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品德常态课是小学生品德教育所崇尚的,也是学生品德教育的理想追求。品德常态课是在传统的精品课堂上发展而来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常态课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常态课的定义进行概述,并对品德常态课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打造高效品德常态课,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品德常态课 新课改 真实性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种各样的展示课堂百花齐放,“常态课”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下应声而出。常态课是区别于刻意准备的、精心包装的、并经过多次锤炼和预演的精品课的,它与公开课并不矛盾,在现实的课堂教学面前,常态课是最基本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形式。长期以来,各种精品课程大赛琳琅满目。凡进行任何大型的赛课活动,或者进行公开课的教学,都会提前几个月通知,让授课者充分准备,使得每一个课堂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因为精致、规范、完美而备受好评,久而久之,授课者们为了达到这种授课的高水平,进行课堂的预演,反复改善,直至趋近完美才敢展示。但事实上,这些课堂都是在效仿他人授课的经验,模仿别人教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堪称是教学的样板,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些课堂中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和教师的思维也逐渐受到了约束。因此,常态教学被呼唤出来,真实、自然的课堂备受关注。如何把课堂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中来,打造高品质的常态教学,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成为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什么是常态课
常态课立足于常态,同时又超越于家常课。在新形势下,常态课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它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课堂上凸显出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同时,常态课也是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它要求保持课堂的原本性,并不追求精品课程的完美性和完整性,但是整个课堂应该体现出自我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常态课堂中,教师需要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能力,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常态的课堂不再只注重课堂外在的效果,而是更加重视课堂的过程和生成变化,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状况。与精品课堂相比,常态课更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原生性。
俗话说,精品课炼人,常态课养人。当前,精品课确实还引领着课堂教育的主流,但是常态课的呼吁更为迫切,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精品课程的浮华和虚假的误区中走出来,打破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高度重视品德常态课的作用,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常态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课改的灵魂,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三、品德常态课堂的特点分析
品德课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课程。近年来,品德课对常态课堂的呼唤声越来越多,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要求把常态课堂引入品德课中,让学生在返璞归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知识,真正得到熏陶,以培养良好健康的身心。可以说,品德课是一门展现美、呼唤美的课程,常态课更是天然去雕饰的课堂。因此,在品德常态课堂中,本人认为,品德常态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真实
教育应该是“宁要真实的缺憾,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常态课就是体现真实性的一种表现,校园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认知生活、了解社会、培养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场所。因此,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也应该是最真实的画面,哪怕这些真实的画面里会有错误,有纰漏,也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这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趋近完美的潜力,感受到品德的魅力,让他们得到真正参与和实践。例如,有的教师在品德课堂上,注重教育学生“老师也会犯错”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犯了错,学生就会勇敢提出疑问,对教师提出怀疑,教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质疑而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反而能够坦然向学生道歉,改正错误。真实是人的内心深处最美的花朵,学生内心深处的“花朵”就应该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成长开放。这样的品德课堂,师生之间才有互动,学生学习才会轻松,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2、扎实
品德常态课不同于一般的家常课堂,单纯的家常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带领着学生或循规蹈矩,或信马由缰地讲课,但是品德常态课不是随便的课堂,更不是降低要求的课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常态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可以即时性的,但是品德常态课始终是扎实的,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课堂,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何种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教育学生,而且还要保证课堂内容不能偏离教育的本质。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采取恰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3、朴实
品德常态课是朴实的,它不需要雕饰,不强调形式,更不主张夸饰。它要求教师从现实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知生活,既要看到社会生活的美,又要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缺陷,增强他们改变缺陷、追求完美的动力和积极性。品德常态课堂不需要过多的吹捧,不需要生搬硬套名人轶事,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出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切实打造高效的品德常态课
1、从“平铺直叙”走向“妙笔生花”,打造感同身受的“社会课堂”
品德课堂回归常态课,就必须体现真实性,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鲜活的教学素材,打破平淡无味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增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受,让课堂富有生命力,达到妙笔生花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讲解时,教师在课堂的开场用低沉的语气对学生说:“今天,我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给大家上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还发生着一些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事情和场景。”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最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2010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和2011年贵州桐梓工厂超标排放氯气导致106名小学生中毒事件等。学生在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有所了解之后,必然对这一课堂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再对学生说:“良好环境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村,但是还有那么多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大家的安危,做着让我们不齿的事情,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生命、祖国的花朵受到各种危害,那么,面对这些恶劣的事件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怎么采取行动呢?”教师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件出发,用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产生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从“独唱独演”走向“一唱一和”,打造活力四射的“激情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增强课堂气氛,营造自然和谐课堂的关键。品德课堂的教学核心在于学生在切实的体会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形成意识,塑造价值观和道德观。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品德常态课堂,品德课教师就必须增强课堂的互动性。首先,巧设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增进师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作为品德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对品德课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给予关注和思考。此时,教师就要努力寻找到一个恰当的话题,在对话中产生有效的道德体验和感悟。其次,追求真实,引导对话方向。品德教师在找到话题之后,還要努力追求对话的真实,引导对话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对话互动中找到正确的感悟方向。例如,某一品德课教师在进行《你我之间》的授课时,在讲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邻居之间、子女和父母之间怎么和谐相处之后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发言,问教师:“我们知道了怎么和身边的人相处,那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怎么相处呢?”该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教师说:“老师要对学生负责,把学生像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有学生就说:“学生要多与老师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教师回答说:“学生犯了错,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但是不能过度责罚学生,要让学生发现错误,认识错误。”有学生就说:“学生做错了事情,不能害怕告诉老师;学生遇到困难,应该找老师寻求帮助。”就在这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进行了很好的情感交流,并在情感交流中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3、从“纸上谈兵”走向“躬行实践”,打造润物无声的“田园课堂”
在品德课堂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生活的乐趣,在自由自在的现实课堂中找到对社会生活的归属感。例如,在一次《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堂上,教师原本是想通过一些精彩的画面来给学生展示,让他们感受生命,但是去上课时,教师因教室外面活生生的景物而产生灵感,突发奇想,带着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并让学生在室外采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并带回教室分组进行展示。有的学生采集了漂亮的花朵,有的学生采集了绿叶,有的学生采集了蜻蜓、蚂蚁等,然后,每一组的学生都派出一个代表起来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的说自己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的学生说自己听到了悦耳的鸟叫声……最后,学生在你言我语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精彩。
4、从“有心栽花”走向“无心插柳”,打造灵活多姿的“魅力课堂”
品德常态课上,师生应该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课堂的讲授和学习,巧妙处理预设之外的偶发事情,显示教学和谐,使课堂“旁逸斜出”独特的魅力。在一次《让我们同行》的课堂上,某一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所有的课堂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学生对自身在成长道路上的受助和助人的畅谈,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整个课堂内容按照预设有序进行,在课堂上,大家也畅所欲言。突然有个学生讲到了父母如何培养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经历,讲着讲着,不禁潸然泪下,情绪十分激动,全班顿时诧异,气氛尴尬。面对意料之外的状况,该教师显得很淡定,用深情的语气感慨道:“父母含辛茹苦,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太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感激自己的父母,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同时也要回报父母,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顿时,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很多学生都被感动了,眼眶中闪着泪花。虽然这一情节只是一个意外,但是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束语
品德常态课要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新课改标准,并且要求树立全新的理念;同时,品德常态课还要返璞归真,体现教学的本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即时性、主动性、原生性和普遍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智慧和灵动。品德课教师在尝试常态课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将课堂回归真实、朴实和扎实之中,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张爱勤.品德教育——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
[2] 顾泽毅.整合创新,让孩子的课堂更精彩——以《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整合为例[J]. 新课程学习(下)
[3] 谢林燕.简约,并不简单——简洁高效品德课堂构建例谈[J].小学德育
[4] 季鹏.触动心灵 打动情感——《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活动有效的見证[J].现代阅读(教育版),
[5] 罗纬经.如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6] 蒋桂兰.“活动式”品德课堂中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
[7] 林鼎茂.努力打造如水的品德课堂[J].教育艺术
【关键词】品德常态课 新课改 真实性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种各样的展示课堂百花齐放,“常态课”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下应声而出。常态课是区别于刻意准备的、精心包装的、并经过多次锤炼和预演的精品课的,它与公开课并不矛盾,在现实的课堂教学面前,常态课是最基本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形式。长期以来,各种精品课程大赛琳琅满目。凡进行任何大型的赛课活动,或者进行公开课的教学,都会提前几个月通知,让授课者充分准备,使得每一个课堂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因为精致、规范、完美而备受好评,久而久之,授课者们为了达到这种授课的高水平,进行课堂的预演,反复改善,直至趋近完美才敢展示。但事实上,这些课堂都是在效仿他人授课的经验,模仿别人教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堪称是教学的样板,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些课堂中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和教师的思维也逐渐受到了约束。因此,常态教学被呼唤出来,真实、自然的课堂备受关注。如何把课堂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中来,打造高品质的常态教学,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成为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什么是常态课
常态课立足于常态,同时又超越于家常课。在新形势下,常态课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它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课堂上凸显出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同时,常态课也是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它要求保持课堂的原本性,并不追求精品课程的完美性和完整性,但是整个课堂应该体现出自我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常态课堂中,教师需要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能力,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常态的课堂不再只注重课堂外在的效果,而是更加重视课堂的过程和生成变化,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状况。与精品课堂相比,常态课更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原生性。
俗话说,精品课炼人,常态课养人。当前,精品课确实还引领着课堂教育的主流,但是常态课的呼吁更为迫切,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精品课程的浮华和虚假的误区中走出来,打破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高度重视品德常态课的作用,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常态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课改的灵魂,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三、品德常态课堂的特点分析
品德课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课程。近年来,品德课对常态课堂的呼唤声越来越多,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要求把常态课堂引入品德课中,让学生在返璞归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知识,真正得到熏陶,以培养良好健康的身心。可以说,品德课是一门展现美、呼唤美的课程,常态课更是天然去雕饰的课堂。因此,在品德常态课堂中,本人认为,品德常态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真实
教育应该是“宁要真实的缺憾,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常态课就是体现真实性的一种表现,校园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认知生活、了解社会、培养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场所。因此,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也应该是最真实的画面,哪怕这些真实的画面里会有错误,有纰漏,也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这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趋近完美的潜力,感受到品德的魅力,让他们得到真正参与和实践。例如,有的教师在品德课堂上,注重教育学生“老师也会犯错”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犯了错,学生就会勇敢提出疑问,对教师提出怀疑,教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质疑而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反而能够坦然向学生道歉,改正错误。真实是人的内心深处最美的花朵,学生内心深处的“花朵”就应该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成长开放。这样的品德课堂,师生之间才有互动,学生学习才会轻松,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2、扎实
品德常态课不同于一般的家常课堂,单纯的家常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带领着学生或循规蹈矩,或信马由缰地讲课,但是品德常态课不是随便的课堂,更不是降低要求的课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常态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可以即时性的,但是品德常态课始终是扎实的,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课堂,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何种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教育学生,而且还要保证课堂内容不能偏离教育的本质。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采取恰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3、朴实
品德常态课是朴实的,它不需要雕饰,不强调形式,更不主张夸饰。它要求教师从现实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知生活,既要看到社会生活的美,又要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缺陷,增强他们改变缺陷、追求完美的动力和积极性。品德常态课堂不需要过多的吹捧,不需要生搬硬套名人轶事,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出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切实打造高效的品德常态课
1、从“平铺直叙”走向“妙笔生花”,打造感同身受的“社会课堂”
品德课堂回归常态课,就必须体现真实性,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鲜活的教学素材,打破平淡无味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增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受,让课堂富有生命力,达到妙笔生花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讲解时,教师在课堂的开场用低沉的语气对学生说:“今天,我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给大家上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还发生着一些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事情和场景。”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最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2010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和2011年贵州桐梓工厂超标排放氯气导致106名小学生中毒事件等。学生在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有所了解之后,必然对这一课堂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再对学生说:“良好环境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村,但是还有那么多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大家的安危,做着让我们不齿的事情,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生命、祖国的花朵受到各种危害,那么,面对这些恶劣的事件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怎么采取行动呢?”教师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件出发,用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产生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从“独唱独演”走向“一唱一和”,打造活力四射的“激情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增强课堂气氛,营造自然和谐课堂的关键。品德课堂的教学核心在于学生在切实的体会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形成意识,塑造价值观和道德观。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品德常态课堂,品德课教师就必须增强课堂的互动性。首先,巧设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增进师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作为品德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对品德课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给予关注和思考。此时,教师就要努力寻找到一个恰当的话题,在对话中产生有效的道德体验和感悟。其次,追求真实,引导对话方向。品德教师在找到话题之后,還要努力追求对话的真实,引导对话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对话互动中找到正确的感悟方向。例如,某一品德课教师在进行《你我之间》的授课时,在讲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邻居之间、子女和父母之间怎么和谐相处之后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发言,问教师:“我们知道了怎么和身边的人相处,那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怎么相处呢?”该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教师说:“老师要对学生负责,把学生像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有学生就说:“学生要多与老师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教师回答说:“学生犯了错,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但是不能过度责罚学生,要让学生发现错误,认识错误。”有学生就说:“学生做错了事情,不能害怕告诉老师;学生遇到困难,应该找老师寻求帮助。”就在这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进行了很好的情感交流,并在情感交流中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3、从“纸上谈兵”走向“躬行实践”,打造润物无声的“田园课堂”
在品德课堂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生活的乐趣,在自由自在的现实课堂中找到对社会生活的归属感。例如,在一次《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堂上,教师原本是想通过一些精彩的画面来给学生展示,让他们感受生命,但是去上课时,教师因教室外面活生生的景物而产生灵感,突发奇想,带着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并让学生在室外采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并带回教室分组进行展示。有的学生采集了漂亮的花朵,有的学生采集了绿叶,有的学生采集了蜻蜓、蚂蚁等,然后,每一组的学生都派出一个代表起来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的说自己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的学生说自己听到了悦耳的鸟叫声……最后,学生在你言我语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精彩。
4、从“有心栽花”走向“无心插柳”,打造灵活多姿的“魅力课堂”
品德常态课上,师生应该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课堂的讲授和学习,巧妙处理预设之外的偶发事情,显示教学和谐,使课堂“旁逸斜出”独特的魅力。在一次《让我们同行》的课堂上,某一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所有的课堂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学生对自身在成长道路上的受助和助人的畅谈,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整个课堂内容按照预设有序进行,在课堂上,大家也畅所欲言。突然有个学生讲到了父母如何培养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经历,讲着讲着,不禁潸然泪下,情绪十分激动,全班顿时诧异,气氛尴尬。面对意料之外的状况,该教师显得很淡定,用深情的语气感慨道:“父母含辛茹苦,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太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感激自己的父母,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同时也要回报父母,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顿时,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很多学生都被感动了,眼眶中闪着泪花。虽然这一情节只是一个意外,但是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束语
品德常态课要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新课改标准,并且要求树立全新的理念;同时,品德常态课还要返璞归真,体现教学的本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即时性、主动性、原生性和普遍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智慧和灵动。品德课教师在尝试常态课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将课堂回归真实、朴实和扎实之中,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张爱勤.品德教育——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品德课课外延伸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
[2] 顾泽毅.整合创新,让孩子的课堂更精彩——以《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整合为例[J]. 新课程学习(下)
[3] 谢林燕.简约,并不简单——简洁高效品德课堂构建例谈[J].小学德育
[4] 季鹏.触动心灵 打动情感——《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活动有效的見证[J].现代阅读(教育版),
[5] 罗纬经.如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6] 蒋桂兰.“活动式”品德课堂中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
[7] 林鼎茂.努力打造如水的品德课堂[J].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