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需要“瞻前顾后”,让学生经历更充分的概念学习过程。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旧知铺垫,引入概念;本质把握,形成概念;变式辨析,理解概念;应用练习,巩固概念;体系构建,升华概念。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为例来说明。
关键词:数学概念;学习过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当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依然存在“一个定义,几项注意,反复练习”的“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解、轻探究”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功利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之外,一些教师可能不太清楚数学概念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哪些)学习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非不愿也,实不能也”。笔者认为,一般地,数学概念教学需要“瞻前顾后”,从旧知入手,抓住内涵,拓展外延,建构体系,让学生经历更充分的概念学习过程。下面,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为例来说明。
一、旧知铺垫,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不断生长的。很多新学的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以已有知识为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引发学生对新学概念的探究。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新学概念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易发现新学概念的本质。
【教学片段1】
师(出示“12”)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分数,谁来举例说一说12表示的意思。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师如果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呢?把一盒巧克力平均分成2份呢?
生每份都是它的12。
师为什么平均分的物体不同,却都能用12表示呢?谁能指着12说一说,不管把什么平均分,这里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是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师如果是13呢?14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分数和份数有关。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一盘6个桃)现在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本节课,学生主要学习“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一内容是分数概念的拓展。学生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一课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因此,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分数概念,强化“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概念本质,然后自然变化问题情境,过渡到一些物体的平均分,让学生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份是多少,引发学生对本课新学概念的探究。
二、本质把握,形成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在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精准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一般地,本质特征可以从具体事物中归纳提炼,也可以从有关概念中类比迁移。
【教学片段2】
师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还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吗?
生不是。这里是把一盘桃中的6个桃平均分。
师也就是把一些相同的物体平均分,对吧?那么,结果是多少呢?
生6÷2=3,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分给2个人),每份有(每人分得)3个桃。
师没错,这是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这样,我们就用整数表示了每份有(每人分得)的桃。那么,你还会用分数来表示吗?
生已经分完了,已经用整数表示了,怎么再用分数表示呢?
师想一想: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的?
(学生思考。)
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够分吗?
生不够分。
师因为不够分,也就是除不尽,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了,所以引入了新的数,即分数。这里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是够分的,怎么办?
(学生思考。)
生这里的6个桃也是一盘桃。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不够分,所以可以用分数表示:每份是这一盘桃的12。
师很好!也就是说,如果把6个桃看成一盘桃,根据分数的概念,平均分后的每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这就启发我们拓展分数的概念:把一些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这里,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注意问题情境的变化:由一个物体变成一些物体。在学生顺利运用已有除法知识得到整数结果后,教师提出用分数来表示的要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已有分数概念的本质特征,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形成拓展的分数概念。
三、变式辨析,理解概念
數学概念通常十分抽象,学生对其的理解也就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在学生把握(内涵)本质,形成概念后,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外延)变式让学生辨析,促使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深层次理解。
【教学片段3】
师(课件出示一盘4个桃)现在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呢?
生12。
师(课件出示一盘8个桃)现在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呢?
生12。
师这里三盘桃的个数不同,为什么每人分得的桃都是一盘桃的12呢?
生因为都是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一份。
师如果每份桃是一盘桃的12,那么盘中的桃还可以是多少个?
生可以是10个、12个……
师可以是5个、7个……吗?
生都可以。不管盘中有多少个桃,都可把这些桃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师如果盘中换成苹果、月饼等其他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还是它的12吗?
生都是12。无论是什么物体,都可以把这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这个整体)的12。 师(课件将盘中的桃用阴影遮住,如图1)就像这样,盘中可以是任何物体。
师现在盘中还是6个桃,但要平均分给3人,那么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
生13。
师如果平均分给6个人呢?
生16。
师同样是6个桃,为什么每人分得的桃用分数表示不一样呢?
生前一题是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13。后一题是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它的16。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份用分数表示也就不一样。
师每份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整体及每份包含的物体个数无关。换句话说,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概念。
这里,教师设计“物体的个数不同,平均分的份数相同”“物体的个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两类多个变式,引导学生在比较辨析中充分理解拓展的分数概念,把握其“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整体及每份包含的物体个数无关”的本质特征。
四、应用练习,巩固概念
应用练习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常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在学生理解概念后,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不断变化的练习情境,让学生应用概念,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可以设计如下四组练习:
1.填一填:图2中,每粒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图3中,每个月饼是这盒月饼的()();图4中,每罐茶是这盒茶的()();图5中,每片花瓣是这朵窗花的()()。
追问1:上面这些几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
追问2:“整体”还可以是什么?
2.分一分、圈一圈:在图2中圈出这盒巧克力的12;在图3中圈出这盒月饼的13;在图4中圈出这盒茶的14。
追问1:这些分数中的“1”都表示什么?它跟每份包含的具体数量有关吗?
追问2:你还想到哪些分数?你能再分一分、圈一圈吗?
3.说一说: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或经验,举例说一说几分之一的意思吗?
4.画一画:你能画图来表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吗?
这四组练习贴近生活,层次各异:第1组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写分数;第2组题让学生根据分数做平均分;第3题开放设问,让学生用具体的生活事物表征分数;第4题继续开放设问,让学生用半抽象的图形符号表征分数。
五、体系构建,升华概念
概念教学的最后,应该提升学生数学认知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本課所学概念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孕伏之后要学的有关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使得概念学习获得升华。
【教学片段4】
师今天的分数是怎样得来(定义)的?
生把一些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所得的分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生这个分数与平均分及所取的份数有关,与整体及每份包含的物体个数无关。
师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与上学期学过的几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生上学期学过的几分之一是,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是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个物体或图形和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出示图6左半部分)那么,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是的,也即分数概念的本质不变。(出示图6右半部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几分之一。(稍停)那么,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整体……又可以看作什么呢?这便是我们以后的分数学习中要学的内容。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本课所学分数概念的基础上,联系之前所学的分数概念,比较它们的异同;又抓住不同之处,孕伏后续要学的分数的意义,从而建立分数概念的“小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分数概念认识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 林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行与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王凌.从整数视角到分数视角——“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学生错误与教学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1).
关键词:数学概念;学习过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当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依然存在“一个定义,几项注意,反复练习”的“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解、轻探究”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功利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之外,一些教师可能不太清楚数学概念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哪些)学习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非不愿也,实不能也”。笔者认为,一般地,数学概念教学需要“瞻前顾后”,从旧知入手,抓住内涵,拓展外延,建构体系,让学生经历更充分的概念学习过程。下面,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为例来说明。
一、旧知铺垫,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不断生长的。很多新学的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以已有知识为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引发学生对新学概念的探究。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新学概念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易发现新学概念的本质。
【教学片段1】
师(出示“12”)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分数,谁来举例说一说12表示的意思。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师如果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呢?把一盒巧克力平均分成2份呢?
生每份都是它的12。
师为什么平均分的物体不同,却都能用12表示呢?谁能指着12说一说,不管把什么平均分,这里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是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师如果是13呢?14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分数和份数有关。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一盘6个桃)现在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本节课,学生主要学习“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一内容是分数概念的拓展。学生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一课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因此,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分数概念,强化“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概念本质,然后自然变化问题情境,过渡到一些物体的平均分,让学生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份是多少,引发学生对本课新学概念的探究。
二、本质把握,形成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在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精准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一般地,本质特征可以从具体事物中归纳提炼,也可以从有关概念中类比迁移。
【教学片段2】
师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还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吗?
生不是。这里是把一盘桃中的6个桃平均分。
师也就是把一些相同的物体平均分,对吧?那么,结果是多少呢?
生6÷2=3,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分给2个人),每份有(每人分得)3个桃。
师没错,这是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这样,我们就用整数表示了每份有(每人分得)的桃。那么,你还会用分数来表示吗?
生已经分完了,已经用整数表示了,怎么再用分数表示呢?
师想一想: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的?
(学生思考。)
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够分吗?
生不够分。
师因为不够分,也就是除不尽,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了,所以引入了新的数,即分数。这里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是够分的,怎么办?
(学生思考。)
生这里的6个桃也是一盘桃。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不够分,所以可以用分数表示:每份是这一盘桃的12。
师很好!也就是说,如果把6个桃看成一盘桃,根据分数的概念,平均分后的每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这就启发我们拓展分数的概念:把一些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这里,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注意问题情境的变化:由一个物体变成一些物体。在学生顺利运用已有除法知识得到整数结果后,教师提出用分数来表示的要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已有分数概念的本质特征,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形成拓展的分数概念。
三、变式辨析,理解概念
數学概念通常十分抽象,学生对其的理解也就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在学生把握(内涵)本质,形成概念后,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外延)变式让学生辨析,促使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深层次理解。
【教学片段3】
师(课件出示一盘4个桃)现在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呢?
生12。
师(课件出示一盘8个桃)现在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呢?
生12。
师这里三盘桃的个数不同,为什么每人分得的桃都是一盘桃的12呢?
生因为都是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一份。
师如果每份桃是一盘桃的12,那么盘中的桃还可以是多少个?
生可以是10个、12个……
师可以是5个、7个……吗?
生都可以。不管盘中有多少个桃,都可把这些桃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师如果盘中换成苹果、月饼等其他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还是它的12吗?
生都是12。无论是什么物体,都可以把这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这个整体)的12。 师(课件将盘中的桃用阴影遮住,如图1)就像这样,盘中可以是任何物体。
师现在盘中还是6个桃,但要平均分给3人,那么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
生13。
师如果平均分给6个人呢?
生16。
师同样是6个桃,为什么每人分得的桃用分数表示不一样呢?
生前一题是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13。后一题是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它的16。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份用分数表示也就不一样。
师每份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整体及每份包含的物体个数无关。换句话说,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概念。
这里,教师设计“物体的个数不同,平均分的份数相同”“物体的个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两类多个变式,引导学生在比较辨析中充分理解拓展的分数概念,把握其“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整体及每份包含的物体个数无关”的本质特征。
四、应用练习,巩固概念
应用练习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常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在学生理解概念后,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不断变化的练习情境,让学生应用概念,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可以设计如下四组练习:
1.填一填:图2中,每粒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图3中,每个月饼是这盒月饼的()();图4中,每罐茶是这盒茶的()();图5中,每片花瓣是这朵窗花的()()。
追问1:上面这些几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
追问2:“整体”还可以是什么?
2.分一分、圈一圈:在图2中圈出这盒巧克力的12;在图3中圈出这盒月饼的13;在图4中圈出这盒茶的14。
追问1:这些分数中的“1”都表示什么?它跟每份包含的具体数量有关吗?
追问2:你还想到哪些分数?你能再分一分、圈一圈吗?
3.说一说: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或经验,举例说一说几分之一的意思吗?
4.画一画:你能画图来表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吗?
这四组练习贴近生活,层次各异:第1组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写分数;第2组题让学生根据分数做平均分;第3题开放设问,让学生用具体的生活事物表征分数;第4题继续开放设问,让学生用半抽象的图形符号表征分数。
五、体系构建,升华概念
概念教学的最后,应该提升学生数学认知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本課所学概念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孕伏之后要学的有关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使得概念学习获得升华。
【教学片段4】
师今天的分数是怎样得来(定义)的?
生把一些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所得的分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生这个分数与平均分及所取的份数有关,与整体及每份包含的物体个数无关。
师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与上学期学过的几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生上学期学过的几分之一是,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是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个物体或图形和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出示图6左半部分)那么,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是的,也即分数概念的本质不变。(出示图6右半部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几分之一。(稍停)那么,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整体……又可以看作什么呢?这便是我们以后的分数学习中要学的内容。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本课所学分数概念的基础上,联系之前所学的分数概念,比较它们的异同;又抓住不同之处,孕伏后续要学的分数的意义,从而建立分数概念的“小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分数概念认识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 林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行与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王凌.从整数视角到分数视角——“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学生错误与教学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