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我们的心灵,让“经典”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素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罗伊·兰德说:阅读是永恒的乐趣。可见书籍在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而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心底真善美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和塑造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然而,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对低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典的质量也是不容乐观的。经过调查,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无阅读兴趣,不想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内心并不想读书,有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有位同事曾碰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某同学,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一直坐在电视机旁,全神贯注,而等到父母进门时,会立即坐到桌子边装着做作业的样子,所以父母很担心孩子的这种欺骗,而这种假装读书的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无阅读方法,不会读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阅读的问题,当同学拿到一本书时,他们不知是草草细读好,还是去精心品读好。也有的学生,能够仔细阅读,但又忽视记忆、积累等手段,致使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收获甚微。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都说明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开展学生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无阅读时间,不能读
学生的时间主要分为在校时间和在家时间。在学校里,学生主要忙于各种功课预习、练习和复习,而课后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有的教师为了年度量化考核,轻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教育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对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清,致使学生丧失了大量的阅读时间,无法进行富有实效的课外阅读。而在家里,学生的家庭作业又充斥着学生的空间。此外,随着手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花在电视、网络上的时间太多,给学生阅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尽快构建一个经典阅读的指导体系。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提高低年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将阅读经典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切实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快乐生活。
第一,征订经典书籍,打开智慧之门。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慧眼识经典,可以建议家长购买质量上乘的绘本拼音版等书籍,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学生、教师可以共读上述经典书籍,并共同记诵和探讨其中的经典语句,从而使学生从小得到经典的熏陶和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选择适当的文本,探寻富有成效的阅读方法,引领低年级学生陶醉在经典阅读的韵味中,长期如此,必耳濡而目染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推介《经典书目》,引导阅读方向。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经典阅读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其中小学段是160篇。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35-41页的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里面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其中小学75篇)。那就意味着小学阶段还有85篇的“经典”诗文可以供一线的语文教师自己斟酌推荐。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江南》(汉乐府) 《古朗月行》(李白) 《鹿柴》(王维)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回乡偶书》(贺知章);必读书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三字经》(国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村居》(高鼎) 《咏鹅》(骆宾王) 《锄禾》(李绅) 《悯农》(李绅) 《江上渔者》(范仲淹) 《长歌行》(汉乐府) 《敕勒歌》(北朝民歌) 《赠汪伦》(李白)。
第三,创设优雅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能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宁愿多搬几次家,也在所不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要十分重视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受在学校的每一刻,让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也要充分利用教室周围墙壁张贴的名人阅读经典的肖像,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性情。教室内的黑板报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用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书写学生丰富的知识,张贴学生优美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够表现自我、挑战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四,利用假日时间,翻阅经典文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假日时间,强化管理,节假日期间要布置适量经典阅读作业,如:在星期天和节假日期间,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诵读《三字经》,每天一页,并共同聊聊经典语句背后潜在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塑造。简言之,就是为人之道,求学之道。在亲子翻阅经典文本的前提下,父母通过经典阅读这个载体,把自己为人处世之道授予下一代。学校也要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拉近学校、家长、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利用假日时间,翻阅经典文本”落到实处。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我们的心灵,让“经典”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素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罗伊·兰德说:阅读是永恒的乐趣。可见书籍在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而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心底真善美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和塑造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然而,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对低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典的质量也是不容乐观的。经过调查,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无阅读兴趣,不想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内心并不想读书,有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有位同事曾碰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某同学,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一直坐在电视机旁,全神贯注,而等到父母进门时,会立即坐到桌子边装着做作业的样子,所以父母很担心孩子的这种欺骗,而这种假装读书的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无阅读方法,不会读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阅读的问题,当同学拿到一本书时,他们不知是草草细读好,还是去精心品读好。也有的学生,能够仔细阅读,但又忽视记忆、积累等手段,致使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收获甚微。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都说明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开展学生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无阅读时间,不能读
学生的时间主要分为在校时间和在家时间。在学校里,学生主要忙于各种功课预习、练习和复习,而课后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有的教师为了年度量化考核,轻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教育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对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清,致使学生丧失了大量的阅读时间,无法进行富有实效的课外阅读。而在家里,学生的家庭作业又充斥着学生的空间。此外,随着手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花在电视、网络上的时间太多,给学生阅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尽快构建一个经典阅读的指导体系。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提高低年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将阅读经典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切实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快乐生活。
第一,征订经典书籍,打开智慧之门。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慧眼识经典,可以建议家长购买质量上乘的绘本拼音版等书籍,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学生、教师可以共读上述经典书籍,并共同记诵和探讨其中的经典语句,从而使学生从小得到经典的熏陶和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选择适当的文本,探寻富有成效的阅读方法,引领低年级学生陶醉在经典阅读的韵味中,长期如此,必耳濡而目染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推介《经典书目》,引导阅读方向。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经典阅读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其中小学段是160篇。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35-41页的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里面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其中小学75篇)。那就意味着小学阶段还有85篇的“经典”诗文可以供一线的语文教师自己斟酌推荐。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江南》(汉乐府) 《古朗月行》(李白) 《鹿柴》(王维)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回乡偶书》(贺知章);必读书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三字经》(国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村居》(高鼎) 《咏鹅》(骆宾王) 《锄禾》(李绅) 《悯农》(李绅) 《江上渔者》(范仲淹) 《长歌行》(汉乐府) 《敕勒歌》(北朝民歌) 《赠汪伦》(李白)。
第三,创设优雅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能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宁愿多搬几次家,也在所不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要十分重视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受在学校的每一刻,让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也要充分利用教室周围墙壁张贴的名人阅读经典的肖像,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性情。教室内的黑板报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用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书写学生丰富的知识,张贴学生优美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够表现自我、挑战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四,利用假日时间,翻阅经典文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假日时间,强化管理,节假日期间要布置适量经典阅读作业,如:在星期天和节假日期间,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诵读《三字经》,每天一页,并共同聊聊经典语句背后潜在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塑造。简言之,就是为人之道,求学之道。在亲子翻阅经典文本的前提下,父母通过经典阅读这个载体,把自己为人处世之道授予下一代。学校也要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拉近学校、家长、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利用假日时间,翻阅经典文本”落到实处。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更是珍宝中的珍宝。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明媚的晨光中,让我们一起拿起“经典”,阅读“经典”,让“经典”涵养我们的心灵,让“经典”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