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水井是指注水井分层管柱失效无法完成正常配水的注水井,本文通过对问题水井失效原因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新增问题井数居高不下是造成问题数增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了新增失效问题水井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措施,有效降低了问题水井数量,为油田稳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问题水井;失效原因;防腐;油管修复;层段合格率
1.目前问题水井情况
截止到2010年12月份采油厂共有注水井1044口,其中问题水井218口,问题水井占总注水井数的20.8%,共有注水层位1596个,不清层共有460个,占总注水层位数的28.8%。按照存在工艺问题分类统计,油管漏失、测调遇阻是管柱失效的主要问题。
虽然加大了水井作业治理力度,但问题水井数量仍保持较高数量,与年初对比变化不大。针对采油厂新增问题水井居高不下的现状,我们从调研水井井下技术状况的角度出发,对采油厂所有新增问题水井的失效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下步预防新增问题井出现的对策措施。
2.新增问题水井失效情况调研
根据统计情况采油厂共有新增问题水井209口,不清层424个,平均月度新增问题井在21口井左右。在调研过程中,将新增问题注水井的失效原因共分为油管失效、测调遇阻、工具失效、出砂影响、套管漏失、洗井不通、其他等八大类因素(见图1)。
新增的209口问题水井中,油管失效井76口,占新增问题井总数的36%;测调遇阻失效井54口,占问题井总数的26%,工具失效井28口,占问题井总数的14%;出砂失效井13口,占问题井总数的6%,套损漏失井15口,占问题井总数的15%,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从分因素统计情况看,油管漏失、测调遇阻、工具失效、水井出砂是新增问题井的主要表现形式。
图1 采油厂新增问题水井失效原因分析
3.新增问题水井分因素失效原因分析
3.1油管投入不足、选型不合理是导致油管漏失新增问题水井出现的主要原因
根据数据统计情况,油管失效井76口,占新增问题井总数的36%。油管失效主要分为油管漏失、油管断脱、涂层脱落等三方面原因,并根据油管类型分为5类进行统计,逐类型油管开展分析。
一是修复管在井有效时间短,易漏失导致油管失效。修复油管失效主要表现为油管漏失和油管断脱两类现象,失效主要原因为丝扣和本体腐蚀,以及腐蚀造成的锈垢。二是油管选型不合理,高矿化度地层不适应氮化管应用,主要表现为油管垢下电化学服饰最终导致穿孔。三是早期涂料类油管质量不过关,防腐层脱落、油管腐蚀造成水井失效。四是新油管腐蚀穿孔导致水井失效,主要表现为油管漏失,其平均在井有效时间为18个月。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油管漏失问题井的主要原因是油管的投入不足和选型的不合理。氮化油管的有效期大于早期涂料类油管,早期涂料类油管大于新油管,新油管大于修复油管。
3.2油管投入不足、选型不合理也是导致测调遇阻新增问题水井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新增问题井中测调遇阻井的占48口,是导致新增问题井出现的另一主要因素。测调遇阻主要分为油管锈垢、井筒出胶、井筒脏、涂层脱落等四方面,调查现修复管和氮化管其遇阻失效比例较大,是遇阻失效的主要因素。部分油管内壁锈垢厚度甚至大于2mm,导致测调遇阻、仪器落井现象时有发生。
3.3工具失效是导致新增问题水井出现的重要原因
在工具失效井的28口井中,封隔器失效、配水器失效、底球漏失这三方面原因占总失效井数的71%,长期在井服役是导致失效的主要原因。
3.4注水井管柱配套不能适应油层出砂、堵剂回吐等情况,是导致新增问题井重要原因
出砂、堵剂影响、洗井不通共占新增问题11%,表现为测试投捞不到位、地层不吸水。洗井不通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出砂、出胶砂埋尾管。调查认为目前井下常规配水管柱配套不能适应油层出砂、堵剂回吐等现状。
4.问题水井下步治理技术对策
为了确保新增问题井的预防和治理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目前采油厂井下1031口注水井的井下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优化水井新防腐油管投入,是保障水井管柱有效的重要保障。对此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1优加大新防腐油管应用力度,优化选型配套
采油厂对近两年来投入的新涂料防腐管如钛纳米、镀渗钨合金等油管与其他同类油管进行了评价对比,该类油管适用于高油压、中低矿化度、深井注水井,较为适合采油厂目前注水管柱的需求。2011年共累计投入新防腐油管32.5万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2万米。考虑到目前采油厂注水井情况,利用连续四年长效投入,将大大改善井下技术状况,使油管问题失效井大幅下降,延长光管井在井有效时间,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4.2进一步提高修复管的修复质量,实施修复管分级分质管理
对修复设备加装油管探伤设备,通过探伤将修复管分为壁厚的损失小的一级管和壁厚损失大的二级管。将一级修复管投入到分层注水井中,将二级修复管投入到光管注水井中。在修复管的质量控制方面,进一步强化质量油管索赔力度,严格推行修复油管修复标准,确保合格油管出厂。
4.3加大同心双管应用力度,简化管柱重建注水井筒
同心双管工艺采用不同直径油管同心下井分注,实现小管和双管环空两套系统独立分壓注水。能避免测调遇阻以及测调回吐出砂等因素的发生,实现高低压层分别注水,解决层间干扰欠注问题。2011年通过开展分注水井的井筒简化工作,通过合理取舍简化注水,对于层间干扰、测调难度大的两层分注井, 实施同心双管工艺大大提高了分层可靠性。
4.4加大工艺技术配套力度,减少新增问题水井的出现
对出砂井作业时采取氮气反排等技术,加大抽吸力度将近井地带流动砂排出。对于出砂轻微的单层注水井,采取闭式管柱防止出砂回吐,共计实施工艺治理21口。对于出砂较为轻微的多层井采取化学防砂工艺,共计实施5井次。对于出砂较为严重的单层注水井采取精密滤砂管,共计实施3井次。
4.5大力实施疑难井综合治理工艺技术,减少问题水井的出现
一是大力度减少注水井方停层、动停层,减少层间差异大造成的管柱失效。对于方停层在注水层上面下部注水层单注的情况,采取贴堵后小直径油管注水的方式;对于放停层在注水层为下部且层间距相对较远的情况,采取打水泥塞封堵的方式;最终达到全面治理方停层的目的。
二是加大套漏水井的大修、贴堵、换套等综合治理工作。对于40B测井后套管状况相对较好、不回吐的套漏井,应用K+Y 封隔器组合封串管柱,卡封套漏段进行治理;对于套漏段腐蚀不严重的回吐井,实施套管贴堵技术进行治理;对于全井套管腐蚀、漏失变形的注水井,应用小套管技术进行治理;对于油层部位严重漏失变形,无法卡封分注的井,根据动态急需情况,打侧钻或更新井,保护好注水井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采油厂注水层段合格率达到68%,问题井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采油厂水井问题井下降至134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减少65口;不清层数量为35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9个。井下注水状况大为改观,为采油厂原油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凌云.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邹艳霞.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问题水井;失效原因;防腐;油管修复;层段合格率
1.目前问题水井情况
截止到2010年12月份采油厂共有注水井1044口,其中问题水井218口,问题水井占总注水井数的20.8%,共有注水层位1596个,不清层共有460个,占总注水层位数的28.8%。按照存在工艺问题分类统计,油管漏失、测调遇阻是管柱失效的主要问题。
虽然加大了水井作业治理力度,但问题水井数量仍保持较高数量,与年初对比变化不大。针对采油厂新增问题水井居高不下的现状,我们从调研水井井下技术状况的角度出发,对采油厂所有新增问题水井的失效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下步预防新增问题井出现的对策措施。
2.新增问题水井失效情况调研
根据统计情况采油厂共有新增问题水井209口,不清层424个,平均月度新增问题井在21口井左右。在调研过程中,将新增问题注水井的失效原因共分为油管失效、测调遇阻、工具失效、出砂影响、套管漏失、洗井不通、其他等八大类因素(见图1)。
新增的209口问题水井中,油管失效井76口,占新增问题井总数的36%;测调遇阻失效井54口,占问题井总数的26%,工具失效井28口,占问题井总数的14%;出砂失效井13口,占问题井总数的6%,套损漏失井15口,占问题井总数的15%,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从分因素统计情况看,油管漏失、测调遇阻、工具失效、水井出砂是新增问题井的主要表现形式。
图1 采油厂新增问题水井失效原因分析
3.新增问题水井分因素失效原因分析
3.1油管投入不足、选型不合理是导致油管漏失新增问题水井出现的主要原因
根据数据统计情况,油管失效井76口,占新增问题井总数的36%。油管失效主要分为油管漏失、油管断脱、涂层脱落等三方面原因,并根据油管类型分为5类进行统计,逐类型油管开展分析。
一是修复管在井有效时间短,易漏失导致油管失效。修复油管失效主要表现为油管漏失和油管断脱两类现象,失效主要原因为丝扣和本体腐蚀,以及腐蚀造成的锈垢。二是油管选型不合理,高矿化度地层不适应氮化管应用,主要表现为油管垢下电化学服饰最终导致穿孔。三是早期涂料类油管质量不过关,防腐层脱落、油管腐蚀造成水井失效。四是新油管腐蚀穿孔导致水井失效,主要表现为油管漏失,其平均在井有效时间为18个月。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油管漏失问题井的主要原因是油管的投入不足和选型的不合理。氮化油管的有效期大于早期涂料类油管,早期涂料类油管大于新油管,新油管大于修复油管。
3.2油管投入不足、选型不合理也是导致测调遇阻新增问题水井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新增问题井中测调遇阻井的占48口,是导致新增问题井出现的另一主要因素。测调遇阻主要分为油管锈垢、井筒出胶、井筒脏、涂层脱落等四方面,调查现修复管和氮化管其遇阻失效比例较大,是遇阻失效的主要因素。部分油管内壁锈垢厚度甚至大于2mm,导致测调遇阻、仪器落井现象时有发生。
3.3工具失效是导致新增问题水井出现的重要原因
在工具失效井的28口井中,封隔器失效、配水器失效、底球漏失这三方面原因占总失效井数的71%,长期在井服役是导致失效的主要原因。
3.4注水井管柱配套不能适应油层出砂、堵剂回吐等情况,是导致新增问题井重要原因
出砂、堵剂影响、洗井不通共占新增问题11%,表现为测试投捞不到位、地层不吸水。洗井不通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出砂、出胶砂埋尾管。调查认为目前井下常规配水管柱配套不能适应油层出砂、堵剂回吐等现状。
4.问题水井下步治理技术对策
为了确保新增问题井的预防和治理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目前采油厂井下1031口注水井的井下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优化水井新防腐油管投入,是保障水井管柱有效的重要保障。对此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1优加大新防腐油管应用力度,优化选型配套
采油厂对近两年来投入的新涂料防腐管如钛纳米、镀渗钨合金等油管与其他同类油管进行了评价对比,该类油管适用于高油压、中低矿化度、深井注水井,较为适合采油厂目前注水管柱的需求。2011年共累计投入新防腐油管32.5万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2万米。考虑到目前采油厂注水井情况,利用连续四年长效投入,将大大改善井下技术状况,使油管问题失效井大幅下降,延长光管井在井有效时间,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4.2进一步提高修复管的修复质量,实施修复管分级分质管理
对修复设备加装油管探伤设备,通过探伤将修复管分为壁厚的损失小的一级管和壁厚损失大的二级管。将一级修复管投入到分层注水井中,将二级修复管投入到光管注水井中。在修复管的质量控制方面,进一步强化质量油管索赔力度,严格推行修复油管修复标准,确保合格油管出厂。
4.3加大同心双管应用力度,简化管柱重建注水井筒
同心双管工艺采用不同直径油管同心下井分注,实现小管和双管环空两套系统独立分壓注水。能避免测调遇阻以及测调回吐出砂等因素的发生,实现高低压层分别注水,解决层间干扰欠注问题。2011年通过开展分注水井的井筒简化工作,通过合理取舍简化注水,对于层间干扰、测调难度大的两层分注井, 实施同心双管工艺大大提高了分层可靠性。
4.4加大工艺技术配套力度,减少新增问题水井的出现
对出砂井作业时采取氮气反排等技术,加大抽吸力度将近井地带流动砂排出。对于出砂轻微的单层注水井,采取闭式管柱防止出砂回吐,共计实施工艺治理21口。对于出砂较为轻微的多层井采取化学防砂工艺,共计实施5井次。对于出砂较为严重的单层注水井采取精密滤砂管,共计实施3井次。
4.5大力实施疑难井综合治理工艺技术,减少问题水井的出现
一是大力度减少注水井方停层、动停层,减少层间差异大造成的管柱失效。对于方停层在注水层上面下部注水层单注的情况,采取贴堵后小直径油管注水的方式;对于放停层在注水层为下部且层间距相对较远的情况,采取打水泥塞封堵的方式;最终达到全面治理方停层的目的。
二是加大套漏水井的大修、贴堵、换套等综合治理工作。对于40B测井后套管状况相对较好、不回吐的套漏井,应用K+Y 封隔器组合封串管柱,卡封套漏段进行治理;对于套漏段腐蚀不严重的回吐井,实施套管贴堵技术进行治理;对于全井套管腐蚀、漏失变形的注水井,应用小套管技术进行治理;对于油层部位严重漏失变形,无法卡封分注的井,根据动态急需情况,打侧钻或更新井,保护好注水井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采油厂注水层段合格率达到68%,问题井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采油厂水井问题井下降至134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减少65口;不清层数量为35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9个。井下注水状况大为改观,为采油厂原油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凌云.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邹艳霞.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