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东汉许慎创立的“六书”理论阐明了形声字的造字依据,在形声字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类别,即亦声字。其特殊性在于亦声字中的声符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用以提示语音,另一方面用以提示语源。本文以“此”和“古”作声符的形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整理,发现这些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古”或“此”为声符的亦声字,一类是以“古”或“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并且在分类的基础上,试图探明这两类字使用同一构件,但该构件在字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亦声字 声符 语源 构件
引言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字书,该著作以篆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去揭示汉字的本义,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汉字提供了系统而完备的资料。同时,许慎创立的“六书”理论,阐明了汉字的构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许慎关于“形声”的定义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即今天所谓的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两个构件构成,声符表示该字的语音,形符表示该字的意义类别。
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的语音形式是语义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形声字中的声符不仅表音,亦可表义。许慎在写《说文》时发现了这种特殊形声字的存在,并标记了出来,《说文》:“从某从某,某亦声”或“从某……,某亦声。”亦声字中的声符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用以提示语音,另一方面用以提示语源。不少的前辈和学者对亦声字做过研究和讨论,其中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本文选取以“此”和“古”为声符的形声字,主要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把以同一个符号为声符的形声字(除去亦声字的其他字)和亦声字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对亦声字形成新的认识。
一、以“古”为构件的形声字
广义上的形声字包括亦声字,以“古”为声符的形声字很多,文章为了便于称说,将以“古”为声符和义符的形声字称为亦声字,将以“古”仅仅作为声符的那一类形声字称为狭义形声字。狭义形声字和亦声字共同构成广义上的形声字。
(一)以“古”为声符的亦声字
“古”本义是古言。《说文·古部》:“古,從十口。识前言者也。”段玉裁作注:“识前言者,口也。至于十,则展转因袭。是为自古在昔矣。”“识前言者也”即口耳相传,人们传递信息最早是用口说而听的形式,与现在的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相比,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很久远了。《玉篇·古部》:“古,久也。”因而“古”由本义“古言”引申出以前、往昔的意义。如:
(1)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2)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3)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上述例子中的“古”表示的是时间上的遥远,而“以前、往昔”相对于现在来说就是时间久远、古老。如:
(4)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孔颖达疏:“豳公谓之古公,言其年世久古。(《诗·大雅·绵》)
(5)岩泉流杂树,石室千年古。(唐陈子昂《酬辉上人夏日林泉》)
(6)客土二字,其来甚古。(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
“古”与其他词语组成的复合词也有表示时间久远的意思,如古代、古人、古风等等,此处不再详细列举。而以“古”为声符的亦声字有“故”“胡”“固”“痼”和“诂”,下面依次对这些字进行分析。
故,《尔雅·释诂》:“古,故也。”这里用“故”来训释“古”,说明两者意义有相关之处,《说文·攴部》:“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段玉裁注:“故,使为之也。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引伸之为故旧。故曰古、故也。”因而“故”有“旧的事物”的意思,如: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韩愈《送穷文》)
例(7)中的“故”表示在过去的时间里听到得到的知识,例(8)中“去故就新”表示远离过去,迎接未来。这里的“故”就时间上而言是长久的,相对于现在来说就是“旧的东西”。随著词义的发展和演变,由“故”组成的复合词有表示时间长久,如“故友”是指以前的朋友,“故训”是指先代留下来的法则等等。
胡,《说文·肉部》:“从肉古声。”本义是牛脖子下面的垂肉,属于名词用法,后引申用作形容词,如:
(9)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仪礼·士冠礼》)
这里的“胡”犹遐也,远也,“胡福”长远的福气。《集韵·虞韵》:“胡,寿也。”“胡”有长寿的意思,如:
(10)胡考之宁(《诗·周颂》)
“胡”无论是“远也”还是“寿也”,在时间上都有长久的意思,所以从“古”得声的字有时间长久的意思。
固,《说文·口部》:“固,从囗,古声。四塞也。”后引申为“久”的意思,《小尔雅·广诂》:“固,久也。”如:
(11)臣固闻之。(《国语·晋语六》)
(12)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
痼,本字作“ ”。《说文·疒部》:“久病也。从疒古声。”俗作“痼”,《玉篇·疒部》:“痼,久病也。”本义是指长时间难以治好的疾病。如:
(13)身不远声利,甚于阱;骨不脱俗气,甚于痼。(宋顾文荐《船窗夜话·后学训》)
“痼”本义指的是时间上的长久,由“痼”构成的复合词中“痼”语素义亦是时间上长久:如“痼习”,长时间养成的癖好或者习惯;又如“痼疾”,积久难治的疾病。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此处略去。
诂,《说文·言部》:“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玉裁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诂”表示解释古言古词,训示的对象与过去的时间有关,后来意义扩大泛指字词的意义。由“诂”构成词语中,“诂”仍有表示时间长远的意义,如“诂释”,表示古言古语的意义。 綜上所述,由构件“古”组成的亦声字,大都有时间长远的意思,故这里的“古”提示的语源义是时间长远。
(二)以“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
“古”在上述的亦声字中具有提示语源的作用,在某些字中却只起到声符的作用。如“估”,《广韵·姥韵》:“估,公戸切。市税。”《正韵·姥韵》:“估,公土切,并音古。”后引申为货值、物价,如:
(14)悬爵而卖之,犹列肆也;争津者买之,犹市人也……中正、吏部并为魁侩,各责其估,清贫之士,何理有望哉!(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15)恒平物估,贱敛贵出。(唐韩愈《曹成王碑》)
查阅“估”的引申义,“对一般事物进行估计、揣测”、“求取”等这些引申义没有一个意义与时间长远有关,故“估”中的“古”仅仅用于表示语音。
又如“钴”,《广韵·姥韵》:“钴,公户切。”本义是一种金属元素,灰白色的结晶,用来制造特种钢和超耐热合金,也可做玻璃和瓷器的蓝颜料。显然这里的“古”仅仅用来表示读音。
又如“辜”,《说文·辛部》:“罪也。从辛古声。”“罪”,即罪,罪过。“辜”,本义是“罪过”如:
(16)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者乎?”何休注:“辜,罪也。”(《公羊传·宣公六年》)
而“辜”的其他引申义比如“灾难,祸害”“辜负”均与时间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这里的“古”只是表示字的读音。
又如“牯”,《广韵·姥韵》:“牯,公户切。”《玉篇·牛部》:“牯,牝牛。”俗称阉割过的公牛。这里的“古”亦是提示语音的声符。
总之,以“古”仅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很多,此处略去。两种类型的形声字均是以“古”为构件,为什麽“古”在一些字中仅仅表示语音,在两外一些字中可以提示语源呢?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其他文字中亦是存在。
三、以“此”为构件的形声字
这里的形声字定义也属于广义的范围,将“此”具有提示语义作用的形声字称为亦声字,将“此”仅有语音作用的形声字称为狭义形声字,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以“此”为声符的亦声字
“此”字从字形上已经无法推知其最原始的意义,《说文·止部》:“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后引申为彼之对。“此”字没有“小”意思,但在形声字中,“此”具有小的意义。
雌,《说文·隹部》:“雌,鸟母也。从隹,此声。”《广韵·支韵》:“雌,牝也。”《玉篇·牛部》:“牝,畜母也。”故“雌”的本义是能产卵的鸟,后引申指母性动物。如:
(17)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18)三雄一雌,三(呱)一媞。(郭店楚简《语丛四》)
后指女性或女子,如:
(19)夜叉益悦,携一雌来妻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
在某些方面,比如力量等,女性和男性相比而言,属于比较柔弱的一方,故引申出柔弱、柔细的意思,如:
(2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
(21)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晋书·桓温传》)
上揭例(20)王弼作注:“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魏源注曰:“雌雄以刚柔言。”雌性相对于雄性来说,柔弱的特点更明显,故以刚柔来称雌雄。例(21)的“雌”指的是声音弱小。故“雌”中声符“此”具有“小”的意义。
柴,《说文·木部》:“柴,从木此声。小木散材。”指的是小的木材,如:
(22)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郊庙及百祀之薪燎。(《礼记·月令》)
这里郑玄作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薪施炊爨,柴以给燎。”“柴薪”浑言无别,析言以大小来区别。一些由“柴”构成的复合词亦是可以看出来“柴”有小的意思:如“柴棍”,犹如木棍,手可以提起来的木棍,体积比较小;又如“柴垛”,柴禾堆,柴禾用以烧火做饭,所以是小材。
疵,《说文·疒部》:“疵,病也。从疒此声。”《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说此卦爻有小疵病也。”“疵”指的是小病,如:
(23)民病温疫,疵发风生。(《素问·本病论》)
由此,“疵”中的“此”亦是有小的意思,在疾病方面就是小病。
佌,《广韵·纸韵》:“佌,雌氏切。”金韩道昭《五音集韵》:“佌,小舞貌。”“佌”有小的意思,如《尔雅·释训》:“佌佌,小也。”
(24)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诗·小雅·正月》)
(25)这个将军,英雄名姓非佌佌。嫌小官不做,欲把山河取。(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例子(24)毛亨作注曰:“佌佌,小也。”高亨作注:“佌佌,卑微渺小。”例(25)“这个将军,英雄名姓非佌佌”表示英雄的名气并不小。
又见“佌猥”一词,表示“小”的意思,如:
(26)今于欧洲佌猥之国,不孰何也,此岂宗法社会之圣人所渐渍邪?(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
“猥”,大也。在“佌猥”是由两个相反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语义偏向“佌”这一语素义,表示小。
总之,上述对以“此”为声符的亦声字“雌”“柴”“疵”“佌”的分析,可以发现“此”具有小的语源义。
(二)以“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
“此”作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很多,此处仅仅列出“茈”“泚”“訿”三字作为例子,用来说明“此”除了可以作提示语源的符号,还可以作声符。
茈,《广韵·纸韵》:“茈,将此切。”《说文·草部》:“茈,草也。”《尔雅·释草》:“藐,茈草。”《山海经》:“劳山多茈草。”注:“一名茈 ,中染紫也。”所以,表示一种草的“茈”属于狭义形声字,“此”用以提示语音。 泚,《說文·水部》:“泚,淸也。”也可指清水,如:
(27)灵泉有泚,其深无底。(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灵泉》)
(28)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宋杨万里《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显然,这里的“此”仅仅具有提示语音的作用。
訿,亦作“訾”,本义是不能使上司满意、不称职;后引申表示诋毁,指责、诋毁的话语,如:
(29)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礼记·曲礼上》)
“诋毁、指责”与言语有关,所以“訿”造字理据是“言”表示说话,“此”表示语音。
四、小结
上述分别列举了以“古”和“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和亦声字,除去上述这些字之外,还有许多字,本文省去。同一个声符在一些字中只具有提示声音的作用,在另外一些字中具有提示语源的作用,这不是特殊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文字现象。本文通过两类形声字的罗列比较,发现这种文字现象与社会环境和文字使用者有关。
以“古”或“此”为声符的亦声字,如“故”“胡”“固”“痼”“诂”或“雌”“柴”“疵”“佌”等字的意义中都有相同的元素,笔者认为古人在造字时,首次创造的字是任意的,但该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频率渐高,人们在用其他形体相似的字进行表达时,会自然联想到该字,这些后造字也就渐渐具有了这个字的意义,从而串联起一群语源义相同的亦声字。而以“古”或“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如“估”“钴”“辜”“牯”或者“茈”“泚”“訿”,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晚,加上这些字使用频率不高,所以造字者出于发音熟悉和方便的缘故,选取一个频率较高的字作为其声符,仅用来记录发音。随著社会的发展变化,字词也相应地发生变革,这种文字现象也就成为普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只有在较早时期出现,而在现代社会中所造的新字根本不会存在亦声字,比如某些化学元素的命名造字,只取某字作为声符,便于称读,不取其义。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造字目的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文字使用现象。
虽然,亦声字总体数量不多,但研究亦声字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亦声字为同源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据,作为同源字的一种,亦声字既有同源字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其次,亦声字可以揭示汉字构造上的一种特殊关系,就是语源上相同的汉字在字形结构上的关系,对于汉字构造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最后,希望可以建立一种亦声字的体系或者著作,将所有的亦声字收集整理出来,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亦声字。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顾野王.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管锡华译.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7]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殷寄明.现代汉语文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9]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第2版)九卷本[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10.
[10]周大璞.训诂学初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 亦声字 声符 语源 构件
引言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字书,该著作以篆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去揭示汉字的本义,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汉字提供了系统而完备的资料。同时,许慎创立的“六书”理论,阐明了汉字的构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许慎关于“形声”的定义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即今天所谓的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两个构件构成,声符表示该字的语音,形符表示该字的意义类别。
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的语音形式是语义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形声字中的声符不仅表音,亦可表义。许慎在写《说文》时发现了这种特殊形声字的存在,并标记了出来,《说文》:“从某从某,某亦声”或“从某……,某亦声。”亦声字中的声符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用以提示语音,另一方面用以提示语源。不少的前辈和学者对亦声字做过研究和讨论,其中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本文选取以“此”和“古”为声符的形声字,主要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把以同一个符号为声符的形声字(除去亦声字的其他字)和亦声字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对亦声字形成新的认识。
一、以“古”为构件的形声字
广义上的形声字包括亦声字,以“古”为声符的形声字很多,文章为了便于称说,将以“古”为声符和义符的形声字称为亦声字,将以“古”仅仅作为声符的那一类形声字称为狭义形声字。狭义形声字和亦声字共同构成广义上的形声字。
(一)以“古”为声符的亦声字
“古”本义是古言。《说文·古部》:“古,從十口。识前言者也。”段玉裁作注:“识前言者,口也。至于十,则展转因袭。是为自古在昔矣。”“识前言者也”即口耳相传,人们传递信息最早是用口说而听的形式,与现在的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相比,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很久远了。《玉篇·古部》:“古,久也。”因而“古”由本义“古言”引申出以前、往昔的意义。如:
(1)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2)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3)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上述例子中的“古”表示的是时间上的遥远,而“以前、往昔”相对于现在来说就是时间久远、古老。如:
(4)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孔颖达疏:“豳公谓之古公,言其年世久古。(《诗·大雅·绵》)
(5)岩泉流杂树,石室千年古。(唐陈子昂《酬辉上人夏日林泉》)
(6)客土二字,其来甚古。(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
“古”与其他词语组成的复合词也有表示时间久远的意思,如古代、古人、古风等等,此处不再详细列举。而以“古”为声符的亦声字有“故”“胡”“固”“痼”和“诂”,下面依次对这些字进行分析。
故,《尔雅·释诂》:“古,故也。”这里用“故”来训释“古”,说明两者意义有相关之处,《说文·攴部》:“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段玉裁注:“故,使为之也。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引伸之为故旧。故曰古、故也。”因而“故”有“旧的事物”的意思,如: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韩愈《送穷文》)
例(7)中的“故”表示在过去的时间里听到得到的知识,例(8)中“去故就新”表示远离过去,迎接未来。这里的“故”就时间上而言是长久的,相对于现在来说就是“旧的东西”。随著词义的发展和演变,由“故”组成的复合词有表示时间长久,如“故友”是指以前的朋友,“故训”是指先代留下来的法则等等。
胡,《说文·肉部》:“从肉古声。”本义是牛脖子下面的垂肉,属于名词用法,后引申用作形容词,如:
(9)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仪礼·士冠礼》)
这里的“胡”犹遐也,远也,“胡福”长远的福气。《集韵·虞韵》:“胡,寿也。”“胡”有长寿的意思,如:
(10)胡考之宁(《诗·周颂》)
“胡”无论是“远也”还是“寿也”,在时间上都有长久的意思,所以从“古”得声的字有时间长久的意思。
固,《说文·口部》:“固,从囗,古声。四塞也。”后引申为“久”的意思,《小尔雅·广诂》:“固,久也。”如:
(11)臣固闻之。(《国语·晋语六》)
(12)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
痼,本字作“ ”。《说文·疒部》:“久病也。从疒古声。”俗作“痼”,《玉篇·疒部》:“痼,久病也。”本义是指长时间难以治好的疾病。如:
(13)身不远声利,甚于阱;骨不脱俗气,甚于痼。(宋顾文荐《船窗夜话·后学训》)
“痼”本义指的是时间上的长久,由“痼”构成的复合词中“痼”语素义亦是时间上长久:如“痼习”,长时间养成的癖好或者习惯;又如“痼疾”,积久难治的疾病。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此处略去。
诂,《说文·言部》:“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玉裁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诂”表示解释古言古词,训示的对象与过去的时间有关,后来意义扩大泛指字词的意义。由“诂”构成词语中,“诂”仍有表示时间长远的意义,如“诂释”,表示古言古语的意义。 綜上所述,由构件“古”组成的亦声字,大都有时间长远的意思,故这里的“古”提示的语源义是时间长远。
(二)以“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
“古”在上述的亦声字中具有提示语源的作用,在某些字中却只起到声符的作用。如“估”,《广韵·姥韵》:“估,公戸切。市税。”《正韵·姥韵》:“估,公土切,并音古。”后引申为货值、物价,如:
(14)悬爵而卖之,犹列肆也;争津者买之,犹市人也……中正、吏部并为魁侩,各责其估,清贫之士,何理有望哉!(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15)恒平物估,贱敛贵出。(唐韩愈《曹成王碑》)
查阅“估”的引申义,“对一般事物进行估计、揣测”、“求取”等这些引申义没有一个意义与时间长远有关,故“估”中的“古”仅仅用于表示语音。
又如“钴”,《广韵·姥韵》:“钴,公户切。”本义是一种金属元素,灰白色的结晶,用来制造特种钢和超耐热合金,也可做玻璃和瓷器的蓝颜料。显然这里的“古”仅仅用来表示读音。
又如“辜”,《说文·辛部》:“罪也。从辛古声。”“罪”,即罪,罪过。“辜”,本义是“罪过”如:
(16)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者乎?”何休注:“辜,罪也。”(《公羊传·宣公六年》)
而“辜”的其他引申义比如“灾难,祸害”“辜负”均与时间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这里的“古”只是表示字的读音。
又如“牯”,《广韵·姥韵》:“牯,公户切。”《玉篇·牛部》:“牯,牝牛。”俗称阉割过的公牛。这里的“古”亦是提示语音的声符。
总之,以“古”仅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很多,此处略去。两种类型的形声字均是以“古”为构件,为什麽“古”在一些字中仅仅表示语音,在两外一些字中可以提示语源呢?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其他文字中亦是存在。
三、以“此”为构件的形声字
这里的形声字定义也属于广义的范围,将“此”具有提示语义作用的形声字称为亦声字,将“此”仅有语音作用的形声字称为狭义形声字,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以“此”为声符的亦声字
“此”字从字形上已经无法推知其最原始的意义,《说文·止部》:“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后引申为彼之对。“此”字没有“小”意思,但在形声字中,“此”具有小的意义。
雌,《说文·隹部》:“雌,鸟母也。从隹,此声。”《广韵·支韵》:“雌,牝也。”《玉篇·牛部》:“牝,畜母也。”故“雌”的本义是能产卵的鸟,后引申指母性动物。如:
(17)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18)三雄一雌,三(呱)一媞。(郭店楚简《语丛四》)
后指女性或女子,如:
(19)夜叉益悦,携一雌来妻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
在某些方面,比如力量等,女性和男性相比而言,属于比较柔弱的一方,故引申出柔弱、柔细的意思,如:
(2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
(21)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晋书·桓温传》)
上揭例(20)王弼作注:“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魏源注曰:“雌雄以刚柔言。”雌性相对于雄性来说,柔弱的特点更明显,故以刚柔来称雌雄。例(21)的“雌”指的是声音弱小。故“雌”中声符“此”具有“小”的意义。
柴,《说文·木部》:“柴,从木此声。小木散材。”指的是小的木材,如:
(22)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郊庙及百祀之薪燎。(《礼记·月令》)
这里郑玄作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薪施炊爨,柴以给燎。”“柴薪”浑言无别,析言以大小来区别。一些由“柴”构成的复合词亦是可以看出来“柴”有小的意思:如“柴棍”,犹如木棍,手可以提起来的木棍,体积比较小;又如“柴垛”,柴禾堆,柴禾用以烧火做饭,所以是小材。
疵,《说文·疒部》:“疵,病也。从疒此声。”《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说此卦爻有小疵病也。”“疵”指的是小病,如:
(23)民病温疫,疵发风生。(《素问·本病论》)
由此,“疵”中的“此”亦是有小的意思,在疾病方面就是小病。
佌,《广韵·纸韵》:“佌,雌氏切。”金韩道昭《五音集韵》:“佌,小舞貌。”“佌”有小的意思,如《尔雅·释训》:“佌佌,小也。”
(24)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诗·小雅·正月》)
(25)这个将军,英雄名姓非佌佌。嫌小官不做,欲把山河取。(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例子(24)毛亨作注曰:“佌佌,小也。”高亨作注:“佌佌,卑微渺小。”例(25)“这个将军,英雄名姓非佌佌”表示英雄的名气并不小。
又见“佌猥”一词,表示“小”的意思,如:
(26)今于欧洲佌猥之国,不孰何也,此岂宗法社会之圣人所渐渍邪?(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
“猥”,大也。在“佌猥”是由两个相反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语义偏向“佌”这一语素义,表示小。
总之,上述对以“此”为声符的亦声字“雌”“柴”“疵”“佌”的分析,可以发现“此”具有小的语源义。
(二)以“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
“此”作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很多,此处仅仅列出“茈”“泚”“訿”三字作为例子,用来说明“此”除了可以作提示语源的符号,还可以作声符。
茈,《广韵·纸韵》:“茈,将此切。”《说文·草部》:“茈,草也。”《尔雅·释草》:“藐,茈草。”《山海经》:“劳山多茈草。”注:“一名茈 ,中染紫也。”所以,表示一种草的“茈”属于狭义形声字,“此”用以提示语音。 泚,《說文·水部》:“泚,淸也。”也可指清水,如:
(27)灵泉有泚,其深无底。(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灵泉》)
(28)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宋杨万里《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显然,这里的“此”仅仅具有提示语音的作用。
訿,亦作“訾”,本义是不能使上司满意、不称职;后引申表示诋毁,指责、诋毁的话语,如:
(29)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礼记·曲礼上》)
“诋毁、指责”与言语有关,所以“訿”造字理据是“言”表示说话,“此”表示语音。
四、小结
上述分别列举了以“古”和“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和亦声字,除去上述这些字之外,还有许多字,本文省去。同一个声符在一些字中只具有提示声音的作用,在另外一些字中具有提示语源的作用,这不是特殊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文字现象。本文通过两类形声字的罗列比较,发现这种文字现象与社会环境和文字使用者有关。
以“古”或“此”为声符的亦声字,如“故”“胡”“固”“痼”“诂”或“雌”“柴”“疵”“佌”等字的意义中都有相同的元素,笔者认为古人在造字时,首次创造的字是任意的,但该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频率渐高,人们在用其他形体相似的字进行表达时,会自然联想到该字,这些后造字也就渐渐具有了这个字的意义,从而串联起一群语源义相同的亦声字。而以“古”或“此”为声符的狭义形声字,如“估”“钴”“辜”“牯”或者“茈”“泚”“訿”,产生的时间相对较晚,加上这些字使用频率不高,所以造字者出于发音熟悉和方便的缘故,选取一个频率较高的字作为其声符,仅用来记录发音。随著社会的发展变化,字词也相应地发生变革,这种文字现象也就成为普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只有在较早时期出现,而在现代社会中所造的新字根本不会存在亦声字,比如某些化学元素的命名造字,只取某字作为声符,便于称读,不取其义。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造字目的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文字使用现象。
虽然,亦声字总体数量不多,但研究亦声字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亦声字为同源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据,作为同源字的一种,亦声字既有同源字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其次,亦声字可以揭示汉字构造上的一种特殊关系,就是语源上相同的汉字在字形结构上的关系,对于汉字构造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最后,希望可以建立一种亦声字的体系或者著作,将所有的亦声字收集整理出来,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亦声字。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顾野王.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管锡华译.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7]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殷寄明.现代汉语文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9]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第2版)九卷本[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10.
[10]周大璞.训诂学初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