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构概念模型为教学主线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构建概念模型为教学主线,把变异的相关概念结构化系统化,使教学过程清晰化、完整化,在建模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概念模型 教学主线 变异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模型建构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通过模型和建模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概念模型的建构是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展示概念间层次结构,使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系统化。常见的概念模型一般采用集合(图1)和知识树的形式(图2)。
  对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第三册中“变异”分两课时完成复习,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变异,为下节育种作知识储备。本节课中知识点多且分散,教学内容抽象,教师以构建知识树形式的概念模型为教学主线,贯穿统筹和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能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能更好地解决重点知识的落实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1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以建构概念模型的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从生活实例中分辨生物变异的原因,知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②能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等角度,辨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初步建立生命世界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观点。③通过概念模型的建构,提升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己知道生物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掌握了遗传规律,知道变异的类型,能对几种变异的概念进行描述,具备了通过预设的情境或信息区分各种变异的类型的能力。但是,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染色体、DNA分子内部结构上的不同表现,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或区分,也为后续育种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把教学重点定于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对变异类型的辨析。教学难点定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易混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概念模型为教学主线,开展教学。
  2教师预设概念模型
  教师预设的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3以构建概念模型,理顺教学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根据预设的模型,课堂教学分四个环节开展:①从事物表象区分变异类型;②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明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概念;③从染色体上辨析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下节课铺垫)。课堂教学按上述主线开展,分步构建变异概念模型,完成课堂教学。
  3.1第一环节:利用表象,初步区分现实生活实例中变异产生的原因
  教师展示图片,列举由于变异而发生生物性状改变的生活实例:“带字的苹果”——不可遗传变异;“常见草莓和白草莓”——基因突变;“一窝小狗”——基因重组;“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三倍体西瓜”——染色体变异。色彩丰富的图片以及平时生活中不太多见的病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乐于探究的驱动力。教师在考查学生是否能初步分清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外,更注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内驱力。学生构建概念模型的第一部分如图4所示。
  3.2第二环节: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明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教師引导学生思考:
  ①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哪一类可遗传变异?
  ②下列变异哪些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哪些是基因重组引起的?
  ③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没有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
  ④21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⑤培养无子西瓜的原理什么?
  教师通过这五个问题,展开教学内容的过渡和衔接,使学生较完整地复习三种变异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
  ①辨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
  ②探究多倍体产生的原因,整理多倍体产生的原因。
  ③探究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找到染色体组数判断的两种方法。
  安排这些任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对概念部分复习的评价和进一步内化,引导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在体验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在每个任务之后,教师都设置了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深层次。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调整第一部分的概念模型,同时构建概念模型的第二部分(图5)。
  3.3第三环节:学生自制模型,帮助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
  学生自制模型,直观地把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展现出来。学生在集体参与搭建教学模型,并互相交流和改进,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本质和区别。学生完成概念模型第三部分(图6)。
  3.4第四环节:变异知识的运用,铺垫下节课育种的内容
  教师展示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太空育种、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的培育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变异的原因,评价本课时的教学实效,铺垫下课时育种内容的教学。学生完成概念模型的第四部分(图7)。
  4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构建变异概念模型,厘清教学主线,围绕主线铺设了丰富的素材一步步深入,打开了学生的视角。学生自制模型,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小组同学的合作交流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内涵与外延的了解。生生、师生的自评和互评完善概念模型的构建,同时对本课时进行小结。教学结构紧凑有序,教学思路清晰可见,教学效果实效可行。
其他文献
“血糖调节”是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五章的内容,也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选择性必修模块“稳态与调节”中大概念“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的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十分复杂,内容较为抽象,若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当前许多研究都是通过模型构建的方式,落实“血糖调节”的教学目
9.B 10.D 11.B 12.C 13.C 14.D 15.B 16.C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 以一节高三生物复习课为例,从引课跟进、内容跟进、思路跟进、学法跟进等进行分类,阐述课例研究是如何成就生物高效课堂的。  关键词 课例研究 高效课堂 先行课 跟进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三生物的复习课教学一直存在着时间紧,内容多,主线乱,轻教材,被动学,做题多等问题,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课例跟进是建立在提高教师专业成长这一核心目的的一种教研方式,采
1 研究背景    重庆南山植物园的樱花最出名,每年春天,正当樱花烂漫时节人们总要挤出时间去观赏。年复一年,在观看中发现最近两年的樱花花朵少了,花色淡了,花期短了,还有病虫害。因此产生思考:原因何在?如何养护?改进措施怎样?病虫害如何防治?于是我们在学校生物老师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对影响南山樱花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2 准备阶段    2.1 成立课题学习小组  秦老师在自愿报名的同学中进行
摘 要 以“另一只靴子”的故事隐喻当下生物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并以“鸟类”一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课堂学习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生物学教学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另一只靴子”故事的由来  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表演的“另一只靴子”的故事,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家喻户晓。故事说的是一位年轻人租住一位老人的木板楼房。年轻人住在楼
摘要 以“蛋白质单元教学”为例,以创设情境的“真实性、贯穿性、问题的导向性”,让学生用发展和辨证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生物学结论,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学科教学 生命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78-03  2018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8题B选项“酶
最近几年各地中考都注意把生产生活中的最新信息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充实到中考应用题中,让同学们进行决策,以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类题已成为目前中考应用题的一个新走势,希望同学们注意把握这个新走势.现以利用整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例,谈谈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例1北京市一年漏掉的水,相当于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一年的供水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至少有6×105个水龙头、2×105个抽水马桶漏水.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56—02    一、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2 光照条件下,给C,植物和C。植物叶片提供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H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
摘 要 以我国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中“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为载体,对其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助于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几点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美教材 理性思维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 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 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