长,身价上亿,今年也76岁了,还一直在潜心写作,推出了两部鸿篇巨著:《消费论》和《领导管理科学新论》,共计260多万字,在理论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央党校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为其召开学术研讨会,美国一所大学和我国中央财经大学专门为其开设了“消费论”方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占到15个学分。像吴总这样能够著书立说、文武双全的儒商和企业家,今天有不少,他们既创造产品与服务,也创造企业管理学理论。
马斯洛在《人类的激励》一书中提出了“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又将这五个层次分为低级、高级两类,其中,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陆士祯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和幸福,人的终极满足是精神的满足。”我认为,在机关事业工作的人群和企业家群体中,具有高级需求、追求终极满足的人占有较大比重。那些笔耕不止的人,包括吴炳新老总和退休后还在坚持写作的人,都是具有这种高级需求的人群。
古代儒家将人生的最高目标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些目标,都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先后顺序的,也是宝塔式的,越往上,能做到的人越少。就“三立”而言,多数人“立德”没问题,“立功”也没问题,因为事业有大有小,对社会和家庭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但能够“立言”的人则是少数。这是因为,立言不仅需要有思想、有建树,还要会写作。这三样东西都可以流传后世,造福后人,但流传最久最广、作用最大的,恐怕要数“立言”了。正像古埃及一句谚语所言:“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惟有文字是永恒的”。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说过:“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毁灭。”孔子一部《论语》,老子一部《道德经》,流传至今,不仅深刻影响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仅伟人,凡人也有不少立言的。烟台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柳新华,到鲁东大学任副校长后,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和特有经历,创立了全国高等院校第一个文秘专业硕士点,组织编写了一套公文写作丛书,有的被作为高等院校教材、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和党政干部培训教材,并面向社会,开展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他20年前在市政府工作时发起组织的软科学研究课题“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一直坚持运作至今,有望近期进入国家决策实施。他多年前就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所以,一个人要实现和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全面追求“三立”,做名副其实的“马三立”或“李立三”。这也是我多年坚持写作的深层原因。在县委办公室当秘书时,我写过一首打油诗:“仰而思,俯而写,夜以继日不得歇。领导不知秘书苦,字字句句皆心血。”多年之后,我又续写了一首:“学而思,研而琢,笔墨键盘勤劳作。待到硕果摘获时,心血酿酒品快乐。”
写作是情感表达的途径
人是一种高级感情动物。不管是喜、怒、哀、乐、愁,都需要表达。而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倾诉是一种,痛哭是一种,大吼大骂也是一种,其中还有一种,就是写出来,通过写日记、写诗歌、写杂文,吐露心声,宣泄情感,不写出来就难受。“愤怒出诗人”,好多文学名著、精品佳作,就是这么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宣泄对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不愿倾诉,老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容易患病。所以,男人们都应学会写作,抑郁苦闷时就去写!
还有一部分遭遇不幸的人,甚至身陷囹圄的人,也是通过写作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帮自己度过了艰难的时光,有的还因此而成名。我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受流放迫害期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他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以撰写《史记》为己任,因直言进谏而被判死刑后,为了完成《史记》而自请宫刑,忍辱苟活,出狱后更加发愤著书,经过14年的拼搏,终于在临死前一年完成了这篇史学巨著,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会写作的人,就比不会写作的人多了一种情感的表达途径和心理的调节方式,人生的精神生活就更加丰富一些,生命质量也就会更高一些。
写作是一件事关人生成长进步的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热爱手中的笔吧,用它去努力书写“出彩的人生”!
王天仁 原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巡视员,现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会长、山东省创新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提出并主持推行的家庭建设、政务承诺、科学消费、行政法治、执法改革、企业责任等六项重要创新经验,在全国得以推广应用。
所谓“写作”,就是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可以写作,特别是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人人都是写手、随时都可写作”的条件,社会进入了“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新时代。
关于写作的重要,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曾赋诗一首,赞扬红色诗人丁玲:“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可见,笔杆子和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写作,不仅对社会、对夺取政权、对治国理政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人生也十分重要。有句话叫作“书写人生”,其本意并非是用笔去“写”人生,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也是可以用“笔”去“书写”的,至少用笔去辅助的人生,会更加充实,更加容易“出彩”。
写作是人生成长的良师
人生,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小我”到“大我”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良师益友的帮助,而在你的诸多良师益友中,“写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
“写作”决非“抄写”,写作是一种与学习、调研、思考、借鉴、创新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创造性脑力劳动。要写好作品,就要看很多的资料,做深入的调研,进行周全的思考,这就会迫使你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谈访问,学到很多东西。这个过程,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眼界拓宽、知识增长、思想成熟、能力提升的过程。
在写作当中,重大课题的研究和重要文稿的起草,对人生的成长裨益更大,甚至会使你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我们的老县委书记谢玉堂同志,是一位在百忙中勤于写作、笔耕不止的人。从干公社领导开始一直到现在70多岁了,很多会议的讲话,都是自己亲自动笔撰写。他还不时地选取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撰写了许多具有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的作品。退休之后,他一方面主持省慈善总会的全面工作,一方面埋头研究学问,在查阅大量史料和实地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写作出了大部头的学术专著《论大舜》,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而后,又组织创作、拍摄了《大舜》长篇电视连续剧。现在,他已是大舜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
山东省地矿厅的老厅长刘战,受命于全省地矿系统的困难之际。他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改革创新,很快扭转了地矿系统的落后局面,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退休后,他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阅读了几十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专著,撰写出自己的一本专著,叫《企业长寿学》,成为这个领域的一名专家。苏联解体后,他查阅了当时能够收集到的大量资料,用独特的眼光,写出一篇具有重要价值的论文,总结了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被中央党校作为案例,使用至今。
写作是放大人生价值的工具
写作是很辛苦的,是呕心沥血的,但苦中有乐,“累并快乐着”。当你写的文稿被大家认可时,或是被有关报刊刊发时,或是获得表彰奖励时,你会把所有的苦和累都忘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的写作成果得到认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写作是人生出彩的一支“彩笔”。
正因为这样,有些人白天上班很累,晚上依然挑灯夜战;有的人退休了,還仍然坚持笔耕不止,自得其乐。山东省人大原主任韩喜凯同志,今年76岁,退休后一直在从事写作,而且是文学创作,写长诗和长篇小说。济南三株集团的吴炳新董事长,身价上亿,今年也76岁了,还一直在潜心写作,推出了两部鸿篇巨著:《消费论》和《领导管理科学新论》,共计260多万字,在理论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央党校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为其召开学术研讨会,美国一所大学和我国中央财经大学专门为其开设了“消费论”方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占到15个学分。像吴总这样能够著书立说、文武双全的儒商和企业家,今天有不少,他们既创造产品与服务,也创造企业管理学理论。
马斯洛在《人类的激励》一书中提出了“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又将这五个层次分为低级、高级两类,其中,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陆士祯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和幸福,人的终极满足是精神的满足。”我认为,在机关事业工作的人群和企业家群体中,具有高级需求、追求终极满足的人占有较大比重。那些笔耕不止的人,包括吴炳新老总和退休后还在坚持写作的人,都是具有这种高级需求的人群。
古代儒家将人生的最高目标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些目标,都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先后顺序的,也是宝塔式的,越往上,能做到的人越少。就“三立”而言,多数人“立德”没问题,“立功”也没问题,因为事业有大有小,对社会和家庭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但能够“立言”的人则是少数。这是因为,立言不仅需要有思想、有建树,还要会写作。这三样东西都可以流传后世,造福后人,但流传最久最广、作用最大的,恐怕要数“立言”了。正像古埃及一句谚语所言:“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惟有文字是永恒的”。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说过:“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毁灭。”孔子一部《论语》,老子一部《道德经》,流传至今,不仅深刻影响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仅伟人,凡人也有不少立言的。烟台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柳新华,到鲁东大学任副校长后,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和特有经历,创立了全国高等院校第一个文秘专业硕士点,组织编写了一套公文写作丛书,有的被作为高等院校教材、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和党政干部培训教材,并面向社会,开展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他20年前在市政府工作时发起组织的软科学研究课题“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一直坚持运作至今,有望近期进入国家决策实施。他多年前就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所以,一个人要实现和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全面追求“三立”,做名副其实的“马三立”或“李立三”。这也是我多年坚持写作的深层原因。在县委办公室当秘书时,我写过一首打油诗:“仰而思,俯而写,夜以继日不得歇。领导不知秘书苦,字字句句皆心血。”多年之后,我又续写了一首:“学而思,研而琢,笔墨键盘勤劳作。待到硕果摘获时,心血酿酒品快乐。”
写作是情感表达的途径
人是一种高级感情动物。不管是喜、怒、哀、乐、愁,都需要表达。而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倾诉是一种,痛哭是一种,大吼大骂也是一种,其中还有一种,就是写出来,通过写日记、写诗歌、写杂文,吐露心声,宣泄情感,不写出来就难受。“愤怒出诗人”,好多文学名著、精品佳作,就是这么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宣泄对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不愿倾诉,老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容易患病。所以,男人们都应学会写作,抑郁苦闷时就去写!
还有一部分遭遇不幸的人,甚至身陷囹圄的人,也是通过写作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帮自己度过了艰难的时光,有的还因此而成名。我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受流放迫害期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他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以撰写《史记》为己任,因直言进谏而被判死刑后,为了完成《史记》而自请宫刑,忍辱苟活,出狱后更加发愤著书,经过14年的拼搏,终于在临死前一年完成了这篇史学巨著,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会写作的人,就比不会写作的人多了一种情感的表达途径和心理的调节方式,人生的精神生活就更加丰富一些,生命质量也就会更高一些。
写作是一件事关人生成长进步的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热爱手中的笔吧,用它去努力书写“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