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庆典中的身份生产与社会认同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的传播实践呈现出集新闻性、仪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三重庆典传播结构。文章借助媒介生产社会学的视角,尝试揭示“影响人物”所表征的价值符号,以及媒介对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重相面。以此为基础,厘清这一话语实践对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方式,探寻其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媒介庆典;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162-03
  后奥运传播时代,国内媒介实践的重要转向之一就是对媒介事件及仪式传播的集中呈现。其中,不断涌现的“造榜运动”因其将新闻生产与仪式表达相结合的独特特质,而备受媒体的关注与推崇。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办刊宗旨的新锐时政期刊《中国新闻周刊》,自2009年起,每年岁末举行颁奖仪式、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加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凸显中国社会发展中弥足珍贵的理性力量,“……从而彰显这种影响的宏伟,汲取这种影响的力量,蚀刻这种影响的深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定位于影响中国社会主流阶层的中产刊物[1],《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的传播实践呈现出集新闻性、仪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三重庆典传播结构。事实上,在社会嵌入程度上,作为社会互动的“庆典传播”不仅传播优势明显,而且在身份生产、价值表征和社会粘合方面都被赋予了多重的媒介期许。本文借助媒介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力图揭示《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所呈现的价值符号表征,以及潜藏其间的对中产阶层身份的生产与想象,并以此为基础,厘清这一话语实践对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方式,探寻其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一、媒介庆典的社会意义诠释
  媒介庆典是“由大众媒介机构作为主办方进行生产并传播的带有仪式性特征的庆典事件或活动”[2]。在媒介庆典传播中,大众传媒本身往往成为“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3],从而催生了由媒介主导的新型意义生产方式。
  作为多维形态的媒介庆典活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活动已历经5届。其媒介庆典的仪式内涵表现为:1.运作流程上的时间仪式特征。从评选启动、网络投票、推选颁奖到集中报道,流程具有明确的时间阀限;2.一以贯之的评选标准。以“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作为人物符号的内在诉求,体现出对中国社会理性建构的价值取向;3.将年度重大事件体现的“改革”、“进步”主题嵌入人物评选及报道的设计当中,尝试构筑主流进步人群的价值共识;4.在人物榜单的推出过程中,启动多种公众参与渠道,为候选人物注入社会认同的元素。
  可以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活动通过“加冕”式的仪式传播,生产出一个个身份多元、取向相近的年度人物符号,在对人物角色与社会互动的书写叙事中,描摹着改革进程中中国的中产阶层精英形象。近30年来,包括“中产阶层自身、大众传媒、国家以及全球化浪潮都在共同推动着我国中产阶层在公共话语空间的逐渐走强”[1],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却没有能建立一个相应的能为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正处于上升中的中产阶级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识”[4],大众媒介话语所建构的消费前卫、政治后卫的中产群像甚至在消解着这一“温和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资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系列庆典活动作为一种仪式,在满足当下这一上升阶层价值困惑的同时,也着意在社会公众中拓展基于价值体验与参照的“认同的空间”。
  二、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重相面
  有关中产阶层的概念界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产阶层成员是拥有较高文化水平、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从事白领职业的人”[5]。虽然中产阶层作为一种社会阶层的实体,但有关它身份的各种表述,却是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各种文化表征参与生产并积极建构的。所谓的身份认同即是“对某一共享同一个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群体的认同,反映的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同时,“认同又是一种永未完结的生产。[6]”
  那么, “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从哪些相面上生产着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在人物形象的呈现上有着怎样的价值取舍? 其价值传播在呈现现实方面又有着怎样的框架特色?本文将2009~2013年度“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含团队,计68名)按照社会职业身份加以分类,然后对其所代表的典型价值观进行提炼升华,最终转换生成10类价值符号(如表1所示),这些价值符号共同构成了历时5届的“影响中国”年度庆典传播所建构起来的社会价值体系。
  可以发现,“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呈现的形象类型是较为多元的,他们广泛分布于政治、经济、传媒、法制、文体、科教等改革创新领域,呼应着我国社会中产阶层的多元职业结构;从价值体系的整体看,10类价值符号基本囊括了当前社会中产阶层的主流价值观,包括“执着追求,挑战自我”、“守序进取,追求事业”、“改革创新,民主法制”、“独立理性,追求公正”等;在这其中有3类属于传统型价值观,包括“富于良知,关爱公益”、“持之以恒,守望相助”、“自强不息,创造奇迹”;其它7类都更加突出成就取向和功效意识。不难看出,这些“中产榜样”从整体上传递了比较鲜明的现代价值取向,而这对于促进社会成员的“现代性成长”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在这一价值建构过程中,理想主义与经世致用两种中产价值观念融合的可能方式得到突出呈现,这为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以及精神成长提供了参照路径。比如,以成就意识为核心的价值表达往往与推动改革、规范秩序、突破创新等主题进行勾联:诸如传媒领袖侯小强“建立起公平透明的行业规范和自由平等的版权格局”,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探索出一条竞技体育发展、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与此同时,这些人物符号还承担着公正、理性、良知等价值角色, 以此突出中产阶层作为现代社会矛盾缓冲者的角色导向作用,如理想主义者燕兆时“勉力为200多名打工子弟支撑起一小片教育公平的天空”,学者于建嵘“致力在体制内寻找弥补社会裂痕的方法”等。   概言之,“影响中国”媒介庆典传播中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元相面和价值传播的框架特色主要体现为:1.在总体框架上以现代价值元素为主,形象类型体现出非常强烈的现代人格、责任感和新的人文意识,并从相对单一的“群像”转向多元化的个体形象;2.在人物类型上具有社会宽度,并将个体价值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等宏大时代主题关联起来;3.有意识地聚焦于“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的人物及价值符号,比如商业精英对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追寻,教育家对中国高教改革的仁爱守望,慈善人士对市场化慈善之路的探索和践行……使人物价值与社会变迁保持最大程度的“共振”;4.在价值表达上舍弃对中产阶层“消费追求”和“功效意识”的过度张扬,向“感召力”、“公众利益”、“社会责任”等过渡;5.虽然在话语实践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精英话语逻辑,比如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提倡个人对崇高价值的追求,但在话语策略上,却以个性化的平民化话语为手段,通过符合普通人生活逻辑的人物故事呈现个体形象。
  三、从价值传播到社会认同
  作为较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介庆典活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与报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价值观的表达与传播成为其嵌入社会的内在机制。此间,认同的实现是媒介建构行为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来自公众的主动行为,即对人物形象及角色取向的接受与认可。在“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传播这个特殊的仪式化叙事之中,公众认同的建构与拓展,取决于媒介话语实践对“参照群体”人物角色及其价值传播的表述方式。
  一方面,借助仪式化的庆典活动,对“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加以类型化表达,并对其进行超越常规的媒介呈现。具体可感的“个体形象”通过具有影响意义的年度新闻事件,被转化为价值取向鲜明的某一种社会群像类型。 正如刘迎建带领的汉王科技团队代表着“一种由技术驱动和产品创新走向成功的可能性”,李宇春被表述为“独立的新娱乐时代的标志”,曹德旺则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真义,以及不算微弱的正向力量”,等等,通过时空概念的重组,使一个个年度人物形象成为其社会角色的缩影,被社会识别并瞩目。换言之,在这一媒介建构行为中,真正重要的远非“谁入选年度人物”本身,而是这份榜单既能够彰显更多平和理性的精神力量、向善进取的积极心态,又得以展示某种来自社会常态层面的价值缺失,从而以“影响力”为内核建构起处于上升中的中产阶层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得以在中产阶层个体及群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搭建一个有效交流的系统,孵化出具有聚合力量与认同效应的社会关系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媒介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同构,将媒介价值观念转化成为公众的自觉价值认同。这种价值同构的实现,需要榜样人物的行为方式、人生抉择具备异质性和征服性,同时此类行为又能够接通公众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公众被触动、被激励,并将之转化为现实中的生活态度。比如将舞蹈视为“生活和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舞蹈家杨丽萍,她对理想的守护与坚持令人动容;“以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探索中国高教改革的出口”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体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寻,契合了中产阶层富于理想、积极进取的生存哲学,从而获得高度认可。
  借助仪式传播和价值同构的方式,“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庆典传播得以拓展其社会的认同空间。略感遗憾的是,这一媒介建构活动对社会价值诉求对象的选择,诸如商业精英、文体明星等,他们的成就已然超出了大多数中产阶层所能够企及的目标,尽管诉求重点是人物代表的精神与品格,而不是成绩本身,但其感召力仍然会因此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晶.报刊对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J].当代传播,2007(4).
  [2]麦尚文.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J].国际新闻界,2010(4).
  [3]EricW. Rothenbuhler: Ritual communication: From everyday life to mediated ceremon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8.
  [4]麦尚文.“国家价值观的个人呈现”——对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的解读[J].新闻记者,2011(7).
  [5]李春玲.中产阶层的现状、隐忧及社会责任[J].人民论坛,2011(5).
  [6]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4).
  [责任编辑:艾涓]
其他文献
摘 要:与电影《黄金时代》同期上映的《亲爱的》和《心花路放》,已经分别从社会冷思考与现实热炒作的潮评中褪去,而相比《黄金时代》的票房却步伐坎坷、雾路艰辛。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却在这个时代没有完全体现出价值,而这份历史与文化的使命也随之淡然消逝。也许会有太多的观众以现代的思潮去理解《黄金时代》的缘由与经过,使得恰恰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独树一帜的电影《黄金时代》,虽然也掺拌着现代青年人的理想,但终究被滚滚
期刊
摘 要: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客观记录方式,以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中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2013年由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跨越世界不同国家,通过对近60位种茶人,采茶人,喝茶人的采访与拍摄,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制作等角度呈现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其叙事的结构与特点,审美特征与艺术传达,画面表意与揭示隐喻三个方面分析,阐述纪录片影视语言的叙事特色。  关
期刊
摘 要:2014年10月10日,一档名为《奔跑吧兄弟》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登陆浙江卫视,迅速掀起又一轮电视综艺热潮。与此同时,该节目在优酷网、爱奇艺、PPS等视频网站上取得极高的点击量,主持群、节目内容等屡屡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引发众网友讨论。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视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可见 《奔跑吧兄弟》这一收视黑马值得我们探究。文章旨在从节目形式与内容、受众心理等方面分析其成功的几个着力点,为
期刊
摘 要:本文聚焦湖南卫视大型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通过对2013年、2014年季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微博营销进行具体分析,揭示《爸爸去哪儿》赢得高收视率的原因,从而期待在以后节目营销中能够借鉴其成功之处,在实践中改进,在自我修正中完善。  关键词: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微博营销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09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各种电视真人秀栏目层出不穷。虽然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也不乏有部分栏目为了迎合观众和提高收视率而“故弄玄虚”。在众多的真人秀栏目中,以央视为代表的,如《梦想合唱团》《梦想星搭档》非常注重构建节目价值取向,很好地传递“正能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本文便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颇受好评的第一季《梦想星搭档》为例,利用厄内斯特·鲍曼等人提出的符号聚合理论,分析该节目在价值取向构建上值得
期刊
摘 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在理论领域是一个老口号,但在行动上,却充满了未知与探索。大时代,狭路相逢勇者胜。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2012年下半年实施新媒体战略、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2013年末,主打民生新闻的频道移动客户端(APP)“都市快报”稳健上线,活跃度最高达到70%,一度排名苹果市场同类软件全国第15。电视民生新闻与移动互联融合嫁接,也许是民生新闻未来10年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
期刊
摘 要:“我们怎样渡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现代伦理学最为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无法回避的生命抉择。早在公元11世纪时期,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和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他创作的维吾尔族古代的文学经典巨著《福乐智慧》中,对幸福的来源,如何获得幸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做了极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对于现代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福
期刊
摘 要:城市视觉空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形成了城市的特定形象,城市的视觉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持续性,因此,城市节庆活动是城市形象提升的有效途径,城市节庆的发展也必须借助一定的城市形象。本文基于城市形象整合的理论,在分析上海城市视觉形象的基础上,对上海旅游节主题、活动内容、旅游节产品、旅游节形象传播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形象;节庆活动;旅游节;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编者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传媒产业形成了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跨媒体运营的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一直在探索中求新求变,陆续地进行体制改革,积极地发展现代传媒业,调整传媒业的市场秩序,整合技术、人才、管理、节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战略。传媒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具有极强的服务性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传播重大方针政策的职责。网络媒体为民众提供更为广阔的传
期刊
毅[ 收稿日期: 2013-09-17  作者简介:雷小毅,女,今传媒杂志社社长助理,主要从事传媒研究。]  (今传媒杂志社,陕西 西安 710065)  编者按:现如今,媒介融合趋于多元化,新媒体极大地拓展了电视传媒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环境。电视媒体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优化,从业人员更是积极地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作为新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是要全面发展,不仅要有深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