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长垣的“外语学校”
1939年1月2日,八路军总部庆祝元旦大会接近尾声,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名日军俘虏突然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欢迎他们加入八路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进一步感到,随着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和投诚的日军从无到有,开展对日俘教育改造和对日宣传工作日益重要。为此,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敌军工作干部学校”,八路军总部也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依托抗大成立了“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专门培养对日工作人员,同时规定:“各级敌军工作机构应由得力干部主持工作,且应是懂日语的干部。”
1940年8月20日,正值“百团大战”开始的第一天,“抗大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在山西黎城东长垣村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作为抗大专为培养日语人员而设立的一个分支机构,“敌干队”实行军事化管制,首批学员主要来自抗大“军事队”毕业生,共130余人,按部队体制编为一个连,分设3个排9个班,连长张江霖,指导员王千祥,文书张文华。教师5名,其中,陈重、王星、翟墨新3人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革命的留日学生,吉田太郎、杉本武夫是被俘后经过教育改造自愿留下为我党我军服务的原日军士兵。由于规定学员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律只能使用日语,不得使用国语,加之保密的原因,对外号称“外语学校”。
“敌干队”课程安排以教学日语为主,兼学一些日本概况和有关常识。当时,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缺少课本,几个教师就自编教材,口授手抄。学员从背诵字母单词学起,逐渐到听写会话。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用结合,要求学一点,记一点,用一点。凡学过的单词、句子,都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一旦发现错误,大家就互相帮助纠正。每天晚上熄灯前,学员们在宿舍都要进行 “5分钟检讨会”。谁在当天没有使用教授的单词、句子,或者使用错了,就进行检讨,并由大家批评指正。每个学员都把上“检讨会”看作是很丢人的事,因此,个个勤奋,人人努力,收效很大。
1941年初,学校开学半年之际,对学员进行了首次考核,根据成绩排名,划出3个高级班,编入每排1个,分别为2、5、8班。重新编班后,对学员特别是高级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号召尽快能说会写,早日奔赴前线。为此,还规定全体学员在校内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除对连队干部和炊事员外,一律只能使用日语,不得使用国语,做到与日军一致,使“敌干队”整个变成了“日语区”,学习进度大大加快。
1941年10月,“敌干队”第一期学成毕业。除从高级班择优挑选出16名学员另组成1个高修班,留在麻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继续学习,进一步深造外,其余学员都分配到了各地,担任了敌工机构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剩下的高修班由陈重、王星、吉田太郎和杉本武夫继续任教,卢镜升(长治市郊区关村乡王村人)任班长,直属野政敌工部领导,目的是培养军分区级敌工干部。野战政治部对此非常重视,罗瑞卿主任不仅亲自到校做动员、提要求,还特别批准给每人每天增加3分钱的菜金,比一般干部多出一倍。
当时,各根据地的日本俘虏,都要先集中总部,再送往延安进入“日本工农学校”。在等待的一段时间,就由高修班学员上政治课,内容以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为主。备课时,要求只作腹稿,不能备写日语文稿。上课时,一律使用中文原本,用日语边翻译边讲解。一个人授课,教学人员全体旁听,共同教研。时任野政敌工部部长漆克昌也经常到课听讲,检查教学工作,鼓励学员。
1942年7月,经过前后两年时间的学习,高修班学员们终于学完了全部课程,受总部派遣,奔赴各区领导开展对日工作。从此,抗日战场上到处出现了一支支专为开展“攻心战”的特殊部队的身影。他们张贴日语标语,散发日文传单,对日军碉堡守军喊话,唱日本士兵家乡歌曲,与战俘进行日语谈心,达到了瓦解日军战斗意志,教育改造日俘反战的目的。抗战结束时,华北敌后加入“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等日人反战组织的日本士兵达1000余人。“抗大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这个“外语学校”,从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南委泉的“西餐饭店”
百团大战后,黎城成为太行区仅存的完整县。1941年1月,一二九师民运部改为生产部,下设农业、水利、推广、经贸、运输等部门,由涉县王堡进驻黎城县南委泉村。部长张克威,是留学美国的农牧学博士,八路军中少有的农业生产专家。
在他的领导下,生产部建起了太行首个农业生产技术实验场,引进培育出金皇后玉米、169小麦、玻璃秀谷子、美国花猪、美利奴羊、来亨鸡和西红柿等优质高产粮蔬畜禽先进品种,开办了货行、商店、磨坊、油坊、豆腐坊等经贸机构,出口山货药材,经营日用百货,既促进了大生产运动,又繁荣了根据地贸易,改善了边区群众生活。其中,还创办了一家饭店,因为四周墙壁用白灰刷白,所以取名“白宫饭店”。又因张克威将在留学期间学会的西餐做法传授给了饭店的厨师,使得可以供应一些西式菜肴,当地群众十分稀罕,也把它称为“西餐饭店”。
虽说“白宫饭店”只是一间小饭店,所谓西餐也不过只有几样,但毕竟在太行根据地绝无仅有,加之名字十分洋气,很快就名声在外。当时,黎城是太行、太岳、冀鲁豫等根据地往来延安的必经之路,一些高级干部路过时,往往都被安排到南委泉吃住,顺便到“白宫饭店”尝个稀罕。八路军和一二九师的首长和夫人们偶尔也前来光顾,体验改善一下生活。其中,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因偏爱西餐,称得上是一位常客。
“白宫饭店”一直开办到1945年10月,才随生产部撤离而结束。其间,最著名的两次接待,是招待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和美军飞行员,都给客人和主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42年10月18日,刘少奇由华中返回延安,路经黎城,由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陪同夜宿南委泉,听取了刘鼎关于太行军工生产的汇报并作了指示,而后被安排到“白宫饭店”就餐。按照邓小平的交代,张克威竭尽所能,准备了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简单饭菜,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味道可口的西餐菜肴,请刘少奇品尝。 刘少奇对西餐并不陌生,但能在南委泉见到,还是感到意外。席间,他饶有兴趣地询问张克威,得知张克威是东北吉林人,留学美国学习农业技术10年之久,并曾担任哈尔滨中东铁路农业试验场场长,后投身抗战,领导一二九师生产部在南委泉开办农场,引进和培育试种出许多优良品种,极大提高了根据地的粮食产量,很是高兴,鼓励说:“你一定要把农业技术这个工作坚持下去,不要改行,将来大有作为。”第二天,刘少奇参观了生产部和实验农场,并频频点头,大加赞许。告别之际,还特意向张克威要了一些农作物和蔬菜的种子,表示要带到延安推广,让陕甘宁边区人民和党中央毛主席也尝个鲜。
1944年12月7日,一架编号3363的美军B-29轰炸机执行任务返回途中,遭到日军防空火炮截击,突围中被击伤,飞至太行山区平顺县上空坠落。机长乔治·瓦洛夫在内的11名美军飞行员顺利跳伞,安全着陆。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紧急部署,黎城、平顺等地军民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将机组人员全部找到,送往涉县赤岸一二九师师部。经双方商定,并报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在黎城长宁抢建一个简易机场,以便美军飞机来接走这些美军士兵。短暂停留后,美军机组人员先被接到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受到总部首长邓小平等的亲切接见,随后又被送往黎城南委泉休养等待。
当时,太行根据地刚刚结束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群众生活稍有恢复。李达指示张克威,千方百计照顾好这些美军飞行员的起居饮食,让他们感受到解放区人民的热情,体会到根据地的美好前景。张克威安顿他们在生产部住下,由“白宫饭店”负责饮食,告诉他们在此放心休养等待,八路军一定会安排好他们的一切,将他们安全送回。随后,又邀请并陪同他们参观了正在南委泉举办的太行第一届群英会展览。乔治·瓦洛夫等人深感震惊、倍受鼓舞,纷纷谴责日军对太行抗日军民犯下的惨绝人寰的“三光”罪行,赞叹根据地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一定要将这些宣传到国统区和国外去,告诉人们共产党和八路军才是真正团结群众抗日的中流砥柱,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资助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共同赢得胜利。
在“白宫饭店”里,张克威用储存极少的火腿、黄油、面包和农场自产的牛奶、果酱,以及上党特产潞酒等款待了这些美军飞行员,使他们大感惊讶,没想到在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还能吃到如此正宗的西餐。几天来,这些美军飞行员虽然受到黎城群众和八路军首长等的热情接待,但因吃不惯中式菜肴和馒头、面条等食物,用不惯筷子这样的餐具,深受饮食之苦,直到这时,才心满意足地吃饱了肚子。当他们得知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留美农牧业博士和他领导创办的农场后,更是赞叹不已,一再表示“OK、OK”。为了满足美军飞行员的口味,张克威还专门选派厨师用土坯搭建起一个土制的饼干烤炉,天天为他们制作美式饼干,更是让这些美军飞行员们喜出望外,由衷迸发出被作为尊贵客人受到高级待遇的兴奋与感激之情。
将近半个月后,长宁机场建成。美军飞行员离开南委泉,搭乘专来接运他们的美机返回。临行前夕,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特意将随身携带的武器和降落伞等装备全部留给生产部,以作纪念。最后,带着美好印象,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白宫饭店”
1939年1月2日,八路军总部庆祝元旦大会接近尾声,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名日军俘虏突然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欢迎他们加入八路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进一步感到,随着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和投诚的日军从无到有,开展对日俘教育改造和对日宣传工作日益重要。为此,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敌军工作干部学校”,八路军总部也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依托抗大成立了“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专门培养对日工作人员,同时规定:“各级敌军工作机构应由得力干部主持工作,且应是懂日语的干部。”
1940年8月20日,正值“百团大战”开始的第一天,“抗大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在山西黎城东长垣村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作为抗大专为培养日语人员而设立的一个分支机构,“敌干队”实行军事化管制,首批学员主要来自抗大“军事队”毕业生,共130余人,按部队体制编为一个连,分设3个排9个班,连长张江霖,指导员王千祥,文书张文华。教师5名,其中,陈重、王星、翟墨新3人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革命的留日学生,吉田太郎、杉本武夫是被俘后经过教育改造自愿留下为我党我军服务的原日军士兵。由于规定学员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律只能使用日语,不得使用国语,加之保密的原因,对外号称“外语学校”。
“敌干队”课程安排以教学日语为主,兼学一些日本概况和有关常识。当时,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缺少课本,几个教师就自编教材,口授手抄。学员从背诵字母单词学起,逐渐到听写会话。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用结合,要求学一点,记一点,用一点。凡学过的单词、句子,都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一旦发现错误,大家就互相帮助纠正。每天晚上熄灯前,学员们在宿舍都要进行 “5分钟检讨会”。谁在当天没有使用教授的单词、句子,或者使用错了,就进行检讨,并由大家批评指正。每个学员都把上“检讨会”看作是很丢人的事,因此,个个勤奋,人人努力,收效很大。
1941年初,学校开学半年之际,对学员进行了首次考核,根据成绩排名,划出3个高级班,编入每排1个,分别为2、5、8班。重新编班后,对学员特别是高级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号召尽快能说会写,早日奔赴前线。为此,还规定全体学员在校内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除对连队干部和炊事员外,一律只能使用日语,不得使用国语,做到与日军一致,使“敌干队”整个变成了“日语区”,学习进度大大加快。
1941年10月,“敌干队”第一期学成毕业。除从高级班择优挑选出16名学员另组成1个高修班,留在麻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继续学习,进一步深造外,其余学员都分配到了各地,担任了敌工机构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剩下的高修班由陈重、王星、吉田太郎和杉本武夫继续任教,卢镜升(长治市郊区关村乡王村人)任班长,直属野政敌工部领导,目的是培养军分区级敌工干部。野战政治部对此非常重视,罗瑞卿主任不仅亲自到校做动员、提要求,还特别批准给每人每天增加3分钱的菜金,比一般干部多出一倍。
当时,各根据地的日本俘虏,都要先集中总部,再送往延安进入“日本工农学校”。在等待的一段时间,就由高修班学员上政治课,内容以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为主。备课时,要求只作腹稿,不能备写日语文稿。上课时,一律使用中文原本,用日语边翻译边讲解。一个人授课,教学人员全体旁听,共同教研。时任野政敌工部部长漆克昌也经常到课听讲,检查教学工作,鼓励学员。
1942年7月,经过前后两年时间的学习,高修班学员们终于学完了全部课程,受总部派遣,奔赴各区领导开展对日工作。从此,抗日战场上到处出现了一支支专为开展“攻心战”的特殊部队的身影。他们张贴日语标语,散发日文传单,对日军碉堡守军喊话,唱日本士兵家乡歌曲,与战俘进行日语谈心,达到了瓦解日军战斗意志,教育改造日俘反战的目的。抗战结束时,华北敌后加入“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等日人反战组织的日本士兵达1000余人。“抗大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这个“外语学校”,从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南委泉的“西餐饭店”
百团大战后,黎城成为太行区仅存的完整县。1941年1月,一二九师民运部改为生产部,下设农业、水利、推广、经贸、运输等部门,由涉县王堡进驻黎城县南委泉村。部长张克威,是留学美国的农牧学博士,八路军中少有的农业生产专家。
在他的领导下,生产部建起了太行首个农业生产技术实验场,引进培育出金皇后玉米、169小麦、玻璃秀谷子、美国花猪、美利奴羊、来亨鸡和西红柿等优质高产粮蔬畜禽先进品种,开办了货行、商店、磨坊、油坊、豆腐坊等经贸机构,出口山货药材,经营日用百货,既促进了大生产运动,又繁荣了根据地贸易,改善了边区群众生活。其中,还创办了一家饭店,因为四周墙壁用白灰刷白,所以取名“白宫饭店”。又因张克威将在留学期间学会的西餐做法传授给了饭店的厨师,使得可以供应一些西式菜肴,当地群众十分稀罕,也把它称为“西餐饭店”。
虽说“白宫饭店”只是一间小饭店,所谓西餐也不过只有几样,但毕竟在太行根据地绝无仅有,加之名字十分洋气,很快就名声在外。当时,黎城是太行、太岳、冀鲁豫等根据地往来延安的必经之路,一些高级干部路过时,往往都被安排到南委泉吃住,顺便到“白宫饭店”尝个稀罕。八路军和一二九师的首长和夫人们偶尔也前来光顾,体验改善一下生活。其中,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因偏爱西餐,称得上是一位常客。
“白宫饭店”一直开办到1945年10月,才随生产部撤离而结束。其间,最著名的两次接待,是招待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和美军飞行员,都给客人和主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42年10月18日,刘少奇由华中返回延安,路经黎城,由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陪同夜宿南委泉,听取了刘鼎关于太行军工生产的汇报并作了指示,而后被安排到“白宫饭店”就餐。按照邓小平的交代,张克威竭尽所能,准备了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简单饭菜,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味道可口的西餐菜肴,请刘少奇品尝。 刘少奇对西餐并不陌生,但能在南委泉见到,还是感到意外。席间,他饶有兴趣地询问张克威,得知张克威是东北吉林人,留学美国学习农业技术10年之久,并曾担任哈尔滨中东铁路农业试验场场长,后投身抗战,领导一二九师生产部在南委泉开办农场,引进和培育试种出许多优良品种,极大提高了根据地的粮食产量,很是高兴,鼓励说:“你一定要把农业技术这个工作坚持下去,不要改行,将来大有作为。”第二天,刘少奇参观了生产部和实验农场,并频频点头,大加赞许。告别之际,还特意向张克威要了一些农作物和蔬菜的种子,表示要带到延安推广,让陕甘宁边区人民和党中央毛主席也尝个鲜。
1944年12月7日,一架编号3363的美军B-29轰炸机执行任务返回途中,遭到日军防空火炮截击,突围中被击伤,飞至太行山区平顺县上空坠落。机长乔治·瓦洛夫在内的11名美军飞行员顺利跳伞,安全着陆。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紧急部署,黎城、平顺等地军民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将机组人员全部找到,送往涉县赤岸一二九师师部。经双方商定,并报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在黎城长宁抢建一个简易机场,以便美军飞机来接走这些美军士兵。短暂停留后,美军机组人员先被接到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受到总部首长邓小平等的亲切接见,随后又被送往黎城南委泉休养等待。
当时,太行根据地刚刚结束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群众生活稍有恢复。李达指示张克威,千方百计照顾好这些美军飞行员的起居饮食,让他们感受到解放区人民的热情,体会到根据地的美好前景。张克威安顿他们在生产部住下,由“白宫饭店”负责饮食,告诉他们在此放心休养等待,八路军一定会安排好他们的一切,将他们安全送回。随后,又邀请并陪同他们参观了正在南委泉举办的太行第一届群英会展览。乔治·瓦洛夫等人深感震惊、倍受鼓舞,纷纷谴责日军对太行抗日军民犯下的惨绝人寰的“三光”罪行,赞叹根据地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一定要将这些宣传到国统区和国外去,告诉人们共产党和八路军才是真正团结群众抗日的中流砥柱,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资助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共同赢得胜利。
在“白宫饭店”里,张克威用储存极少的火腿、黄油、面包和农场自产的牛奶、果酱,以及上党特产潞酒等款待了这些美军飞行员,使他们大感惊讶,没想到在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还能吃到如此正宗的西餐。几天来,这些美军飞行员虽然受到黎城群众和八路军首长等的热情接待,但因吃不惯中式菜肴和馒头、面条等食物,用不惯筷子这样的餐具,深受饮食之苦,直到这时,才心满意足地吃饱了肚子。当他们得知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留美农牧业博士和他领导创办的农场后,更是赞叹不已,一再表示“OK、OK”。为了满足美军飞行员的口味,张克威还专门选派厨师用土坯搭建起一个土制的饼干烤炉,天天为他们制作美式饼干,更是让这些美军飞行员们喜出望外,由衷迸发出被作为尊贵客人受到高级待遇的兴奋与感激之情。
将近半个月后,长宁机场建成。美军飞行员离开南委泉,搭乘专来接运他们的美机返回。临行前夕,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特意将随身携带的武器和降落伞等装备全部留给生产部,以作纪念。最后,带着美好印象,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白宫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