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侧重于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
关键词: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 关系
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体力,智力等身心发展水平都是有差异的,为了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需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2)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正确的认识,动其参加体育之情,调动其积极性,在体育练习中使学生感到欢乐、舒畅,情感上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锻炼能力,并有助于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课上的欢乐气氛,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这是现代体育课质量的衡量标志之一。所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3)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4)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5)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重要。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依据为:(1)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2)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3)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4)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环境因素。优雅整洁的体育场地,团结互助的集体,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势必会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其次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发现自己个性中出色部分,从深刻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开始,向更高层次的自我提高前进,正是运动技能学习场景所具有的促使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第三是群体的约束。(1)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2)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3)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首先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人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理解与重视,这是体育教学面对的最实际而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重视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训练和体能达标为直接目的,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的独立个性。根据新的教育观念,体育教学应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体育学习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 季浏. 《体育教学展望》
[3] 郭亨杰. 《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
[4] 刘清黎. 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李薇. 李进.体育心理学. [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赵九菊. 个性与发展[M].安徽: 安庆科技出版,1998
[7] 万云英. 学校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23
关键词: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 关系
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体力,智力等身心发展水平都是有差异的,为了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需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2)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正确的认识,动其参加体育之情,调动其积极性,在体育练习中使学生感到欢乐、舒畅,情感上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锻炼能力,并有助于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课上的欢乐气氛,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这是现代体育课质量的衡量标志之一。所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3)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4)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5)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重要。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依据为:(1)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2)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3)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4)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环境因素。优雅整洁的体育场地,团结互助的集体,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势必会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其次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发现自己个性中出色部分,从深刻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开始,向更高层次的自我提高前进,正是运动技能学习场景所具有的促使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第三是群体的约束。(1)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2)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3)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首先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三、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人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理解与重视,这是体育教学面对的最实际而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重视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训练和体能达标为直接目的,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的独立个性。根据新的教育观念,体育教学应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体育学习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 季浏. 《体育教学展望》
[3] 郭亨杰. 《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
[4] 刘清黎. 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李薇. 李进.体育心理学. [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赵九菊. 个性与发展[M].安徽: 安庆科技出版,1998
[7] 万云英. 学校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