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底层架空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私”有建筑物中的“公”有空间。本文分析了底层架空设计概念及应用,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改善当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匮乏的状况。
关键词:建筑;底部;架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态和生存空间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城市发展的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建筑底部架空这一手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底层架空设计概念
底层架空设计,一般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可能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如墙、窗等),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有的可为大面积的无柱空间,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的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空间。
从历史上看,底层架空设计并不是新手法。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已有应用,如南方地区架空离地的干栏建筑或吊脚楼,其特征主要为:底层架空,楼上为主要功能层,使主要房间视野开阔,通风顺畅,适应潮湿多雨、夏季时间较长的地域环境,但这时的架空空间多作为辅助用房,还不是公共开放空间。近代南方沿海地区出现的骑楼建筑其底层架空空间已初步具有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性质。传统民居和近代传入的券柱廊式形式结合产生的骑楼建筑,在街道与建筑之间、人行道之上创造了一个可遮阳避雨、适于交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商业街中广泛采用,成为一大特色。
建筑師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也主张人类居住环境架空离地。他们提出“干栏化城市”的构想——城市建筑底层是“架空”的,城市全部地面均可供行人使用,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交通及停车场。这些架空理念已有部分为人们所接受并实现。
总之,建筑底层架空设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现代观念意识及结构技术的发展,架空空间形式不断丰富,显示出其广泛性和适应性,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殊类型。
二、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应用
1、 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 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就是不错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通透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市民提供小憩之地。同时,它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在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底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也缓解了各种矛盾。同时, 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空间构架与底层局部架空空间, 加强了人与城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这个灰空间中, 人的参与密切了人与城市的关系, 人在其不同的空间高度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城市景观。
底层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 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 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 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 内外交融。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拥有1 个公共的底层、1 个私密顶层和由半私密半公共空间组成的中间楼层, 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给现代建筑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和人情味, 可以说这就是骑楼概念的发展。具体来说,在街面层, 它有1 个12m 高的公共步行广场在建筑下面穿过, 两部自动扶梯通向半公共空间的主要银行大厅和10 层高的中庭, 由3 部设在西立面玻璃电梯井里的高速电梯可到达银行的主体。来访者在每个双层高的楼层下电梯, 再通过自动扶梯到达目的地。银行内部空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自1985 年建筑投入使用以来, 银行已多次过改变办公位置, 如在1995 年, 仅仅用了6 周时间就在建筑的北部新增了1 个证券大厅。
2、 校园建筑
大学校园建筑架空的底层也是便于活动的过渡空间, 较为密集的教学楼群或者宿舍楼群的底层若运用了架空办法, 可使地面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 同时也产生通透的视觉感受。校园架空底层作为整个校园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 它与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联系紧密。一方面, 其周边或是内部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特点相吻合,并形成一定规模, 改善校园小气候; 另一方面, 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身的生态合理性, 如阳光、植物、风向、水体以及地形因素, 趋利避害。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若能结合周边的自然风貌, 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条件允许时, 可适当加大架空层的层高, 通过增加可仰视范围借景将层峦叠翠的远山或建筑引入环境, 增加景观深度, 以增添空间的趣味性, 让人更乐意驻足观望, 这一点对于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的校园有着特殊意义。
3、 住宅建筑
底层架空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常用方式, 尤其在亚热带地区更有利于空气对流, 便于自然通风。底层架空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架空的空间可以作多种用途, 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景观, 如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还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做一体化设计, 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居住楼采用了底层架空的形式, 这就创造出通透的空间, 对小区整体环境起到很好的气候调节作用。同时, 架空的底层也成为小区住户活动的好去处。相对于室外, 架空的底层阴凉, 挡风遮雨, 保证了人们的活动不用受室外不利气候的影响。综合自身气候条件, 新加坡的住宅底层基本上都是架空的, 架空底层不仅有利于通风、遮阳、避雨、防潮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而且给小区居民一个不受日晒雨淋的交际场所, 为老人儿童等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长远看, 还为未来底层商业再开发留下了空间[4]。
近几年, 为了美化环境, 设计师将绿化景观引入底层架空空间。精心设计的底层架空空间有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 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地, 并能使绿化景观渗透进来。架空层花园是从骑楼发展演变而来的, 与地面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庭园空间。把住宅底层作为架空层进行园林绿化, 一方面可以遮阳避雨, 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 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架空层花园十分适应岭南气候特点, 设计时要注意架空层的层高。合适的层高在5~7m 之间, 因为层高低矮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 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各种造园手法, 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大景深的作用。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 形成独具特色的架空层风雨通廊,又使园林得以有效的扩展, 扩大交流空间。一般来说, 底层架空空间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 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和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 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贯众和常春藤等。在配置植物时, 也应考虑到管道的日常维修问题。底层架空空间因其特殊的建筑结构特点, 光照条件较差, 所以其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 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 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 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开阔明亮, 方便居民在此活动。
参考文献:
[1] 倪斌鹭. 小区架空层的用途之争[J]. 现代物业. 2008(12)
[2] 唐丹军. 城市建设中景观架空层的创新应用[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09)
[3] 徐总煜,叶琳. 高层住宅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J]. 山西建筑. 2009(36)
关键词:建筑;底部;架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态和生存空间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城市发展的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建筑底部架空这一手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底层架空设计概念
底层架空设计,一般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可能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如墙、窗等),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有的可为大面积的无柱空间,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的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空间。
从历史上看,底层架空设计并不是新手法。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已有应用,如南方地区架空离地的干栏建筑或吊脚楼,其特征主要为:底层架空,楼上为主要功能层,使主要房间视野开阔,通风顺畅,适应潮湿多雨、夏季时间较长的地域环境,但这时的架空空间多作为辅助用房,还不是公共开放空间。近代南方沿海地区出现的骑楼建筑其底层架空空间已初步具有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性质。传统民居和近代传入的券柱廊式形式结合产生的骑楼建筑,在街道与建筑之间、人行道之上创造了一个可遮阳避雨、适于交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商业街中广泛采用,成为一大特色。
建筑師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也主张人类居住环境架空离地。他们提出“干栏化城市”的构想——城市建筑底层是“架空”的,城市全部地面均可供行人使用,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交通及停车场。这些架空理念已有部分为人们所接受并实现。
总之,建筑底层架空设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现代观念意识及结构技术的发展,架空空间形式不断丰富,显示出其广泛性和适应性,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殊类型。
二、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应用
1、 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 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就是不错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通透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市民提供小憩之地。同时,它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在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底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也缓解了各种矛盾。同时, 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空间构架与底层局部架空空间, 加强了人与城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这个灰空间中, 人的参与密切了人与城市的关系, 人在其不同的空间高度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城市景观。
底层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 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 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 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 内外交融。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拥有1 个公共的底层、1 个私密顶层和由半私密半公共空间组成的中间楼层, 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给现代建筑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和人情味, 可以说这就是骑楼概念的发展。具体来说,在街面层, 它有1 个12m 高的公共步行广场在建筑下面穿过, 两部自动扶梯通向半公共空间的主要银行大厅和10 层高的中庭, 由3 部设在西立面玻璃电梯井里的高速电梯可到达银行的主体。来访者在每个双层高的楼层下电梯, 再通过自动扶梯到达目的地。银行内部空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自1985 年建筑投入使用以来, 银行已多次过改变办公位置, 如在1995 年, 仅仅用了6 周时间就在建筑的北部新增了1 个证券大厅。
2、 校园建筑
大学校园建筑架空的底层也是便于活动的过渡空间, 较为密集的教学楼群或者宿舍楼群的底层若运用了架空办法, 可使地面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 同时也产生通透的视觉感受。校园架空底层作为整个校园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 它与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联系紧密。一方面, 其周边或是内部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特点相吻合,并形成一定规模, 改善校园小气候; 另一方面, 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身的生态合理性, 如阳光、植物、风向、水体以及地形因素, 趋利避害。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若能结合周边的自然风貌, 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条件允许时, 可适当加大架空层的层高, 通过增加可仰视范围借景将层峦叠翠的远山或建筑引入环境, 增加景观深度, 以增添空间的趣味性, 让人更乐意驻足观望, 这一点对于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的校园有着特殊意义。
3、 住宅建筑
底层架空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常用方式, 尤其在亚热带地区更有利于空气对流, 便于自然通风。底层架空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架空的空间可以作多种用途, 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景观, 如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还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做一体化设计, 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居住楼采用了底层架空的形式, 这就创造出通透的空间, 对小区整体环境起到很好的气候调节作用。同时, 架空的底层也成为小区住户活动的好去处。相对于室外, 架空的底层阴凉, 挡风遮雨, 保证了人们的活动不用受室外不利气候的影响。综合自身气候条件, 新加坡的住宅底层基本上都是架空的, 架空底层不仅有利于通风、遮阳、避雨、防潮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而且给小区居民一个不受日晒雨淋的交际场所, 为老人儿童等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长远看, 还为未来底层商业再开发留下了空间[4]。
近几年, 为了美化环境, 设计师将绿化景观引入底层架空空间。精心设计的底层架空空间有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 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地, 并能使绿化景观渗透进来。架空层花园是从骑楼发展演变而来的, 与地面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庭园空间。把住宅底层作为架空层进行园林绿化, 一方面可以遮阳避雨, 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 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架空层花园十分适应岭南气候特点, 设计时要注意架空层的层高。合适的层高在5~7m 之间, 因为层高低矮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 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各种造园手法, 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大景深的作用。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 形成独具特色的架空层风雨通廊,又使园林得以有效的扩展, 扩大交流空间。一般来说, 底层架空空间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 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和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 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贯众和常春藤等。在配置植物时, 也应考虑到管道的日常维修问题。底层架空空间因其特殊的建筑结构特点, 光照条件较差, 所以其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 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 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 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开阔明亮, 方便居民在此活动。
参考文献:
[1] 倪斌鹭. 小区架空层的用途之争[J]. 现代物业. 2008(12)
[2] 唐丹军. 城市建设中景观架空层的创新应用[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09)
[3] 徐总煜,叶琳. 高层住宅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J]. 山西建筑.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