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给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应灵活应对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体现数学新理念,优化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教学媒体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班班通工程的实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图像、图形或图表等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数学原理、公式以及其形成过程,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巧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班班通、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步伐在不断加快,学校已经装备了新型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这使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趣味化、直观化、科学化。尤其是Flash课件以及电子白板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把那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原理,以及概念的形成等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简单化,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揭示数学本质,对数学的过程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强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1.1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基本靠死记硬背和反复练习掌握知识,缺乏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模式下,大大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讲授“圆柱、圆锥和球”的相关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球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效解决教学的难点。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空间立体感相对较差,很难想象出这些立体的图形就是从那些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转变而来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Flash课件,动画演示长方形围绕某一个边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直角三角形围绕某一个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体,一个半圆围绕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球的过程。这样教学,把抽象的、看不到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形象动画展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大脑中很快形成知识表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关,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1.2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同步教学,体现数学学科特色教学
  数学是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繁杂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数学图形的变化、图像的定格、线条的闪烁、色彩的变化等,来出示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对称的图形,也可以用数码相机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进行拍照,课上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轻松理解轴对称的特点,从而准确判断物体或图形是否是轴对称。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使数学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色。
  1.3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手段的限制,造成学生对那些数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致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展示课。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留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体会数学本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体系的展示,提高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数是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进行视频或者网页展示,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
  如在进行“圆”的教学中,对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系列知识进行整合,用Flash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学会对比学习,有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能承载很大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方式展示,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利用PPT课件展示有梯度、有层次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训练,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因材施教。这种练习效果实在高效、科学合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反馈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软件可以检测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根据练习的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增强学习效果。
  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字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的目标。很多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处理这些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过程。通过课件动画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数学本质,学生能清楚地看出对称的特点,轻松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5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适合探索性、合作性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新知识点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展示更多的相关信息,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如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信息量很大,信息保留时间较短,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知识掌握好的学生一看就会,有的学生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课件就展示下一题目,导致学生的掌握程度与课件的应用不能同步,不利于全班学生同步发展。为了能让所有的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把课件发至公用邮箱或微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UC或QQ聊天室里,为学生讲解难点和注意事项。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资料下载的平台,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巩固这些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避免因课件展示时间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损失。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五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以废弃聚酯、乙二醇、氯化亚砜、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酯基的季铵盐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用正交试验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优的合成工艺条件:n(中间体)∶n
基于机器视觉图像识别测量技术,研制了一种手推式磨耗状态检测仪,实现了对钢轨廓型、钢轨顶面不平顺及轨底坡的连续同时测量,并对仪器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校验。结果证明,所制仪
重点介绍ERP财务管理应用系统中会计核算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总结ERP系统中财务管理应用的特点,论述ERP财务管理应用系统的教学策略。
从学理上分析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旨在抛砖引玉,引导更多的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
电学测量仪表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制冷、电工类专业的教学中经常使用,由于测量量程的限制,表笔形状、引线长短等给测量带来诸多不便,为方便测量使用,可对其进行改装。
医疗行业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与信息的快速访问是发展数字化医疗的基本保障。以卫生部北京医院的北京100730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例,介绍了存储体系架构技术,结合医疗行业存储系统建设的经验,对企业建设网络化存储系统架构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