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自拟渗湿汤治疗淤积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淤积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祛炎松霜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渗湿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与对照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8,P>0.05)。结论:自拟渗湿汤治疗淤积性湿疹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治愈时间,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淤积性湿疹;祛炎松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74-01
淤积性湿疹(stasis eczema)又称静脉曲张性湿疹,与中医相关典籍中记载的“筋瘤”相似,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皮肤症状。淤积性湿疹由深部静脉血栓,一般起病缓慢,亦可呈急性发作。患者通常在小腿下1/3处最先出现轻度水肿,经休息后会逐渐消退,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复发[1]。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80例淤积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拟渗湿汤加减治疗淤积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淤积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2]:①深静脉功能不全者;②6周内存在皮质固醇类激素局部外用史者;③6个月内曾接受过系统治疗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糖尿病患者;⑥心、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其中单侧发病28例,双下肢发病52例。患者患处皮肤发痒,色素沉着,存在红色斑疹,患肢均表现为浅表静脉曲张,小腿下1/3轻度水肿,其中患处皮肤水疱、渗液糜烂者36例,干燥、皲裂、肥厚者44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患者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2.3±2.8岁,患者病程6天~13年,平均4.2±1.9个月,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充分休息,抬高患肢。
①对照组:予以1%祛炎松霜薄涂于皮损表面,每日2次,早晚各1次。
②观察组:予以自拟渗湿汤内服,方剂组成:蒲公英、地丁、苦参、白藓皮各30g,丹皮、赤芍、桃仁、红花、丹参、黄柏、牛膝、苍术、炒山甲各15g,用300ml文火煎熬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皮损消退>90%,或仅存在轻度色素沉着;显效:G皮损消退60~90%;有效:皮损消退30~59%;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三者之和。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有2例(5%)出现皮损处红肿、疼痛,將汤剂稀释浸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5例(12.5%)皮损处色素加深,1个月后减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8,P>0.05)。
3讨论
淤积性湿疹是由静脉曲张、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种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疱、渗出液、丘疹、暗红斑、糜烂、结痂等,或呈皲裂、脱屑、肥厚甚等慢性症状。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淤积性湿疹多为气滞血淤,温热蕴积于局部所致,渗湿汤为传统中药制剂[4],方中丹参可改变血液流变性,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的功效,牛膝可扩张血管,引血下行,促进小腿血液运行,加速皮损痊愈;苦参、黄柏、苍术、白藓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之功效,蒲公英、地丁可清热解毒,抗菌抗炎,可有效防治皮肤糜烂、破损后产生的炎症反应,诸药合用具活血散淤、清热燥湿之功效。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自拟渗湿汤治疗,对照组予以祛炎松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说明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祛炎松霜为激素类药物,长时间应用会导致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5],与之相比,自拟渗湿汤安全可靠,且患者无用药依赖性,可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
综合上述,渗湿汤加减治疗淤积性湿疹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治愈时间,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宏斌.萆薜渗湿汤加减结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湿疹50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5(9):22.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97.
[3] 弓娟琴,林麟,郝飞等.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9):515-518.
[4] 王畅,杜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牲湿疹32例[J].四川中医,2007,25(2):90.
[5] 王瑛.湿疹汤外用治疗小腿淤积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19):3753-3755.
【关键词】淤积性湿疹;祛炎松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74-01
淤积性湿疹(stasis eczema)又称静脉曲张性湿疹,与中医相关典籍中记载的“筋瘤”相似,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皮肤症状。淤积性湿疹由深部静脉血栓,一般起病缓慢,亦可呈急性发作。患者通常在小腿下1/3处最先出现轻度水肿,经休息后会逐渐消退,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复发[1]。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80例淤积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拟渗湿汤加减治疗淤积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淤积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2]:①深静脉功能不全者;②6周内存在皮质固醇类激素局部外用史者;③6个月内曾接受过系统治疗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糖尿病患者;⑥心、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其中单侧发病28例,双下肢发病52例。患者患处皮肤发痒,色素沉着,存在红色斑疹,患肢均表现为浅表静脉曲张,小腿下1/3轻度水肿,其中患处皮肤水疱、渗液糜烂者36例,干燥、皲裂、肥厚者44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患者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2.3±2.8岁,患者病程6天~13年,平均4.2±1.9个月,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充分休息,抬高患肢。
①对照组:予以1%祛炎松霜薄涂于皮损表面,每日2次,早晚各1次。
②观察组:予以自拟渗湿汤内服,方剂组成:蒲公英、地丁、苦参、白藓皮各30g,丹皮、赤芍、桃仁、红花、丹参、黄柏、牛膝、苍术、炒山甲各15g,用300ml文火煎熬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皮损消退>90%,或仅存在轻度色素沉着;显效:G皮损消退60~90%;有效:皮损消退30~59%;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三者之和。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有2例(5%)出现皮损处红肿、疼痛,將汤剂稀释浸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5例(12.5%)皮损处色素加深,1个月后减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8,P>0.05)。
3讨论
淤积性湿疹是由静脉曲张、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种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疱、渗出液、丘疹、暗红斑、糜烂、结痂等,或呈皲裂、脱屑、肥厚甚等慢性症状。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淤积性湿疹多为气滞血淤,温热蕴积于局部所致,渗湿汤为传统中药制剂[4],方中丹参可改变血液流变性,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的功效,牛膝可扩张血管,引血下行,促进小腿血液运行,加速皮损痊愈;苦参、黄柏、苍术、白藓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之功效,蒲公英、地丁可清热解毒,抗菌抗炎,可有效防治皮肤糜烂、破损后产生的炎症反应,诸药合用具活血散淤、清热燥湿之功效。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自拟渗湿汤治疗,对照组予以祛炎松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说明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祛炎松霜为激素类药物,长时间应用会导致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5],与之相比,自拟渗湿汤安全可靠,且患者无用药依赖性,可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
综合上述,渗湿汤加减治疗淤积性湿疹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治愈时间,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宏斌.萆薜渗湿汤加减结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湿疹50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5(9):22.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97.
[3] 弓娟琴,林麟,郝飞等.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9):515-518.
[4] 王畅,杜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牲湿疹32例[J].四川中医,2007,25(2):90.
[5] 王瑛.湿疹汤外用治疗小腿淤积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19):3753-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