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057
对于人体来说,血液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血液容量不足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这在医院的常规治疗和抢救治疗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制品与一般的药品是具有不同的,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血液制品或者說是输血工作对于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是要更高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输血治疗的实际效果,同时能够使得患者快速恢复到健康状态,最终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需要将质量控制对策进行贯彻和落实。
1 严格输血的适应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输血治疗也是不例外的。在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进行患者生命的抢救过程中,输血是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效果的,但即便如此,输血过程中也会给受血者带来一定的传染疾病方面的风险,譬如常见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安全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输血主要是用于急性失血而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慢性失血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症状,慢性失血经常引起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嗜睡,乏力等症状。急性失血的患者一般建议快速输注血液,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慢性失血患者输血最好是给予少量多次的输血,这样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同时输血期间医护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对于没有明确的输血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不推荐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于有过敏反应史或者过敏体质的输血患者,再次输血前可以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等)来预防。
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正式的输血之前需要进行严谨的输血检验,其中供血单位在采集血源之时就需要对献血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严格的筛查,并且在采集之后针对受血者同样也需要重点检查,这是临床检查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譬如,在进行正式的输血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血库中的血液指标进行检测,明确责任关系,避免后续出现医患纠纷现象。除此之外,在尽量多地发现潜在的传染源的情况下,还需要注重医院输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意识方面的提升,使其能够强化对自身的保护,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隔离保护措施,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从中也能够看出,输血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其具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好的一面,这是一把双刃剑,严重情况下还会给患者带来生命之上的风险,因此,对于临床医疗来说,其只可以适度地开展成分输血。
2 确保血标本的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输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其血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的一系列操作都需要完全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但是也需要知晓,标本是容易出错的,但是其出错也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一种是因为标本的抽错,简单来说就是将已经标记好的标本抽给了其他的患者,又或者是将标记好的标记贴给了其他的患者,这样一来,输血者与血液标本血型的一致性就很难被发现了,如果二者的患者血型不一致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相对严重的后果。
其次是一种血标本的标记不是十分清晰,而且还具有标记不清晰和反复修改的现象,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正确地对其进行判别。
因此,血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输血申请单之上的信息和数据必须齐全,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识别,确保二者能够互相匹配,否则会出现医疗事故,后续还会形成医疗纠纷,对于患者和治疗工作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现,输血申请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其衍生成为更加严重的问题。另外还需要知晓的是,受血者不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于配血实验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譬如病人在使用了右旋糖酐,肝素和脂肪乳等药物后对交叉配血结果有影响,因此笔者建议,采集的进行配血实验的血标本,需要在这些药物使用12小时后或者使用前采集,同时需要必须是受血者三天以内的。在抽血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试管上贴好相对应的条码,并且认真、仔细地进行核对工作,避免出现一系列的负面现象。
3 严格地进行交叉配血
输血一般是用于贫血,大多数主要是补充红细胞的不足。我们知道,红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抗原,血清中有不同的抗体,为了避免供血者的血进入到受血者体内发生免疫反应,需要进行交叉配血。配血分为主侧和次侧,主侧指的是供血者的血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是否发生免疫反应;次侧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是否对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免疫反应。最重要的是主侧的检测,因为一旦供血者的红细胞与抗体结合失去效果,那输血就失去了意义。次侧相对于主侧而言危害较轻,在紧急时可以只进行主侧的配血。因为形成交叉状,所以称为交叉配血。
在实际的临床输血过程中,交叉配血实验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试验内容,这一试验内容的进行,能够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相关的错误情况,其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发现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现象。因此在输血科的实际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和操作,以此来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正确鉴定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型情况,联合其他的试验方式,以此为基础就能够做出最为准确的鉴定结果。
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时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血型鉴定至关重要,正确与否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加强血型核对,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也是治疗安全的必要前提之一。
4 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针对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的相关阐述了,从中能够看出,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实际的输血流程需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操作。
对于人体来说,血液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血液容量不足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这在医院的常规治疗和抢救治疗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制品与一般的药品是具有不同的,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血液制品或者說是输血工作对于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是要更高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输血治疗的实际效果,同时能够使得患者快速恢复到健康状态,最终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需要将质量控制对策进行贯彻和落实。
1 严格输血的适应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输血治疗也是不例外的。在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进行患者生命的抢救过程中,输血是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效果的,但即便如此,输血过程中也会给受血者带来一定的传染疾病方面的风险,譬如常见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安全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输血主要是用于急性失血而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慢性失血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症状,慢性失血经常引起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嗜睡,乏力等症状。急性失血的患者一般建议快速输注血液,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慢性失血患者输血最好是给予少量多次的输血,这样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同时输血期间医护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对于没有明确的输血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不推荐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于有过敏反应史或者过敏体质的输血患者,再次输血前可以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等)来预防。
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正式的输血之前需要进行严谨的输血检验,其中供血单位在采集血源之时就需要对献血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严格的筛查,并且在采集之后针对受血者同样也需要重点检查,这是临床检查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譬如,在进行正式的输血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血库中的血液指标进行检测,明确责任关系,避免后续出现医患纠纷现象。除此之外,在尽量多地发现潜在的传染源的情况下,还需要注重医院输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意识方面的提升,使其能够强化对自身的保护,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隔离保护措施,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从中也能够看出,输血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其具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好的一面,这是一把双刃剑,严重情况下还会给患者带来生命之上的风险,因此,对于临床医疗来说,其只可以适度地开展成分输血。
2 确保血标本的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输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其血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的一系列操作都需要完全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但是也需要知晓,标本是容易出错的,但是其出错也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一种是因为标本的抽错,简单来说就是将已经标记好的标本抽给了其他的患者,又或者是将标记好的标记贴给了其他的患者,这样一来,输血者与血液标本血型的一致性就很难被发现了,如果二者的患者血型不一致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相对严重的后果。
其次是一种血标本的标记不是十分清晰,而且还具有标记不清晰和反复修改的现象,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正确地对其进行判别。
因此,血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输血申请单之上的信息和数据必须齐全,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识别,确保二者能够互相匹配,否则会出现医疗事故,后续还会形成医疗纠纷,对于患者和治疗工作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现,输血申请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其衍生成为更加严重的问题。另外还需要知晓的是,受血者不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于配血实验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譬如病人在使用了右旋糖酐,肝素和脂肪乳等药物后对交叉配血结果有影响,因此笔者建议,采集的进行配血实验的血标本,需要在这些药物使用12小时后或者使用前采集,同时需要必须是受血者三天以内的。在抽血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试管上贴好相对应的条码,并且认真、仔细地进行核对工作,避免出现一系列的负面现象。
3 严格地进行交叉配血
输血一般是用于贫血,大多数主要是补充红细胞的不足。我们知道,红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抗原,血清中有不同的抗体,为了避免供血者的血进入到受血者体内发生免疫反应,需要进行交叉配血。配血分为主侧和次侧,主侧指的是供血者的血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是否发生免疫反应;次侧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是否对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免疫反应。最重要的是主侧的检测,因为一旦供血者的红细胞与抗体结合失去效果,那输血就失去了意义。次侧相对于主侧而言危害较轻,在紧急时可以只进行主侧的配血。因为形成交叉状,所以称为交叉配血。
在实际的临床输血过程中,交叉配血实验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试验内容,这一试验内容的进行,能够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相关的错误情况,其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发现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现象。因此在输血科的实际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和操作,以此来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正确鉴定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型情况,联合其他的试验方式,以此为基础就能够做出最为准确的鉴定结果。
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时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血型鉴定至关重要,正确与否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加强血型核对,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也是治疗安全的必要前提之一。
4 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针对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的相关阐述了,从中能够看出,输血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对策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实际的输血流程需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