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做好县域经济战略部署工作,加强基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是新时代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十九大中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县域经济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51-01
近年来,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政府越来越注重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百年大计的梦想提供基础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县域环境特色,构建具有地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解读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国内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推进绿色发展
政府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政府应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生態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进行解析可以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大力创新绿色技术,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遵循上述相关思想与内容,充分发挥县域农业经济的优势,构建绿色、生态的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抓牢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生态效益总体提升
第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履行生态文明重大使命,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与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和壮大管护队伍,规划封禁管护和巡护管护区域,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保障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
第二,加快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程,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急用先治”的原则,重点推进封山育林、低质林改培等项目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生态绿色增长率。
第三,优化局场和城镇布局,全力推进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彻底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2、发展多元复合产业 推动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第一,在继续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的过程中,把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低碳环保等产业发展摆放在重要位置,延伸其他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复合产业并举,是当前驱动转型快速升级、逐步建立林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
第二,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资源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壮大蓝莓、食用菌、北药种植和苗木、森林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搭建实体与电子商务两大平台,打出林区人民自主创业致富品牌。
第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绿色矿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项目,重点引进以林下种植、北药开发、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森林食品产业项目,争取形成一两个优势主导产业。
3、实施改革创新战略 实现体制机制全新构建
县域工作人员应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工作,以理顺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林区各项改革,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再生动力。牢牢把握政策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研究好、利用好、落实好、争取好相关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全新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强化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人员管理,使县域经济转型在改革中强绩效、在改革中促发展,实现效率、效益、效果总体提升。
习近平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的百年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 张柏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J].奋斗,2014(7).
[2] 杨春禄,王颖,管明艳.县域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云南省楚雄元谋县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58-60.
[3] 谈小军.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初探--以湖南省安乡县为例[J].中外交流,2016(3).
[4] 王梦南.贵州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6.
[关键词]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51-01
近年来,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政府越来越注重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百年大计的梦想提供基础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县域环境特色,构建具有地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解读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国内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推进绿色发展
政府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政府应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生態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进行解析可以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大力创新绿色技术,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遵循上述相关思想与内容,充分发挥县域农业经济的优势,构建绿色、生态的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抓牢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生态效益总体提升
第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履行生态文明重大使命,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与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和壮大管护队伍,规划封禁管护和巡护管护区域,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保障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
第二,加快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程,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急用先治”的原则,重点推进封山育林、低质林改培等项目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生态绿色增长率。
第三,优化局场和城镇布局,全力推进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彻底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2、发展多元复合产业 推动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第一,在继续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的过程中,把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低碳环保等产业发展摆放在重要位置,延伸其他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复合产业并举,是当前驱动转型快速升级、逐步建立林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
第二,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资源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壮大蓝莓、食用菌、北药种植和苗木、森林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搭建实体与电子商务两大平台,打出林区人民自主创业致富品牌。
第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绿色矿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项目,重点引进以林下种植、北药开发、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森林食品产业项目,争取形成一两个优势主导产业。
3、实施改革创新战略 实现体制机制全新构建
县域工作人员应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工作,以理顺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林区各项改革,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再生动力。牢牢把握政策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研究好、利用好、落实好、争取好相关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全新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强化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人员管理,使县域经济转型在改革中强绩效、在改革中促发展,实现效率、效益、效果总体提升。
习近平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的百年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 张柏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J].奋斗,2014(7).
[2] 杨春禄,王颖,管明艳.县域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云南省楚雄元谋县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58-60.
[3] 谈小军.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初探--以湖南省安乡县为例[J].中外交流,2016(3).
[4] 王梦南.贵州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