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之美”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教学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数学审美教学就是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作为审美对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见证“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和求真统一起来,既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观察中诱发“数学之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现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效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容易带有随意性和表面性,常被事物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思路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发现事物的联系。
  教学认数时,鼓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1、2等数表示,再想想简单的数字“1”可以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什么,由形象的事物到抽象的符号,再联系生活将符号具体化,这正是数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高年级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专题实践活动,如调查年龄、统计人数、称体重、量身高、买东西、做衣服、旅游路线设计、经费预算等,以主题报告或数学手抄报的形式收集整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解现实生活,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中体验“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数学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规定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的美感。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而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时候亲自动手操作是体验数学之美、鉴赏数学之美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能力不强,因此特别需要教师利用他们喜欢动一动、试一试的学习特点,提供能突出知识特点、带有色彩的直观材料,让其亲自动手,体验数学美。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组织学生摆彩色小棒,先拿出10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可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同时写出剩下的小棒数;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取出11根至15根小棒,一一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操作和感知的协调,促进动作和思维不断发展和提升,使学生初步理解余数的产生和余数的含义的同时,初步感悟数学的概括美和抽象美。
  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也要重视操作活动。现代教育派提出的“做中学”“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已被不少教育者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牢固的数学审美印象。

三、合作中增添“数学之美”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已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合作学习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为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思维的碰撞中增添一份“数学之美”提供了平台。
  如二年级教学《5的乘法口诀》,教师创设“我们的校园”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校园里,有1组(5个)同学在浇花,2组(10个)同学在进行拔河比赛,3组(15个)同学在跳绳,4组(20个)同学在做操……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浇花,有多少個同学拔河等问题。接下来,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大胆地放给小组,让学生通过操作圆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感受到用数学语言或符号表示事物时所体现出的简洁美、概括美。
其他文献
【项目编号】本文系2016年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儿童文学与小学低段‘魅力阅读’研究”(立项号:27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画书将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编排方式,第一次将“图”和“文”置于平等的地位并将二者进行巧妙细致的结合,以其深刻的哲理、幽默的画面、清新的语言、精美的装帧而备受大家的喜欢,为孩子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低
期刊
在这个嘈杂的时代,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钉子”,吓退了人们进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甘愿躲去蜗居,当个蚁族,不付出也不汲取,囿于屏障,以求躲开那恐怖的钉子。但他们忘了,千古名句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终生奋斗来完成不懈的追求,才能踏踏实实品尝人生常态的丰富滋味。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断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因为放弃追求而得到的和谐与稳定是虚假易碎的。或许追求就意味着自我变更,而
期刊
这个假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我读了一本叫《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的书。  看着书的封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党旗印在书的顶端,心情不由一阵汹涌澎湃,一股正气油然而生。  我小心翼翼翻开书,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书中共分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强国梦想》,第二单元是《红旗飘飘》,第三单元是《民族复兴》。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坚贞不屈的方志敏、铁血将军陈树湘、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以及英雄母亲邓玉芬、抗
期刊
关爱,是浩瀚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关爱,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关爱,是无尽的黑暗中的一束光芒。记忆里我所受到的关爱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表哥在寒风中颤抖的双腿。  那一天,白雪皑皑,寒风呼啸,树被冻掉了头发,草被吹弯了腰,小狗在窝中瑟瑟发抖,人们也都换上了厚实的棉袄。不安分的我和表哥,依然出门看电影去了。  当我们意犹未尽地推开电影院大门准备回家,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冷得我不住地发抖。细心的表哥
期刊
(一)  这个问题让中国人很矛盾,矛盾了好几千年,直到现在。  有两个故事挺有意思,看官读后深思,故事如下: (二)  夫子很纠结,夫子收到了一封请柬,夫子就因为收到了一封请柬而很纠结。  请柬上写着:“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这是南子发出来的,夫子知道这是一个让人恶心的女人,一个声名狼藉的女人。  “去呢?还是不去呢?”夫子很发愁,夫子还知道,南子的丈夫是一个
期刊
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与一般的文本阅读相比,绘本阅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叙述性故事与视觉艺术的合一,注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绘本,精炼的文字和图画带给儿童非常自由的想象空间,这也赋予了绘本教学巨大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儿童也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一、听读绘本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低年级识字课,提高小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呢?有很多的方法和形式,我们不妨一试。 一、采用直观形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图片、实物、字卡等,能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很好地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大”和“小”时,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区别一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还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言堂”、“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严峻挑战。当我们沉浸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迷恋于学生“变化多端”的“自主”探究时,当我们沾沾自喜于学习的喧嚣热闹情景时,是否发现“自主”无度这一令人尴尬的现象?是否感觉到教学目标、重难点无一落实的无奈?片面强调对内
期刊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凝聚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灵魂。它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平仄替对,韵律和谐,既符合小学生诵读的特点,又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佳作典范。那么,如何上好古诗词诵读课呢?笔者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 了解诗人,进入情境  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了解诗人,
期刊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一般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有较强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