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1日至4日,在昆明举行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青少年科学DV活动”第一次面向全国进行了展示。展示期间,我们与广大师生、家长及科学界。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青少年科学DV活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次展示活动,分为大赛现场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和科学教师论坛上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专题报告两部分内容。
“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
“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影像委员会共同主办。《DV@时代》杂志社设计布置的展台,简洁大方、新颖别致,尤其是那两台摄像机和被摄像机拍摄的生物箱中的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纷纷操纵摄像机捕捉拍摄下它们的一举一动,不忍离开,以至于经常会有家长问起:你们的DV机卖不卖?
最让观众流连忘返的是那几部循环播放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展示作品。展厅的大屏幕前,总是有许多观众驻足观看。他们一遍又遍认真细致地欣赏,并提出各种问题,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次参加展示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作品有:《泥咕咕》、《我做鸡妈妈》、《蝈蝈之谜》、《黑穴蜂的习性和洞穴研究》、《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七星瓢虫的七变化》。
《泥咕咕》是“青少年科学DV活动”课题组专门为这次展示活动组织拍摄的作品。从作品的制作上,《泥咕咕》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科学DV活动”特点:青少年利用DV来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完成;从作品的选材上,《泥咕咕》向人们传达着“青少年科学DV活动”拍摄范围的宽泛不仅可以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地理、气候、宇宙、环境等学科的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样也可以研究安全、防灾、交通、考古、民族学、美术、工艺、医疗、福利、老龄化、民族文化等人文科学,甚至是民俗庆典等社会科学的问题。
《我做鸡妈妈》和《蝈蝈之谜》是郑州市首届“青少年科学DV比赛”的获奖作品,后被送往日本参加第4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获得海外特别奖。作品生动活泼,表现出小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的特点。
《黑穴蜂的习性和洞穴研究》、《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七星瓢虫的七变化》这三部作品,是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的获奖作品,作品探究性强,拍摄技术高,代表着日本“青少年科学DV”作品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南方的北国一一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严格按照科学探究观察提问、猜想假设、计划组织,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这6个步骤来制作完成,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为了使观众更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青少年科学DV活动”课题组特意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翻译,配音。
在与青少年、科技教师和家长交流中,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是:拍摄影片长度应为多少?家长能否参与?影片后期是否由自己完成?拍摄范围有哪些?获奖能得到什么奖励?能否团队参与?是否必须由学校参与?参赛年龄有限制吗?DV是什么……课题组的工作人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并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及建议。这些问题相信都会随着“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推广和深入开展迎刃而解。
“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专题报告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教师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姜冬梅博士做了“青少年科学DV——透过镜头了解科学世界”的专题报告。她以《黑穴蜂的习性和洞穴研究》《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七星瓢虫的七变化》为例,给全国的优秀科技教师代表们诠释了“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定义、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步骤,以及“青少年科学DV活动”对青少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个成功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科学探究,DV采编和脚本创作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实现,三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是培养青少年STS(scl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良好载体。其中,科学探究是“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主题,只有准确把握它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利用DV技术和创作出合适脚本反映主题。“青少年科学DV活动”涵盖了一个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三层内涵:科学探究过程、所探究的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以及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姜老师的报告激发了科技教师们的极大热情,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盼望着“青少年科学DV活动”能及早在全国推广开展,甚至有教师迫不及待地要求尽快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培训。
各届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评价
学生们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活动,既让他们动手了,也让他们动脑了,他们通过镜头去了解有趣的科学世界,使他们又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渠道。
科技教师们认为,“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一项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活动,DV是一种全新的记录科学探究过程的载体,它比传统的科学论文更生动、更全面的展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开展,将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观看过样片的家长,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这方面的培养。他们说,像这种活动,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又能让孩子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又寓教于乐,因而都十分支持这项活动,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参与的机会。
各级科协青少年中心的工作员表示,最好能尽快拿出一个面向全国的实施方案,届时他们会全力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大赛的专家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给予的肯定和支持。
中科院动物所的周红章教授在看到活动介绍后,认为这项活动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鼓励青少年多多参与此项活动。周教授不仅为 “青少年科学DV”单项奖的评选进行了认真推荐,还听取了姜老师“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专题报告,并给予指导,最后他还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请他做“青少年科学DV活动”指导专家的邀请。
南京大学陆成法教授、北师大的王红旗教授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展台前观看了样片,对这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十分赞赏。王红旗教授还建议,可把此项活动与科学课教学结合起来。
北师大的刘恩山教授十分欣喜有这样一个活动,他表示,如果培训需要他做什么,他会尽力。
为期三天的展示活动虽说很快就结束了,但它却给火热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带来了一股清凉的风,吹进了青少年的心里,吹进了科学教师的心里,吹得人们心旷神怡。
这次展示活动,分为大赛现场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和科学教师论坛上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专题报告两部分内容。
“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
“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影像委员会共同主办。《DV@时代》杂志社设计布置的展台,简洁大方、新颖别致,尤其是那两台摄像机和被摄像机拍摄的生物箱中的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纷纷操纵摄像机捕捉拍摄下它们的一举一动,不忍离开,以至于经常会有家长问起:你们的DV机卖不卖?
最让观众流连忘返的是那几部循环播放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展示作品。展厅的大屏幕前,总是有许多观众驻足观看。他们一遍又遍认真细致地欣赏,并提出各种问题,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次参加展示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作品有:《泥咕咕》、《我做鸡妈妈》、《蝈蝈之谜》、《黑穴蜂的习性和洞穴研究》、《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七星瓢虫的七变化》。
《泥咕咕》是“青少年科学DV活动”课题组专门为这次展示活动组织拍摄的作品。从作品的制作上,《泥咕咕》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科学DV活动”特点:青少年利用DV来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完成;从作品的选材上,《泥咕咕》向人们传达着“青少年科学DV活动”拍摄范围的宽泛不仅可以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地理、气候、宇宙、环境等学科的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样也可以研究安全、防灾、交通、考古、民族学、美术、工艺、医疗、福利、老龄化、民族文化等人文科学,甚至是民俗庆典等社会科学的问题。
《我做鸡妈妈》和《蝈蝈之谜》是郑州市首届“青少年科学DV比赛”的获奖作品,后被送往日本参加第4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获得海外特别奖。作品生动活泼,表现出小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的特点。
《黑穴蜂的习性和洞穴研究》、《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七星瓢虫的七变化》这三部作品,是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的获奖作品,作品探究性强,拍摄技术高,代表着日本“青少年科学DV”作品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南方的北国一一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严格按照科学探究观察提问、猜想假设、计划组织,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这6个步骤来制作完成,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为了使观众更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青少年科学DV活动”课题组特意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翻译,配音。
在与青少年、科技教师和家长交流中,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是:拍摄影片长度应为多少?家长能否参与?影片后期是否由自己完成?拍摄范围有哪些?获奖能得到什么奖励?能否团队参与?是否必须由学校参与?参赛年龄有限制吗?DV是什么……课题组的工作人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并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及建议。这些问题相信都会随着“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推广和深入开展迎刃而解。
“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专题报告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教师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姜冬梅博士做了“青少年科学DV——透过镜头了解科学世界”的专题报告。她以《黑穴蜂的习性和洞穴研究》《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寒冷之谜》《七星瓢虫的七变化》为例,给全国的优秀科技教师代表们诠释了“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定义、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步骤,以及“青少年科学DV活动”对青少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个成功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科学探究,DV采编和脚本创作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实现,三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是培养青少年STS(scl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良好载体。其中,科学探究是“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主题,只有准确把握它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利用DV技术和创作出合适脚本反映主题。“青少年科学DV活动”涵盖了一个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三层内涵:科学探究过程、所探究的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以及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姜老师的报告激发了科技教师们的极大热情,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盼望着“青少年科学DV活动”能及早在全国推广开展,甚至有教师迫不及待地要求尽快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培训。
各届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评价
学生们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活动,既让他们动手了,也让他们动脑了,他们通过镜头去了解有趣的科学世界,使他们又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渠道。
科技教师们认为,“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一项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活动,DV是一种全新的记录科学探究过程的载体,它比传统的科学论文更生动、更全面的展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开展,将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观看过样片的家长,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这方面的培养。他们说,像这种活动,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又能让孩子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又寓教于乐,因而都十分支持这项活动,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参与的机会。
各级科协青少年中心的工作员表示,最好能尽快拿出一个面向全国的实施方案,届时他们会全力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大赛的专家对“青少年科学DV活动”给予的肯定和支持。
中科院动物所的周红章教授在看到活动介绍后,认为这项活动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鼓励青少年多多参与此项活动。周教授不仅为 “青少年科学DV”单项奖的评选进行了认真推荐,还听取了姜老师“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专题报告,并给予指导,最后他还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请他做“青少年科学DV活动”指导专家的邀请。
南京大学陆成法教授、北师大的王红旗教授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展台前观看了样片,对这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十分赞赏。王红旗教授还建议,可把此项活动与科学课教学结合起来。
北师大的刘恩山教授十分欣喜有这样一个活动,他表示,如果培训需要他做什么,他会尽力。
为期三天的展示活动虽说很快就结束了,但它却给火热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带来了一股清凉的风,吹进了青少年的心里,吹进了科学教师的心里,吹得人们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