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在改革开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都赋予了“创新”一个新的时代内容,尤其是当前,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校风生水起,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培育“工匠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大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的学生是缺乏工匠精神的,基于此,本文通过高校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并且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
  工匠精神本指在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指引下,将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现在泛指全身心投入的职业表现,这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和敬畏,基本内涵包括多种职业品质: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的正能量,要培养工匠精神的敬业风气,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实现建设文化强国,打造创造型、技能型劳动大军的目标。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只有将其与工匠精神相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才能推动国家综合实力更好更快发展。
  二、探讨工匠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大部分的高校在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上缺乏合理性,理论课程的数量与实践课程的数量严重“偏重”[1]。地方高校课程设置基本为32课时,其中,还要具体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这样一来,能够给出创新创业学习的机会就更少。其次,实践课的操作与理论课程的学习出现“脱节”,很多理论课程学习完毕以后,实操课程的讲授跟不上,或者时间间隔过长,不能实现课程之间的完美衔接,知识的授予出现零散化的特点,不能让学生系统性、全面性地学习相关创新创业知识,学生不懂得创新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就难以想象今后在工作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应该遵守哪些准则,尽到哪些义务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因此,就不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
  (二)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引导不到位
  当前高校仍然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即使在大学阶段,学生也很难摆脱对老师的“服从”性,而高校教师一时之间也不能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授课理念。这就导致大学的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学生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听课的唯一目的也只是修学分,而不是真正地想要学习,不是发自心底的职业崇拜和热爱,更不用说创新精神的提高。多种因素的累积,就导致老师忽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引导,不能在课上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实现二者的融合。
  (三)学生缺少实践
  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手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都能通过动手实践来检验出来。但是在大多数高校中,是缺少学生实践训练的,即使有,也是简单的上机操作和网络教学,难以通过各学科的交叉运用实现“模拟创业课堂”。此外,在有限的实践课堂上,老师对于课程的要求和安排缺乏严谨性,一些学生在具体的实验和复杂的数据分析中,不能按照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进行教学和操作实验,老师也没能加强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很多学生对数据记录不明,实验过程中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能保证实践课堂的质量,让学生对职业更加没有敬畏感和责任感,更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起了反作用,让学生按照老师错误的从业标准去实验,反而让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
  三、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不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实际操作中。基于此,高校应该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数量,对于一些动手性强的、需要实践辅佐的理论课,可以完全取消,直接在实践课上,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知道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事宜和注意事项,不仅加深学习印象,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另外,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指导老师应该立足于当下,向同学们展示当前社会上真正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哪些职业精神和道德准则是必须拥有和遵守的,只有让学生的潜意识里对匠人精神产生认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2.将工匠精神引入授课教材
  在实现创新创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个思想和思维建立的过程,先要让学生认识工匠精神,才能让其树立工匠精神[2]。因此,针对大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指导课,时刻牢记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授课教材之中,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料中,通过图片、文字、案例的形式将匠人事迹展示出来,主要突出其对国家、社会作出哪些贡献。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指导不能流于表面化,要采取实际的行动,将工匠精神印在书本里,更加固立于学生的脑海里。把国家提出的教育新形式新要求贯穿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工匠精神,只有在高校中营造浓厚的“匠人氛围”,双创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二)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1.改善教学方法
  高校想要实现工匠精神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就必须创新教师的授课模式,打破老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将课堂的主体地位重新转向于学生,转变学生以毕业为目标的学习态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带动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吸引大学生的深厚兴趣,让师生之间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思想,让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之间互相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不是管理者和服从者的“被动关系”,而是主动选择知识共享,
  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新问题,找出新方法,在不断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确立一丝不苟的学术学习态度,这种态度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只有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才能在让学生真正树立匠人意识。   2.引用真实匠人案例
  老师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对当前的匠人精神进行讲述和宣传,比如播放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在片中的一些案例里都得到了体现,其中钟表修复组的师傅王津,专注修表39年,数十年如一日的钟表修复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对文物修复的热情,反而愈加热爱,王津师傅对职业的热爱和坚持,让文物重新修复,进入大众视野,不仅传承了文化,更是时代的楷模。再比如秦世俊,作为中航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数控铣工高级技师, 其17年如一日,终于由一名普通技师院校的毕业生磨炼成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从秦世俊技师的身上,就能看出老一辈航空人不怕吃苦、拼搏奉献的工匠精神,不仅为同行科技研究者作出榜样,还是全国的劳动模范,值得所有人学习。此外,工匠精神在中国高铁人中闪光,高铁工匠攻坚克难,推陈出新,在攻关“金刚钻”精神的引领下,实现高铁技术弯道超车,这是高铁人拼搏奋斗的工匠精神最好的展现。只有把大国工匠精神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才能在双创教育中,让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有全新的认识,通过匠人精神的培育,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将来的“大国工匠”,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三)鼓励社会实践
  1.提供给学生创业实践机会
  各大高校必须为大学生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条件,努力响应国家推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高校要以鼓励学生双创为基本目标,搭建社会创新实践平台,完善院校的实验设备,更新现代化机器,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利用现代化机器手段,将理论方法用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操作中提升学生探索力和创新能力,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高校应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模拟实验室、科学技术产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真实场景实训等,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实时掌握行业动态[3]。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学老师,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技术操作,绝对不能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为了避免麻烦就对操作步骤进行省略和修改,只有老师以身作则,加强引导,才能真正让学生以老师为標杆,遵守行业准则,对职业具有敬畏感和崇拜感,才能为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从而具备工匠精神。
  2.举办创新创业比赛
  除了院校引入机器设备,提供实践机会之外,还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和社会人才发展需要,举办本校的创新创业大赛,或者联合其他高校共同举办创业比赛,通过创业竞争,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例如高校机器人大赛,各大院校的学生将多科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进行研究和探索,创新团队在高科技领域中要有所作为,不仅能合作完成机器人的操作、编程、拼装和调试,还能让参赛选手通过对科技的学习学会思考,用科技思维来认识世界。在比赛中,学生主动参与团体合作,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失败主动自我反省,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总结经验,积极改正,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在机器人大赛中,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们锻炼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时也加强了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成为“大国工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可以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的形式,成立创新创业项目或者研究中心,以广西汽车集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二者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该校累积参赛达到10000余人,累积参赛项目达到1200余项,围绕着集团汽车产业为主业,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学生们提出更多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结果,促进成果转化,最终形成产业化成果。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让师生之间、校企之间“产教结合”,也标志着该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在联合参赛中,学生们在老师和相关企业技术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对技术的研究发展,不断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勇于开拓,不轻言放弃,成功创新、转化了科研成果,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完美展现。
  结束语: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领路人,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授课模式,注重弘扬学生工匠精神。只有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浓厚的认同感和崇敬感,树立好思善学、探索求实的职业品德,才能真正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只有二者有效融合,才能实现国家双创教育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赵雷.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v.41;No.386(13):243-243.
  [2] 朱玮. 工匠精神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 005(002):36-38.
  [3] 闫淼, 王珊珊.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 1(06):20-22.
  吴志送 李振汕 覃汉吨 广西警察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其中翻转课堂由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目的性过于明显  在高中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上看,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无疑是最省时省力最有效果的
期刊
摘要:构建产出导向下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对产出导向下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产出导向;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  前言:  英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手段,所以应该以产出为导向,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以SPOC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人才培养。  1.相关概念  1.1产出导向  产出
期刊
摘要:依托学校“崇德弘毅,学文攀峰”的教育理念,秉承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运用“科学方法引领科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以物理课本为载体,通过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科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对物理从兴趣开始,最终转变为成长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培养兴趣 引领课堂 物理教学  物理学科最根本的素养包含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历史之悠久,用词之优美,也是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都是很多专家精挑细选,再经过教育部的审核得以确定的,其值得学习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鉴赏古诗词,立足于美育角度进行古诗词教学。本文围绕走进古典诗词,寻找美的踪迹这一主题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字】初中语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更新。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完善教学过程。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学科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学实施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课堂问题  初中作为学生初步建立化学思维的启蒙时期,是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期。作为教师而言,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无论学生当前的学习
期刊
摘要:近几年,“应试教育”一词一直被人诟病,大多数人认为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考试型学生,而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此,教学方式的改变一直是近来的热门话题。目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高中化学入手,详细介绍了高中化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从传统授课的弊端入手,改变现有存在问题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创
期刊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办好小规模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这两类学校中通過教育变革推进“互联网+教育”,着力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字:互联网+,小规模学校,学生,核心素养  2016年以来,枣阳市王城镇在镇域教育均衡推进工作中,充分利
期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亦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会影响整堂课的质量,一个好的教学导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浓烈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迅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最佳状态。不同的导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上课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看导入、以问导入、以听导入、以说导入、以玩导入。下
期刊
摘要:爱国情感是当代青年学生需要养成的一种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目标,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目的与学习能力。初中生处于价值观与人生观逐渐养成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格外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情感;结合事迹;树立榜样
期刊
摘要:刘三姐歌谣是壮族山歌和其他文化不断融合、重构的文化结晶,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刘三姐”这一形象和刘三姐歌谣这个艺术形式都源于壮族的文化记忆。刘三姐歌谣文化独特的韵味和形式主要是以“歌谣”代替语言交流方式,是壮族人民群众通过歌谣表达自身性格的一种形式,也是壮族人民群众的族群心灵的沟通符号,具有壮族人民群众独特的审美文化价值。因此,本文我们就来探析一下刘三姐歌谣的审美文化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