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是油画的灵魂,在整部美术史的推进中,色彩的使用方式也不停地变化,在众多的风格里不断的得以进化发展。众多艺术家从没有停止对色彩的探索,努力发现新的可能。在西方绘画传承、沿袭与变革的过程中,艺术家创造了最高成就的形体写实主义绘画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绘画色彩的不断嬗变。
【关键词】:西方绘画;艺术观念;色彩技法;精神性
1、西方绘画发展的基本历程
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至于色彩的使用则非常的单纯,他们喜欢将物体涂上最纯正与最闪烁的色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大师都急于展现在素描与透视上学习到的崭新技法,至于色彩则往往被忽略,但并不是说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里,没有美丽的色彩,而是指当时很少有人把色彩当成绘画的主要方法。直到威尼斯画派的出现,色彩的重要性才相对提高,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确实是经由他们的双手,显现出色彩在一张作品里的重要性,不亚于明暗,甚至是超越的。而提香更是将此派的风格发扬光大,在提香之前,从没有人把圣母的位置移至画面中央以外,他却做到了,而且利用色彩与光线的相呼应关系,让画面看起来不呆板却又活跃的保持了平衡。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里,对色彩与光线的强调,对简单构图的忽视,对复杂平衡的偏爱,这些观念,让色彩对于画面而言越趋重要,而中世纪,很大程度上,绘画是以形象解说宗教教义的工具.因此绘画也是平面化的,不需要也没必要造成深度的空间感。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对知识的探求与把握。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可自己、认可生活。人们开始思考周围的世界、环境、个别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追求变得非常强烈。”十七世纪的画家们发现色彩与光线和谐为必要任务,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敬慕之情也远胜其它流派。十九世纪算是画家们在色彩上有重大成就的一个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经济、技术和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革命.也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革命:蒸汽机、火车、照相机等新机器、器材的应用触发传统绘画光与影观察和表现的巨大革新;新出现的科学光学理论为印象派进行光和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来源。
2对色彩影响较大的一些观点
2.1勃纳尔的用色
勃纳尔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影响,1905年后,更实践印象派丰富色彩的自由画法,有些学者把他当作印象派最后的画家。勃纳尔画的主题虽是日常生活景象,却借着优美的形体和充满变化的色彩、光线,画出亲切的气氛和热爱哲学、诗歌的绘画特点。
勃纳尔的技法,为了使画面平衡,常以冷暖的色调来替代对比色阶,以神秘而愉悦的中间色调,来替代古典的明暗色调,色调非常丰富且具有连续的层次,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中间色调,例如:綠色逐渐过渡成紫色或橘色,一片的颜色上必须连续画上好几回,直到出现奇异的,意想不到的色彩,画面上很少有一片是平的颜色,一旦出现平的颜料,就会和周围那些细腻的层次形成对比。勃纳尔的技巧是多变的,他作画时先快速铺开,透出空气,最后再理智的加工。他认为色彩和形体一样是具有严格的逻辑,他有时用小笔触,有时用手指搓揉,或是小点如珍珠般的并置,集点成面,若隐若现,有时是大片涂抹,有时是用薄色组成,或是用显著的笔触和厚涂法表现出来,画面如彩石般的闪烁。
2.2马蒂斯的平面色块
马蒂斯是野兽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关心色彩,他们认为色彩是画者表现思想及感情的最佳媒介,他们放弃了阴影、景深与边缘,以新的技法、亮丽色彩、强烈对比色调来处理光线。“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这种色彩比之前的任何画法更为强烈。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一直试验着这种画法,野兽派画家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在这之前的高更、梵高、修拉和纳比派,也都曾以不同的方法试过,但直到野兽派画家用了类似的手法,才真正有了大胆的突破。他们原意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的色彩,而不想刻画自然中的对象,这不仅是想引起视网膜的振动和强调浪漫或神秘的主题,而更重要的是想树立与此截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
马蒂斯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但油画却大大提升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既用色彩独立表现人类情感。马蒂斯主要通过吸收和创造,有异于西方传统绘画的用色方法,改以自由的、主观的色彩运用,去实践情感的传达。这种自由而主观的色彩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平面纯色和底色的运用
画面中出现平面的纯色,这对于追求体积感、空间感的西方传统绘画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反叛,平面的纯色对于逼真再现对象来说,也许一无是处,但是对于真切地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平涂能产生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自由的精神倾向。在用色上不停地寻找忠实摹写以外的可能性,他用纯粹性的色彩构造画面,色彩越简单,对于感情的抒发就越强而有力。
2、具有装饰性的画面
西方传统绘画中,色彩在大多作品中属于描述性的色彩,东方绘画色彩则有很强的装饰性,用色的大胆、主观、随意和富有趣味性,使得色彩在画面中形成秩序,造成装饰效果。色彩的装饰性运用中,同一色彩往往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在画面中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富有趣味性的装饰性色彩结构。
3、摒弃透视法和明暗法
以极具有东方色彩的平面化、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突出表现。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室内的场景,他以一块高彩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房间内的空间,全都描绘在这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画中色彩的透视被取消了,桌面、墙壁、地面被统一在一个色彩的平面,画面中桌面与墙面的花纹,也没有的远近大小的透视感。马蒂斯的绘画,推动了西方从写实主义迈向写意化的转变。这种艺术的明快性一改过去充滿理性的概念,升华了艺术的清新愉悦感。
2.3罗斯科的精神性色彩
罗斯科的主要风格是明度、彩度或相近的色彩,呈现平坦宽阔并且绵延不断的空间,将线条从画面上完全排除,并将色彩的地位与表现力提高到极致。以色彩取代线条,罗斯科用了以前画家没有用过的颜色和形状,但那不是他的目的,虽然他用颜色表达思想,但并不反对线条,而他认为形式是根据我们要说的东西而发展出来的,当你对世界有了新的观点,你就必须找出新的方法来。
罗斯科的色彩,都是在极长时间的思考后再快速涂上的,他选择的色彩与配色虽没有法则,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在一幅画中,罗斯科经常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要色系,并且经常将二个强烈的色彩并置以提升他们的强度,在他的作品中,类似色的运用是他的特色,他大多使用黄与橘、红与橘、蓝与绿等类似色,来达到色彩的稳定,由于强度相同的类似色并置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倦,因此必须做一些调整,因而会改变大小不同的面积比例。
使用类似色为主要色系时,由于色相较为相近,所以罗斯科必须适当地改变其明度和彩度,在画面中单独加入黑色或白色,或让各层的色彩相互透映,有些作品则将色块边缘刻意柔和化,以此降低类似色引起的视觉呆板。在技法方面,他运用了薄涂与快速上色技巧,使底层的光泽穿透到上层,造成观者眼中一片颜色的气氛,创造出作品内在的光辉,内在的光,对作品精神气息的营造,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法。
3结语
综上可见,在西方绘画色彩技法的传承、沿袭与变革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往往扮演了决定性角色,很大程度上技法的发展导致西方绘画的不断嬗变。不难想象.今后随着绘画技艺的发展.新的成就突破仍将不断呈现,绘画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新的绘画观念也随之涌现和保持嬗变。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2]张石森主编,《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远方出版社,2006
【关键词】:西方绘画;艺术观念;色彩技法;精神性
1、西方绘画发展的基本历程
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至于色彩的使用则非常的单纯,他们喜欢将物体涂上最纯正与最闪烁的色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大师都急于展现在素描与透视上学习到的崭新技法,至于色彩则往往被忽略,但并不是说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里,没有美丽的色彩,而是指当时很少有人把色彩当成绘画的主要方法。直到威尼斯画派的出现,色彩的重要性才相对提高,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确实是经由他们的双手,显现出色彩在一张作品里的重要性,不亚于明暗,甚至是超越的。而提香更是将此派的风格发扬光大,在提香之前,从没有人把圣母的位置移至画面中央以外,他却做到了,而且利用色彩与光线的相呼应关系,让画面看起来不呆板却又活跃的保持了平衡。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里,对色彩与光线的强调,对简单构图的忽视,对复杂平衡的偏爱,这些观念,让色彩对于画面而言越趋重要,而中世纪,很大程度上,绘画是以形象解说宗教教义的工具.因此绘画也是平面化的,不需要也没必要造成深度的空间感。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对知识的探求与把握。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可自己、认可生活。人们开始思考周围的世界、环境、个别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追求变得非常强烈。”十七世纪的画家们发现色彩与光线和谐为必要任务,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对于巴洛克时期的敬慕之情也远胜其它流派。十九世纪算是画家们在色彩上有重大成就的一个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经济、技术和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革命.也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革命:蒸汽机、火车、照相机等新机器、器材的应用触发传统绘画光与影观察和表现的巨大革新;新出现的科学光学理论为印象派进行光和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来源。
2对色彩影响较大的一些观点
2.1勃纳尔的用色
勃纳尔早期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影响,1905年后,更实践印象派丰富色彩的自由画法,有些学者把他当作印象派最后的画家。勃纳尔画的主题虽是日常生活景象,却借着优美的形体和充满变化的色彩、光线,画出亲切的气氛和热爱哲学、诗歌的绘画特点。
勃纳尔的技法,为了使画面平衡,常以冷暖的色调来替代对比色阶,以神秘而愉悦的中间色调,来替代古典的明暗色调,色调非常丰富且具有连续的层次,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中间色调,例如:綠色逐渐过渡成紫色或橘色,一片的颜色上必须连续画上好几回,直到出现奇异的,意想不到的色彩,画面上很少有一片是平的颜色,一旦出现平的颜料,就会和周围那些细腻的层次形成对比。勃纳尔的技巧是多变的,他作画时先快速铺开,透出空气,最后再理智的加工。他认为色彩和形体一样是具有严格的逻辑,他有时用小笔触,有时用手指搓揉,或是小点如珍珠般的并置,集点成面,若隐若现,有时是大片涂抹,有时是用薄色组成,或是用显著的笔触和厚涂法表现出来,画面如彩石般的闪烁。
2.2马蒂斯的平面色块
马蒂斯是野兽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关心色彩,他们认为色彩是画者表现思想及感情的最佳媒介,他们放弃了阴影、景深与边缘,以新的技法、亮丽色彩、强烈对比色调来处理光线。“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这种色彩比之前的任何画法更为强烈。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一直试验着这种画法,野兽派画家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在这之前的高更、梵高、修拉和纳比派,也都曾以不同的方法试过,但直到野兽派画家用了类似的手法,才真正有了大胆的突破。他们原意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的色彩,而不想刻画自然中的对象,这不仅是想引起视网膜的振动和强调浪漫或神秘的主题,而更重要的是想树立与此截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
马蒂斯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但油画却大大提升了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既用色彩独立表现人类情感。马蒂斯主要通过吸收和创造,有异于西方传统绘画的用色方法,改以自由的、主观的色彩运用,去实践情感的传达。这种自由而主观的色彩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平面纯色和底色的运用
画面中出现平面的纯色,这对于追求体积感、空间感的西方传统绘画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反叛,平面的纯色对于逼真再现对象来说,也许一无是处,但是对于真切地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平涂能产生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轻松自由的精神倾向。在用色上不停地寻找忠实摹写以外的可能性,他用纯粹性的色彩构造画面,色彩越简单,对于感情的抒发就越强而有力。
2、具有装饰性的画面
西方传统绘画中,色彩在大多作品中属于描述性的色彩,东方绘画色彩则有很强的装饰性,用色的大胆、主观、随意和富有趣味性,使得色彩在画面中形成秩序,造成装饰效果。色彩的装饰性运用中,同一色彩往往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在画面中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富有趣味性的装饰性色彩结构。
3、摒弃透视法和明暗法
以极具有东方色彩的平面化、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这些特点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突出表现。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室内的场景,他以一块高彩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房间内的空间,全都描绘在这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画中色彩的透视被取消了,桌面、墙壁、地面被统一在一个色彩的平面,画面中桌面与墙面的花纹,也没有的远近大小的透视感。马蒂斯的绘画,推动了西方从写实主义迈向写意化的转变。这种艺术的明快性一改过去充滿理性的概念,升华了艺术的清新愉悦感。
2.3罗斯科的精神性色彩
罗斯科的主要风格是明度、彩度或相近的色彩,呈现平坦宽阔并且绵延不断的空间,将线条从画面上完全排除,并将色彩的地位与表现力提高到极致。以色彩取代线条,罗斯科用了以前画家没有用过的颜色和形状,但那不是他的目的,虽然他用颜色表达思想,但并不反对线条,而他认为形式是根据我们要说的东西而发展出来的,当你对世界有了新的观点,你就必须找出新的方法来。
罗斯科的色彩,都是在极长时间的思考后再快速涂上的,他选择的色彩与配色虽没有法则,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在一幅画中,罗斯科经常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要色系,并且经常将二个强烈的色彩并置以提升他们的强度,在他的作品中,类似色的运用是他的特色,他大多使用黄与橘、红与橘、蓝与绿等类似色,来达到色彩的稳定,由于强度相同的类似色并置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倦,因此必须做一些调整,因而会改变大小不同的面积比例。
使用类似色为主要色系时,由于色相较为相近,所以罗斯科必须适当地改变其明度和彩度,在画面中单独加入黑色或白色,或让各层的色彩相互透映,有些作品则将色块边缘刻意柔和化,以此降低类似色引起的视觉呆板。在技法方面,他运用了薄涂与快速上色技巧,使底层的光泽穿透到上层,造成观者眼中一片颜色的气氛,创造出作品内在的光辉,内在的光,对作品精神气息的营造,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法。
3结语
综上可见,在西方绘画色彩技法的传承、沿袭与变革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往往扮演了决定性角色,很大程度上技法的发展导致西方绘画的不断嬗变。不难想象.今后随着绘画技艺的发展.新的成就突破仍将不断呈现,绘画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新的绘画观念也随之涌现和保持嬗变。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2]张石森主编,《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远方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