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塑造他们的灵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心境,调节他们的情绪,增加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趣,使他们的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阅读是学好语文的“童子功”,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很难学好语文的,所以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用的时间最多,花费的力气也最大。可以说,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对如何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出:“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它是文化童子功;是积累的语文,在人生记忆力的黄金时间应重积累;是种子语文,这样的语文是在人生底色上播种,将来能生长出优质的文化果实;是经典的语文,唯有经典才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是暂时不求甚解的语文,“好读书,不求甚解”应是童年语文学习的规律;是逐步反刍的语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去体味,去消化,去品悟;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好孩子们的“文化童子功”呢?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张思德的事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会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指导学生对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进行细读,细品,从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由此唤起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强烈的愤懑。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例如在学习课文《鲁宾逊漂流记》时,由于文章分两部分组成,内容又特长,就让学生默读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也受到教育。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写划的同时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的、精彩的句段作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时仔细品读,在日积月累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读一些课外书以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并写两到三篇读后感作为假期作业。
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在班级办图书角以及积极争取学生家庭配合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贯穿全课堂,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就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并写几句话分别赠给这两位小主人公。这样趁热打铁,在学生还深深沉浸在对主人公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时,他们心中会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情想抒,以此既锻炼了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能力。
二、注重读写结合,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说过:“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西汉杨雄的“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都强调了读与写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的要求。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另一方面, 在写作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提高认识,积累语言,丰富阅历和情感体验。当前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的积累较为缺乏,写作时容易陷入兴趣不足、无素材可用的困境。因此,教师应细致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字、词、句、篇,由表及里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认词、解词析句、读段学篇以及探究写法,吸取他人文章之长处,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努力让学生结合日常积累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会外化为语言文字。不论是阅读教学时的积累、练说还是写作,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是构建高效互通的读写结合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并把握教材特点,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关注点、文本意韵内涵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练习突破点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这样的读写结合才可能是最优化的。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出:“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它是文化童子功;是积累的语文,在人生记忆力的黄金时间应重积累;是种子语文,这样的语文是在人生底色上播种,将来能生长出优质的文化果实;是经典的语文,唯有经典才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是暂时不求甚解的语文,“好读书,不求甚解”应是童年语文学习的规律;是逐步反刍的语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去体味,去消化,去品悟;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好孩子们的“文化童子功”呢?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张思德的事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会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指导学生对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进行细读,细品,从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由此唤起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强烈的愤懑。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例如在学习课文《鲁宾逊漂流记》时,由于文章分两部分组成,内容又特长,就让学生默读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也受到教育。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写划的同时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的、精彩的句段作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时仔细品读,在日积月累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读一些课外书以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并写两到三篇读后感作为假期作业。
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在班级办图书角以及积极争取学生家庭配合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贯穿全课堂,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就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并写几句话分别赠给这两位小主人公。这样趁热打铁,在学生还深深沉浸在对主人公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时,他们心中会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情想抒,以此既锻炼了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能力。
二、注重读写结合,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说过:“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西汉杨雄的“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都强调了读与写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的要求。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另一方面, 在写作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提高认识,积累语言,丰富阅历和情感体验。当前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的积累较为缺乏,写作时容易陷入兴趣不足、无素材可用的困境。因此,教师应细致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字、词、句、篇,由表及里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认词、解词析句、读段学篇以及探究写法,吸取他人文章之长处,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努力让学生结合日常积累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会外化为语言文字。不论是阅读教学时的积累、练说还是写作,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是构建高效互通的读写结合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并把握教材特点,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关注点、文本意韵内涵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练习突破点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这样的读写结合才可能是最优化的。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