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初中合唱已经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艺术情操的陶冶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合唱音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歌唱水平。对教师而言,应当采取一定的策略,教导学生合唱技巧。故此,本文以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为题,简单分析合唱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升合唱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之余也要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开辟新思路。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并不是专业的合唱团训练,学生既没有合唱基础也没有专业素养,因此这一阶段教师要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合唱带给自己的震撼,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合唱教学。此外教师还要多多开发辅助教学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两个声部用不同的音色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于声部的立体认识,还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合唱教学不能过于死板,有些学生天生是低声部,高声部的歌曲唱不上去,这种情况就不能勉强训练,歌曲的声调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展示的艺术特点各不相同。合唱声音的长短、快慢、节奏的差异都会对作品的音乐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根据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结构出发,提前设置好音调和节奏,采用正确的风格进行演唱,进而提升合唱的表演效果。其次,将伴奏音乐融入其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伴奏音乐作为合唱的重要组成,可以营造良好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伴奏音乐,确保伴奏音乐为音乐作品的合唱表演增添艺术魅力。第三,分析作品的情感起伏。此起彼伏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合唱活动也不例外,情感有强有弱,相互衬托,更能凸显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合唱曲目中的情感起伏以及起伏的衔接。
三、在日常教学时灌输合唱意识,进行训练和合唱赏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合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只知其名、不明其意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普及合唱的相关知识,营造合唱的氛围,让学生对合唱有更深刻的认识。合唱并不是一群人异口同声地演唱同一首歌,而是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声部组合演唱歌曲,是学生根据自己被分配好的角色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呼吸和节奏都是需要共同配合的,因此学生之间要有明确的合作意识,为合唱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合唱的完成也离不开所有学生的音色配合统一,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好细节教学和安排。很多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理解,认为高音就是喊得响,低音就是低声唱,这种错误认识经常会导致高音时出现嘶吼、低音时喘不上来气等现象,也给合唱的音色统一带来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普及三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法。例如,在练习一些民歌时,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发声方法找到高音的发声位置,掌握轻松发出高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和快乐。
合唱的练习重方法不重数量,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方法,仅仅依靠长期的练习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注重合唱技巧的授予和练习。比如,合唱时的音准是关系到合唱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音准的练习,通过声部中单音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音准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还要保证声部的协调。例如,在练习《茉莉花》的合唱时,教师要根据歌曲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掌握好哪些地方应该断音,哪些地方是低声部,哪些地方是高声部,通过协调配合达到声部的协调。另外在训练之余还要进行知名作品的赏析,比如,《黄河大合唱》等知名合唱曲目,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融洽的合唱氛围和完美的合唱效果带来的震撼,随后教师通过分段解析该曲目的声部数量和彼此的差异,以及各声部的分配和每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合唱音乐的认知,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合唱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和音樂鉴赏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在初中合唱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抓住合唱的本质,通过有效地改进策略,比如加强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音乐作品内涵的引导、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等,能够取得理想的合唱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8):192.
[2]赵金梅.浅谈在初中音乐中探索合唱教学[J].考试(教研版),2013(3):236.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合唱音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歌唱水平。对教师而言,应当采取一定的策略,教导学生合唱技巧。故此,本文以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为题,简单分析合唱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升合唱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之余也要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开辟新思路。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并不是专业的合唱团训练,学生既没有合唱基础也没有专业素养,因此这一阶段教师要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合唱带给自己的震撼,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合唱教学。此外教师还要多多开发辅助教学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两个声部用不同的音色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于声部的立体认识,还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合唱教学不能过于死板,有些学生天生是低声部,高声部的歌曲唱不上去,这种情况就不能勉强训练,歌曲的声调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展示的艺术特点各不相同。合唱声音的长短、快慢、节奏的差异都会对作品的音乐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根据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结构出发,提前设置好音调和节奏,采用正确的风格进行演唱,进而提升合唱的表演效果。其次,将伴奏音乐融入其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伴奏音乐作为合唱的重要组成,可以营造良好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伴奏音乐,确保伴奏音乐为音乐作品的合唱表演增添艺术魅力。第三,分析作品的情感起伏。此起彼伏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合唱活动也不例外,情感有强有弱,相互衬托,更能凸显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合唱曲目中的情感起伏以及起伏的衔接。
三、在日常教学时灌输合唱意识,进行训练和合唱赏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合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只知其名、不明其意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普及合唱的相关知识,营造合唱的氛围,让学生对合唱有更深刻的认识。合唱并不是一群人异口同声地演唱同一首歌,而是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声部组合演唱歌曲,是学生根据自己被分配好的角色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呼吸和节奏都是需要共同配合的,因此学生之间要有明确的合作意识,为合唱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合唱的完成也离不开所有学生的音色配合统一,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好细节教学和安排。很多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理解,认为高音就是喊得响,低音就是低声唱,这种错误认识经常会导致高音时出现嘶吼、低音时喘不上来气等现象,也给合唱的音色统一带来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普及三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法。例如,在练习一些民歌时,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发声方法找到高音的发声位置,掌握轻松发出高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和快乐。
合唱的练习重方法不重数量,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方法,仅仅依靠长期的练习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注重合唱技巧的授予和练习。比如,合唱时的音准是关系到合唱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音准的练习,通过声部中单音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音准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还要保证声部的协调。例如,在练习《茉莉花》的合唱时,教师要根据歌曲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掌握好哪些地方应该断音,哪些地方是低声部,哪些地方是高声部,通过协调配合达到声部的协调。另外在训练之余还要进行知名作品的赏析,比如,《黄河大合唱》等知名合唱曲目,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融洽的合唱氛围和完美的合唱效果带来的震撼,随后教师通过分段解析该曲目的声部数量和彼此的差异,以及各声部的分配和每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合唱音乐的认知,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合唱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和音樂鉴赏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在初中合唱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抓住合唱的本质,通过有效地改进策略,比如加强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音乐作品内涵的引导、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等,能够取得理想的合唱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8):192.
[2]赵金梅.浅谈在初中音乐中探索合唱教学[J].考试(教研版),2013(3):236.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