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
  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西湖》时,我在网上寻找有关西湖的煤体资料,找到有关西湖的一段录像,结合课文进行欣赏。这生动逼真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不仅有了西湖的全貌,而且对于西湖十景也有了印象,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
  对于其中的比喻句,如:“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本来很难理解,但一看录像才发觉,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飘带,缀结在西子姑娘的衣襟上,迎着轻风飞扬招展,是多么奇特,细腻地表现了西湖的轻盈香丽。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收到了出奇的好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
  ⑴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了解小山村的人们用斧头都做了些什么。
  ⑵创设情境,自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通过计算机打开教师自制的课件,自主学习理解相关段落。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树木变成的各种东西。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用上“斧头、树木、房子、工具”等学具上台表演课文内容:山上的树少了,村民的家里东西多了,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这时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人们对村庄周围环境的破坏。表演的学生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⑶讨论汇报,深化理解。最后老师与现实生活挂钩,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这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认真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然后,用“十年树木,一棵小树从小长到成材需要很长的时间。它们虽然小,却每时每刻在向我们奉献着,保护着我们人类。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吧,因为那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是随着表象的积累而不断发展的。没有展开合理的观察和想像,肯定不利于词句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直观地再现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
  例如,《詹天佑》一课,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估计到“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爬上陡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人字形”线路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火车沿“人字形”铁路上坡的情形,说一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坡的”。
  接着激疑:“为什么必须沿‘人字形’线路才能上坡?”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演播这段课件启发他们联系自然课《斜面》,通过讨论交流懂得:修建“人字形”线路达到了“省力”的目的,因此火车能爬上陡坡。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有关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法画一画——“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的?用模型做一做——“火车”是怎样爬上陡坡的?这个过程,学生在一段直观、简单的课件的启示下,体会了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的整合点,摸索出新的学习方法,开发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且是实实在在有用的服务,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河北省邱县古城营乡中心总校)
其他文献
轰轰烈烈的课改使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形式五彩缤纷,课堂上看似学生解放了,课堂变得精致而且耐看、耐听。  可是这样课堂是不是新课改最终的目标体现呢?这样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真的能有所提高吗?这样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真的成了学习的主人了吗?这样的课堂真的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了吗?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我们要反思的东西很多:    一、课堂主体还给学生了吗    新课标提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
期刊
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可见,“赏识”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赏识教育”的主旨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人的潜在力,让学生在“我能行”
期刊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每
期刊
曾经是学生的我,现在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尽管作教师的时间比较短,但通过回顾、反思,再加上自己在学与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我也初步形成了对教学活动的一点肤浅认识,即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因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  因而,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作为教师队
期刊
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要求:即语言文字训练的层面、文化传播的层面和审美化育的层面,这三个层面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  当前,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层面和审美化育的层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但阅读教学也随之出现了偏差,即偏于人文情感的挖掘,过度进行语文知识扩充,对语言的特点、表达方式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在关注文化传播、审美化育、语言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文本的
期刊
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意识到不当后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现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供同行们借鉴。随着新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许多教师对于课改不能准确地把握尺度,或逡巡不前,或矫枉过正。前几日听了全国语文名师“走进新课程”观摩课后,感觉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豁然开朗。现将几点感受浅谈如下:    一、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一段时间了,在新课标中提出了“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从理论上指出了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生活实践的关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校开展了课外延伸的语文教研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就自己的实践所得谈几
期刊
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
期刊
根据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指导思想。  笔者深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后,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培养具有个性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