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人
陈骏池:年龄43岁,登山圈内熟悉的朋友,已经顺利实现周游各地的退休生活。
黄鹤:传媒人,好登山、徒步、自驾旅行等。利用旅行途中带回的工艺品在北京南锣鼓巷经营了一间山水之间手工艺品店,因为极度喜好咖啡的缘故和朋友在雍和宫五道营胡同又开办了一间在一起咖啡馆。
马勺:银行高管,好摄影、徒步旅行、自驾等户外运动。
Where to go is nothing im-portant But we are together
能充分享受旅行其实靠的是心境,正如我和朋友们常说的那句话:where to go is nothing im-portant But we are together(译: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后来演变成这句话在任何地方都能用上,吃什么不重要,重要是我们一起吃。搞什么不重要,最重要是我们一起搞……所以我们搞出来一个山河岁月私家花园。
丽江的文笔海畔,宁静的村落里,坐落着一处小园子。这里就是我们的私家花园——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是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创建的,希望这处美丽的地方能够让更多朋友一起来感受和分享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
院子遥望玉龙雪山,近景是文笔海,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就是雪山倒映在洁净的湖水中。四面通透的玻璃吊脚楼,是招待朋友品茶喝咖啡的地方。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在成长着,院子外则是自然天成的大花园。
这里是一个宁静、自然的地方,一座小院式的私家花园。来到这里,要做的只是极度挥霍浪费你的时间,好好享受一下阳光和自由,在湖边的玻璃房里,砌上一壶陈年的普洱,和三五朋友谈天说地,望着倒映在湖中的雪山,生活……该是如此。
缘起
我们三个好友都喜欢旅行在路上,我们爱山,爱水,爱自然中诞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在这美丽的文笔海湖畔,我们用自己的创意设计了一个旅程中的驿站,给所有和我们有共同志趣的朋友。在山河岁月,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路上所有的喜怒哀乐。在四季如春的丽江,每天都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随心情在山河岁月里信步走走,观山看海,静坐品茗,悠然一住吧,喜爱旅行的生活本该如此。
概况
山河岁月小院占地700平方米,位于丽江文笔海湖畔,距离丽江市区八公里,有两栋无敌海景雪山豪华套房及标准间客房共八间,阳光玻璃吊脚楼一栋,吊脚楼属于公共空间,听音乐,看书,喝茶,院子有无线网络。身处院子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欣赏无敌海景及玉龙雪山全貌。与文笔海环湖高尔夫球场仅一米之隔。利用环保的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电能仅作为备用能源。值得注意的是:小院仅免费供好友们享用,不作经营用途。
资金投入
初期投入较大,由于兴建房屋及基础建设,前期投入约三十多万,不过每年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房屋建好以后每年的租金及人员成本约三万元。
建造一个这样的小院费用颇高,主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来具体实施,各地的房租不同,以丽江为例,房租每年为2万~6万不等,由于我们是自己修建房屋和基础建设,所以一次性投入较大,不过由于小村还没有大的商业开发,所以每年的房租和维护费用较低,这也是我们不对外经营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对于这种资金投入我认为是看个人,这不是一种商业投资,所以几乎没有回报,所得到的就是朋友们的满意和自己的满足。也属于半公益性的投入,当然自己享受是占主要的。在享受的同时我也必须正视自己种种的尴尬,每一个喜欢户外,热衷旅行的人也更应是一个负责的人,对家人,对爱人,所以我也必须回到城市继续工作,赚钱,闲暇之余才能更好地享受小院的生活。
主人说
2003年我自驾到丽江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自由的小镇,那时候不像如今的人潮涌动,还能在小镇里面发现和我们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穿流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之中。那时候的束河古镇更是一个渔樵耕读之地,比丽江古城更加安静。束河古镇所有客栈可提供的床位加起来也仅不到一百个,所以我们在束河古镇上兴建了我们的自由岁月驿站,一个床位不多,服务不多,挣钱不多的青年旅舍。
我离开深圳去丽江筹办旅舍的时候,作为合伙人的他告诉我:“你先去照看三年,等我三年以后退休的时候我就去丽江和你一起去经营我们的自由岁月。”结果这一忽悠让我离开了生活了近十年的深圳。转眼三年过去,从银行中层升至高层的他也丝毫没显露出退休的打算。旅舍在经营步入正轨之后,我从丽江辗转到德钦梅里雪山游荡,近百次地在丽江与梅里雪山之间来回巡弋,也让我在这三年里面痛快地把滇西北这块被誉为香格里拉的地方利用自驾,徒步等不同方式走了个遍。虽然被好友忽悠了一把,不过想想这三年我的乡村生活和他在深圳的都市生活相比也就忍了,谁让我们做了兄弟。
在束河两年度过了两年的光阴之后,这个地方被地产开发商炒得热起来了,当初宁静如水的束河古镇已经不再是当年只能听到狗叫和鸟叫的古镇了,这里开始大兴土木,餐厅,宾馆,如春笋般冒了出来,拿着小喇叭指挥旅行团的导游也一拨接着一拨直到夜幕低垂才缓缓散去。房租也如这几年城市的房价一般飞涨,甚至速度超过了神六。看来在这里呆不下去了,倒不是说房价的原因,我的15年租赁合同里面每年的房价还是很便宜的,但是这里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那就是背包客越来越少见了,拖着密码箱,跟着小喇叭导游来这里的游客却是越来越多了。就这样,我的束河古镇自由岁月结束了,不甘心的我却还是向往一个风景如画宁静如水的地方,我相信我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就这样,我又开始为找院子奔波起来。
山河岁月的开始
在丽江生活了两年,却不知道有文笔海这样的一块湿地,冬天来临,近百种的越冬候鸟迁徙到这里,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偌大的湖面上零星的几艘猪槽船在打渔,虽然环湖已经建成了一个豪华的高尔夫球场,但却没有丽江古城那种人满为患,如菜市场般的嘈杂情景,更主要的是这里基本上除了零星爱好高尔夫球运动的成功人士的莅临之外,几乎不会有游客前往,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依湖而建,而湖的远方正对的是玉龙雪山。第一次进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属于我们的新家,距离湖边最近的院子有三个,而我们选中了一个完全正对湖景雪山的院子。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无论是在院子的任何一个角度,我们都能看见宁静的湖水和皑皑雪山。就这样,我们又开始了新院子的建设。苦对我和好友而言,是心理的,而不是身体的,虽然建设的过程辛苦,但那是身体上的,对心理而言,我们是快乐的,依山面海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而我们却如此容易的实现了。从一块近700平米的菜地,我们开始了一步步的建设。按照丽江传统民居我们自己兴建房屋,从山上引泉水到院子,而后兴建上下水,排污管道,化粪池等的基础建设。安装太阳能及电能,四处托人还给我们拉了一条网络的专线,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更建造了一个吊脚楼的全玻璃阳光房,那是我们上网,喝茶,看书,听音乐的地方,难怪著名的歌手许巍也是如此的喜欢我们的“山河岁月”小院。林语堂先生说过:“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在院子里过着面朝雪山和湖泊、悠闲惬意的生活,这也是在往林语堂先生的话前进着。
我常对城市里面来小院小住的朋友说:“我哪快乐,这里乡下地方,条件不如城市啊,没有自来水,所以只有用山上源源不断的山泉水冲厕所,村子里面没有菜市场,所以只有让渔民每天给我们送几斤当天打到的湖鱼糊口,也没有超市,所以青菜也就是自己到老乡的田里面自己摘点,想进个城还得坐上15分钟的小巴才行。苦着呢……”
尴尬
在丽江我们已经建造了两个家园,虽然第一个以全身而退而告终,但个中的艰辛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地人做事情的效率比较低,一定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不要破坏一个地方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协调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一门比较深的功课,或者我也是在失败中积累了一点点的经验,把自己当做村民的一员和他们相处,不能施舍于任何人,利益都是靠劳动来获取的,千万不要随意就给,有很多人说某某地方商业开发过度了,当地人不淳朴了,要知道他们以前也不是这样的,究其原因还是游客带去的,还是游客惯出来的,如何做一个环保、自助,简约的旅行者需要不断地学习。
陈骏池:年龄43岁,登山圈内熟悉的朋友,已经顺利实现周游各地的退休生活。
黄鹤:传媒人,好登山、徒步、自驾旅行等。利用旅行途中带回的工艺品在北京南锣鼓巷经营了一间山水之间手工艺品店,因为极度喜好咖啡的缘故和朋友在雍和宫五道营胡同又开办了一间在一起咖啡馆。
马勺:银行高管,好摄影、徒步旅行、自驾等户外运动。
Where to go is nothing im-portant But we are together
能充分享受旅行其实靠的是心境,正如我和朋友们常说的那句话:where to go is nothing im-portant But we are together(译: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后来演变成这句话在任何地方都能用上,吃什么不重要,重要是我们一起吃。搞什么不重要,最重要是我们一起搞……所以我们搞出来一个山河岁月私家花园。
丽江的文笔海畔,宁静的村落里,坐落着一处小园子。这里就是我们的私家花园——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是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创建的,希望这处美丽的地方能够让更多朋友一起来感受和分享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
院子遥望玉龙雪山,近景是文笔海,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就是雪山倒映在洁净的湖水中。四面通透的玻璃吊脚楼,是招待朋友品茶喝咖啡的地方。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在成长着,院子外则是自然天成的大花园。
这里是一个宁静、自然的地方,一座小院式的私家花园。来到这里,要做的只是极度挥霍浪费你的时间,好好享受一下阳光和自由,在湖边的玻璃房里,砌上一壶陈年的普洱,和三五朋友谈天说地,望着倒映在湖中的雪山,生活……该是如此。
缘起
我们三个好友都喜欢旅行在路上,我们爱山,爱水,爱自然中诞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在这美丽的文笔海湖畔,我们用自己的创意设计了一个旅程中的驿站,给所有和我们有共同志趣的朋友。在山河岁月,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路上所有的喜怒哀乐。在四季如春的丽江,每天都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随心情在山河岁月里信步走走,观山看海,静坐品茗,悠然一住吧,喜爱旅行的生活本该如此。
概况
山河岁月小院占地700平方米,位于丽江文笔海湖畔,距离丽江市区八公里,有两栋无敌海景雪山豪华套房及标准间客房共八间,阳光玻璃吊脚楼一栋,吊脚楼属于公共空间,听音乐,看书,喝茶,院子有无线网络。身处院子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欣赏无敌海景及玉龙雪山全貌。与文笔海环湖高尔夫球场仅一米之隔。利用环保的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电能仅作为备用能源。值得注意的是:小院仅免费供好友们享用,不作经营用途。
资金投入
初期投入较大,由于兴建房屋及基础建设,前期投入约三十多万,不过每年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房屋建好以后每年的租金及人员成本约三万元。
建造一个这样的小院费用颇高,主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来具体实施,各地的房租不同,以丽江为例,房租每年为2万~6万不等,由于我们是自己修建房屋和基础建设,所以一次性投入较大,不过由于小村还没有大的商业开发,所以每年的房租和维护费用较低,这也是我们不对外经营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对于这种资金投入我认为是看个人,这不是一种商业投资,所以几乎没有回报,所得到的就是朋友们的满意和自己的满足。也属于半公益性的投入,当然自己享受是占主要的。在享受的同时我也必须正视自己种种的尴尬,每一个喜欢户外,热衷旅行的人也更应是一个负责的人,对家人,对爱人,所以我也必须回到城市继续工作,赚钱,闲暇之余才能更好地享受小院的生活。
主人说
2003年我自驾到丽江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自由的小镇,那时候不像如今的人潮涌动,还能在小镇里面发现和我们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穿流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之中。那时候的束河古镇更是一个渔樵耕读之地,比丽江古城更加安静。束河古镇所有客栈可提供的床位加起来也仅不到一百个,所以我们在束河古镇上兴建了我们的自由岁月驿站,一个床位不多,服务不多,挣钱不多的青年旅舍。
我离开深圳去丽江筹办旅舍的时候,作为合伙人的他告诉我:“你先去照看三年,等我三年以后退休的时候我就去丽江和你一起去经营我们的自由岁月。”结果这一忽悠让我离开了生活了近十年的深圳。转眼三年过去,从银行中层升至高层的他也丝毫没显露出退休的打算。旅舍在经营步入正轨之后,我从丽江辗转到德钦梅里雪山游荡,近百次地在丽江与梅里雪山之间来回巡弋,也让我在这三年里面痛快地把滇西北这块被誉为香格里拉的地方利用自驾,徒步等不同方式走了个遍。虽然被好友忽悠了一把,不过想想这三年我的乡村生活和他在深圳的都市生活相比也就忍了,谁让我们做了兄弟。
在束河两年度过了两年的光阴之后,这个地方被地产开发商炒得热起来了,当初宁静如水的束河古镇已经不再是当年只能听到狗叫和鸟叫的古镇了,这里开始大兴土木,餐厅,宾馆,如春笋般冒了出来,拿着小喇叭指挥旅行团的导游也一拨接着一拨直到夜幕低垂才缓缓散去。房租也如这几年城市的房价一般飞涨,甚至速度超过了神六。看来在这里呆不下去了,倒不是说房价的原因,我的15年租赁合同里面每年的房价还是很便宜的,但是这里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那就是背包客越来越少见了,拖着密码箱,跟着小喇叭导游来这里的游客却是越来越多了。就这样,我的束河古镇自由岁月结束了,不甘心的我却还是向往一个风景如画宁静如水的地方,我相信我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就这样,我又开始为找院子奔波起来。
山河岁月的开始
在丽江生活了两年,却不知道有文笔海这样的一块湿地,冬天来临,近百种的越冬候鸟迁徙到这里,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偌大的湖面上零星的几艘猪槽船在打渔,虽然环湖已经建成了一个豪华的高尔夫球场,但却没有丽江古城那种人满为患,如菜市场般的嘈杂情景,更主要的是这里基本上除了零星爱好高尔夫球运动的成功人士的莅临之外,几乎不会有游客前往,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依湖而建,而湖的远方正对的是玉龙雪山。第一次进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属于我们的新家,距离湖边最近的院子有三个,而我们选中了一个完全正对湖景雪山的院子。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无论是在院子的任何一个角度,我们都能看见宁静的湖水和皑皑雪山。就这样,我们又开始了新院子的建设。苦对我和好友而言,是心理的,而不是身体的,虽然建设的过程辛苦,但那是身体上的,对心理而言,我们是快乐的,依山面海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而我们却如此容易的实现了。从一块近700平米的菜地,我们开始了一步步的建设。按照丽江传统民居我们自己兴建房屋,从山上引泉水到院子,而后兴建上下水,排污管道,化粪池等的基础建设。安装太阳能及电能,四处托人还给我们拉了一条网络的专线,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更建造了一个吊脚楼的全玻璃阳光房,那是我们上网,喝茶,看书,听音乐的地方,难怪著名的歌手许巍也是如此的喜欢我们的“山河岁月”小院。林语堂先生说过:“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在院子里过着面朝雪山和湖泊、悠闲惬意的生活,这也是在往林语堂先生的话前进着。
我常对城市里面来小院小住的朋友说:“我哪快乐,这里乡下地方,条件不如城市啊,没有自来水,所以只有用山上源源不断的山泉水冲厕所,村子里面没有菜市场,所以只有让渔民每天给我们送几斤当天打到的湖鱼糊口,也没有超市,所以青菜也就是自己到老乡的田里面自己摘点,想进个城还得坐上15分钟的小巴才行。苦着呢……”
尴尬
在丽江我们已经建造了两个家园,虽然第一个以全身而退而告终,但个中的艰辛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地人做事情的效率比较低,一定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不要破坏一个地方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协调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一门比较深的功课,或者我也是在失败中积累了一点点的经验,把自己当做村民的一员和他们相处,不能施舍于任何人,利益都是靠劳动来获取的,千万不要随意就给,有很多人说某某地方商业开发过度了,当地人不淳朴了,要知道他们以前也不是这样的,究其原因还是游客带去的,还是游客惯出来的,如何做一个环保、自助,简约的旅行者需要不断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