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02-08 走向世界杂志
一座城市的灵气源于她悠久的历史和偶然之下的历史际遇。譬如乌镇,千年江南文化的保存者。譬如凤凰,这个湖南边界的小城,因为沈丛文的个人魅力,从而赋予了她全新的文化符号。台儿庄,地处鲁南苏北交界处,同样也是一座小城,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沉默了许久,因为台儿庄大战闻名天下。曾经采访这场战争的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跟随台儿庄闻名天下的还有李宗仁那张照片,他站在台儿庄火车站的站牌前,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面向全世界。这大概是他人生最具有光辉意义的时刻之一。他的第三位夫人胡友松晚年曾寓居于此。
随着潺潺的流水声踏入古城,就被这里的建筑风格吸引。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仿佛诉说着千年古城的沧桑。穿着简朴的老艺人沿街说唱,意犹未尽。不远处,船在水里划动的声音,清澈湿润,游人和居民混杂在岸边,拍照,划船,洗衣服。这是水乡人家的寻常日子。
古城里的时间与外面不同,从入城的那一刻起,时间就慢了下来,城里的时间很悠闲,可以坐船饮酒、喝茶看报,也可以四处走动,寻找那些老的故事。站在古城里一座楼房高处,居高临下,视线变得通透而博大。城市在阳光的氤氲下很温暖,千年运河流入城中,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在此居住。閉上眼睛,可以感觉到城的宽容。
古城里有些街巷的路是一级一级的石阶,街里人家的门前有石刻的狮子,从老木门里走出的女人从容面对游人的照相机,一板一眼,都像是历史在定格时间。在街巷里行走,长长一堵灰砖墙上有直线石灰,俯身凝视望去,仿佛看到一条行走的痕迹。卖剪纸的女人,围着暗色头布,坐在巷子尽头的石桥上。女人的坐姿很美,让人不忍心拒绝她兜售的商品。
古城里有很多手工艺传承人,城中有许多捏面人的老人,他们捏的面人手掌般大小,身上涂着油彩。面人被摆在一个老木箱上,有项王、汉王、虞姬、刘备、孙悟空、猪八戒……游人来往如织,一些孩子跳着来买面人。老人后面的房子,房檐刻着石莲花,也不知过了几百年,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房檐下面是一家书店,影影绰绰看见里面有人翻阅书籍,这些画面温暖朝气。
与时间相撞,这是在古城的感受。城里的房子自不必说,古朴的本地居民做着各种日常生计,他们淘米、洗衣服、走路、说话、听收音机……都成为照相机捕捉的对象。他们表情淡然,看不出来情绪,这是从时间里走出来的从容。
古城的繁华源自中国历史上那位著名的“暴君”杨广修通运河的那一年,至此水路畅通,南北往来频繁。元明清三朝都在北京建都,在陆路运输尚不发达的年代,朝廷在江南各省的粮饷税赋,中央赈济地方灾情的银两;南方各省的丝绸、茶叶、瓷器,北方各省的粮食、煤炭等,均靠运河运输抵达,而台儿庄则处在南北运河交汇的中间点,用现代话讲,这是一个水上的中转站,类似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江南,都曾在台儿庄逗留,《峄县志》(台儿庄明清时属峄县)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据说那位以“诗文风流”著称的乾隆皇帝在台儿庄留下不少轶事。
漫步城中,品味玲珑的瓦檐和老墙上战争的痕迹。曾经辉煌的运河古城,斑驳厚重的旧城墙里藏着多少故事,院落里的人家也早已散落在红尘里,只有高高挂于房檐下的灯笼,也许依然是那样一抹红吧。欧阳修有一首《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这是古城的灵气。
图/高启民 编辑/王雪芃
一座城市的灵气源于她悠久的历史和偶然之下的历史际遇。譬如乌镇,千年江南文化的保存者。譬如凤凰,这个湖南边界的小城,因为沈丛文的个人魅力,从而赋予了她全新的文化符号。台儿庄,地处鲁南苏北交界处,同样也是一座小城,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沉默了许久,因为台儿庄大战闻名天下。曾经采访这场战争的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跟随台儿庄闻名天下的还有李宗仁那张照片,他站在台儿庄火车站的站牌前,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面向全世界。这大概是他人生最具有光辉意义的时刻之一。他的第三位夫人胡友松晚年曾寓居于此。
随着潺潺的流水声踏入古城,就被这里的建筑风格吸引。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仿佛诉说着千年古城的沧桑。穿着简朴的老艺人沿街说唱,意犹未尽。不远处,船在水里划动的声音,清澈湿润,游人和居民混杂在岸边,拍照,划船,洗衣服。这是水乡人家的寻常日子。
古城里的时间与外面不同,从入城的那一刻起,时间就慢了下来,城里的时间很悠闲,可以坐船饮酒、喝茶看报,也可以四处走动,寻找那些老的故事。站在古城里一座楼房高处,居高临下,视线变得通透而博大。城市在阳光的氤氲下很温暖,千年运河流入城中,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在此居住。閉上眼睛,可以感觉到城的宽容。
古城里有些街巷的路是一级一级的石阶,街里人家的门前有石刻的狮子,从老木门里走出的女人从容面对游人的照相机,一板一眼,都像是历史在定格时间。在街巷里行走,长长一堵灰砖墙上有直线石灰,俯身凝视望去,仿佛看到一条行走的痕迹。卖剪纸的女人,围着暗色头布,坐在巷子尽头的石桥上。女人的坐姿很美,让人不忍心拒绝她兜售的商品。
古城里有很多手工艺传承人,城中有许多捏面人的老人,他们捏的面人手掌般大小,身上涂着油彩。面人被摆在一个老木箱上,有项王、汉王、虞姬、刘备、孙悟空、猪八戒……游人来往如织,一些孩子跳着来买面人。老人后面的房子,房檐刻着石莲花,也不知过了几百年,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房檐下面是一家书店,影影绰绰看见里面有人翻阅书籍,这些画面温暖朝气。
与时间相撞,这是在古城的感受。城里的房子自不必说,古朴的本地居民做着各种日常生计,他们淘米、洗衣服、走路、说话、听收音机……都成为照相机捕捉的对象。他们表情淡然,看不出来情绪,这是从时间里走出来的从容。
古城的繁华源自中国历史上那位著名的“暴君”杨广修通运河的那一年,至此水路畅通,南北往来频繁。元明清三朝都在北京建都,在陆路运输尚不发达的年代,朝廷在江南各省的粮饷税赋,中央赈济地方灾情的银两;南方各省的丝绸、茶叶、瓷器,北方各省的粮食、煤炭等,均靠运河运输抵达,而台儿庄则处在南北运河交汇的中间点,用现代话讲,这是一个水上的中转站,类似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江南,都曾在台儿庄逗留,《峄县志》(台儿庄明清时属峄县)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据说那位以“诗文风流”著称的乾隆皇帝在台儿庄留下不少轶事。
漫步城中,品味玲珑的瓦檐和老墙上战争的痕迹。曾经辉煌的运河古城,斑驳厚重的旧城墙里藏着多少故事,院落里的人家也早已散落在红尘里,只有高高挂于房檐下的灯笼,也许依然是那样一抹红吧。欧阳修有一首《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这是古城的灵气。
图/高启民 编辑/王雪芃