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定位的反思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时代,这给翻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各种形式的翻译教学应运而生,翻译课程也呈多样化趋势发展。这其中翻译教学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翻译教学的目标、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等方面。德利尔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作了区分。国内很多学者对这一点表示认同。方梦之认为,翻译教学可以培养翻译人才,同时可以将翻译思想具体化,对一定翻译理论或设想进行验证。他给“教学翻译”下的定义是: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教学,即在语言教学中采用翻译的方法,通过翻译让学生了解词义、句义之类。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别非常明显。教学翻译是实现语言教学的手段,其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而翻译教学则以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为目的。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应该定位在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也就是说,既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并因此将课程的重点放在通过翻译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上,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常见、常用的翻译技巧,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二、从课程设置看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专科生的翻译课大多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的。课型主要为外译汉,汉译外在其次。据调查,除部分高校开设有口译课外,多数高校只设笔译课,时间设在大二或大三,分为一到两个学期,每周两学时或者三学时,总学时数为72学时,多则达108学时。一般采用传统的统编教材,辅以其他教材或自编教材,也有的以自编教材为主,以各类统编教材为辅。教学内容也是百花齐放,不一而足。为便于分析,下面我们以英语专业北外教材为例。教材内容为英译汉,分上下两册。上册分别讲述词汇的翻译、语法范畴的翻译、翻译方法与技巧,下册讲述各种文体翻译。按一般专科生的双语水平及教学进度,上完这套教材约需108学时左右,这样,汉译英及口译教学就根本无暇顾及。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发现翻译教学与测试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及教学法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状态,而“考试大纲”则基本摆脱了以语法为纲的语法复制型翻译模式;第二,翻译教学要想基本达到考试大纲要求,必须保证授课学时在150学时以上,而目前普通高校的课时量还不及一半;第三,“大纲”规定考试项目为英汉互译,分为笔译及口译(2003年无测试口译),而普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是,课型单一,一般只设英译汉。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结果可想而知。这种结果往往会导致不良的思想后果,即“翻译是学不会的”。过去那些老一辈翻译家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照样出译文佳作。而现在,翻译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测试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于是,认为“翻译能力是天生的,是学不会的”。这种思想影响到教学过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翻译教学中的另一种不良思想倾向是由于“认知上的欠缺”(刘宓庆,2003:86),普遍认为“翻译不必学”“会外语就会翻译”“认为懂点外语就能做翻译的人不单是学生或是外行人,而且也有内行人士”(张美芳,2001:21)。不排除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心目中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思想,没有把翻译当作一门学科来认真对待。
“不必学”和“学不了”这两种思想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将课程设置与考试大纲协调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使翻译课程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拓展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上述翻译教学与测试的矛盾源于对翻译课的模糊认识,反过来它又影响了翻译课的正确定位。下面我们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角度来分析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对这两种概念进行了区分,但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年代对它们的描述不尽相同。简言之,如果翻译课纯粹是为提高外语水平而设置的,那么它应为“教学翻译”;如果是为培养专门译员而设置的,它就应为“翻译教学”。但问题往往不是这么简单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学者们对这两种概念的描述与90年代不一样。张培基认为:“作为教学手段的英汉翻译与一门独立开设的英语翻译课有着迥然不同的性质和任务。前者是打好英语基础的一种有效手段……;后者适用于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是在学生已有足够的英语基础时开设的一门专门课程……”
刘宓庆在80年代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把翻译作为一种教学环节和把翻译作为一门课程”这两种概念是有差别的,他建议“将翻译课明确定为专门课”。很显然,两位学者当时的看法大致相同,即翻译课程的教学不应是“教学翻译”,因为它是“一门专门课”。
90年代后期,人们对这两种概念的描述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教学翻译是利用翻译进行外语教学,翻译是语言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翻译教学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性的,它对译文要求较高(黄忠廉、李亚舒,1997)。
这两种描述基本一致,认为“翻译教学”是指将翻译课作为“翻译方向的一门专业课”。与80年代观点比较起来,这种观点在教学要求上更进一步。据此,翻译课仍算不上“翻译教学”,只能算作“教学翻译”。因为它是外语专业的必修课而非翻译方向的专业课。穆雷(1999:164)所说的翻译教学,“是指把翻译当作一门专业来教”。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外语专业的翻译课。为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可见,即使分清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这两种概念,对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依然模糊。
其实,就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两种有关翻译的教学是无法完全分清的。一方面,从我国翻译教材发展趋势来看,三种流派的教材分别是,1980年代以前为词汇、句法流派,这类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提高外语理解能力;1980—1990年代是“功能流派”,这类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1990年代以后是“当代译论流派”,这类教材的编写目的是培养翻译能力。这说明我国的翻译课逐渐向着“翻译教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翻译院系正从外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发展而来。另一方面,由于翻译专业的学生受双语水平限制,即使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教学”,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学翻译”。因此,“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相互渗透的。
四、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如此定位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第一,可以找准本课程的教授重点和方法,即一方面,重点要放在通过翻译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和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第二,在教材选择上就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众所周知,教材的选择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如此定位,就可以选择那些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提供常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翻译教材。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选择的《实用英语阅读与翻译》就是这样的教材。该教材将阅读与翻译有机地结合起来;背景材料的选择比较实用;对常用翻译技巧和方法的介绍比较全面。该书介绍了专有名词的翻译、译词的多样化、句核调整、语态变换、意群调整、定语换位、状语换位、长句翻译等方面应注意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教材选择合适,授课就很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不错。可以看出,搞清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准确定位的确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要弄清该课程的目标,选定合适的教材,对该课程有一个合理的设置。如此一来,就会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
[2]黄忠廉,李亚舒.译论研究及其教学的新发展.中国科技翻译,1997,(2).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0,(4).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隋然赵华.翻译教学,山重水复[M].中国翻译,1994,(5).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时代,这给翻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各种形式的翻译教学应运而生,翻译课程也呈多样化趋势发展。这其中翻译教学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翻译教学的目标、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等方面。德利尔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作了区分。国内很多学者对这一点表示认同。方梦之认为,翻译教学可以培养翻译人才,同时可以将翻译思想具体化,对一定翻译理论或设想进行验证。他给“教学翻译”下的定义是: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教学,即在语言教学中采用翻译的方法,通过翻译让学生了解词义、句义之类。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别非常明显。教学翻译是实现语言教学的手段,其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而翻译教学则以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为目的。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应该定位在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也就是说,既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并因此将课程的重点放在通过翻译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上,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常见、常用的翻译技巧,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二、从课程设置看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专科生的翻译课大多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的。课型主要为外译汉,汉译外在其次。据调查,除部分高校开设有口译课外,多数高校只设笔译课,时间设在大二或大三,分为一到两个学期,每周两学时或者三学时,总学时数为72学时,多则达108学时。一般采用传统的统编教材,辅以其他教材或自编教材,也有的以自编教材为主,以各类统编教材为辅。教学内容也是百花齐放,不一而足。为便于分析,下面我们以英语专业北外教材为例。教材内容为英译汉,分上下两册。上册分别讲述词汇的翻译、语法范畴的翻译、翻译方法与技巧,下册讲述各种文体翻译。按一般专科生的双语水平及教学进度,上完这套教材约需108学时左右,这样,汉译英及口译教学就根本无暇顾及。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发现翻译教学与测试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及教学法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状态,而“考试大纲”则基本摆脱了以语法为纲的语法复制型翻译模式;第二,翻译教学要想基本达到考试大纲要求,必须保证授课学时在150学时以上,而目前普通高校的课时量还不及一半;第三,“大纲”规定考试项目为英汉互译,分为笔译及口译(2003年无测试口译),而普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是,课型单一,一般只设英译汉。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结果可想而知。这种结果往往会导致不良的思想后果,即“翻译是学不会的”。过去那些老一辈翻译家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照样出译文佳作。而现在,翻译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测试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于是,认为“翻译能力是天生的,是学不会的”。这种思想影响到教学过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翻译教学中的另一种不良思想倾向是由于“认知上的欠缺”(刘宓庆,2003:86),普遍认为“翻译不必学”“会外语就会翻译”“认为懂点外语就能做翻译的人不单是学生或是外行人,而且也有内行人士”(张美芳,2001:21)。不排除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心目中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思想,没有把翻译当作一门学科来认真对待。
“不必学”和“学不了”这两种思想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将课程设置与考试大纲协调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使翻译课程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拓展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上述翻译教学与测试的矛盾源于对翻译课的模糊认识,反过来它又影响了翻译课的正确定位。下面我们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角度来分析翻译课的定位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对这两种概念进行了区分,但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年代对它们的描述不尽相同。简言之,如果翻译课纯粹是为提高外语水平而设置的,那么它应为“教学翻译”;如果是为培养专门译员而设置的,它就应为“翻译教学”。但问题往往不是这么简单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学者们对这两种概念的描述与90年代不一样。张培基认为:“作为教学手段的英汉翻译与一门独立开设的英语翻译课有着迥然不同的性质和任务。前者是打好英语基础的一种有效手段……;后者适用于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是在学生已有足够的英语基础时开设的一门专门课程……”
刘宓庆在80年代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把翻译作为一种教学环节和把翻译作为一门课程”这两种概念是有差别的,他建议“将翻译课明确定为专门课”。很显然,两位学者当时的看法大致相同,即翻译课程的教学不应是“教学翻译”,因为它是“一门专门课”。
90年代后期,人们对这两种概念的描述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教学翻译是利用翻译进行外语教学,翻译是语言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翻译教学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性的,它对译文要求较高(黄忠廉、李亚舒,1997)。
这两种描述基本一致,认为“翻译教学”是指将翻译课作为“翻译方向的一门专业课”。与80年代观点比较起来,这种观点在教学要求上更进一步。据此,翻译课仍算不上“翻译教学”,只能算作“教学翻译”。因为它是外语专业的必修课而非翻译方向的专业课。穆雷(1999:164)所说的翻译教学,“是指把翻译当作一门专业来教”。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外语专业的翻译课。为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可见,即使分清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这两种概念,对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依然模糊。
其实,就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两种有关翻译的教学是无法完全分清的。一方面,从我国翻译教材发展趋势来看,三种流派的教材分别是,1980年代以前为词汇、句法流派,这类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提高外语理解能力;1980—1990年代是“功能流派”,这类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1990年代以后是“当代译论流派”,这类教材的编写目的是培养翻译能力。这说明我国的翻译课逐渐向着“翻译教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翻译院系正从外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发展而来。另一方面,由于翻译专业的学生受双语水平限制,即使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教学”,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学翻译”。因此,“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相互渗透的。
四、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如此定位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第一,可以找准本课程的教授重点和方法,即一方面,重点要放在通过翻译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和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第二,在教材选择上就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众所周知,教材的选择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如此定位,就可以选择那些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提供常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翻译教材。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选择的《实用英语阅读与翻译》就是这样的教材。该教材将阅读与翻译有机地结合起来;背景材料的选择比较实用;对常用翻译技巧和方法的介绍比较全面。该书介绍了专有名词的翻译、译词的多样化、句核调整、语态变换、意群调整、定语换位、状语换位、长句翻译等方面应注意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教材选择合适,授课就很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不错。可以看出,搞清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准确定位的确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要弄清该课程的目标,选定合适的教材,对该课程有一个合理的设置。如此一来,就会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
[2]黄忠廉,李亚舒.译论研究及其教学的新发展.中国科技翻译,1997,(2).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0,(4).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隋然赵华.翻译教学,山重水复[M].中国翻译,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