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哥特传统这一创新要素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哥特小说,在当时对英美文学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目前大量优秀的哥特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美剧《断头谷》就是根据华盛顿·欧文的经典作品《沉睡谷传奇》,该电视剧继承了原创小说中的哥特传统元素,在人物塑造以及怪诞场景表现方面都展现出了哥特传统的魅力。同时这部美剧又融合了浪漫爱情主义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黑色浪漫主义”的风采。
  关键词:断头谷;哥特传统;浪漫爱情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102-03
  美剧《断头谷》主要以人与鬼魂进行斗争为题材,讲述了Ichabod Crane和他的劲敌无头骑士在250年后的现代复活之后的故事。该电视剧沿袭原创小说 《沉睡谷传奇》中的恐怖元素,但在故事情节上又脱离了原著小说。电视剧将无头骑士故事、黑暗势力的故事、Ichabod Crane的复活故事、精神病院的恐怖事件、神秘古镇的离奇死亡事件、Ichabod Crane与他的爱人Katrina的爱情故事等诸多情节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其中恐怖、怪诞、复仇、暴力等哥特传统元素的融入,使得该电视剧增加了很多可看点。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对照哥特传统的特点,将《断头谷》这部电视剧中人物形象、场景营造、情节构造等方面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由此研究出《断头谷》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一、哥特传统的起源
  “哥特”一词源于部落名称,哥特人在北欧居住,属于条顿民族的一个分支。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条顿民族不断向南欧迁徙,并在长时间的冲突与征战中成为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军。公元前5世纪,哥特部落终于将强大的罗马帝国摧毁了,并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由于民族文化的同化,导致哥特部落在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人们的思想文化也逐渐衰落[2]。直至公元前7世纪,哥特部落完全消失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又被定义为一种不受人们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堂和城堡,当时的思想家们都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敏,因此认为这种建筑风格是落后、野蛮和黑暗的象征。由于当时文艺复兴的影响,导致现在人们将哥特的核心思想定义为落后、野蛮与黑暗。随着哥特传统的不断发展,英美文学作家逐渐将这种要素融入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运用恐怖怪诞的写作手法从负面揭示人性丑恶的一面,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创新写作风格。从20世纪以来,哥特传统逐渐被运用到影视剧的创作当中,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影视剧都带有哥特传统的特色。
  二、《斷头谷》的哥特分析
  (一)《断头谷》的相关介绍
  电视剧《断头谷》改编自有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的经典作品《沉睡谷传奇》。1999年《沉睡谷传奇》曾被拍摄为电影,在当时也引起了热议。FOX的新版《沉睡谷传奇》也就是美剧《断头谷》是一部超自然的悬疑剧集,符合哥特传统中的复仇、暴力等血腥场景。哥特式小说《沉睡谷传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18世纪90年的美国南部,Ichabod Crane与Van Brunt共同追求当地一个富农的女儿,在一次派对结束之后,当Ichabod Crane被无头骑士所追赶而引发的一系列恐怖悬疑的故事。
  电视剧版的《断头谷》在美国已经播出了两季,第三季也已拍摄完成。这部哥特式的电视剧刚开播时就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当年大热的《越狱》。虽然延续了小说一贯的超自然,地点还是选择在了沉睡谷镇,但是它又是小说的延续。电视剧主要讲述沉睡多年的乔治华盛顿部下Ichabod Crane大战复活的无头骑士的故事。第一季主要讲述了Ichabod Crane在死后250年突然复活并且跟他一起复活的还有臭名昭著的无头骑士,无头骑士跟在250年之前一样开始在沉睡谷镇大开杀戒,年轻的女警察Abbie随后去调查现场并发现了无头骑士的存在,由此Ichabod Crane也加入其中一同寻找无头骑士的秘密。在第一季的结尾Ichabod Crane被装进棺活埋,所以说第二季一开始他必须尽快逃脱出来,Abbie也深陷火海之中。第二季将延续第一季的怪诞神秘,出现了许多新的怪物并且黑暗势力的主人力量也在一天天变得强大。另外在这一季中Ichabod Crane的爱人Katrina也会出现并起到关键作用,第一季中出现的Irving警长第二季将会在精神病院里面领导一场“反抗运动”,并且Ichabod Crane与Abbie还将继续与无头骑士背后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然而这部电视剧还在继续连载当中,其中的悬疑恐怖故事情节还将在第三季中继续体现。
  (二)《断头谷》的哥特分析
  美剧《断头谷》属于哥特式的悬疑题材,悬疑电视剧给人的印象就是恐惧、震惊、惊悚。在电视剧中若想达到这种效果,需要三大方面的合作,一是人物设置、而是情节构造、三是场景营造。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研究《断头谷》的哥特传统。
  1.哥特式人物的塑造。哥特传统的人物塑造都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上他们往往表现比较怪异、惊悚、并且心理严重病态,在令人惊恐的人物形象上掩藏着不为人知的超自然能力,他们的性格特点往往比较残暴,会随意杀害无辜的人类,他们被塑造的就很具备哥特风格,让观众看起来毛骨悚然。
  《短头谷》这部电视剧中,男主人公Ichabod Crane从250年后醒来本来就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曾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华盛顿部下的一员大将,在与无头骑士的斗争过程中死亡了。虽然他在250年之后复活,但是他还是延续了以往勇敢善良的性格一起与Abbie进行战斗。第二季中的已故警长的儿子JoeCorbin拥有某种超自然能力,能够在狼形怪物的攻击下,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电视剧中的无头骑士,他们的外表在直观上就比较具有冲击力,他们没有自己的头颅,但身形壮硕、性格残暴,在250年之前的沉睡谷镇曾经杀害了很多人,是十足的恶魔,并且对现在的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在他们的背后还拥有一个黑暗势力的主人,一直妄想统治整个世界。此外该电视剧还塑造了很多其他的魔鬼形象,比如第一季中出现的恶灵瑟里坦,第二季中出现的哭泣的女人(WeepingLady)。这些恶魔势力无疑都是让人惊悚害怕的。   2.恐怖怪诞的故事情节。恐怖怪诞的故事情节是电视剧用来表现哥特传统常用的手法,情节往往充满神秘、暴力、复仇等血腥内容,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超自然现象与灵异的鬼魂,人物不仅怪异而且往往能牵动一场场离奇的死亡事件[1]。
  《断头谷》中无头骑士因为在250年前被男主人公Ichabod Crane杀害,因此在250年复活之后变得比之前更加残暴,并且要寻找Ichabod Crane进行复仇。因此故事一开始描写得就是无头骑士在殺害无辜的人类,该剧将复仇这一主题表达得十分明显。本剧中很好地融合了鬼魂,恶魔等各种灵异事件。此外本剧还加入了诅咒这一主题,在第一季的第五集中,男孩托马斯将瘟疫带进了沉睡谷小镇,但是他来自400年前消失的罗诺克殖民地,后来Ichabod Crane与Abbie在密林的深处找到了这个部落,部落首领坦言曾遭瘟疫骑士诅咒,最早病逝的吉尼亚灵魂将族人带到安全之地定居,但其实后来他们发现这个部落的人早已经死亡。在这一集的描述当中不但包含了恐怖的剧情,而且也突出了诅咒这一主题。观众在观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个部落里的人已全部死亡,不由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3.恐怖场景的描写。恐怖绝对是哥特传统常常表现出来的特点,电视剧中的恐怖场景往往通过极力渲染,凸显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死亡过程中的痛苦来展现的。这样在整体上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力,营造出比较强的恐怖气氛。
  《断头谷》中编剧在一开始就透过Abbie的眼睛描述了无头骑士杀人的全部过程,女警Abbie与同时一起去追查沉睡谷镇的杀人事件,为了衬托出环境的恐怖。编剧将场景设定在一个荒芜的旷野上,这种设定在心理上就会带给人一种无助、孤独的感觉。无头骑士的突然出现,首先在视觉上会给人带来恐惧的心理,然后无头骑士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事,Abbie会变得更加害怕,此时对死亡表现出来的恐惧则会完全释放出来。
  同时改电视剧中的沉睡谷镇这一场景,经常发生恐怖邪灵的时间,小镇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沉睡谷”,沉寂、静默,似乎陷入永恒的睡梦之中,在小镇的黄昏之中竟然空无一人,周边的气氛静的恐怖,只有主人公Ichabod Crane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路上发出“嘟嘟”的声音。这种对场景的极力渲染,使得观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产生身心都感觉到了恐怖的气氛。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恐怖的场景的描写,就是Irving警长被关押的精神病监狱,这个精神病监狱经常发生一些离奇的死亡的事件,许多的精神病人自杀事件,往往精神病院给人的印象就是恐怖事件多发地,而现在精神病院发生了许多的死亡事件,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一定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三)美剧《断头谷》哥特传统的总结
  综上所述,电视剧《断头谷》完全符合哥特传统所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特征、创作手法以及表达的主题。《断头谷》电视剧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讲起,当时哥特传统的文学作品刚刚诞生,当时的社会极不稳定,社会比较黑暗,哥特小说大都通过揭露人性丑恶的一面来反映社会现实。《断头谷》中的地点大都选择幽森的树林、精神病院、神秘的古老小镇,在幽森的树林里面经常会有无头骑士出没,精神病院里面更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恶魔,神秘的古老小镇则经常发生让人不可思议的死亡事件,不论是从环境还是故事情节,整篇电视剧都透露出神秘、恐怖的气氛。有时还会加上人物的心理特征等细微描写,让观众从内心产生恐惧感从而给人以心灵上巨大的冲击力。因此《断头谷》不论从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怪诞恐怖的创作手法还是复杂的心理描述都符合哥特传统的特点。
  另外本文的主题虽然比较悬疑与超自然,但是仍有爱情主义的元素,主人公Ichabod Crane与他爱人Katrina在这部电视剧中就充当了爱情的角色,为整部恐怖主义色彩的电视剧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种情节完全符合哥特文学描述的“黑色浪漫主义”。本剧虽然是一部集恐怖、魔幻和科幻于一身的剧集,但《断头谷》也包含了幽默的成分,比如说Ichabod Crane从250年之后复活后在现代社会的适应问题,对于星巴克、税收问题的大惑不解,另外还有他在使用电脑、手电筒时一些略显笨拙但非常有趣的镜头。
  三、美剧《断头谷》传达的现实意义
  《断头谷》这部电视剧的演员拥有多样化的种族人群,种族的多样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该剧毫不避讳种族争端和奴隶制,鉴于主流媒体经常回避这些问题,因此《断头谷》的坦承反而能够出奇制胜,这在种族大融合的美国更容易引起共鸣。现如今美国的种族歧视比较严重,白人对其他种族的人群有着极大的偏见,透过该剧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现实社会,大部分人还不存在所谓的种族歧视,所以更加提倡人们解除对种族歧视的偏见[3]。
  《断头谷》本剧中描写了无头骑士以及他身后的黑暗势力,这都象征着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恐怖势力,这些恐怖势力无时不刻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以及人们的安全,还有些社会中我们所忽视的罪恶事件,其实这些都对我们起到了一定的反思作用,在看似公平安定的社会表面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罪恶。这都提醒我们不要再用冷漠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一定要学会用理性的视角看待整个社会。
  四、总结
  本文从哥特传统的角度分析了《断头谷》这部电视剧,哥特式的电视剧主要运用夸张、幻想的艺术手法进行道德探索,它所表达的主题往往都是人性丑陋罪恶的一面以及社会的黑暗现象。《断头谷》延续了哥特传统的恐怖悬疑,但整部电视剧也有浪漫主义的爱情与幽默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哥特传统的创新之处。其中该部电视剧最大的两点是拥有哥特传统的批判精神,它传达给我们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哥特传统的精神美学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榕.哥特小说的美国本土化——解读《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边疆叙事[J].外文研究,2015,(02).
  〔2〕李松颖.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与经典作品赏析[J].作家,2014,(08).
  〔3〕李阳.美国魔幻类电影中的哥特文化元素研究[J].电影评介,2015,(01).
  〔3〕龙念.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叙事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当代电视,2013,(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Gothic tradition, an innovation element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Gothic novels,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writers at that time and this effect has continued up to now.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Gothic novels have been adapted for films and television plays, and attracted widespread high praise. The TV series "Sleepy Hollow" is based on Washington Irving's classic "Sleeping Valley Legend". The TV series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gothic elements in the original novel, and shows the charm of the gothic tradition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zarre scenes. Meanwhile, it incorporates elements of romantic love,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shows the "dark romanticism".
  Keywords: "Sleepy Hollow"; Gothic Tradition; Romantic Love
其他文献
摘 要:《驴得水》是一部带有荒诞色彩的悲剧,它巧妙的欺骗模式与荒诞情节,揭露了中国国民灵魂的丑陋、个体精神的蜕变,无情地拷问着每个人物的灵魂与良知。戏剧延续了“五四”启蒙者“改造国民性”的“立人”主题,并提出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以期破解国民性的死局,培养“新民”,建立“人国”。  关键词:《驴得水》;国民性;立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
期刊
摘 要:現阶段黄梅戏英译传播的研究对象是其英文外宣文本,而外宣文本从行文风格和内容安排上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词条化”特征,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有效性和号召力,由此需要改革文本范式,与英美文化中的戏剧宣传文本接轨,贴近译入语读者阅读时的心理预期,从而推动黄梅文化的海外传播,扩大黄梅戏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关键词:黄梅戏;文本改革;深化宣传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陕西省关中地区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传统文化,最能体现关中地区传统文化的载体当属这里一座座的村庙。村庙是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根植于村落中的乡土环境、文脉传统以及生活习俗,与每一名村民的生活紧密相关。现代文明的最佳表现,应该是这一区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厚重的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两者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碰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本文旨在对这一现状进行呈现与阐述,分析村落中的
期刊
摘 要:“多元话语分析”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所隐含的一种社会研究模式。传统的社会学研究通过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的方法将“农民自杀”分别看作是既定的客观事实和主观建构结果,而多元话语分析则认为其是话语建构的结果。本文以《农民自杀研究》中典型农民自杀个案为例,将多元话语分析、实证分析和诠释分析模式进行初步比较,从而加深对多元话语分析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农民自杀;多元主义;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着无数优秀的璀璨文化,舞蹈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在远古时期,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而存在着,随着历史的发展,舞蹈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不断进步,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罗尔斯着眼于对社会制度正义的分析,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和价值,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个正义原则和两个优先规则,为我国实现环境公正的制度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在此背景下,将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与中国的环境公正问题结合,通过对罗尔斯制度正义主要内容的梳理,总结制度正义对中国制度安排的启示。进而基于制度正义思想视角
期刊
摘 要:目前学界关于特定群体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群体、青年教师群体、老年人以及农民工群体,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本文以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观感受因素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方法来分析影响女性群体幸福感的因素,结果发现:年龄、是否有信仰、学历程度、健康状况、抑郁状况、是否有配偶、房产数、家庭收入、个人总收入、工作强度、社会信任
期刊
摘 要:发端于安徽寿县的寿州锣鼓在淮河流域鼓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寿州历史发展的象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脉络以及研究价值。作为地方传统音乐,有关寿州锣鼓的文献资料凤毛麟角,且大多停留于艺术基本特点和传承现状。为进一步挖掘寿州锣鼓的历史渊源,本文从寿州锣鼓的研究现状、寿州锣鼓与楚文化的历史渊源、寿州锣鼓的重要艺术标志——“虎座鸟架锣”三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寿州锣鼓;历史
期刊
摘 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播与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潮州在构建工夫茶文化品牌形象上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通过对工夫茶文化形象、“海上丝绸之路”侨乡文化形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工夫茶文化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可为工夫茶文化品牌形象的识别、定位和塑造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文化;文化品牌形象;形象测量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对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梁与柱》与中国女作家池莉的《锦绣沙滩》进行比较解读,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里相似的婚姻困境及其象征性的"突围"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究了作家通过各自的作品所表露的相似而相异的女性意识,门罗的女性意识更保守,更关注女性自我的呈现,而池莉则较为激进,更关注两性间的冲突。  关键词:《梁与柱》;《锦绣沙滩》;男权社会;婚姻困境;“突围”;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