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开卷考试的形式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能起到重要作用。编撰科学精炼、深受学生认可期待、富有成效的《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关键词: 中考时政重热点 专题分析 编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方式实现了突破性变革。近年来,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毕业、升学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卷考试,顾名思义,就是在考场上开卷,允许考生答卷时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准确地答完试卷。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家长、非思品学科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对开卷考试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错误引导,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学科不重视,因此,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比以往闭卷考试成绩还要差。
毫无疑问,在具有选拔意义的毕业、升学考试中考出高分数、拿到好成绩对于考生来说是硬道理,为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夯实知识基础,学会关注时事政治,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是思品课老师尤其毕业班老师们的必修课。在毕业班教学实践中,我校历年独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以下称《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专题分析》以时事政治重点和热点为背景,按照中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给学生设计基本问题,组织整理答案,跨越教材年级、章节界限,重新组合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参考《专题分析》正确解答绝大部分试题,因此《专题分析》深受历届毕业班学生的认可和期待。下面结合我校毕业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实践,就如何编撰科学精炼、富有成效的《专题分析》谈谈体会。
一、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
时事政治是一段时期国内国际发生的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事政治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的《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和《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中的命题原则都要求:中考命题要体现思想性,“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近年来的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十分注重对时政重热点的考查,试题以近一年来的时事重点或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试题从形式上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规律和特点。“题在书外”即思想品德试题与时事政治重热点的结合相当紧密,不涉及时事政治材料的试卷几乎没有。因此,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复习和备考务必特别关注并着力解决时政重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整合,编撰《专题分析》是着力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
编撰《专题分析》,首先要在专题遴选上下工夫,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事件种类繁多、纷繁复杂。我们给学生编撰《专题分析》不能漫无目的,到处撒网,怎样在琳琅满目的时事政治材料中遴选确定最有针对性的重点热点问题,需要思想品德学科老师下一番工夫。在专题遴选上要尤其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
首先,尤其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近几年来的泉州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相当一部分都会选择一年来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关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反响强烈、最具鲜明时代特征的时事政治事件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设计,如2008年试题中的“抗震救灾”,2009年试题中的“改革开放30年”、“金融危机、海西建设”,2010年试题中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试题中的“十二五规划”,2012年试题中的“雷锋逝世50周年”、“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2013年试题中的“钓鱼岛争端”、“中国梦”,2014年试题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上述试题无一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其次,关注时事政治的长效性。所谓“长效性”,指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影响上的深远性,是具有长效性的时事政治事件,反映的往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中考年年浓墨重彩大做文章的高频区域。如思想道德建设及诚信和责任、青少年健康成长、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是近年来持续引起强烈反响、社会持续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对于不具有长效性的时事热点,可做冷处理。
当然,在时政重热点专题的选题中,还应注意“以我为主”和“贴近学生”。“以我为主”,就是专题遴选要重点关注国内热点,重点关注国际上与我国有直接关系的热点;对于与我国没有直接关系的热点,则做冷处理。“贴近学生”则在专题遴选上不超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范围,必须是初中学生普遍关注或者应该给予关注的热点,必须是初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的热点,必须与学科的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最后,时政重热点的遴选还应关注专题的确定性。中考试题必须保证科学性,特别政治学科的试题。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是已有明确结论的问题,政治上比较敏感,中央尚未明确表态的问题;观点比较前沿,学术界尚有广泛争论的问题;发展不够充分,尚处在试验观察阶段的问题是不太可能进入中考试卷的。
二、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 思想品德学科试题一般围绕某个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综合型”、“实践题”五个角度设问。“是什么”角度的题目包括: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体现(符合)什么观点?列举等;“为什么”角度的题目包括:为什么?说明原因(理由)、重要性(意义)、必要性、对某个问题加以分析等;“怎样做”角度的题目包括:包含国家或个人怎样做?提建议(对策)、出谋划策(献计献策)、采取什么举措应对等;“综合型”角度的题目包括:谈理解、认识、看法、感受(感想)、体会,谈启示、警示,评析、辨析,时事点评等;实践题包括:主题(标题、报名),标语(口号),活动方案(活动形式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步骤设计,黑板报(手抄报)栏目设计,倡议书,建议书,承诺书,发言提纲等。在五个角度的试题中,“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问题指向单一,答案往往可以根据教材单一的知识点做出明确的回答,实践题学生一般可以根据现有生活经验言之有物,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而综合型题目则需要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多个角度做出回答,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实现教材知识与时事政治事件的联系与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则相对较难。为此,老师在编撰《专题分析》时,要围绕某一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综合型”、“实践题”五个角度思考试题可能的命题方向,并按五个角度全面而有规律地给学生做出问题准备。尤其要重视“综合型”的挖掘和设计,尽量避免因《专题分析》的疏漏造成严重失分。
例如,在《2014届毕业班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中,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下给学生准备了以下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3.列举一年来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
4.列举教材中哪些观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5.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或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7.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的理解。(认识、评析、点评)
9.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10.我国(国家、社会)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国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促使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倡议(从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角度)
13.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出倡议。
三、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思想品德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要求我们在中考复习备考和《专题分析》编撰中,一方面要特别重视“题在书外”,即特别关注时事政治重热点的遴选,关注课本知识与时政重热点的联系与整合,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理在书中”,即在答案组织整理上特别注意回归教材,运用教材知识、学科语言分析解决时事政治重热点和现实生活问题。答案组织要特别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答案组织的规范性首先应该体现为语言表述的科学和规范。通过对学生考试过程中的失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少同学的失分在于答案口语化,缺乏学科语言和规范的表述方式。例如,在围绕“诚信”谈理解的试题中,学生答案如“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会被人鄙视、数落”,“人不讲诚信就要倒霉”,“国家要无信则就会败”等;在回答“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意义”的试题中,不少同学没能使用“有利于……”,“是……的需要(要求)”,“对……有重要意义”等规范化的表述,存在缺乏学科语言和规范表述方式的问题。
答案组织的规范性,还应该体现为逻辑思路的完整和清晰。学生在回答综合型试题时,往往不能根据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步骤依次从多个层次展开作答,如“评析题”,按要求学生应依次从三个层次作答:①评价判断——对背景材料提供的行为或现象进行定性,从心理、道德或法律角度做出评价判断;②分析原因,说明理由——运用教材知识,对背景材料提供的现象或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③指出正确做法——从背景材料的行为或现象引申出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启示。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大篇幅包抄,要么没有评价,要么没有分析,要么没有做法,导致失分。为此,我们在编撰《专题分析》时,在答案组织上要特别关注答题步骤的全面完整和答题逻辑的清晰规范。
除此之外,我们在答案组织上还应加强语言推敲,力求答案语言精确简洁、简单明了。从近年来福建省尤其是泉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及评分要求来看,对阅读量、答题量都做出了控制,参考答案的题量不大,答案要点简洁明确。考试中相当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答案拖泥带水、杂乱无章,没有分段或标出序号,没有做到要点式答题,容易造成失分。为此,我们在编撰《专题分析》时,组织答案时应在语言推敲上下一番工夫。
参考文献:
[1]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福建省普教室,2013.
[2]2013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3.
关键词: 中考时政重热点 专题分析 编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方式实现了突破性变革。近年来,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毕业、升学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卷考试,顾名思义,就是在考场上开卷,允许考生答卷时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准确地答完试卷。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家长、非思品学科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对开卷考试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错误引导,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学科不重视,因此,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比以往闭卷考试成绩还要差。
毫无疑问,在具有选拔意义的毕业、升学考试中考出高分数、拿到好成绩对于考生来说是硬道理,为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夯实知识基础,学会关注时事政治,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是思品课老师尤其毕业班老师们的必修课。在毕业班教学实践中,我校历年独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以下称《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专题分析》以时事政治重点和热点为背景,按照中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给学生设计基本问题,组织整理答案,跨越教材年级、章节界限,重新组合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参考《专题分析》正确解答绝大部分试题,因此《专题分析》深受历届毕业班学生的认可和期待。下面结合我校毕业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实践,就如何编撰科学精炼、富有成效的《专题分析》谈谈体会。
一、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
时事政治是一段时期国内国际发生的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事政治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的《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和《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中的命题原则都要求:中考命题要体现思想性,“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近年来的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十分注重对时政重热点的考查,试题以近一年来的时事重点或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试题从形式上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规律和特点。“题在书外”即思想品德试题与时事政治重热点的结合相当紧密,不涉及时事政治材料的试卷几乎没有。因此,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复习和备考务必特别关注并着力解决时政重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整合,编撰《专题分析》是着力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
编撰《专题分析》,首先要在专题遴选上下工夫,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事件种类繁多、纷繁复杂。我们给学生编撰《专题分析》不能漫无目的,到处撒网,怎样在琳琅满目的时事政治材料中遴选确定最有针对性的重点热点问题,需要思想品德学科老师下一番工夫。在专题遴选上要尤其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
首先,尤其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近几年来的泉州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相当一部分都会选择一年来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关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反响强烈、最具鲜明时代特征的时事政治事件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设计,如2008年试题中的“抗震救灾”,2009年试题中的“改革开放30年”、“金融危机、海西建设”,2010年试题中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试题中的“十二五规划”,2012年试题中的“雷锋逝世50周年”、“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2013年试题中的“钓鱼岛争端”、“中国梦”,2014年试题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上述试题无一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其次,关注时事政治的长效性。所谓“长效性”,指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影响上的深远性,是具有长效性的时事政治事件,反映的往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中考年年浓墨重彩大做文章的高频区域。如思想道德建设及诚信和责任、青少年健康成长、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是近年来持续引起强烈反响、社会持续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对于不具有长效性的时事热点,可做冷处理。
当然,在时政重热点专题的选题中,还应注意“以我为主”和“贴近学生”。“以我为主”,就是专题遴选要重点关注国内热点,重点关注国际上与我国有直接关系的热点;对于与我国没有直接关系的热点,则做冷处理。“贴近学生”则在专题遴选上不超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范围,必须是初中学生普遍关注或者应该给予关注的热点,必须是初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的热点,必须与学科的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最后,时政重热点的遴选还应关注专题的确定性。中考试题必须保证科学性,特别政治学科的试题。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是已有明确结论的问题,政治上比较敏感,中央尚未明确表态的问题;观点比较前沿,学术界尚有广泛争论的问题;发展不够充分,尚处在试验观察阶段的问题是不太可能进入中考试卷的。
二、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 思想品德学科试题一般围绕某个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综合型”、“实践题”五个角度设问。“是什么”角度的题目包括: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体现(符合)什么观点?列举等;“为什么”角度的题目包括:为什么?说明原因(理由)、重要性(意义)、必要性、对某个问题加以分析等;“怎样做”角度的题目包括:包含国家或个人怎样做?提建议(对策)、出谋划策(献计献策)、采取什么举措应对等;“综合型”角度的题目包括:谈理解、认识、看法、感受(感想)、体会,谈启示、警示,评析、辨析,时事点评等;实践题包括:主题(标题、报名),标语(口号),活动方案(活动形式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步骤设计,黑板报(手抄报)栏目设计,倡议书,建议书,承诺书,发言提纲等。在五个角度的试题中,“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问题指向单一,答案往往可以根据教材单一的知识点做出明确的回答,实践题学生一般可以根据现有生活经验言之有物,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而综合型题目则需要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多个角度做出回答,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实现教材知识与时事政治事件的联系与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则相对较难。为此,老师在编撰《专题分析》时,要围绕某一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综合型”、“实践题”五个角度思考试题可能的命题方向,并按五个角度全面而有规律地给学生做出问题准备。尤其要重视“综合型”的挖掘和设计,尽量避免因《专题分析》的疏漏造成严重失分。
例如,在《2014届毕业班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中,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下给学生准备了以下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3.列举一年来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
4.列举教材中哪些观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5.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或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7.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的理解。(认识、评析、点评)
9.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10.我国(国家、社会)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国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促使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倡议(从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角度)
13.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出倡议。
三、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思想品德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要求我们在中考复习备考和《专题分析》编撰中,一方面要特别重视“题在书外”,即特别关注时事政治重热点的遴选,关注课本知识与时政重热点的联系与整合,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理在书中”,即在答案组织整理上特别注意回归教材,运用教材知识、学科语言分析解决时事政治重热点和现实生活问题。答案组织要特别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答案组织的规范性首先应该体现为语言表述的科学和规范。通过对学生考试过程中的失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少同学的失分在于答案口语化,缺乏学科语言和规范的表述方式。例如,在围绕“诚信”谈理解的试题中,学生答案如“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会被人鄙视、数落”,“人不讲诚信就要倒霉”,“国家要无信则就会败”等;在回答“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意义”的试题中,不少同学没能使用“有利于……”,“是……的需要(要求)”,“对……有重要意义”等规范化的表述,存在缺乏学科语言和规范表述方式的问题。
答案组织的规范性,还应该体现为逻辑思路的完整和清晰。学生在回答综合型试题时,往往不能根据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步骤依次从多个层次展开作答,如“评析题”,按要求学生应依次从三个层次作答:①评价判断——对背景材料提供的行为或现象进行定性,从心理、道德或法律角度做出评价判断;②分析原因,说明理由——运用教材知识,对背景材料提供的现象或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③指出正确做法——从背景材料的行为或现象引申出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启示。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大篇幅包抄,要么没有评价,要么没有分析,要么没有做法,导致失分。为此,我们在编撰《专题分析》时,在答案组织上要特别关注答题步骤的全面完整和答题逻辑的清晰规范。
除此之外,我们在答案组织上还应加强语言推敲,力求答案语言精确简洁、简单明了。从近年来福建省尤其是泉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及评分要求来看,对阅读量、答题量都做出了控制,参考答案的题量不大,答案要点简洁明确。考试中相当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答案拖泥带水、杂乱无章,没有分段或标出序号,没有做到要点式答题,容易造成失分。为此,我们在编撰《专题分析》时,组织答案时应在语言推敲上下一番工夫。
参考文献:
[1]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福建省普教室,2013.
[2]2013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