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扎马角”习俗与粤西“穿令”习俗比较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t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穿令”“扎马角”是广东湛江、晋南等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古老祭祀活动,即俗民用银、铁、铜、钢等金属原料制成的钎子穿入脸颊,然后由众人抬着“穿令”神童游神、簇拥着“马角”神游街串巷、挥舞马鞭于众人身上,达到驱邪纳福、愉悦神灵与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本文运用文化表演理论分析晋南“扎马角”、湛江“穿令”活动的展演仪式并比较其差异,同时分析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穿令;扎马角;活动起源;仪式展演;民俗功能
  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扎马角”又称“上马角”“闹马角”,是一种古老的血祭活动,一般是每年元宵节前后、遇旱逢灾之年举行,以本村为活动场地,古时由村中年轻的小伙表演,现如今由少数技艺娴熟的艺人表演,用钢、铜、银等材质制作的金属钎子从两腮穿过且伤口极易恢复又没有疤痕,目的在于娱神,以达到祈雨与驱灾避邪的功用。这种民俗活动流行于晋南临猗、万荣黄河沿岸一带,此外在广西北海廉州和湛江也有此活动,廉州天妃诞上令箭为天妃出巡护法;广东湛江于元宵节或年例游神活动中“穿令箭”,希望通过穿戳巫术媚神,得到神灵的庇佑。本文选取湛江、晋南两地,探讨“穿令”与“扎马角”民俗活动的差异,以期探寻该民俗的传播轨迹。

一、“扎马角”“穿令”民俗溯源


  (一)“扎马角”的起源
  相关资料显示,关于“扎马角”活动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祈雨,二是源于古代的傩祭,三是天兵扮马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祈雨和辟邪之意都有,吕全义《从晋南民俗“扎马角”看<战国策>“贯颐”鲍解》提到“解放前后,在干旱无雨的年份,扎马角仪式一年举办两次,一次是农历五六月,称为夏社火,一次是在正月十五左右。夏季的‘扎马角’是为了祈雨,而正月里的‘扎马角’则主要是辟邪”[1]。
  1.傩祭
  黄河沿岸临猗、万荣一带的村子经常遭水患,人们以为是河神和水鬼作怪,企图借助“扎马角”表演(类似于古代的傩戏)娱神,以达成祈福的愿望。如吕全义《从晋南民俗“扎马角”看<战国策>“贯颐”鲍解》提到“扎马角的仪式和装扮亦应该保留了周傩的痕迹,或者说,晋南临猗的扎马角可以追溯到先秦这一带的民间的傩仪和傩祭”[1]。
  2.古代的祈雨仪式
  临猗地处中条山脉,中条山狭长而多旱,当地人建起了龙王庙、娘娘庙、河神庙、土地庙等,但都不灵验,于是就出现了“监督神灵的神”“马角”,保护属龙人扮演的龙王去黄河取水,路途中水不能洒出来,顺利完成祈雨仪式,为村民带来福瑞。
  3.天兵扮马传说
  传说上古时期黄河沿岸一带村子遭难,玉皇大帝派天兵骑神马救难,途中一批神马不幸累死,天兵装扮为神马完成驱邪救难使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天兵而模仿天兵穿刺扮马的行为,通过“扎马角”与神灵沟通,以达到驱疫纳吉的目的。
  (二)“穿令”习俗的起源
  “穿令”活动是巫俗与崇龙习俗相结合的产物,距今有500年的历史。据说原是道教中冥间七殿阎王泰山王惩罚恶人的酷刑[2]。

二、“马角”神、“穿令”神童的形象


  (一)“马角”神形象的说法
  有关“马角”的形象,说法不一,有说是好;有说是坏或凶神,但扎后就成了好神,可以为人们带来福利。其实“马角”神是人们出于对自然、生活的畏惧,不能正确阐释自然灾害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而臆想出来的,由人扮演并用钢钎穿腮,成为人与神沟通的神灵,类似于“巫”,有些地方将其称为“巫马角”,可以压制邪恶,满足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愿望。
  (二)“穿令”神童的形象
  有关“穿令”神童是好是坏,没有相关记录,笔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湛江地区的“穿令者”,一般由“神童”表演,传言是由神选择的成年男子。穿令者既要斋戒三天、沐浴净身,又要禁淫欲,以示虔诚;山西晋南地区也是成年男子扮演;广西合浦廉州的“上令者”称为“膺令人”,没有男女之分,只有感应到召唤的人在穿令箭时才不会流血且感觉不到疼痛,因此此活动具有神秘色彩。据悉,雷州调罗村、赤坎文章湾村至今分别有5顶、10多顶神轿和相应数量的穿令箭神童,其他地区人数不等[3]。
  总之,不论是马角神,还是“穿令”神童,都是由人扮演,是神与人沟通的通灵者。

三、“穿令”“扎马角”展演仪式比较


  当代美国著名的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理查德·鲍曼在其著作《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提出表演是一种特殊的、显著的事件,具有确定的事件跨度、活动的组织程序、表演者、观众、地点和特殊场合[4]。“扎马角”民俗展演一般于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干旱之年或家有重大事项会依情况而定,以村子为表演场地,由“马角”表演者、本村及周围村民共同参与的一项驱邪纳福的民俗展演活动,其活动展演仪式主要包括上马、逗马(表演)、下马(回马)等。“穿令”民俗一般是元宵节或年例神诞,在靠山丘的神庙前(又称“穿令坡”)由“神童”穿令,随后由众人抬着神轿巡游表演,其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令箭准备、穿令、游神、拔令等过程。
  (一)令箭、钢钎的准备
  “令箭”又称“令箸”,据说代表龙须,是用银、铁、铜不锈钢等材质制成,长约1米,上粗下细,尾部呈针状。出游前,将令箭打磨清洗干净,放于庙宇中封令,待到表演时焚香祭拜,恭恭敬敬的取出令箭,以备“穿令”用。民间传说最长的令箭,是新中国成立前在调罗村表演的一支令箭,表演者面部入箭,外露部分长达3米多,需三个人用叉顶着令箭游行[5]。扎马角的钢钎准备过程比较简单,据传之前用银项圈,现在用大号螺丝改制,钎子长20~30厘米,直径2毫米左右,一端是锋利的三棱尖,一端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式样。
  (二)上马、穿令
  1.“扎马角”之“上马”仪式
  “上马”,即为汉子们身穿红色套装,头缠黄色头巾,戴红、黄、绿三色制成的类似于马耳朵形状的马角帽,身上交叉披着红色绸缎的被面,据说是待出嫁姑娘的嫁妆,也有说是寻常百姓家的红被面,在“马角”身上披过后,有辟邪之意或可以讨个好彩头。此外还斜挂一串马铃,用红色涂红额头、鼻尖及两腮。然后拿着特殊道具跳一段原始的舞蹈,嘴里念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传说表演者被称为“巫”,模仿鬼神的动作,以与神灵沟通成为神与常人的通灵者,伴随着锣鼓声和众人的呐喊声,口含凉水,从马角司儀手中接过用银、铁、钢、铜等金属制成的钎子迅速穿过两腮,一个勇士接一个勇士,成为法力无边的神,可以制服各种神灵的神上之神,还民众祈福之愿。   2.“穿令箭”之“穿令”仪式
  令箭取出后,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响起,人们举着令旗,舞龙舞狮,向神轿子、神童祭拜,随后神童登上神轿,用令箭从右边脸颊传进去,通过口腔,从左边脸颊穿出来,含在嘴里,也有穿舌、穿耳的,由众人抬着游村。
  “上马”“穿令”仪式共同之处都是在众人的呐喊声中,锣鼓声中,将不同材质的钎子穿脸颊而过,只是细节方面有所差异。
  (三)逗马(表演)、游神
  1.“扎马角”之“逗马”表演
  “逗马”又称“跑马”,也可说是马角表演。“扎马角”后,马角勇士如同神灵附身一样,做出尥蹶子、昂首、狂奔等动作,左手持铁质的古戟,右手持如同蒜辫一样粗的马角鞭,被众人簇拥着转村,边走边甩动手中的鞭子,同时民众也不断地挑逗马角,使“马角”手中的鞭子打在自己身上,以达到驱晦气的目的。此外,途中有新建宅院或家庭在一年中遇有不顺之事的,一般都会邀请马角去自家宅院踩院、驱除鬼神,以求家宅平安与来年事事顺达。传言在踩院子途中,马角要在该家庭的女主人身上打几鞭,打得越狠寓意以后的日子会更加如意幸福,踩完院子后,主人还要给“马角”披红以示答谢。近年来,随着“扎马角”娱乐功能的增加及社火组织捐资活动的出现,“马角”还会去为社火捐资的人家转院,以求吉利。
  在过去,“扎马角”是为了祈雨,“扎马角”之前,当地人会选一个属龙的年轻人扮演龙王,穿龙袍,戴龙须,“上马角”后,龙王被马角簇拥着到黄河取水,途中还会受到“马角神”语言和鞭子的恫吓,这一做法可能是源于民间传说临猗地处中条山,中条山狭长多旱,人们建庙宇祈求神灵不灵验,转而创造出神秘的“马角神”,造型不明晰,但可以制服各种神灵,实现人们祈求甘霖的愿望。同时取水途中忌讳打伞或戴草帽的人,一旦遇到马角会用鞭子抽打,因与祈雨意愿相违背。待龙王将水装入插有柳条的瓶中,立马成为“上宾”,由马角神团团围住,保护龙王及水瓶中的水不洒出或被途经村子的人抢去,以便安全护送回本村庙中,供奉在观音像前或把水倒进田里,祈求风调雨顺。
  2.“穿令”之游神展演
  “穿令”后,众人抬着游村,村民顶礼膜拜,希望通过“穿令”这一虔诚的活动媚神,得到神灵的庇佑,以保国泰民安。也有的游神途中再穿令箭。
  “扎马角”之“逗马”“穿令”之“游神”两者都有游村的仪式及祈求神灵保佑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扎马角”有祈雨、踩院子及鞭打众人的仪式。
  (四)下马(回马)、拔令
  1.“扎马角”之“下马”
  “下马”又称“回马”,即马角勇士在司仪的协助下,将钢钎拔出,“扎马角”民俗展演活动落下帷幕,留给人们的是关于神的无尽遐想,带给人们的是风调雨顺,大吉大利。
  2.“穿令箭”之“拔令”
  历经三四个小时的游神活动后,游神队伍返回庙宇前,神童将令箭拔下,无血无痕,令人惊叹。但也有表演失败之事,弄得表演者满口是血,被问及原因,得到的答案是在神诞巡游时,神明没有降临,得不到神明的保佑所致。
  “下马”与“拔令”是两地民俗活动共同的仪式,充满神秘色彩且容易恢复,都讲求技艺,否则会流血。

四、“扎马角”“穿令”的民俗功能


  “扎马角”活动在干旱之年或元宵节前后举行,其主要目的在于祈雨与驱疫辟邪。“穿令”是元宵节游神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教导人做好事,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笔者从搜集的资料来看,湛江“穿令”习俗的祈雨功能没有体现,但二者都有崇龙的习俗,据传“穿令”所用“令箸”是龙须的代表,而“扎马角”祈雨仪式中取水回村途中视“龙王”为“上宾”。
  (一)神灵庇佑,驱疫纳吉
  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足,人们将希望寄托于自然神灵或自己创造的神并虔诚祭拜,以求神灵庇佑而降福瑞。“扎马角”驱疫纳吉的功能在当今有所减弱,但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发挥着作用,据了解一些家庭遇有家宅不安时,还会向“马角”求助,希望通过“上马角”驱除邪晦,保家人平安。古时候,晋南临猗、万荣黄河沿岸村民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创造出“马角”神祈雨辟邪,活动中通过鞭打民众,保护龙王取水并视龙王为上宾,以达到驱邪、天降甘霖的目的。在“穿令”民俗活动中,神灵庇佑功能也有所体现,如传说在“穿令”仪式中,人们沐浴斋戒、禁淫欲,以便得到神灵的庇佑,在“穿令”仪式中不流血,带来好运。
  (二)道德教化,规范行为
  “扎马角”民俗活动源于人们的信仰,充满神秘色彩和道德教化功能。一是民俗展演中,大家看到马角脸颊处的伤口不流血又不见伤口,其实是有技巧和位置的讲究才不流血。但当时的人们不了解其中的奥秘,认为是神的庇佑,同时传言若干了坏事,就会像“马角”那样被扎,意在警示人们要做好事,不要干坏事,无形中成为人们行事的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即为道德的约束力;二是禁忌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本村民还是外来的观众,都要遵循祈雨途中不能打伞和戴草帽的规则,一旦触犯,则会受到马角鞭子的抽打,这样马角既可以求得心理平衡,又可以使民众形成不违背习俗,顾及别人感受及民众利益的做事规程,随着时间的演变,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道德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三是祈雨途中对龙王的恫吓及马角神的创造。神是人们信奉和敬仰的对象,但此处人们反传统的破禁忌行为,从另一侧面警示人们遇到困难,要打破常规,迎难而上解决问题,这种精神至今对人们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与“扎马角”民俗活动一样,“穿令”也有其功能。据说原是道教冥间七殿阎王泰山王惩罚恶人的酷刑,“穿令”民俗活动也是旨在教导人们做好事,否则就会遭受“穿令”的惩罚。
  (三)人神共娱,节庆狂欢
  近几年,“扎马角”活动主要在元宵节前后举行,其表演、娱乐功能较为突出。一方面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增加,逐渐明晰自然规律及人神关系,能较好地处理生活琐事;另一方面“马角”表演的艺人较少,由以前每个村子的数十个年轻小伙转为十里八乡的个别艺人才可以“上马角”,所以娱乐表演功能凸显。此外“扎马角”表演分为上马、逗马、下马等仪式,其中的“逗马”仪式又称为“闹马角”,“上马角”之后,“马角”成为通灵者,不再受日常惯制、人们身份的限制,伴随着民众语言和各种动作的挑逗,可以随意鞭打各类人,娱人娱己,同时观众、村民和领导之间也无身份的限制,最终所有活动参与者在元宵节实现人神共娱,共同狂欢。“穿令”习俗是湛江“年例”节中的游神活动内容之一,是由神选择神童,并通过穿戳巫术媚神,同时进行游神,以此达到人神共娱,最终得到神灵的庇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的变化,“扎马角”“穿令”民俗活动的展演功能与娱乐功能逐渐增强,逐渐成为一种民间技艺。
  晋南“扎马角”与湛江“穿令”习俗,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扎马角”与巫俗、崇龙习俗有关,且有相似的仪式与民俗功能,娱神、节日狂欢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只不过目前未发现“穿令”的祈雨功能。此外,这两个相似民俗的渊源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也是笔者探讨扎马角习俗和穿令习俗的发展演变及技艺传承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吕全义.从晋南民俗“扎马角”看《战国策》“贯颐”鲍解[J].中国典籍与文化,[J],2014(4):120-125.
  [2] 陈云君.湛江地区穿令艺术之文化溯源[J].文化视野,2018(12):138-139.
  [3] 司徒尚纪.雷州文化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3,339.
  [4]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安德明.作為表演的口头艺术[J].民间文化论坛,2014(5):2.
  [5] 邓碧泉.湛江民间艺术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2:167.
其他文献
网络空间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新时代要防范与治理网络社交媒体中存在的“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反向论证、坏事好评,过度渲染、推向极端,自我美颜、虚构模范,歪曲事实、削足适履等。其成因有部分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求真务实与守正创新能力不足、网络信息“把关人”缺位等。当前亟须通过善用教育引导、化解社会矛盾、强调守土有责、坚持正本清源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加快推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益匪浅.微信自媒体作为一种新颖的信息传播途径,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换
期刊
建造者,美丽的船湾 黄光循/摄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的通报,河北省26个单位获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秦皇岛名列其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产经营活動中,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
期刊
区域“抱团引才”既是战略上的新需求,也是价值上的新突破和风险防御上的新要求,但这涉及多元人才架构、地方协作内容、不同社会需求和地方政策体系的抱团融合,需要多层面入手共同完善。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推崇共享理念、营造无界限环境、夯实制度基础、明晰利益界限。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思政理论教学成果和增强思政教学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由傅畅梅等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
期刊
我国实行公共资源交易的总原则是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宽松管理政策影响招标公告的严谨性,代理机构职业化人才不专业影响招标的保密性,评委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交易的有效性。构建健全的交易政策与制度是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核心保障,要建立专业化的交易项目微观指导和说明书,制定适合本地区交易规范的宏观政策性文件,依据交易管理实际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规范交易周期的每个步骤。以参与人与信息化的互制监管来深化改革,要提升职业人员的能力素养,实现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化分类分层,用信息化手段筑牢互制监管
行政管理涉及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国计民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行政管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行政管理内容的学科,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由夏书章主编的《行政管理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适应新时代下概论或导论性质的课程教学需要,着重介绍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了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当今社会稳定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推进行政管理学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点内容.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基地育人模式在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有着明显的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2021年4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在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上指出,培育基于新技术的新型旅游业态,用科技创新提升旅游品质、改善旅游体验,这是国家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在当下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指导和期望。在更深层面推动科技文化与旅游融合,培育在线新文旅市场主体,是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数字赋能在线新文旅  数字技术革命改变了全球文旅产业消费模式。最早有关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旅游
鋪路 刘旭/摄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个专题实施方案、9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21年1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安全生产事关重大,须臾不可放松。2020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同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在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