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保定方言词汇的语言学价值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保定方言隶属北方方言,既具备北方方言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保定方言词汇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语言学方面价值颇高。本文旨从方言古语词、词义演变入手,探讨保定方言词汇的语言学价值。
  关键词: 保定方言词汇 方言古语词 词义演变
  保定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及冀中平原西部,毗邻北京。保定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保唐片的定霸小片,处于北方话的中心地带。受此影响,保定方言在和普通话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这种独特性尤其体现在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词汇当中,并有着一定的语言学价值。
  一、方言古语词
  在各地方言中保留着不少古代词语,它们活跃于个别地区,且不为大众所知,但仔细考证起来,这些至今仍然散存于方言的古语词却是一批颇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对这些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的古语词进行发掘和整理无疑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方言文化,探究方言价值。在保定方言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古代词语,或涉及地区文化的发展足迹,或有关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对于这些词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保定方言的理解和领悟,更可以积累汉语发展的史料。下面以几个词为例进行说明。
  (一)啖(啗、噉)dàn
  《说文解字》中收录“啖”字,释为“噍淡也。从口炎声。一曰噉”,均音徒敢切;又收“啗”字,释为“食也。从口臽声,读与含同”,音徒滥切。《广韵》同收“啖”“啗”二字,并收录“噉”字,释为“噉,食也,亦作啖”, 音徒敢切。
  由此可见,“啖”“啗”等字在《说文》《广韵》时代互为异体字,音同义通,只是形体上有所差别。而后两者由于种种原因,在今天使用量已经很少,“啖”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其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在古代汉语中“啖”多为“给(使)…吃”之意。如:吉妇取枣以啖吉。——班固《汉书·王吉传》;夫不得心意所欲,虽尽尧舜之言,犹饮牛以酒、啖马以哺(通“脯”)也。——王充《论衡·自纪》。
  在保定方言中“啖”保留了主要的古语之意,读音和用法也相同,可见该古语词的音、义和用法比较完整地保留在当今方言之中。用得较多的是“给(使)…吃”之意,而“用利益(饵)勾引”之义在方言中则鲜有使用。如:俺家乡养牛、喂羊都有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用盐啖它一次。
  此外,在方言中甚至出现了叠用等新的用法。如:你下地半天,孩子饿得直哭,快啖啖他吧(其中第二个“啖”为轻声)。这里的“啖”也是取“喂食”“给...吃”之意,并形象地化为叠词,使得口语表达更加生动,增添了方言特有的色彩。
  (二)谝piǎn
  《说文解字》释为“便巧言也。从言扁声”,音部田切。《广韵》则注为“巧佼言也”,音符赛切、又音符酒切。“谝”本义为巧言令色,即说漂亮话,引申为用巧言讨好他人。如: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谝佞,损矣。”——《论语·季氏》这句话是说,孔子认为有三种有益的朋友及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由此可见“谝”在孔子时期就已经有“花言巧语”之意。
  “谝”字的读音声调历来存在争议。按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音同《说文》,普通话应读作阳平;而《现代汉语词典》又定为上声。在保定方言中,“谝”读作上声,其意义也由最初的本义引申为以巧言夸耀于人、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或长处。由此可见,尽管声调历来存在不一致性,该字的意义和用法还是古今相合的。如:他刚刚才给我谝他上周买的新衣服。这句话中的“谝”均表示“炫耀”之意,而在保定方言中,“谝化”一词十分常见于口语表达中,并随着人们的发音习惯产生一定的儿化,从而体现出方言的地域性色彩。
  (三)就jiù
  《说文解字》中释为“高也。从京从尤”,音疾僦切;《段注》对于“就”字的解释与《说文》则有所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的解释都和今日“就”的意义有较大差异。在后来的《广韵》中,“就”释为“成也。迎也。卽也”,音疾僦切;《集韵》、《韵会》等音义注释与《广韵》基本相同。所谓“迎也”即“伴随着…一起”之意,“卽也”则意为“接近”之意。如: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谒见梁惠王,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梁惠王远远看上去没有国君的样子,走近看上去也看不到令人敬畏的气势。此处的“就”作为动词,表示的是走上前去的动作,即“接近、靠近”之意。
  “就”字在保定方言中基本保留了中古时“就”的音义,多表达“靠近”“成事儿”“伴着”等义。如:就近找个学校上上得了。时间太紧,你们干脆就着八宝菜儿喝点儿酒吧。
  二、词义演变
  在词义演变方面,保定方言与普通话的演变方向和结果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一)词性变化
  词性又称词类。词性的不同将直接影响词的语言功能,词类的不同则直接反映了汉语语法的演进过程。在保定方言中有许多词在方言演变中拥有了特有的用法,词性有所变化,从而产生了与普通话不同的意义。这种不同不仅增添了方言特有的魅力,更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使得汉语更富韵味。下面以几个词为例进行说明。
  1.底细
  《现代汉语词典》对“底细”的解释为“(人或事情)的根源、内情”,即“底细”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名词。在保定方言尤其是口语中“底细”更多是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意为“办事小心谨慎”。下面是保定方言中的用例:你底细着点儿,别碰坏了杯子!
  以上用例中,“底细”一词均表示“小心谨慎”之意,而不再仅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名词。可见在保定方言中“底细”的词性发生了变化,意义范畴也随之扩大,成为了一个兼类词。   2.揍
  《新华字典》对“揍”的解释为“打、打碎”,可见“揍”是一个意义十分单纯的动词。在保定方言中,“揍”除了保留动词的意义之外,更多的是作为形容词发挥其语言功能,表示“糟了、砸锅了”之意。如:这下可揍了,股票又跌了!这句的“揍”表达因股票下跌而引起的糟糕之感,“揍”也不再是动词,而是一个形容词。而在保定方言中,“揍”口语化的使用更是衍生出“揍性”一词。“揍性”与“德行”互为近义词,词态较之后者略凶狠,口语化程度高,意为样子长得不怎么样或者能力不怎么强,却想着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或者不切实际的事,含有些许蔑视的意思。如:也不瞧瞧你那个揍性!
  3.趁
  《新华字典》对“趁”的解释为“利用时间、机会”,如“趁热打铁”、“趁着晴天打场(chang2)”。可见“趁”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式作为一个借此而存在。在保定方言中,“趁”的使用范畴更加宽泛,“趁”也不仅作为介词,还可以作为动词和形容词表达更加丰富的含义。
  “趁”作为动词时,表“拥有”之意。如:我什么都不趁,只有一辆破车。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为“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辆破车。“趁”作为形容词时表示“富有”。如:他这身儿行头真趁钱。所表意思即为他的行头很值钱。
  (二)词义色彩
  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狭义的词义即指词汇意义,由词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构成。附着在词理性意义上的色彩义十分重要,表达了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在使用时如稍有不慎,容易产生误解、错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在保定方言中,有一部分词由于具体语境不同,使得其原有色彩义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表达的意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下面以几个词为例进行说明。
  1.勾当
  《现代汉语词典》对“勾当”一词的解释为“行当、事情,今常指坏事情”。如: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施耐庵《水浒传》。“勾当”在此句中十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林冲一路上所承受的折磨,其贬义色彩十分浓重,一直到今天“勾当”多数情况下表示的均为贬义。
  在保定方言中,随着方言演变,“勾当”一词的贬义色彩渐渐减弱,甚至变为中性词,单纯地表示“事情、工作、活计”之意。如:老大不小的,该找个勾当儿干干了!这里“勾当”表示的是“工作”之意,贬义色彩已大大减弱。
  2.巴结
  《现代汉语词典》对“巴结”的解释为“趋炎附势,奉承讨好”,富有贬义色彩。在保定方言中,“巴结”却不只表达“极力奉承”之意,还有“努力、勤奋”“培养、供给”之意,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显然由贬义慢慢淡化为中性,甚至有向褒义词转化的可能。如:这样贫苦的家境能巴结出个大学生实在不容易!
  三、小结
  保定方言词汇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从方言古语词、词义演变来看,保定方言词汇的语言学价值颇高。对与保定方言词汇的探究无疑对汉语语汇的丰富发展以及地域文化的整理记录都是很有意义的。对此我们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继章,唐健雄.河北省志.方言志.北京:北京地方志出版社,2006.
  [2]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刘广智,韩世龄.冀中古语词探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预科一年中集中学习汉语科目。新疆医科大学汉语教学以医用汉语为主,汉语口语、汉语阅读、汉语写作等科目为辅。本校教师在教授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医用汉语时,考虑到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出现了过于偏重医学知识,而忽略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医用汉语中的医学知识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医用汉语 语言 结合  一、医用汉语介绍  为
摘 要: 学术界和传媒界往往存在这样的争论:究竟电视这一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的媒介是否适合用来传播精英文化?许许多多的文化类节目纷纷在收视率上败下阵脚,就在我们感叹文化类节目似乎不适合用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介来传播之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于2004年全面改版,并且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时至今日《百家讲坛》栏目仍然长久不衰。《百家讲坛》的成功是电视媒体精英化和大众化融合无数次失败之下的一个
摘要:近年来青春电影在银幕频频现映,通过对典型影片的分析即可发现:现代青春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设置和人物在感情中的主动地位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青春电影 女性主义 幻想  近年来。青春电影的热映,在引发全民的青春怀想热潮的同时,也收获了可观的票房。而通过对他们的共性分析即可发现其中有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下面,即以《初恋这件小事》(简称《初恋》)、《那些年,我们
摘 要: 借助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成为不少地区社会发展的共识,对于地处边远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而言,一是应充分以地方高校学报为平台,汇集专家学者进行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并充分发挥学报的媒介传播功能;二是加强与国内外影视传媒间的合作,以影视为载体加大区域历史文化的传播力度;三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视觉传播。  关键词: 陕西省汉中市 历史文化 传播策略 媒介  借助媒介进行文化传
摘 要: 高中政治课植根于社会生活且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双强”的一门基础学科,不可疏离或者摆脱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它的生命之树才会常青,本文分析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  关键词: 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知信行合一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著名长诗剧《浮士德》中提出:“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它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的形象性再版,
摘 要: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舆论环境,高校团学工作在思想准备、理论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对团学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经典传播学中的免疫效果理论出发,以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这一话题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法研究“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对大学生政治观点的影响,以期对改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团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团学工作 免疫效果 两面提示  对任何事物来说,都
摘 要:二胡乐器发展至今,其演奏作品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在这些作品中,二胡演奏技巧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将小提琴作品移植到现代二胡演奏中的热潮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在其演奏技巧的发展与创新上朝着更多元化、深度化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 二胡演奏技巧 移植小提琴曲 多元文化  一、二胡溯源与二胡技巧的发展  二胡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中国民族拉弦乐器。它起源于古老的拉弦乐
摘 要: 一些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注重加强与台湾地区相关院校的教育合作交流,并选拔优秀在校生参加短期非学籍生赴台研修项目,取得一定成绩。今后还需要双方合作院校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多方面积累管理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短期研修 优势探析  台湾高校整体师资水平较高,公立、私立学校都重视特色办学,有的专业和大陆
摘 要: 在婚姻用词的许多惯用语中,存在诸多性别偏向的歧视性用词。“嫁给”一词正是一个典型例子。本文用西方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探究婚姻用词的性别偏向问题及语言用词对性别平等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婚姻用词 性别偏向  在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中,男权思想依然占据主流,传统的男性主导的婚姻关系在文化语言上有诸多体现。下面以“嫁给”一词为例,探究婚姻用词的性别偏向情况,并以此引入女性主义与语
摘 要: 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在校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剖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希望为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帮助,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问卷调查 对策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