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就是教学艺术中最美丽,最充满诗情画意的一门艺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最讲教学艺术的课堂,最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在这些诸多因素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语文课堂仍是老师一言堂,老师讲得昏头黑地而学生无事可做,教学严重脱骨,课堂死气沉沉,犹如一潭死水;
(二)教师备课凑页数,抄教案应付检查,学生抄作业应付老师,老师批改写个分写个号应付学校;
(三)集体备课各干各的,听课评课互相吹捧,实质问题绕道而过;
(四)教学思想陈旧,方法严重滞后,没有丝毫教学艺术,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和思想;
(五)作业是现成的练习册或订购的《同步训练》,学生经常抄答案应付,没有独创性;
(六)教师本身素养低下,粉笔钢笔字写不好,语文课堂上示范朗诵不会,即兴高歌一曲不会,表演模仿不会,课堂缺乏生机;
(七)教师语言功底差,教学语言枯燥;
(八)课堂教学设计老套,缺乏新意;
总而言之,具备上述因素的语文课堂缺乏创新,缺乏课堂教学艺术,这样的语文课堂缺乏活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兴趣必然荡然无存。
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有位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结合我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是语文课堂“活”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变量。现代教师必须集学者、学习者和研究者于一身,同时是学生的榜样也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课堂的引导者。语文课堂能否“活”起来,关键在老师的引导,这其中重要的是老师的个体素质、心理的健康、语言的机智幽默、课堂的调控、情绪的引导等几方面的作用。比如同样的文本,同样的学生,一个教师教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没一点活力,课堂气氛低落。换了另一个老师,这个教师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情绪高涨,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效果非常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这就是教师个体综合素质的区别造成的。因此,每个教师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
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要向着这一目标努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
二、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文本材料都是精心选出的优秀文章,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多看,让视感官活动起来。比如让学生多读课文,每次上语文课,我都让学生多遍大声读课文,同时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带入课堂,让学生可能多地了解语文课堂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心灵去体验,用头脑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看的机会,让眼“活”起来。
三、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语文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养成,不是光读读背背就能得到的,需要学生亲自去动手探索知识奥秘。每节课我都会布置或多或少的写作内容,哪怕是一道仿写句子的作业。时间长了学生每节课如果没写点东西,都感觉失去了什么一样。
四、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脑“想”起来
语文教学中,学生眼活了,手动了,接下来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大脑活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世界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设计高质量的质疑问题, 或小组互动问题让学生多方面探求。比如我在教学《海燕》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中作者歌颂赞美海燕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结合背景讨论思考,最后获得了一致的结论,有几个学生还就此写了一段很精彩的《海燕的宣言》。
五、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嘴“说”起来
语文课堂的“说”就是提问、回答、读书等活动。每节课我都鼓励学生大胆说、勇敢问、大声读。如此一来,学生的问题也就多了,创新思维活跃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比如我教学《黄河颂》时,我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个体读、小组读、全体读、我示范读、配乐读等,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朗诵,学生情绪激动,课堂气氛热烈。通过读文本,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黄河,反抗侵略的情感油然而生,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水到渠成。
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该调动学生的多位感官,是他们在感悟中领悟作者伟大的人格和情感。语文课堂“活”起来,诀窍就在于给学生创造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让课堂成为孩子展示才华的舞台。老师们这样做好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快乐学习、成长成才创造重要契机。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语文课堂仍是老师一言堂,老师讲得昏头黑地而学生无事可做,教学严重脱骨,课堂死气沉沉,犹如一潭死水;
(二)教师备课凑页数,抄教案应付检查,学生抄作业应付老师,老师批改写个分写个号应付学校;
(三)集体备课各干各的,听课评课互相吹捧,实质问题绕道而过;
(四)教学思想陈旧,方法严重滞后,没有丝毫教学艺术,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和思想;
(五)作业是现成的练习册或订购的《同步训练》,学生经常抄答案应付,没有独创性;
(六)教师本身素养低下,粉笔钢笔字写不好,语文课堂上示范朗诵不会,即兴高歌一曲不会,表演模仿不会,课堂缺乏生机;
(七)教师语言功底差,教学语言枯燥;
(八)课堂教学设计老套,缺乏新意;
总而言之,具备上述因素的语文课堂缺乏创新,缺乏课堂教学艺术,这样的语文课堂缺乏活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兴趣必然荡然无存。
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有位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结合我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是语文课堂“活”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变量。现代教师必须集学者、学习者和研究者于一身,同时是学生的榜样也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课堂的引导者。语文课堂能否“活”起来,关键在老师的引导,这其中重要的是老师的个体素质、心理的健康、语言的机智幽默、课堂的调控、情绪的引导等几方面的作用。比如同样的文本,同样的学生,一个教师教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没一点活力,课堂气氛低落。换了另一个老师,这个教师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情绪高涨,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效果非常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这就是教师个体综合素质的区别造成的。因此,每个教师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
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要向着这一目标努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
二、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文本材料都是精心选出的优秀文章,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多看,让视感官活动起来。比如让学生多读课文,每次上语文课,我都让学生多遍大声读课文,同时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带入课堂,让学生可能多地了解语文课堂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心灵去体验,用头脑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看的机会,让眼“活”起来。
三、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语文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养成,不是光读读背背就能得到的,需要学生亲自去动手探索知识奥秘。每节课我都会布置或多或少的写作内容,哪怕是一道仿写句子的作业。时间长了学生每节课如果没写点东西,都感觉失去了什么一样。
四、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脑“想”起来
语文教学中,学生眼活了,手动了,接下来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大脑活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世界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设计高质量的质疑问题, 或小组互动问题让学生多方面探求。比如我在教学《海燕》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中作者歌颂赞美海燕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结合背景讨论思考,最后获得了一致的结论,有几个学生还就此写了一段很精彩的《海燕的宣言》。
五、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嘴“说”起来
语文课堂的“说”就是提问、回答、读书等活动。每节课我都鼓励学生大胆说、勇敢问、大声读。如此一来,学生的问题也就多了,创新思维活跃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比如我教学《黄河颂》时,我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个体读、小组读、全体读、我示范读、配乐读等,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朗诵,学生情绪激动,课堂气氛热烈。通过读文本,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黄河,反抗侵略的情感油然而生,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水到渠成。
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该调动学生的多位感官,是他们在感悟中领悟作者伟大的人格和情感。语文课堂“活”起来,诀窍就在于给学生创造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让课堂成为孩子展示才华的舞台。老师们这样做好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快乐学习、成长成才创造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