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改进与探索中发展很快,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有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了,高职教育才能蓬勃发展。现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着重阐述高职服装教育与服装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培养服装行业急需人才的方式。
一、我国服装教育的简单历史回顾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简单的服装,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使人们对服装款式和服装材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服装需求数量和款式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从事服装加工行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多从业者的需求就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关系。在我国最初的服装教育只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徒弟的成长、发展与师傅的技能水平和徒弟自身的悟性有非常大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服装业的发展速度。
建国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集体化大生产的工厂,因服装流水线生产的需要服装行业开始举办“短期职工技能培训班”,这些培训班的教师大多是请一些有经验的技师在机车上边示范边传授经验和做法,在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上都难以系统化和规范化,有些操作技能只适应本厂的设备和需要,不能推广使用,所生产的服装款式就是固定的几种样子,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服装业的发展和壮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层次不断提高,80年代初期,我国有些高校相继开办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专业,但高校培养的是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这些学子对服装款式设计,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和研发,设备研制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服装产品需求数量的急剧增大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层技术人员十分紧缺,本科教育比较重视学科教育,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强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毕业生要在企业适应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技术工作,因此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动手能力方面都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的燃眉之急。高职教育的兴起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紧缺的这个难题,培养了大量的服装企业发展需要的懂理论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保暖蔽体,还是美化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服装需求量的剧增,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我国服装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各异。有著名品牌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有生产个性服装的小型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服装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主要是从事来样加工、来料加工的服装生产。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都需要大量的服装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服装款式分析能力、订单分析能力、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服装工艺编制能力、服装材料分析能力、服装样板制作能力、服装样衣制作能力等。这些工作人员之前都是在操作工人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技术工人,他们的特点是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只会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技能,遇到复杂的技术或设计问题只能靠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推断和摸索,反复地进行实验、研究,往往需要走很多弯路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耽误了时间,延长了工期,提高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不高。
三、与服装行业紧密结合的高职服装教育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基于本科教育的特点,以设计为主的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头头是道,服装效果图画得很漂亮,在设计构思上的想法很多,设计的作品比较前卫、时尚,紧跟流行趋势。但让他们把自己的设计效果图制作成成衣的技能就远远不够,有些画出来的效果图在工艺方面根本实现不了,有些即使能加工制作出来,投放市场后能否符合社会需求也没有多少把握。多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少数成为了服装设计师,也有一部分从事服装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多的人改行从事别的工作,真正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少之又少。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本科教育有些教学思路和专业设置是面向研究机构等科研馆所的,所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强,动手操作能力弱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结合得不够紧密,造成服装教育与服装行业脱节。
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特点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紧跟流行趋势,因此服装教育也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共谋发展。为了适应服装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解放思想,转换办学思路,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企业对众多大、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一起通过对岗位工作及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服装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服装产品设计能力、服装板型制作能力、服装工艺设计能力,能够适应服装职业岗位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依据高职服装教育的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科学重建课程体系,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和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深层次的融合,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全部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在一个教学场景即能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过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合高职教育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学生技能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视服装业为动态产业的基础上,任课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展示最新时装界动态、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服装品牌发展趋势、消费趋势等内容,以世界性的视野引领教学。同时还经常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顶岗实训,在工作岗位上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设计服装款式、会画服装效果图,还要将画好的设计图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做成成衣。这就要求从事教课的教师不仅能讲解理论知识,还要通过企业顶岗和集中培训等方式精通实践操作,同时还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好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实现我国服装业的腾飞而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进程。
一、我国服装教育的简单历史回顾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简单的服装,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使人们对服装款式和服装材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服装需求数量和款式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从事服装加工行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多从业者的需求就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关系。在我国最初的服装教育只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徒弟的成长、发展与师傅的技能水平和徒弟自身的悟性有非常大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极大地阻碍了服装业的发展速度。
建国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集体化大生产的工厂,因服装流水线生产的需要服装行业开始举办“短期职工技能培训班”,这些培训班的教师大多是请一些有经验的技师在机车上边示范边传授经验和做法,在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上都难以系统化和规范化,有些操作技能只适应本厂的设备和需要,不能推广使用,所生产的服装款式就是固定的几种样子,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服装业的发展和壮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层次不断提高,80年代初期,我国有些高校相继开办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专业,但高校培养的是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这些学子对服装款式设计,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和研发,设备研制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服装产品需求数量的急剧增大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层技术人员十分紧缺,本科教育比较重视学科教育,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强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毕业生要在企业适应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技术工作,因此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动手能力方面都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的燃眉之急。高职教育的兴起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紧缺的这个难题,培养了大量的服装企业发展需要的懂理论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保暖蔽体,还是美化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服装需求量的剧增,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我国服装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各异。有著名品牌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有生产个性服装的小型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服装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主要是从事来样加工、来料加工的服装生产。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都需要大量的服装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服装款式分析能力、订单分析能力、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服装工艺编制能力、服装材料分析能力、服装样板制作能力、服装样衣制作能力等。这些工作人员之前都是在操作工人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技术工人,他们的特点是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只会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技能,遇到复杂的技术或设计问题只能靠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推断和摸索,反复地进行实验、研究,往往需要走很多弯路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耽误了时间,延长了工期,提高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不高。
三、与服装行业紧密结合的高职服装教育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基于本科教育的特点,以设计为主的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头头是道,服装效果图画得很漂亮,在设计构思上的想法很多,设计的作品比较前卫、时尚,紧跟流行趋势。但让他们把自己的设计效果图制作成成衣的技能就远远不够,有些画出来的效果图在工艺方面根本实现不了,有些即使能加工制作出来,投放市场后能否符合社会需求也没有多少把握。多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少数成为了服装设计师,也有一部分从事服装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多的人改行从事别的工作,真正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少之又少。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本科教育有些教学思路和专业设置是面向研究机构等科研馆所的,所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强,动手操作能力弱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结合得不够紧密,造成服装教育与服装行业脱节。
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特点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紧跟流行趋势,因此服装教育也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共谋发展。为了适应服装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解放思想,转换办学思路,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企业对众多大、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一起通过对岗位工作及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服装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服装产品设计能力、服装板型制作能力、服装工艺设计能力,能够适应服装职业岗位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依据高职服装教育的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科学重建课程体系,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和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深层次的融合,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全部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在一个教学场景即能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过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合高职教育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学生技能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视服装业为动态产业的基础上,任课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展示最新时装界动态、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服装品牌发展趋势、消费趋势等内容,以世界性的视野引领教学。同时还经常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顶岗实训,在工作岗位上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设计服装款式、会画服装效果图,还要将画好的设计图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做成成衣。这就要求从事教课的教师不仅能讲解理论知识,还要通过企业顶岗和集中培训等方式精通实践操作,同时还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好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实现我国服装业的腾飞而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