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传统文化浸润的最佳载体,承载了悠悠的古典韵味,蕴含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文,激发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古诗词的教学也是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让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变得科学有效?
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受教师的影响较多,比如,我个人来说尤其喜欢诗歌琅琅上口的节奏美,我每次读到好的诗词,都喜欢情不自禁的在班上展示出来,比如黑板报,或者利用课间播放朗诵视频、改编成歌曲的音频,或者早读的时候大声的朗诵出来,定期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诗歌编舞等。久而久之,学生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诗歌的学习也乐于去关注、去读。
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诗词的语言美首先在于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语言顿挫的声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深深悦耳,这种韵律美,要诵读才能体会。古代诗词字少而意深,韵味悠长,已经浑然含蓄隽永,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感悟能力有限,这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最佳方法,也是破解古诗词教学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节奏、韵律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最有效手段,诗人有了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然后才有诗歌节奏韵律的轻重缓急,而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闻一多说:“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他的节奏。”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通读诵读时会说“非高声朗读着不能展期雄伟之感,非密咏恬逸,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誉”。通过诵读,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外在的形式美,进而体会到诗人蕴含在作品中或雄壮悲壮或哀婉缠绵的深厚感情。如果在诵读中能够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起伏,发挥诵读技巧,于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音停顿中读准节奏。学生将会受到极大的情感感染,不知不觉投入诗歌意境,领悟到诗人的内在情感,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据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认知能力,心智迅速成长的关键阶段,多背诵诗词歌赋对塑造小学生优雅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诗词优美的韵律,给予学生听觉上美的感受,生动形象的文字语句描述,给予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加上深邃的意境,在学生的记忆中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如,六年级下册的《诗经.采薇》寥寥数语,富有节奏的朗读,再配上婉转的音乐,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想象出诗作所勾勒的物是人非、凄清愁苦画面。在学习这课的过程中将诵读再发展为吟唱,网上有《诗经.采薇》的谱曲演唱,古韵悠长,琅琅上口,活泼可爱的学生们迅速唱会这首歌,课堂上的气氛也瞬间浓烈起来,课后也经常听到这首歌在学校传唱回响。
对于诗词中情感的领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的形式来表现,画中的色彩线条,人物的表情也是可以展现诗人情感,所以如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将其描画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感培养的方式。比如,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描写童趣的诗歌,清新活泼极富画面感,在上课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意学生们做得非常好, 诗歌意思讲解也就容易多了。
在每一次古诗教学中,我都会将这一策略付诸课后作业来完成,一来可以加深印象,在内容上加以想象拓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诗歌的意蕴在学生的笔下得到新的生命力。最近,在教授《牧童》時,我就鼓励孩子们在改编诗歌的基础上配以不限形式的漫画,学生们参与度很高,难背的诗歌一下子很多人就背熟了。
诗歌往往寥寥数语,真正做到去揭开面纱,品味其美妙之处,非拓展不可,但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需有度。
这样说,我们能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呢?
其一、历史背景的拓展。古诗的创作大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诗人当时的心情心境密切相关,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单从诗词字面意思来理解,将不利于学生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善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特点,适当拓展相应的背景资料,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教学效果。以《诗经.采薇》为例,课文只节选了其中四句,言简意赅,背诵是相当简单,但要理解主人公的情绪,品味诗歌的美好,一个字一个字的解析,或者反复的诵读都难达其义。但是如果弄清楚故事发生在战乱纷纷的西周时期,戍边的男人长期征战。归来时想到少年从军,春风得意,而今中年归来,满目萧条的失落与痛楚更能理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其二、教学载体的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多媒体的介入,让各种音视频资料唾手可得。在教授《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时,诗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难以理解,于是,我结合学生追星的特点,找来林祖贤版小倩和彩霞仙子朱茵的图片,理解水如眼波,山如眉的美妙,并适当拓展用人来比喻物的独特写法,激发学习兴趣。其他的比如诗配乐朗诵等也很有效果。
其三、情感的适当拓展。比如说,《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主要是表达送别友人时的美好祝福,此处如果联系六年级毕业时难舍难分的情怀,加以拓展,告诉学生们人生充满无数别离,珍惜眼前的时光,笑着说再见也是一种美好。引导学生相互写写类似的祝福语。这样既有诗歌的美的熏陶,又有人文情怀的浸润,这不就是教育的最好诠释吗?
总之,很多古诗词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可以说古诗词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关系的人文体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就应让学生把极具人文内涵的诗词发出巨大的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多一些重视,多一些创新,多一些引导。
那么如何让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变得科学有效?
一、在班级中营造热爱诗歌的氛围
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受教师的影响较多,比如,我个人来说尤其喜欢诗歌琅琅上口的节奏美,我每次读到好的诗词,都喜欢情不自禁的在班上展示出来,比如黑板报,或者利用课间播放朗诵视频、改编成歌曲的音频,或者早读的时候大声的朗诵出来,定期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诗歌编舞等。久而久之,学生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诗歌的学习也乐于去关注、去读。
二、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古诗词的人文意蕴
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诗词的语言美首先在于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语言顿挫的声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深深悦耳,这种韵律美,要诵读才能体会。古代诗词字少而意深,韵味悠长,已经浑然含蓄隽永,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感悟能力有限,这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最佳方法,也是破解古诗词教学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节奏、韵律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最有效手段,诗人有了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然后才有诗歌节奏韵律的轻重缓急,而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闻一多说:“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他的节奏。”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通读诵读时会说“非高声朗读着不能展期雄伟之感,非密咏恬逸,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誉”。通过诵读,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外在的形式美,进而体会到诗人蕴含在作品中或雄壮悲壮或哀婉缠绵的深厚感情。如果在诵读中能够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起伏,发挥诵读技巧,于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音停顿中读准节奏。学生将会受到极大的情感感染,不知不觉投入诗歌意境,领悟到诗人的内在情感,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据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认知能力,心智迅速成长的关键阶段,多背诵诗词歌赋对塑造小学生优雅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诗词优美的韵律,给予学生听觉上美的感受,生动形象的文字语句描述,给予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加上深邃的意境,在学生的记忆中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如,六年级下册的《诗经.采薇》寥寥数语,富有节奏的朗读,再配上婉转的音乐,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想象出诗作所勾勒的物是人非、凄清愁苦画面。在学习这课的过程中将诵读再发展为吟唱,网上有《诗经.采薇》的谱曲演唱,古韵悠长,琅琅上口,活泼可爱的学生们迅速唱会这首歌,课堂上的气氛也瞬间浓烈起来,课后也经常听到这首歌在学校传唱回响。
三、通过画诗来培养学生情感
对于诗词中情感的领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的形式来表现,画中的色彩线条,人物的表情也是可以展现诗人情感,所以如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将其描画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感培养的方式。比如,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描写童趣的诗歌,清新活泼极富画面感,在上课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意学生们做得非常好, 诗歌意思讲解也就容易多了。
四、发挥想象改编故事
在每一次古诗教学中,我都会将这一策略付诸课后作业来完成,一来可以加深印象,在内容上加以想象拓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诗歌的意蕴在学生的笔下得到新的生命力。最近,在教授《牧童》時,我就鼓励孩子们在改编诗歌的基础上配以不限形式的漫画,学生们参与度很高,难背的诗歌一下子很多人就背熟了。
五、古诗词的教学离不开适当的拓展
诗歌往往寥寥数语,真正做到去揭开面纱,品味其美妙之处,非拓展不可,但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需有度。
这样说,我们能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呢?
其一、历史背景的拓展。古诗的创作大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诗人当时的心情心境密切相关,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单从诗词字面意思来理解,将不利于学生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善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特点,适当拓展相应的背景资料,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教学效果。以《诗经.采薇》为例,课文只节选了其中四句,言简意赅,背诵是相当简单,但要理解主人公的情绪,品味诗歌的美好,一个字一个字的解析,或者反复的诵读都难达其义。但是如果弄清楚故事发生在战乱纷纷的西周时期,戍边的男人长期征战。归来时想到少年从军,春风得意,而今中年归来,满目萧条的失落与痛楚更能理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其二、教学载体的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多媒体的介入,让各种音视频资料唾手可得。在教授《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时,诗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难以理解,于是,我结合学生追星的特点,找来林祖贤版小倩和彩霞仙子朱茵的图片,理解水如眼波,山如眉的美妙,并适当拓展用人来比喻物的独特写法,激发学习兴趣。其他的比如诗配乐朗诵等也很有效果。
其三、情感的适当拓展。比如说,《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主要是表达送别友人时的美好祝福,此处如果联系六年级毕业时难舍难分的情怀,加以拓展,告诉学生们人生充满无数别离,珍惜眼前的时光,笑着说再见也是一种美好。引导学生相互写写类似的祝福语。这样既有诗歌的美的熏陶,又有人文情怀的浸润,这不就是教育的最好诠释吗?
总之,很多古诗词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可以说古诗词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关系的人文体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就应让学生把极具人文内涵的诗词发出巨大的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多一些重视,多一些创新,多一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