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学是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培养
1 我国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也叫应试教学,是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传统的教学就是以提高学生分数为目的,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为中心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绝对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思维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所谓的“尖子生”,在各种比赛中独占鳌头,但是这些“尖子生”往往成不了大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也有专家认为,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缺乏创新意识,那么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不断被淘汰,没有后备人才,我们国家就不能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只能不断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很严峻和残酷的问题和现实。
2 保证自学时间,提高质疑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早就养成了学习上依赖性。教师成了指挥官,指哪条路学生就走哪条路,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老师先入为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轨道,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围绕老师所提问题团团转,学生哪还有质疑的机会。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故在教学新课前必定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质疑、释疑,进行个人质疑后,然后小组内部解决疑问,集体解决疑问及各种形式的释疑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质释能力。
3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特别是中低级学生由于知识面窄,好胜心强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问题还比较肤浅,甚至没有什么价值,扰乱课堂的预期计划,但作为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不应不屑一顾或拖拉过关,或否定喝斥学生,而应在肯定其努力的情况下,给予中肯的指导,杜绝扼杀学生质疑兴趣的行为,充分保护好其质疑信心,调动质疑积极性,最初学生的质疑一般会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对疑问的解开,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尝到由质疑带来的满足,加上老师适时适度的表扬鼓励,学生定会产生质疑兴趣,逐渐形成质疑习惯。逐步提高质疑的能力,指导学生找有价值的疑点,让其充分自信地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不断思维,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 提升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凡是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对语文这门课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学生对这门课压根就不感兴趣,根本谈不上学习和进步。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有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可以问学生有谁去过赵州桥,让去过的学生来介绍赵州桥,看和课本上讲述的是不是一样,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及时的将赵州桥的故事讲给学生们,这样自然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再针对故事进行讨论,我们就会发现和惊叹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5 让教学过程充满人文素养
新课标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怎样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是说,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育。
6 创设兴趣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的学习活动上,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变得愉快。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對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如:有的采用采访,有的让学生当小导游,识字课上猜谜语、词语接龙等活动,对成功者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体味成功带来的自豪和乐趣,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满怀着创新的激情,不断地探索新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细心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得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牧区的学生也一样,关键是看我们老师是否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着去抓住学生创新的契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培养
1 我国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也叫应试教学,是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传统的教学就是以提高学生分数为目的,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为中心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绝对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思维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所谓的“尖子生”,在各种比赛中独占鳌头,但是这些“尖子生”往往成不了大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也有专家认为,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缺乏创新意识,那么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不断被淘汰,没有后备人才,我们国家就不能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只能不断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很严峻和残酷的问题和现实。
2 保证自学时间,提高质疑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早就养成了学习上依赖性。教师成了指挥官,指哪条路学生就走哪条路,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老师先入为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轨道,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围绕老师所提问题团团转,学生哪还有质疑的机会。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故在教学新课前必定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质疑、释疑,进行个人质疑后,然后小组内部解决疑问,集体解决疑问及各种形式的释疑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质释能力。
3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特别是中低级学生由于知识面窄,好胜心强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问题还比较肤浅,甚至没有什么价值,扰乱课堂的预期计划,但作为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不应不屑一顾或拖拉过关,或否定喝斥学生,而应在肯定其努力的情况下,给予中肯的指导,杜绝扼杀学生质疑兴趣的行为,充分保护好其质疑信心,调动质疑积极性,最初学生的质疑一般会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对疑问的解开,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尝到由质疑带来的满足,加上老师适时适度的表扬鼓励,学生定会产生质疑兴趣,逐渐形成质疑习惯。逐步提高质疑的能力,指导学生找有价值的疑点,让其充分自信地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不断思维,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 提升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凡是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对语文这门课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学生对这门课压根就不感兴趣,根本谈不上学习和进步。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有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可以问学生有谁去过赵州桥,让去过的学生来介绍赵州桥,看和课本上讲述的是不是一样,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及时的将赵州桥的故事讲给学生们,这样自然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再针对故事进行讨论,我们就会发现和惊叹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5 让教学过程充满人文素养
新课标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怎样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是说,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育。
6 创设兴趣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的学习活动上,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变得愉快。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對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如:有的采用采访,有的让学生当小导游,识字课上猜谜语、词语接龙等活动,对成功者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体味成功带来的自豪和乐趣,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满怀着创新的激情,不断地探索新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细心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得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牧区的学生也一样,关键是看我们老师是否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着去抓住学生创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