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場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税收筹划面临着各种风险,给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带来巨大威胁。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对企业财务税收面临的筹划风险有全面的认识,掌握其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措施
一、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税法日趋完善,税收筹划逐渐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实现经济纳税,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财务税收筹划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税收筹划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为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及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税收筹划工作,尽可能消除和规避筹划风险,并积极采取相关管理和控制措施,获取超过一般筹划所节俭的税额,减轻企业税收成本,实现经济纳税。
二、 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分析
税务筹划是在企业投资、经营、理财、股利分配等活动发生前,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事先对纳税事项进行安排,有效地降低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的活动。税收筹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企业为追求最大化经济效益。为实现该发展要求,企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如逃税、避税、偷税、漏税以及节税等。在我国税法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偷税、漏税、避税等行为通常十分困难。因此企业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寻求一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降低企业税收支出的办法,即税收筹划。
(二)客观原因分析
1、税收的优惠政策
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企业或者组织,通常会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进行避税和节税。比如,企业利用“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法优惠政策,来达到少纳税和不纳税的目的,以此来降低企业税收压力。
2、税法细则与纳税事项吻合度的差异
为尽可能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几乎所有企业都选择避税,另一方面,国家为确保税收质量,会制订出更多详细、具体的税收政策与规则。但税法政策再详尽也难以规定或限定所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事项,不可能将避税的通道完全堵死。
3、征税方法上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征税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缺陷,为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商品流转环节上课税,企业只需要减少商品流转环节,就能实现避税的目标。
三、 税收筹划风险
(一)政策风险
税收筹划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变化风险,若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促使当地政府开展一系列激烈的税收竞争。企业作为地方纳税最多的单位,必须把握好税收筹划力度,否则会加大政策选择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是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国家就国际市场发展方向制订或调整政策导致的。
(二)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发展来讲,税收筹划是在一定时间内以企业经济活动为载体的企业未来行为的预先安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前瞻性与计划性。筹划方案一旦付诸于实际就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锁定效益”,对企业经营地点、范围及经营期限造成一定的限制,直接影响其余人经营活动本身的灵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税收筹划的效益,甚至会直接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指纳税人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过程中,因信用危机、名誉损失而带来的一些风险。比如纳税企业避税筹划行为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逃税,就会被定为问题的“重点户”,就加大对该企业稽查的力度,直接损害企业信誉,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降低市场份额。
四、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企业全体人员应认真学习税法精神,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建立风险控制观念。企业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到多个税种,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税收筹划风险。故在筹划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兼顾各个税种的纳税情况,综合考虑税收筹划的成本与风险,兼顾大局,更加主动地纳税和科学地筹划,以此实现少纳税等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素质
为确保企业财务税收筹划工作顺利进行,尽可能减少税收成本,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有效地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税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选聘业务强、素质高、政治目标坚定的财务人员,并根据不同人员的能力和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掌握税务动态信息,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与管理,通过人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整体效能,从而实现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
(三)健全风险监控体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可大可小的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为尽可能避免风险,企业除了在生产经营环节做好管理外,还应强化内部管理,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原有的风险监控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为有效地规避筹划实施中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对风险进行监测,定期检验方案实施情况,帮助企业领导人作出正确地决策,提高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因此健全风险监控体系,能有效地避免风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为企业税务筹划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企业最大化税收效益。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信息交流沟通是确保整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交流与沟通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税收筹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面对税收筹划风险,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与措施,相关部门及其人员不理解,也难以有效地执行与实施,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措施的作用和价值,实施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应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密切监控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防范筹划风险,使财务税收筹划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五、结语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降低税负、整合资源、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在企业进行筹划工作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筹划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企业财务税收筹划中,相关部门应正确地认识到税收及税收筹划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和挑战,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素质,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企业税收筹划及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焕玲.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6):40-41.
[2] 渠津,兰华瑜,崔勤琴等.浅论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12,11(10):99-100.
[3] 陈茹.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几个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11(3):57-58.
[4] 陈秀芬.浅议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财经界,2013,(8):230,232.
[5] 彭睿荞.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控制——基于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2,04(1):150-150.
[6] 路鑫鑫.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问题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2,10(6):162-164.
关键词:企业财务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措施
一、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税法日趋完善,税收筹划逐渐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实现经济纳税,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财务税收筹划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税收筹划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为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及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税收筹划工作,尽可能消除和规避筹划风险,并积极采取相关管理和控制措施,获取超过一般筹划所节俭的税额,减轻企业税收成本,实现经济纳税。
二、 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分析
税务筹划是在企业投资、经营、理财、股利分配等活动发生前,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事先对纳税事项进行安排,有效地降低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的活动。税收筹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企业为追求最大化经济效益。为实现该发展要求,企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如逃税、避税、偷税、漏税以及节税等。在我国税法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偷税、漏税、避税等行为通常十分困难。因此企业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寻求一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降低企业税收支出的办法,即税收筹划。
(二)客观原因分析
1、税收的优惠政策
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企业或者组织,通常会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进行避税和节税。比如,企业利用“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法优惠政策,来达到少纳税和不纳税的目的,以此来降低企业税收压力。
2、税法细则与纳税事项吻合度的差异
为尽可能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几乎所有企业都选择避税,另一方面,国家为确保税收质量,会制订出更多详细、具体的税收政策与规则。但税法政策再详尽也难以规定或限定所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事项,不可能将避税的通道完全堵死。
3、征税方法上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征税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缺陷,为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商品流转环节上课税,企业只需要减少商品流转环节,就能实现避税的目标。
三、 税收筹划风险
(一)政策风险
税收筹划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变化风险,若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促使当地政府开展一系列激烈的税收竞争。企业作为地方纳税最多的单位,必须把握好税收筹划力度,否则会加大政策选择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是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国家就国际市场发展方向制订或调整政策导致的。
(二)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发展来讲,税收筹划是在一定时间内以企业经济活动为载体的企业未来行为的预先安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前瞻性与计划性。筹划方案一旦付诸于实际就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锁定效益”,对企业经营地点、范围及经营期限造成一定的限制,直接影响其余人经营活动本身的灵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税收筹划的效益,甚至会直接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指纳税人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过程中,因信用危机、名誉损失而带来的一些风险。比如纳税企业避税筹划行为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逃税,就会被定为问题的“重点户”,就加大对该企业稽查的力度,直接损害企业信誉,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降低市场份额。
四、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企业全体人员应认真学习税法精神,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建立风险控制观念。企业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到多个税种,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税收筹划风险。故在筹划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兼顾各个税种的纳税情况,综合考虑税收筹划的成本与风险,兼顾大局,更加主动地纳税和科学地筹划,以此实现少纳税等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素质
为确保企业财务税收筹划工作顺利进行,尽可能减少税收成本,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有效地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税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选聘业务强、素质高、政治目标坚定的财务人员,并根据不同人员的能力和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掌握税务动态信息,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与管理,通过人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整体效能,从而实现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
(三)健全风险监控体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可大可小的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为尽可能避免风险,企业除了在生产经营环节做好管理外,还应强化内部管理,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原有的风险监控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为有效地规避筹划实施中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对风险进行监测,定期检验方案实施情况,帮助企业领导人作出正确地决策,提高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因此健全风险监控体系,能有效地避免风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为企业税务筹划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企业最大化税收效益。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信息交流沟通是确保整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交流与沟通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税收筹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面对税收筹划风险,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与措施,相关部门及其人员不理解,也难以有效地执行与实施,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措施的作用和价值,实施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应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密切监控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防范筹划风险,使财务税收筹划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五、结语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降低税负、整合资源、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在企业进行筹划工作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筹划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企业财务税收筹划中,相关部门应正确地认识到税收及税收筹划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和挑战,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素质,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企业税收筹划及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焕玲.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6):40-41.
[2] 渠津,兰华瑜,崔勤琴等.浅论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12,11(10):99-100.
[3] 陈茹.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几个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11(3):57-58.
[4] 陈秀芬.浅议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财经界,2013,(8):230,232.
[5] 彭睿荞.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控制——基于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2,04(1):150-150.
[6] 路鑫鑫.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问题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2,10(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