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瓣肌皮瓣在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机 构】
:
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颌面外科
【出 处】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5年18期
其他文献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采用气管内静吸互补全麻。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保证手术安全。术中脊神经后根电刺激阶段,应停用肌松剂,使肌张力恢复至4个成串(TOF)监测第三个刺激颤搐出现。同时要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该阶段吸入麻醉剂氨氟醚维持在0.6~0.8MAC,并追加适量镇静剂。加强术中循环呼吸功能的监测。脊神经后根电刺激阶段,HR、MAP、Pp
测试一种人工合成的单股可缓慢吸收的缝合材料——聚甘醇碳酸polyglyconate, Maxon缝线——以判断其是否合用于显微外科的无张力下和张力下动脉吻合。用8-0 Maxon缝线吻合外径平均0.63mm的大白鼠股动脉34次,即时通畅率为100%,吻合后1-24周的晚期通畅率为94.1%。在30次外径平均1.43mm的家兔股动脉切除其游离段约1/3段长度后,用8-0 Maxon缝线在张力下吻合后
根据跗骨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发现足背动脉的分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附外侧动脉有恒定的骨膜支分布于第一楔骨及骰骨的背侧面。以上述血管为蒂可以切取第一楔骨及骰骨骨辦,用于修复足踝部骨析、骨不连及骨缺损。1991年以来,施行带跗外侧血管蒂骰骨辦移位术3例,带内踝前或跗内侧血管蒂第一楔骨瓣移位术3例。经随访各例骨连接良好,无并发症。认为对于足踝部某些骨折、不连接及小量骨缺损,本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
实验应用放射性微球对22只豚鼠88个皮瓣进行皮瓣成活和血流定量研究,通过四种不同皮瓣单位血流量(ml·g-1·min-1)的计算以显示皮瓣的血流,结果显示:传统皮瓣在皮瓣预制后其血流量为薄型皮瓣的1.27~1.63倍,但术后3天断蒂时传统皮瓣血流量仅为薄型皮瓣的16.7%~17.4%。说明传统皮瓣术后3天对蒂部依赖性仍较大,此时薄型皮瓣血流量为传统皮瓣的5.7~5.9倍,薄型皮瓣经去除脂肪后与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