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规划是对国家当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全面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技术和人口需求等综合要素,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实现合理、和谐的规划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GIS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应用于区域规划。
关键词:GIS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广,“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等概念的提出和广泛研究,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化浪潮的侵袭,全球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环境,使得资源共享,人与自然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成为人类的主流呼声,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势。以区域作为对象的规划管理需要统筹协调社会、经济、文化、物质空间等各方面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协调、管理、决策等都需要靠有序的信息管理方法,而GIS技术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把GIS技术作为区域规划研究和决策工具,可为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多专业、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综合服务,同时扩充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从而及时全面地掌握空间信息的动态变化,控制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1 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
区域规划着重于目标区域内综合因素之间的平衡协调,具有综合性高、区域性和政策性强、多因素影响、多目标规划的特点,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重要的政府调控手段。科学的区域规划,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整合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GIS能为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在GIS的辅助下,可以对目标区域的综合信息进行提炼和升华、加工和再生成以获得目标区域内规划解决方案是形成与实施。现代区域规划研究的发展特点需要GIS做为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1 GIS优于传统规划手段 区域规划是一个决策和控制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研究空间、资源配置等物质实体,还要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和信息的流通,并做出一系列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决策。信息获取和处理对整个研究和决策过程至关重要,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并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
GIS给区域规划带来的优势主要有:①经济、高效、工作量少,出成果快;②便于查询、检索,交互性强,便于和公众、非专业人员交流、沟通;③动态更新,实效性强,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分析能力;④提高服务质量,缩短工作周期,如在建设申请、审批中快速查询案件的相关资料,及时做出答复等。
1.2 多尺度下的区域规划,GIS具有很强针对性
1.2.1 突出区域环境要素,有利于生态保护 区域规划是建立在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要素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GIS具有存储海量数据的功能,实现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关联,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能为用户快速提供所需形式的精确信息,满足区域规划研究的需要。从而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避免盲目开采自然资源,破环生态环境。
1.2.2 全面考虑社会要素,以人为本 规划人员可通过GIS面向网络对公众做民意调查,实现数据共享,自动化搜集社会相关信息并根据条件存储、分类和提供辅助决策。可以说GIS是规划人员和公众交流思想的一个平台,可以充分了解该区域的社会意识,也能让公众提出自己的建设意见。通过网络让用户了解规划审批的进展状况及发布城市规划方案,让用户参与评估,尤其是网络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的结合,可提供快速、方便、直观的规划方案展示,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1.2.3 正确做好区域发展基础分析与区域定位,实现合理高效发展 区域发展基础分析与区域定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的前提性、基础性的工作,区域分析是否透彻,区域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制定后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客观、有效,制定后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和方案是否能真正指引区域的全面、协调和良性发展。GIS能够全面整合和提供区域自然资源信息,显示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现状和辅助评价被研究区域整体情况,给出区域的产业分工,为政府机关和规划人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做好区域发展基础分析和区域定位。
1.3 “3S”技术结合 RS、GPS等技术与GIS的有机结合,为GIS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卫星和航拍影像以及空间定位,新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地理信息更加完整、准确,获取快捷方便,克服了过去区域规划总体设计小、范围窄、现势性查、信息不足等缺点。利用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模块的功能弥补了规划分析方法的不足,实现了区域规划整体多类型信息分析的空间与属性信息一体化分析、综合处理功能,提高了区域规划分析与评价的提高,使规划部门能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做好尺度把握,避免决策性失误和目标偏离。
2 GIS在区域规划中的不足
2.1 数据标准化和共享性 在GIS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日常管理有力工具的今天,GIS软件和数据,特别是基础数据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小部门单独使用,许多部门迫切需要公用基础地理信息,相互共享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识。因而,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它对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是将来GIS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一种必然趋势,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商业因素,标准化需要一定得时间和,而合一化数据标准有待更进一步的修改、扩充与完善,也需要更全面深入的实践。
2.2 自动化、智能化并非人性化 GIS作为一种计量化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于具有很强人文色彩的问题研究而言,理性化的分析往往容易掩盖很多事实的真相而产生判断的不准确,所以GIS的分析代替不了其他定性的分析,它只能作为决策判断的借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分析。
2.3 GIS与CAD的区别 对GIS要有正确认识,虽然它功能强大但也不是万能的,要对GIS有正确的定位。在现阶段,规划师还应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GIS技术与CAD技术的结合应用。GIS与CAD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一般而言,GIS偏重于管理和分析,而CAD偏重于制图,两者在功能上的着重点不同,反过来也促成了两者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有效配合,从而使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高效、更科学。
总之,GIS 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仅像制图那样简单。在现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将日趋完善,数据的共享将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区域规划和GIS 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3 结语
GIS作为组织、管理、分析地理空间信息的技术系统,结合公众参与为区域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区域规划与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其在区域规划领域的应用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依靠传统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区域规划发展的需要,把GIS技术作为区域规划研究和决策工具,使区域发展全面、合理和可持续。因而,在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GIS在区域规划实践中应得到更进一步的利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30- 131.
[2]陆大道,郭来喜.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J].地理学报.1998.52(2):98-105.
[3]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41.
[4]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启示.城市管理.2003年第2期.
[5]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3):1
关键词:GIS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广,“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等概念的提出和广泛研究,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化浪潮的侵袭,全球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环境,使得资源共享,人与自然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成为人类的主流呼声,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势。以区域作为对象的规划管理需要统筹协调社会、经济、文化、物质空间等各方面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协调、管理、决策等都需要靠有序的信息管理方法,而GIS技术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把GIS技术作为区域规划研究和决策工具,可为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多专业、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综合服务,同时扩充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从而及时全面地掌握空间信息的动态变化,控制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1 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
区域规划着重于目标区域内综合因素之间的平衡协调,具有综合性高、区域性和政策性强、多因素影响、多目标规划的特点,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重要的政府调控手段。科学的区域规划,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整合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GIS能为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在GIS的辅助下,可以对目标区域的综合信息进行提炼和升华、加工和再生成以获得目标区域内规划解决方案是形成与实施。现代区域规划研究的发展特点需要GIS做为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1 GIS优于传统规划手段 区域规划是一个决策和控制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研究空间、资源配置等物质实体,还要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和信息的流通,并做出一系列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决策。信息获取和处理对整个研究和决策过程至关重要,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并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
GIS给区域规划带来的优势主要有:①经济、高效、工作量少,出成果快;②便于查询、检索,交互性强,便于和公众、非专业人员交流、沟通;③动态更新,实效性强,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分析能力;④提高服务质量,缩短工作周期,如在建设申请、审批中快速查询案件的相关资料,及时做出答复等。
1.2 多尺度下的区域规划,GIS具有很强针对性
1.2.1 突出区域环境要素,有利于生态保护 区域规划是建立在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要素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GIS具有存储海量数据的功能,实现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关联,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能为用户快速提供所需形式的精确信息,满足区域规划研究的需要。从而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避免盲目开采自然资源,破环生态环境。
1.2.2 全面考虑社会要素,以人为本 规划人员可通过GIS面向网络对公众做民意调查,实现数据共享,自动化搜集社会相关信息并根据条件存储、分类和提供辅助决策。可以说GIS是规划人员和公众交流思想的一个平台,可以充分了解该区域的社会意识,也能让公众提出自己的建设意见。通过网络让用户了解规划审批的进展状况及发布城市规划方案,让用户参与评估,尤其是网络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的结合,可提供快速、方便、直观的规划方案展示,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1.2.3 正确做好区域发展基础分析与区域定位,实现合理高效发展 区域发展基础分析与区域定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的前提性、基础性的工作,区域分析是否透彻,区域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制定后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客观、有效,制定后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和方案是否能真正指引区域的全面、协调和良性发展。GIS能够全面整合和提供区域自然资源信息,显示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现状和辅助评价被研究区域整体情况,给出区域的产业分工,为政府机关和规划人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做好区域发展基础分析和区域定位。
1.3 “3S”技术结合 RS、GPS等技术与GIS的有机结合,为GIS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卫星和航拍影像以及空间定位,新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地理信息更加完整、准确,获取快捷方便,克服了过去区域规划总体设计小、范围窄、现势性查、信息不足等缺点。利用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模块的功能弥补了规划分析方法的不足,实现了区域规划整体多类型信息分析的空间与属性信息一体化分析、综合处理功能,提高了区域规划分析与评价的提高,使规划部门能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做好尺度把握,避免决策性失误和目标偏离。
2 GIS在区域规划中的不足
2.1 数据标准化和共享性 在GIS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日常管理有力工具的今天,GIS软件和数据,特别是基础数据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小部门单独使用,许多部门迫切需要公用基础地理信息,相互共享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识。因而,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它对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是将来GIS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一种必然趋势,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商业因素,标准化需要一定得时间和,而合一化数据标准有待更进一步的修改、扩充与完善,也需要更全面深入的实践。
2.2 自动化、智能化并非人性化 GIS作为一种计量化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于具有很强人文色彩的问题研究而言,理性化的分析往往容易掩盖很多事实的真相而产生判断的不准确,所以GIS的分析代替不了其他定性的分析,它只能作为决策判断的借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分析。
2.3 GIS与CAD的区别 对GIS要有正确认识,虽然它功能强大但也不是万能的,要对GIS有正确的定位。在现阶段,规划师还应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GIS技术与CAD技术的结合应用。GIS与CAD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一般而言,GIS偏重于管理和分析,而CAD偏重于制图,两者在功能上的着重点不同,反过来也促成了两者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有效配合,从而使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高效、更科学。
总之,GIS 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仅像制图那样简单。在现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将日趋完善,数据的共享将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区域规划和GIS 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3 结语
GIS作为组织、管理、分析地理空间信息的技术系统,结合公众参与为区域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区域规划与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其在区域规划领域的应用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依靠传统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区域规划发展的需要,把GIS技术作为区域规划研究和决策工具,使区域发展全面、合理和可持续。因而,在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GIS在区域规划实践中应得到更进一步的利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30- 131.
[2]陆大道,郭来喜.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J].地理学报.1998.52(2):98-105.
[3]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41.
[4]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启示.城市管理.2003年第2期.
[5]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