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环境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是大众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大众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持。但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被污染、被破坏的现象,因而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让科技助力生态环境的建设,配合环境工程手段,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污染与破坏进行修复,让环境工程能够促进环境生态效益的提升。目前,我国对于环境工程方面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环境研究院和高等教育机构,在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于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研发愈加地投入,这些方面的促进与提升对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关系的探究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由于城市大规模建设,引发严重的環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还会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进而引发气象灾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危害等问题,结合大气污染实际状况,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治理,还需要提高政府关注度,给予资金支持,并将绿色能源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便利。
1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关系
生态环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生态,生态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一些具有生命特性的生物。生物是生态组成的基本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建设,离不开对生物的保护。其次是环境,这里的环境是通俗意义上的地理环境的一种统称,国家将环境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每个环境对于综合的生态系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是支持其他环境发展与提升的基础,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活动。因而有必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真正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环境工程建设能够将技术手段运用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中,生态环境可以检测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不足。生态工程建设应该以实体环境为研究点,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与技术上的改进,确保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
2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
2.1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生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操作性差,法律建设水仍需提高。立法建设滞后于实际经济发展和农业开发,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立法空白。基层缺乏执法权,执法人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个人违法成本较低,农业环境执法较差。在监管系统体系上,权责不明,管理混乱,人手不足。比如保护区被占用,林草地的被侵入,排水工程不完善,水电站管理措施不健全,水源被污染等现象仍有出现。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还不能够满足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网铺设的需要。缺乏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农业生态监测预警机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满足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2环境污染相关的污染源、污染物的处理不到位
由于工业污染物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让环境污染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所以在污染物的处理上明显存在技术与手段不到位的现象。特别的废水的处理,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执行,从而让水资源受到的严重的污染与破坏。这中间的缘由,有政府监管上的缺失、企业人员环保意识的薄弱、污水技术处理的低效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水污染成为处理当前生态环境污染的主问题。
3环境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农业生态治理水平
首先,进一步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制定相关标准,配套技术管理手段,比如完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对秸秆焚烧、种畜种禽管理、农田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具体的规定,同时对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空气污染等防治进行完善的立法规定,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和技术规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让村民积极投入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当中,促进资源和权利流转,确保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环境破坏的惩治力度,尤其是针对企业环境污染等行为严厉处罚。其次,强化执法过程,加强执法力度,进行基层执法机构的建设,推动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培养专业的执法人员。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设置污染源监测装置,实现监控和执法对接。构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各级部门明确责任,协同合作,以基层部门为执法单位,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第三,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以税费补贴为主,直接补贴为辅,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对企业征收生态环境保护税,完善资源税种类,限制无节制的开发。
3.2注重循环利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的利用需要人们有循环利用的意识,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相关的材料与物料上的不充足,需要在资源的利用上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因而有必有通过环境工程建设来提升,比如按照环境工程建设研发的BIM技术进行资源的分析及成产废弃物方面的处理,从而切实提升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据研究显示,我国工业废弃物在首次生产中被利用的比例只有30%,剩余的70%并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就进行丢弃。基于此,有必要加强二次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可以通过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手段来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从而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垃圾变废为宝,切实落实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3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工业化生产作为导致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由于工业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拓展,导致废气排放数量也有所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对废气污染缺乏正确认识,将其过度排放在空气中,将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所以,应按照工业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国家应当对其制定一系列规范条款,使其在工业生产环节中,对工业废气进行科学治理,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明确设定。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在保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础上,应该对生态环境问题加以重视,在对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基础上,可拓展经济生产业务。此外,工业技术人员可按照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优化与改革相关技术,并提高创新力度,将科学技术合理应用其中,尽可减少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以维护生态环境。我国要想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要在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对第三产业发展加以重视,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对第三企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对大气污染进行科学治理,为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应该将环境工程建设的方法与理论落实到位,将相关的技术产品的应用落实到位,从而切实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这就要求在环境工程建设中要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要围绕实体环境对于污染与破坏的数据收集,从而做好生态环境的评价与监测的有效链接,从而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冯泽华.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6):189+191.
[2]陈凯.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92-193.
[3]吴梅芳.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地球,2019(08):97.
[4]高梦涵.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123.
[5]王毅琳.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技术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5):118.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关系的探究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由于城市大规模建设,引发严重的環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还会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进而引发气象灾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危害等问题,结合大气污染实际状况,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治理,还需要提高政府关注度,给予资金支持,并将绿色能源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便利。
1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关系
生态环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生态,生态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一些具有生命特性的生物。生物是生态组成的基本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建设,离不开对生物的保护。其次是环境,这里的环境是通俗意义上的地理环境的一种统称,国家将环境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每个环境对于综合的生态系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是支持其他环境发展与提升的基础,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活动。因而有必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真正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环境工程建设能够将技术手段运用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中,生态环境可以检测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不足。生态工程建设应该以实体环境为研究点,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与技术上的改进,确保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
2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
2.1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生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操作性差,法律建设水仍需提高。立法建设滞后于实际经济发展和农业开发,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立法空白。基层缺乏执法权,执法人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个人违法成本较低,农业环境执法较差。在监管系统体系上,权责不明,管理混乱,人手不足。比如保护区被占用,林草地的被侵入,排水工程不完善,水电站管理措施不健全,水源被污染等现象仍有出现。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还不能够满足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网铺设的需要。缺乏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农业生态监测预警机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满足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2环境污染相关的污染源、污染物的处理不到位
由于工业污染物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让环境污染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所以在污染物的处理上明显存在技术与手段不到位的现象。特别的废水的处理,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执行,从而让水资源受到的严重的污染与破坏。这中间的缘由,有政府监管上的缺失、企业人员环保意识的薄弱、污水技术处理的低效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水污染成为处理当前生态环境污染的主问题。
3环境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农业生态治理水平
首先,进一步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制定相关标准,配套技术管理手段,比如完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对秸秆焚烧、种畜种禽管理、农田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具体的规定,同时对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空气污染等防治进行完善的立法规定,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和技术规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让村民积极投入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当中,促进资源和权利流转,确保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环境破坏的惩治力度,尤其是针对企业环境污染等行为严厉处罚。其次,强化执法过程,加强执法力度,进行基层执法机构的建设,推动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培养专业的执法人员。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设置污染源监测装置,实现监控和执法对接。构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各级部门明确责任,协同合作,以基层部门为执法单位,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第三,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以税费补贴为主,直接补贴为辅,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对企业征收生态环境保护税,完善资源税种类,限制无节制的开发。
3.2注重循环利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的利用需要人们有循环利用的意识,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相关的材料与物料上的不充足,需要在资源的利用上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因而有必有通过环境工程建设来提升,比如按照环境工程建设研发的BIM技术进行资源的分析及成产废弃物方面的处理,从而切实提升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据研究显示,我国工业废弃物在首次生产中被利用的比例只有30%,剩余的70%并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就进行丢弃。基于此,有必要加强二次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可以通过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手段来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从而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垃圾变废为宝,切实落实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3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工业化生产作为导致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由于工业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拓展,导致废气排放数量也有所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对废气污染缺乏正确认识,将其过度排放在空气中,将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所以,应按照工业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国家应当对其制定一系列规范条款,使其在工业生产环节中,对工业废气进行科学治理,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明确设定。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在保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础上,应该对生态环境问题加以重视,在对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基础上,可拓展经济生产业务。此外,工业技术人员可按照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优化与改革相关技术,并提高创新力度,将科学技术合理应用其中,尽可减少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以维护生态环境。我国要想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要在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对第三产业发展加以重视,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对第三企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对大气污染进行科学治理,为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应该将环境工程建设的方法与理论落实到位,将相关的技术产品的应用落实到位,从而切实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这就要求在环境工程建设中要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要围绕实体环境对于污染与破坏的数据收集,从而做好生态环境的评价与监测的有效链接,从而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冯泽华.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6):189+191.
[2]陈凯.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92-193.
[3]吴梅芳.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地球,2019(08):97.
[4]高梦涵.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123.
[5]王毅琳.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技术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