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登讲台,满含着工作的热情,慷慨激昂地讲解着、分析着、提问着、点评着,每天回到家的时候,都是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每周大盘点的结果就是嗓子更哑了,润喉片的空盒又多了几盒,课堂的幸福感缩水了。对课文支离破碎的“解剖”让我自己顾不上赏析,来不及品味,也无暇去反思。滔滔不绝的讲析只听得学生昏昏欲睡,一问一答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眼睛里露出几许倦怠,几多迷惘,更多时候,连自己都有了工作的失落感。
曾经一段时间,登上讲台的我激情不再,热情不再,有的只是机械地讲解、讲解、讲解……
改变的契机很偶然,自然也有着它出现的必然。2011年6月,我在全市的优质课比赛中摘取了第一名的桂冠,9月,将要代表我市参加全省的语文优质课大赛。
课题抽了:《错过》。赛前的紧张准备开始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还是按照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方法去上这节课,肯定不会出彩。况且,一篇有着优美语言、深刻哲理的好文章,通过老师的喋喋讲解也将荡然无存了。我深知: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交流,一次观摩。本着对于这次大赛的重视,对听课同仁的负责,我要尽全力去做好这件事,上好这节课。赛前短短的一周,开始大量攻读语文教学参考书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余映潮老师谈讲课》。厚厚一摞书放到案头,狂读深悟。几天下来,我忽然发现自己一下子醍醐灌顶,提升了许多:知识方面、能力方面,等等。
长时间工作中倦怠的阴霾忽地烟消云散,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的全身,暖洋洋的,知识获取的幸福感填充了我的整个心灵。清晰的板块教学更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我找到了自己这节课的突破口:读和思相结合,分成几大清晰板块,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一、读课文,理思路;二、教方法,赏语言;三、悟哲理,思人生。没有任何花哨的多媒体辅助,不需太多华丽词藻的包装,更不做所谓“宽泛”的拓展延伸,只是踏踏实实地让学生读懂、理解、品味、思索,一篇文理兼备的美文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课文,感悟了人生。这个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发挥,不像以往老师一厢情愿地唱独角戏,而收效甚微。我还清晰地记得,别人认为这篇比较深奥的文章,我上起来却得心应手,深奥的人生哲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得头头是道。所有的听课教师真诚、热烈的掌声是给予我的最高评价,学生很留恋地请我留下电话和邮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这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没有画蛇添足的现代教育手段,扎扎实实地立足文本,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轻松获知,愉快提高。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鼓起了我对于板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勇气。比赛归来,我从网上搜索了大量关于板块式教学的课例和教案,并且研读了余映潮、胡明道等多位老师的教学案例,我的眼前更加豁亮了,我明白了自己的教学之路应该如何走才能够更加宽广。
归来之后,我在自己的学案设计中更多地运用了这种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如《甜甜的泥土》一课,我课堂学习就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一、读课文,了解人物。①小亮有一位__的妈妈,这一点体现在:____;②小亮有一位___的老师,这一点体现在:___;③小亮是一个____的孩子,这一点体现在:___;④传达室老人是一位___ 的老人,这一点体现在:___。二、品味语言。①自然环境的作用。②最能打动你心的句子,工整抄写并写赏析。三、学习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新奇的结尾,对比手法的应用。学生的反馈效果极佳。《幽径悲剧》一课,我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清晰板块的魅力所在。课堂学习分成了以下几个板块:一读课文,感知内容;二读课文,理清思路;三读课文,积累语言:分类摘抄关于“美”和“悲”的生动、精炼、雅致的词语;积累描写“悲”“美”和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以及从作者自身角度为古藤而伤心的原因的句子。四读课文,美段品析:语言精练、通俗、雅致的描写,浓墨重彩的描绘,酣畅淋漓的抒情。这样的学习效果更佳。
经过一定的历练,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板块式学习的妙处,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都能够自己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学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有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快速提升。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全市语文观摩课《阿里山纪行》,我仍然是根据几大板块来进行设计的,并以此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对于美景的感悟很深,对于优美语言的积累更是让人欣赏。与会教师的点评和称赞更是对于这节课的高度肯定。这节课的板块如下:一、默读课文,了解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阿里山如画的美景。三、走进文本,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积累一些雅词,赏析几个美句,学习一个句式。四、思考交流,本文作者是如何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将阿里山如画的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快速准确地积累背诵,观点明确的赏析,这一切组成了一节惟美的课堂。
徜徉在语文课堂中,游走在美丽的文字间,欣赏着不同形式的美,感受着来自学生的回馈,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已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得到了人间一种高尚的享受。
语文课堂的魅力,重点不仅仅在于老师的范读多接近播音员水平,也不在于老师的口才有多出色,最关键的是我们让学生提高了能力,获取了知识,更是一辈子爱着语文,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了。
曾经一段时间,登上讲台的我激情不再,热情不再,有的只是机械地讲解、讲解、讲解……
改变的契机很偶然,自然也有着它出现的必然。2011年6月,我在全市的优质课比赛中摘取了第一名的桂冠,9月,将要代表我市参加全省的语文优质课大赛。
课题抽了:《错过》。赛前的紧张准备开始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还是按照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方法去上这节课,肯定不会出彩。况且,一篇有着优美语言、深刻哲理的好文章,通过老师的喋喋讲解也将荡然无存了。我深知: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交流,一次观摩。本着对于这次大赛的重视,对听课同仁的负责,我要尽全力去做好这件事,上好这节课。赛前短短的一周,开始大量攻读语文教学参考书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余映潮老师谈讲课》。厚厚一摞书放到案头,狂读深悟。几天下来,我忽然发现自己一下子醍醐灌顶,提升了许多:知识方面、能力方面,等等。
长时间工作中倦怠的阴霾忽地烟消云散,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的全身,暖洋洋的,知识获取的幸福感填充了我的整个心灵。清晰的板块教学更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我找到了自己这节课的突破口:读和思相结合,分成几大清晰板块,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一、读课文,理思路;二、教方法,赏语言;三、悟哲理,思人生。没有任何花哨的多媒体辅助,不需太多华丽词藻的包装,更不做所谓“宽泛”的拓展延伸,只是踏踏实实地让学生读懂、理解、品味、思索,一篇文理兼备的美文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课文,感悟了人生。这个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发挥,不像以往老师一厢情愿地唱独角戏,而收效甚微。我还清晰地记得,别人认为这篇比较深奥的文章,我上起来却得心应手,深奥的人生哲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得头头是道。所有的听课教师真诚、热烈的掌声是给予我的最高评价,学生很留恋地请我留下电话和邮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这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没有画蛇添足的现代教育手段,扎扎实实地立足文本,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轻松获知,愉快提高。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鼓起了我对于板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勇气。比赛归来,我从网上搜索了大量关于板块式教学的课例和教案,并且研读了余映潮、胡明道等多位老师的教学案例,我的眼前更加豁亮了,我明白了自己的教学之路应该如何走才能够更加宽广。
归来之后,我在自己的学案设计中更多地运用了这种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如《甜甜的泥土》一课,我课堂学习就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一、读课文,了解人物。①小亮有一位__的妈妈,这一点体现在:____;②小亮有一位___的老师,这一点体现在:___;③小亮是一个____的孩子,这一点体现在:___;④传达室老人是一位___ 的老人,这一点体现在:___。二、品味语言。①自然环境的作用。②最能打动你心的句子,工整抄写并写赏析。三、学习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新奇的结尾,对比手法的应用。学生的反馈效果极佳。《幽径悲剧》一课,我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清晰板块的魅力所在。课堂学习分成了以下几个板块:一读课文,感知内容;二读课文,理清思路;三读课文,积累语言:分类摘抄关于“美”和“悲”的生动、精炼、雅致的词语;积累描写“悲”“美”和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以及从作者自身角度为古藤而伤心的原因的句子。四读课文,美段品析:语言精练、通俗、雅致的描写,浓墨重彩的描绘,酣畅淋漓的抒情。这样的学习效果更佳。
经过一定的历练,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板块式学习的妙处,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都能够自己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学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有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快速提升。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全市语文观摩课《阿里山纪行》,我仍然是根据几大板块来进行设计的,并以此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对于美景的感悟很深,对于优美语言的积累更是让人欣赏。与会教师的点评和称赞更是对于这节课的高度肯定。这节课的板块如下:一、默读课文,了解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阿里山如画的美景。三、走进文本,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积累一些雅词,赏析几个美句,学习一个句式。四、思考交流,本文作者是如何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将阿里山如画的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快速准确地积累背诵,观点明确的赏析,这一切组成了一节惟美的课堂。
徜徉在语文课堂中,游走在美丽的文字间,欣赏着不同形式的美,感受着来自学生的回馈,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已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得到了人间一种高尚的享受。
语文课堂的魅力,重点不仅仅在于老师的范读多接近播音员水平,也不在于老师的口才有多出色,最关键的是我们让学生提高了能力,获取了知识,更是一辈子爱着语文,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